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法的合同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❶ 急求合同法案例分析答案
1、合同未成立!5月10日,:「出售A型號機床,共5台,每台45萬元,5月底以前答復有效內。」是要約。「你容5月10日電悉,報價太高無法接受,請考慮降價,再行商議。」已經對價格提出異議,未接受要約,不成立承諾。:「你5月10日電接受,可以發貨。」,是新要約,機床廠此時未有答復。
2、不承擔,因為合同未成立,雙方就沒有權利義務關系,不承擔違約責任。也不存在欺詐等惡意磋商,所以也不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❷ 國際商法/合同法 案例!!!
覺得國際商法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你看下對外經貿那本英文案例書呢?
我就現在還記得專的知識屬來看應該是不需要的,我這樣覺得。咖啡店可以去找另一位合租夥伴,但這完全不是義務,也無需全額付租金。
感覺有些細節的東西沒有說全呢,之前就這塊地簽了租賃合同了嗎?口頭協議時僅指花店C倒閉後沒有合同還是至始至終都沒有書面合同呢?
謝謝你的補充。
我努力地在回想當時看的那些案例,但卻是沒有明確的記憶了。如果至始至終都是口頭協議的話,應該沒有義務替倒閉的花店的交租金。
❸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1. A公司要約中附有「要約的有效期截止為月30日」這一期限,因此是不可撤銷要約;
2.要約有貨品名稱、價格和數量,為有效要約,收到承諾時,合同即告成立。
3.賣方違約的救濟措施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約》第71條第(1)款規定,如果訂立合同後,另一方當事人履行義務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嚴重缺陷; 或他在准備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為表明他將不履行大部分義務,一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義務。
2.要求提供擔保
《公約》第71條第(3)款規定:「中止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論是在貨物發運前還是發運後,都必須立即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如經另一方當事人對履行義務提供充分保證,則他必須繼續履行義務。」
3.行使停運權
《公約》第71條第(2)款規定,「如果賣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顯化以前已將貨物裝運,它可以阻止將貨物交給買方,即使買方持有其有權獲得貨物的單據」。根據上述規定,停運權作為一種救濟方式僅為賣方享有。但是,賣方不得在行使停運權的同時採取與這一救濟措施相抵觸的其他救濟方法,如宣告合同無效等。同時,公約規定了賣方在行使停運權之後的及時通知義務。
4.宣告合同無效 (解除合同)
《公約》第72條第(1)款規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顯看出一方當事人將根本違反合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宣告合同無效」。所謂根本違反合同,依《公約》第25條的規定是指「一方違反合同的結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損害,以至於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規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為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一方並不預知而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於相同情況中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生這種後果」。
❹ 國際商法:國際商事合同法案例分析
1、依照《中華人來民共和源國合同法》,合同成立。百貨商場在遵照玻璃公司的要約中的要求在承諾期內發回承諾,雖然添加了包裝方面的條件,但不屬於實質性條件,不屬於實質性變更,合同成立。
2、依照「德國法」判決?本人不了解德國法的具體規定,無法作答。
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百貨商場的訴求應當得到法院支持,因玻璃公司在百貨商場未回復承諾且承諾期未過的情況下,私自與工藝品公司訂立合同,侵犯了百貨公司的權利,該合同應屬無效。故法院應判決玻璃公司與工藝品公司的合同無效,玻璃公司承擔違約責任,應按合同內容繼續履行,給付貨物,並給付5萬元違約金,且如果百貨公司能夠舉證其在此期間因玻璃公司違約而造成的實際損失,則玻璃公司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
❺ 合同法案例分析 ,急求答案
海報和標價是要約,掃碼和標價不一致以掃碼為准。實際價格並未超過同類專價格,乙想免費屬拿錢不可能。但如果乙認為甲的行為對自己有誤導,可以要求退貨,如有損失,因甲店存在過錯,乙可以主張賠償。至於乙主張甲是故意欺詐,證據尚不足以得出此結論
❻ 國際商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求解答
因為賣方來裝運日期晚於合同規定日自期,由於賣方過錯導致合同違約,非違約方也就是買方有權通知賣方解除合同,並可以申請違約方給予違約損害賠償。根據CISG和英國法,買方可以解除合同,並不能宣布合同無效,因為合同並沒有造成無效的事由,合同是有效的,只是有違約行為。
若本案的標的物是專為感恩節供應的火雞,則該標的物具有時效性,必須趕在感恩節之前送達。如果賣方延遲交貨,則合同的目的不能達成,構成根本違約。買方可以解除合同並請求賣方進行違約損害賠償。
❼ 國際商法案例之合同法
這個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是基於法定原因回,當事人有權訴答請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撤銷的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的種類有:①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②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③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對於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當人有權訴請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本案中,甲的情況應當屬於重大誤解。 因此,法院應當根據甲的請求來判定變更或者撤銷。
❽ 合同法案例分析習題及答案
此合同是一種格式合同。機械公司提供的條款稱為免責條款。由於這些條款排除自己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故為無效的免責條款。
❾ 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答案 急!
一、
全部復為共同海制損,
依據: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行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根據慣例,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 應由船舶、貨物和運費三方按最後獲救的價值多寡,按比例進行分攤。
單獨海損(particular average) 是指除共同海損以外的部分損失,即被保險貨物遭遇海上風險受損後,其損失未達到全損程度,而且該損失應由受損方單獨承擔的部分損失。
構成共同海損的條件:
船方在採取措施時,當時必須確有危及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存在;
船方所採取的措施,必須是為了解除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有意識而且是合理的;
所作犧牲具有特殊性,支出的費用是額外的,是為了解除危險,而不是由危險直接造成的;
犧牲和費用的支出最終必須是有效的,也就是說經過採取某種措施後船舶和/或貨物全部或一部分最後安全抵達航程的終點港或目的港,從而避免了船、貨同歸於盡的局面。
二、
倒簽屬於詐騙行為,運輸合同無效,深圳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❿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法理分析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規定了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主要包括承擔繼續履行合同、採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等內容,這三種違約責任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適用,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適用兩個或全部責任形式。
(1)甲油料廠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雙方合同約定由供銷社供應甲油料廠黃豆30噸,現黃豆只供應了10噸,所以甲油料廠有權要求繼續供貨。
(2)若合同沒有明確約定是否繼續供應黃豆,依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甲油料廠有權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訂立合同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履行合同獲取預定的利益,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對方就無法實現權利。如果違約方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對方(受損害方)認為實現合同權利對自己是必要的,有權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違約方不得以承擔了對方的損失為由拒絕繼續履行合同,受損害方在此情況下,可以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所以供銷社不能只賠償損失或者只支付違約金而不繼續履行合同。
重點把握哪些行為屬於違約責任;一旦對方有違約責任的形式;違約責任規則、原則的闡述;
原題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ce7e60100bt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