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活動分工
① 簡述唐朝中央司法機關及分工
唐朝中央司法機構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組成。 大理寺是唐朝的中央最高審判機關。它負責審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師徒刑以上案件。
② 法院和檢察院的司法活動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公、檢、法機關是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關系。
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要各司其職,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嚴格依法辦事,共同完成刑事訴訟的任務。
分工負責,是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要依法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嚴格按照分工進行刑事訴訟,不能互相更換,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超越職權行事。分工負責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前提,沒有三機關分工負責,就談不上三機關的配合與制約。
互相配合是指公、檢、法三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前提下,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要互通情報、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打擊敵人、懲罰犯罪的任務。而不能互相封鎖、互相扯皮、互相刁難、彼此抵銷力量,影響刑事訴訟任務的完成。在工作中,公、檢、法三機關也可能發生一些意見分歧,這是正常的,正確的態度應當是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充分協商,依據事實和法律,求得統一的認識。
互相制約是指公、檢、法三機關,在辦案中要堅持原則,互相監督,發現錯誤及時提出或糾正,保證案件不錯不漏,不枉不縱。互相制約的根據是案件事實和國家法律,符合事實和法律的,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應當積極去辦。不符合事實和法律的,就不能辦。違反國家法律的,應當積極提出意見,幫助有關單位改正,發揮制約的積極作用。決不能為了照顧關系,講情面,而放棄原則,給工作造成損失。
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分工負責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前提,沒有分工負責,三機關的職權可以互相行使,也就談不上配合與制約。只有分工負責,沒有互相配合與制約,刑事訴訟任務也不能順利完成。互相配合與互相制約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兩者不可分割。如果只講配合不講制約,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就不能及時防止和糾正,法律就不能正確貫徹和執行,案件也就不能正確處理,配合的目的也就實現不了。如果只講制約,不講配合,就容易出現互相扯皮,彼此抵銷力量,影響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對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必須有全面、正確的理解,才能在實踐中正確貫徹執行,才能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分工負責在刑事訴訟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職能上的分工,公安機關負責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檢察、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和提起公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2.案件管轄上的分工。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訴案件;人民檢察院負責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人身權利的犯罪;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檢察院也可以立案偵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犯罪案件;公安機關則負責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和人民檢察院自行偵查的案件以外的案件。
互相配合則體現在:1.公安機關的立案、偵查,為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提起公訴做好准備;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逮捕而應該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要及時批准逮捕;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若需要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則由人民檢察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需要通緝被告人時,應當通知公安機關執行;2.人民檢察院的起訴為法院的審判做好准備,法院對檢察院提起的公訴,只要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和附有相關證據材料的,就應當及時開庭審判;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人民檢察院除特定情況外應當派員出席法庭支持公訴。
互相制約體現在:1.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如不批准,公安機關認為應當逮捕時,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檢察院不接受,可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2.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應當起訴的,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向上一級檢察院提請復核;3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立案和偵查活動實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法情況,可通知公安機關糾正。人民檢察院對法院的審判活動也實行監督。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時,有權按第二審程序或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公、檢、法三機關之間的關系,過去無論是立法還是司法實踐,都強調三機關的相互配合,現在立法與實踐盡管依然重視互相配合,但互相制約的觀念和程序均得到加強。如本法有關法院對公訴案件的庭前審查程序的規定就弱化了人民檢察院與人民法院之間的配合,加強了法院對檢察機關的制約。.
在分工負責的前提下,互相配合與互相制約是一個辯證統一的綜合體,必須全面貫徹,不能過分偏執於其中某一方面。只有互相制約,才可以防止司法權力的濫用,從而保障訴訟的科學性、公正性,在打擊犯罪的同時充分保障人權,但只制約不配合,有時會放縱犯罪,影響刑事訴訟工作的高效開展,從而無法准確、及時地查清事實真相,抓獲罪犯。基於此,三機關之間的理想關系應當是,以互相制約為主,在此前提下強調積極配合。
③ 南京市司法局的領導分工
孫綿琪,南京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
工作分工:主持全面工作,兼管幹部人事(警務)、財務裝備等工作。分管辦公室、人事警務處、計財裝備處。
王星旅,南京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負責律師管理、法律援助等工作。分管律師管理處、法律援助管理處,聯系市律師協會。
孫小忠,南京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負責勞動教養、社區矯正、基層等工作。分管勞動教養管理處、社區矯正管理處、基層工作處,聯系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
李華,南京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工作分工:負責公證管理、國家司法考試、機關黨建等工作。分管公證管理處、國家司法考試處、機關黨委、機關工會,聯系市公證員協會。
陶國中,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
工作分工:負責法制宣傳、政策法規、權力陽光運行、司法鑒定管理等工作。分管法制宣傳處、司法鑒定管理處,聯系市司法鑒定協會。
高海燕,南京市司法局副巡視員、政治部主任。
工作分工:負責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及作風建設、教育培訓、直屬單位黨建、工會、紀檢監察等工作,協助負責幹部人事(警務)工作。協助分管人事警務處、離退休幹部處、監察室(審計處)。
季翠華,南京市司法局副巡視員。
工作分工:負責市法學會秘書處全面工作。
朱小平,南京市司法局副巡視員。
工作分工:協助分管勞動教養、社區矯正、基層等工作。
④ 監察部,司法部,法院,檢察院都是司法部門,它們有什麼分工
我國的國家機構體系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你所列舉的四個機關中監察部不是司法機關,它屬於國務院下屬的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監察權。司法部也不是真正含義的司法機關,它也屬於行政機關,常被稱為司法行政機關(部門),行使行政司法權,如法制宣傳、行政審批、法制教育、監獄管理等。檢察院和法院才是真正意義的司法機關,他們分別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也稱法律監督權)。
⑤ 司法局關於成立宗教工作具體分工
⑥ 人民法院,司法局,公安局,檢察院各是怎樣分工的
公安局受理案件,偵結後報送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進行審判並宣判,司法局負責執行判決(以上所說為刑事案件)。但是檢察院也可以受理並偵辦部分案件。
⑦ 公檢法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分工,互相配合的關系
首先,公安機關屬於行政機關,檢察院和法院是司法機關。在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的當事人責任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 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對當事人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作出裁決,是案件的受理者,同時也是裁判與訴訟的指揮者。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活動具有法律監督權,集中體現在對生效裁判的抗訴權的行使。
⑧ 我國的司法機關如何分工合作
首先,要知道我國的司法機關是人大的領導下工作的,根本上說,就是黨領導.
國家專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屬院,最高法負責各省、市發生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和重大案件的復議,以及死刑復核。最法檢負責對最高法進行監督以及提起公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設立高級法院和高級檢察院,高院負責全省范圍內的重大案件的審理和對一些上訴、申訴案件的審理,以及死刑復核。這里注意以下,對於死刑復核,國家可能要收回復核權。高檢的工作同最高檢。各地級市設中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檢察院,中院負責本轄區內的案件,注意,對於有些涉及專業犯罪和專業糾紛的案件的初審法院指定為中級人民法院,比如專利案件等等,為的是提高辦案的效率和准確度。中檢略。在各縣、市轄區、縣級市、鄉設立基層法院。
⑨ 監獄與( )在刑事司法活動中是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關系。 A、公安機關 B、人民檢察院 C、武裝警
多選題:A、公安機關 B、人民檢察院D、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在罪犯減刑、假釋方面以及罪犯重新犯罪方面,同監獄在法律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檢察院在法律上當然對監獄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而公安機關在《監獄法》第42條規定:「監獄發現在押罪犯脫逃,應當即時將其抓獲,不能即時抓獲的,應當立即通知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負責追捕,監獄密切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