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檢察司法改革最新消息

檢察司法改革最新消息

發布時間: 2021-12-24 01:06:38

⑴ 問司法體制改革檢察院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謝謝

根據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規定只限於政法專項編制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事業專人員和工勤人員應該屬是分流安置。一般是檢查系統內部消化。如果有可能,就是就政府在所有事業單位內部統一調劑消化

⑵ 司法體制改革檢察院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法院檢察院改革中事業編制人員怎麼處理

首先,法檢兩院比較特殊,是不允許出現事業編制的,但是由於政法編制空缺,所以地方政府會特批一些事業編制供法檢兩院招錄輔助人員,不能提拔,不能做法官檢察官,甚至編制都只能掛靠在其他單位。

司法改革恐怕很難波及到這部分人,改革的表面標志是先實現人財物省統管,但事業編制屬於地方編制,所以這部分人肯定不在改革之內。

1、現在法院的事業編制的崗位都是輔助崗位(司機,內勤,書記員,出納,後勤,法警等),因為法院的事業編制是不能任審判職稱的。

2、待遇一開始差的不大,到了以後,按工齡啊等等啊,會有差距。

3、一般是全額撥款。(事業編制也有好多種,要看具體情況)

4、在法院沒有審判職稱,就沒什麼前途了。

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

1、清理規范現有事業單位。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布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於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2、劃分現有事業單位類別。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今後,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3、細分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

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3)檢察司法改革最新消息擴展閱讀

所有警察,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均屬於國家公務員,屬於行政編制,從法律上說,無事業編制警察。警察編制是法定的,不能隨意增加或者減少。

有的地方,行政編制已滿,在行政編制之外,通過地方人事部門,招收事業編制人員充實警察隊伍,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這部分所謂「警察」,不能算做公務員,只能按照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嚴格說來,也不能完全履行警察職務。

《警察法》第二條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十六條 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第十七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⑷ 司法體制改革,是否要取消檢察院的自偵權

消息沒錯,司法體制改革意見政治局已通過,雖然什麼時候能落實到位還不確定,但偵查權從檢察院剝離是大勢所趨,這個問題已反映了多年,估計這次是真的要改了。但個人認為,偵查權不一定會交給公安,因為這樣的話,公安部門的職務犯罪同樣會沒有監管,違背了偵查權從檢察院剝離的初衷,如果單獨成立一個負責職務犯罪的部門更可行些,或是把偵查權交給剛剛成立的國家反腐敗局。

⑸ 請問近期司法改革的動向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最新的司法改革報告,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戰略高度,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依照司法改革的草案,經後法院的經費將由中央財政專項確定,解決基層法院的經費保障問題,從而開始打破司法經費由地方保障的格局,逐步化解司法的地方化難題。依照公開披露的消息來看,此輪改革的重點將是加強權力監督制約。在職權配置方面的改革將包括勞教制度的調整,檢察院自偵案件的調整,看守所管理制度的調整等三個大的方面。(司法改革下一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成為重點.)

盡管司法改革報告的全文沒有公布,但從報道中介紹的內容來看,這一方案是令人振奮、值得期待的。

這一方案首先讓我們看到了改革設計的基本理性。以勞教制度為例,它所針對的違法行為實際上是需要加以懲處的,這一制度務受質疑,主要的問題是程序不正當。對於較長時間的剝奪人身自由的權力,應當司法化,必須通過一個中立的第三方即司法機關進行裁判才可以決定,但是過去「維持論」者迴避程序是否正當這一根本問題,強調中國特色,將勞教問題意識形態化,把國際上的指責認定為「以人權這借口乾涉中國內政」。實際上,內政也需要基本理性,剝奪一個人的自由長達三年或者四年的時間,僅由行政機關就可以決定,既不民主、也不科學,極易產生侵犯人權的錯案,而決定者也容易利用這一權力進行錢權交易。這次改革,將此項權力移交調整到法院來行使,以確保這項權力的行使更加規范化。直面問題,也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勞教制度的正當性問題。

這一方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克服了部門本位主義傾向。過去的司法改革,通過公、檢、法、司各自製訂改革方案推進。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我國的檢察院長期享有對部分刑事案件的偵查權,其中包括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的案件。對於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由檢察院進行法律監督,但是對於檢察院的自偵案件,則長期缺乏必要的制度性限制。過去,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同志認為「取消了檢察機關的職務犯罪偵查權,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就必然是軟弱的、蒼白無力的,憲法規定的這種法律監督也就形同虛設了。」(賈春旺:《加強理論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理論體系》,求是,2005年第13期。)「職務犯罪偵查與法律監督是契合的,檢察機關行使職務犯罪偵查權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朱孝清:關於中國檢察制度的幾個問題,《中國法學》2007年第2期。)實際上,檢察機關是追訴機關,可以有一定的偵查權,是司法體制方面的常識。我國學者質疑檢察機關偵查權的前提是:如果檢察機關自己進行職務犯罪偵查,又自己進行監督,那麼,這種自己監督自己的制度設計「不符合我國刑事訴訟中分工負責、互相制約的原則。」(蔡定劍:《司法改革中檢察職能的轉變》,載《政治與法律》1999年第1期,第26頁。)這次司法改革的一項重要調整就是提出應該將此項權力從檢察院剝離開,改由公安機關或者別的機關來實施。所謂「別的機關」是指可能新設立的獨立於檢察機關的反貪局。

在現行體制之下,檢察機關擁有對職務犯罪的偵查權,但是,它進行的偵查活動中,自始至終只有兩方即檢察機關一方、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律幫助者一方,沒有第三方的介入,更遑論「中立的第三者」,面對強大的國家機器,一切強制性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權利的措施都不需要第三方的批准,這樣一種單方、超職權的偵查權,在全世界任何法治國家都不可能允許存在,在這樣的前提下要求廢止檢察機關的偵查權,還需要太多的理由嗎?當然,如果我國也象英國和美國一樣設立治安法官、象法國一樣設立「自由與羈押法官」、或者象德國一樣設立「偵查法官」充當中立的第三者,並由這些法官對重要的強制性措施進行司法審查,那麼檢察機關保留職務犯罪偵查權是可以的,如果不顧偵查程序要有一定程度司法化的基本規律、迴避檢察機關偵查權也需要監督的問題,而把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理所當然可以有偵查權作為理由,那麼,怎麼能夠回答「誰來監督『監督者』」這樣簡單的問題呢?

這次改革的另一個特點是守住了現代司法文明的底線。近年來,我國爆出大量的刑訊逼供案件,這些案件主要發生在看守所。看守所與監獄不同,它是公安機關對未決嫌疑人進行關押的場所,是每一個公安局都設立了這么一個部門,即看守所作由同級公安機關管理。在偵查、羈押、改造主體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下,看守所對偵查機關的訊問活動缺乏有效的監督。許多學者提出,為了體現程序公正和控辯平衡,必須做到偵查權和羈押權的分權與制約。將來看守所由公安機關管理的現狀需要改革,應將看守所的管理移交到司法部(局)體系之下。但是,在歷次刑事訴訟法年會和各種討論會議中,我國的公安部門的領導明示或者暗示:由於警力有限和破案的壓力,我國偵查中如果不採用直接或者變相的刑訊逼供措施,就無法正常進行訴訟。早在2006年3月1日,全國檢察系統進行偵查訊問中的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實踐表明,凡是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的案件,沒有發現一起違法辦案、刑訊逼供現象」。但由於公安部門的抵觸和消極,這一防止刑訊逼供的有力措施至今為止並沒有能夠在公安機關推行。

和同步錄音錄像一樣,看守所的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都呼籲「偵押分離」,世界各國如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都是由同時負責已決犯關押的監獄關押,只有中國將未決犯罪嫌疑人由偵查機關自己看管。學者長期呼籲將看守所改由司法部(廳、局)系統管理,但一直沒能很好的解決。這次下決心從公安機關分離出來體現了中央政治局對刑訊逼供這一有違現代基本文明的做法不認同不縱容,與公安機關有些同志的想法形成鮮明對照。

值得一提的是,受中央委託進行司法改革方案起草的,大都是公、檢、法、司機關以外的學者,他們在改革方案設計中表現的中立、獨立和理性讓人敬佩,而更讓人欣慰的是,中央政治局對司法改革的明智態度,這一態度,既超越了有些司法部門官員狹隘的部門本位,也超越了某些學者片面的陳腐或者偏激之見,確為深思熟慮、必要而又可行的適當方案。

2008-12-14.

⑹ 十八屆四中全會後司法改革檢察官有什麼好處

年紀較大點的,檢察官法官等級高的應該是實際獲利者,年輕人很可能回到解放前,做助理,很可能是受害者。
在我國現行制度下,領導層不下大的決心,司法職業者的好處不會太多,也不要太大期望。
要是年輕人有想法,建議做律師

⑺ 最新司法體制改革後,檢察院自偵權會不會被廢除

中央司法體制改革意見已經於2008年11月28日通過:在職權調整方面的第二項調整就是提出應該版將職務犯罪權偵查權力從檢察院剝離開,改由公安機關或者別的機關來實施。

司法體制改革意見政治局已通過,雖然什麼時候能落實到位還不確定,但偵查權從檢察院剝離是大勢所趨,這個問題已反映了多年,估計這次是真的要改了。
因為這樣的話,公安部門的職務犯罪同樣會沒有監管,違背了偵查權從檢察院剝離的初衷,如果單獨成立一個負責職務犯罪的部門更可行些,或是把偵查權交給剛剛成立的國家反腐敗局。

⑻ 在司法改革中對已經被人大任命為檢察員,但編制是事業編制或者是地方行政編制的人怎麼解決

首先,被任命為檢察員的肯定不是事業編制,應當是屬於公務員序列。
其次,根專據最高人民檢察屬院《關於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2013—2017年工作規劃)第三大條第1小點意見:「推動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員統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檢察官統一由省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政法專項編制統一管理制度。」第3小點意見「探索實行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檢察權相分離」。按照高檢的這項改革意見,改革後的檢察官任命由省級有權機關提名,按法定程序任免,如果實行員額制,那麼部分現任檢察官可能會被劃為檢察院的檢察輔助人員或其他行政人員而出列檢察官序列。

熱點內容
教育法規的功能與作用 發布:2025-08-16 09:39:24 瀏覽:944
法院拒不執行拘留 發布:2025-08-16 09:39:18 瀏覽:5
長汀法院院長 發布:2025-08-16 09:28:06 瀏覽:777
勞動合同法調整范圍 發布:2025-08-16 09:22:57 瀏覽:716
引入外商條例 發布:2025-08-16 09:22:25 瀏覽:456
依法治國一個偉大政黨的庄嚴選擇 發布:2025-08-16 09:08:35 瀏覽:890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法第二次作業 發布:2025-08-16 09:08:34 瀏覽:133
合同法和民法通則 發布:2025-08-16 08:51:43 瀏覽:653
我國民法典質 發布:2025-08-16 08:51:07 瀏覽:594
經濟法與民商法之間的關系是 發布:2025-08-16 08:45:54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