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民法通則
㈠ 法條評析民法通則第二條350字左右
第二條本法調整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作為民法調整對象的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人格平等。主體相互間沒有管理和被管理、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凡是主體地位不平等,相互之間一方可以支配另一方的人身關系,不屬於民法調整的對象。第二,非財產性。人身關系以特定的人身利益為內容,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第三,專屬性。特定人的人身利益只能由特定的人享有,不可轉讓或拋棄。
值得注意的是,此條強調的是「民法」的調整范圍,而不僅僅指本法(《民法通則》)的調整范圍。民法是指包括《民法通則》在內的所有的民事法律,比如《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等。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平等主體是指這些主體之間地位平等,沒有相互領導和服從關系;這里的財產關系是指民事主體間的財產所有、財產交換、流轉、財產繼承等權利和義務關系;這里的人身關系則指除了財產關系以外的關於人格、身份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我國,目前作為民事法律平等主體可以是公民個人,也可以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㈡ 民法通則第89條民法原理評析
第八十九條 【債的擔保】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的約定,可以採用下列方式擔保債務的履行:
(一)保證人向債權人保證債務人履行債務,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按照約定由保證人履行或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抵押物。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定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三)當事人一方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向對方給付定金。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四)按照合同約定一方佔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佔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得到償還。
條文注釋本條規定的是債的擔保。
債的擔保是指法律為保證特定債權人利益的實現,而特別規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保障債務人履行義務,債權人實現債權的制度。它分為人的擔保和物的擔保兩種。人的擔保,即本條第一項規定的保證。物的擔保即本條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的抵押和留置,另外還有《擔保法》上規定的質押。本條第三項規定的定金擔保屬於金錢擔保。金錢是特殊的物,因而定金擔保屬於特別的物的擔保。
關聯法規《合同法》第69、115、116條《擔保法》《企業動產抵押物登記管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06-11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而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
㈢ 徵求意見稿和現行《民法通則》的不同之處,以及對其評價
1、關於貫徹執來行《中華人源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是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正式頒布實施的司法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沒有頒布實施過1990年的修改稿,所謂的修改稿,不應作為法律依據援引。
3、為什麼大量流傳修改稿,估計是修改稿的徵求意見稿,發出去徵求意見就沒下文了。
㈣ 如何理解和評價《民法總則》中的法人的分類
《民法總則》第七十六條規定,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為營利法人。營利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等。
第八十七條規定,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
第九十六條規定,本節規定的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由上可知,《民法總則》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民法總則制定過程中,存在多種關於法人分類體系的主張,有的主張將法人分為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有的主張分為營利法人、公益法人與中間法人,還有的主張採用公法人與私法人的分類。
《民法通則》沒有採用財團法人的概念還有其他客觀因素。當時已經存在事業單位的概念,該概念在功能上已經涵蓋財團法人,差別在於事業單位一般限於國家設立,而非民間設立,財團法人則側重於私人捐贈設立的非營利組織。
(4)評價民法通則擴展閱讀:
中國民辦的非營利組織是在《民法通則》頒布十年之後才開始出現和發展的。財團法人概念過於生澀,且財團一詞易引發誤解,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格格不入。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民法總則》起草的影響,雖然民事立法是基礎性法治工程,尤其法典更具有極強的學術性,但不可忽視的是,民事基本法的立法技術和立法體例的選擇與政治背景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
即使學術色彩極其濃重的《德國民法典》中的一些具體制度的設計同樣也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例如財團法人制度的設計,其直接政治目的是國家為了限制教會的權力。在中國,具體的法律制度和立法體例背後的政治根源同樣值得重視。
《民法總則》起草前,我國立法早已開始使用「非營利法人」的概念,《民法總則》非營利法人一節實質上是對中國過去廿年非營利法人實踐在法典層面上的總結。
《民法總則》第七十七條規定,營利法人經依法登記成立。第七十八條規定,依法設立的營利法人,由登記機關發給營利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營利法人的成立日期。
第七十九條規定,設立營利法人應當依法制定法人章程。
㈤ 我國民法通則對法人的分類及其評價
在我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主要被區分為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一)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以獲取利潤、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法人,包括從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的經濟組織。相當於傳統民法理論中的營利性社團法人。
根據企業法人的所有制形式及投資者的國籍及投資方式等,企業法人又可作以下分類:
1.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即國有企業法人,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企業法人,它們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法人對國家交給其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享有獨立的支配權利。
2.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
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是勞動群眾按合作化原則集資建立起來的企業法人。我國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主要是在五十年代末國家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產生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的財產所有權歸集體所有。
3.私營企業法人
私營企業法人是二人(自然人)以上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建立的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的投資者以其出資額對公司的債務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4.聯營企業法人
聯營企業法人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事業單位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成立的法人。
5.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營者與中國的公司、其他企業或經濟組織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合營各方按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
6.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作者與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合作各方簽訂的合同約定的合作條件,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法人。合作各方對於利潤分配,風險分擔以及合作企業終止後剩餘財產的歸屬,由合作合同予以規定。
7.外資企業法人
外資企業法人是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法人。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企業的公司化改造成為一個發展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單一所有制的企業逐步為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的企業形式所替代(例如,在原有的國有企業中,通過吸引外資或吸收其他投資,注入了其他性質的資本,即由國家獨資變為國家控股或者參股)。所以,上述企業法人的分類的意義逐漸減小。
(二)非企業法人
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50條的規定,非企業法人又分為以下幾類:
1.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從中央到地方的具備法人條件的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機關法人從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獲得活動經費(預算撥款)。如各級政府機關、人民法院等。
2.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具備法人條件的,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學技術等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如學校、醫院、科學院、文藝團體等。
3.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指人民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自願組織起來進行非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類社會組織。如工會、婦聯、學聯、各種學會及研究團體。
㈥ 如何評價合同法第50條和民法通則第65條
《民法通則》第來58條是對源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現在對於合同效力認定,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應適用《合同法》。
《立法法》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㈦ 如何評價剛剛發布的民法典61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主要被區分為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企業法內人是從事商品生產經容營活動,以獲取利潤、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法人,包括從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的經濟組織。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則認為: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㈧ 民法通則的缺點是什麼
、《民法通則》作為國際民商事基本法的缺陷。
《民法通則》第八章規定了「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問題,這是我國國際民商事法律的具體規定,是國際私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國際私法學理論界的學者們大多也認為《民法通則》在國際民商事領域內處於基本法的地位7,但是,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該章的規定簡單、原則,僅僅只有九個條文,另外,大部分國際民商事領域的重要制度均沒有涉及到,立法的空白、漏洞極為嚴重,這既不利於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總人口為十三億多人的我國人民的對外交往,也不利於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與加入WTO之後我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國情也明顯不符,與國際民商事領域基本法地位也不相稱。
商事單行法的作用。
例如《民法通則》規定了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合夥以及企業法人這些商事主體的規定,一方面表明了我國採用了民商法合一的立法體例,但另一方面又過於簡單、原則,僅僅只有十多個條文,不便於操作、執行,因此不得不採用《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個體工商戶管理條例》等單行法律、行政法規及司法解釋的方式予以補充完善。又如: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外資企業這些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外開放方面極為重要的商事主體在《民法通則》第四十一條雖然涉及到了,但僅僅只佔一款,只賦予了其合法的地位,其它並沒規定具體內容,甚至連最簡單的原則性內容也沒有規定,這樣,作為商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在促進對外開放方面幾乎沒起什麼作用。另外,商事方面的大量重要內容在《民法通則》上根本沒有涉及,形成了大量的商事基本立法空白的漏洞,這主要表現在:作為最重要的商事主體——公司在商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中根本沒有涉及,而證券、保險、海事海商這些商事方面的重要內容也沒涉及到,由於作為商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在這些方面處於立法空白,因此就更談不上對商事單行法如《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海商法》的統率作用
㈨ 如何評價中國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您好,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
民法專總則規定民屬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作出具體規定。《民法總則》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採取「提取公因式」的辦法對基本民事制度作出規定,修改與完善了部分現行法律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