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司法對比
㈠ 中國的市級警察局與美國的司法部所屬機構相比
美國警察的制度和中國不同的。市級警察都是屬於州的,任務是執行州法律和專維持地方治安,沒有屬屬於國家司法部的。司法部的是「美國警長(US Marshal)」,任務是聯邦法的執行,和市警察是不同的。你的這問題是不能進行比較的,中美警察的組織結構是不同的。
㈡ 中美判決書對比 只要結構上的
這個需要圖書館或者網上查詢
縱橫法律網 王俊律師
㈢ 中美法律淵源的比較
世界上有兩大法系: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中國大陸採用的是大陸法系,美國採用的是英美法系,因而中美法律差異就表現在兩大法系的差異上。
兩大法系的主要差異有:
第 一,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 法規以及本車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結構不同。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飲食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 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燕尾 服起來的。
第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 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 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第四,訴訟程序不同。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 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 「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 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此外,兩大法系在法律分類、法律術語、法學教育、司法人員錄用和司法體制等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㈣ 中美信用對比如何
中美信用問題存在本質區別
對比美國與中國的社會信用狀況,還是可以發現,雖然都是屬於信用缺失
的問題,但其中的層次卻是不同的。
美國面臨的信用問題在於職業經理人的信用問題。早在半個世紀以前,美
國學者阿道夫·伯利教授和加德納·米恩斯教授就曾指出,在公司所有者與職
業經理人之間存在著利益差異。就是這種差異,導致美林公司不顧一切去推銷
公司股票;就是這種差異,導致一些公司經理人採取欺詐手段,想方設法地去
為自己賺錢,而不是為公司的所有人去賺錢。對比之下,我們現在的信用狀況
還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連普通信用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更談不上特殊信用問
題了,這就是中美在信用問題上的差異。
信用意識的培育是首要問題
信用狀況的改變,往往意味著整個社會環境的改變。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
並不是天生就有信用存在的,這需要人們不斷的努力。有人指責中國和其他發
展中國家缺乏信用,中國一些地方和個別機構也在嘗試建立一兩個信用系統,
以便提高信用水平。應該說,這種努力是值得尊敬的,但它的意義卻僅僅在於
局部的小范圍裡面。信用更多的是一種意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信
用意識與信用體制不同,建立和改變都是非常艱難的。
現在人們談論信用,更多是因為看到了對信用的需要,卻忽視了建立信用
意識本身也需要付出成本。比如,很多過去可以隨意做的事情,在信用社會中
就不能做下去了。人們是否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來交換信用狀況的改變?讓人
們接受這種代價,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就未來而言,中國在信用問題上應更著重於信用意識的培育,而不是急於
建立各種信用體系。因為沒有信用意識,就沒有信用環境;沒有信用環境的支
持,信用系統本身的信用就是個大問題。信用問題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發展
缺陷,但卻不是一件可以急急忙忙推進的事情。美國經過200年的市場經濟發
展和信用培育尚且有如此多的信用問題,對於中國而言,寄希望於通過制度化
和機制化的努力可以立即扭轉信用缺失的現狀,恐怕未必現實。人們更多的應
該從對信用的全面認識著手,培育信用意識,培育商業精神,以此奠定信用意
識的變革基礎.
㈤ 從「辛普森」案比較中美司法程序的差異
案件疑點,找不到任何的辛普森的指紋及相關證明資料!但是辛普森已經承認自己殺人了,所以美國FBI一直還在跟蹤這個案件!
㈥ 中美有哪2部電影比較相近,可以拿來對比中美文化差異.
《無間風雲》和《無間道》看出中美兩國人的價值觀不同。雖說美國的《無間風雲》改編自中國香港的《無間道》,但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前者更加豐滿。而且結局更是體現了兩國價值觀的不同。
㈦ 急!!!有誰知道中美司法解釋的差異嗎
中國有司法解釋權的部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也有部分解釋權。
美國有司法解釋權的除了立法機關以外,法官也有司法解釋權,原因是,中國是大陸法系,而美國是英美法系,判例也可以在以後的審判中直接應用。
㈧ 中美政治制度對比
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較不存在著客觀的可能性,因為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而資本主義已經到了高級階段,這種比較本身就是在推崇資本主義,打擊社會主義
㈨ 中美兩國護照對比,看出誰是紙老虎
一)根據雙邊協議,部分國家公民持相應護照前來中國,免辦簽證,但自入境之日起在華停留不得超過30天。如需延長停留時間,應盡快向有關部門申請。
(二)持普通護照的下列3個國家公民前來中國大陸旅遊、經商、探親訪友或過境不超過15天者,可免辦簽證從中國對外國人開放口岸入境:新加坡、汶萊、日本。但上述國家的下列人員需事先辦妥簽證:(1)持普通護照但來華旅遊、經商、探親訪友預計停留期限將超過15天者;(2)持普通護照來華學習、工作、定居、采訪者;(3)持外交、公務護照者。
(三)自2000年11月15日起,持與我建交國家的普通護照到香港、澳門旅遊的外國人,經在香港、澳門注冊的旅遊公司組團進入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指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惠州、汕頭市所轄行政區)旅遊,且停留不超過6日可免辦簽證。
(四)外國人持聯程機票並已定妥聯程座位搭乘國際航班從中國直接過境,且在過境城市停留不超過24小時、不出機場的,可免辦簽證。
(五)下列20個國家的公民,無論持何種護照,過境上海48小時可免辦簽證:韓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德國、法國、奧地利、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義大利等申根協議國。
(六)下列19個國家持普通護照公民,經國家旅遊局批准在海南注冊的國際旅行社組團到海南省旅遊,停留不超過15日可免辦簽證:馬來西亞、泰國、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義大利、俄羅斯、瑞士、瑞典、西班牙、荷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七)除上述情況以外,所有其他外國人入境中國大陸,均須事先辦妥簽證。
㈩ 中美法律差異
第 一,法律淵源不同,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 法規以及本車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 要的地位。
第二,法律結構不同,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飲食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 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燕尾 服起來的。
第三,法官的許可權不同,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 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 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10)中美司法對比擴展閱讀:
法的特徵: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范;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規范。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但統治階級意志本身並不能直接形成為法,由統治階級的國家制定或認可,才能成為法。
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之所以採取國家形態是為了取得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
一切行為規則、社會規范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強制性是最強的――即不執行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不執行――輕者剝奪權利、重者剝奪生命;國家強制力的物質形態:即一系列的國家執法組織:法院、檢察院、監獄、軍隊、警察等保證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