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外國司法文書送達

外國司法文書送達

發布時間: 2022-01-02 20:59:36

❶ 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的介紹

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1965年11月15日訂於海牙,亦稱《海牙送達公約》,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❷ 我國法院如何向美國送達民事司法文書

1、有公約的按公來約規定送達,比如我國源加入1965年11月15日訂於海牙的《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我國法院若請求公約成員國向該國公民或第三國公民或無國籍人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有關中級人民法院或專門人民法院應將請求書和所送司法文書送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轉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送司法部轉送給該國指定的中央機關;必要時,也可由最高人民法院送我國駐該國使館轉送給該國指定的中央機關。我國法院欲向在公約成員國的中國公民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可委託我國駐該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委託書和所送司法文書應由有關中級人民法院或專門人民法院送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轉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徑送或經司法部轉送我國駐該國使、領館送達給當事人。
送達證明按原途徑退有關法院。
2、有有司法協助協定的,按協定的規定辦理。
3、公告送達。

❸ 若外國企業法人無駐華代表機構,如何送達司法文書

第三國公民或無國籍人送達的程序。

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向外國公司送達司法文書能否向其駐華代表機構送達並適用留置送達問題的批復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京高法[2001]216號《關於對外國公司送達司法文書能否向其駐華代表機構送達並適用留置送達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關於向國外送達民事或商事司法文書和司法外文書公約》(以下簡稱海牙送達公約)第一條規定:「在所有民事或商事案件中,如有須遞送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以便向國外送達的情形,均應適用本公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當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時,便不再屬於海牙送達公約規定的「有須遞送司法文書或司法外文書以便向國外送達的情形」。因此,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第(五)項的規定向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送達訴訟文書,而不必根據海牙送達公約向國外送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向外國公司的駐華代表機構送達訴訟文書時,可以適用留置送達的方式。

❺ 有關法院需要我們支付對境外當事人進行案件文書的送達需要的外交送達費用

因各省的地域差異,也可能具體操時會有些不同。

涉外案件法院對境外訴訟主體的案件材料送達,一般會同時採用國際快遞(非法定形式)和外交送達二種方式並行,以盡量縮短送達周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就外國執行民商事文書送達收費事項的通知》(法辦[2003]242號),將訴訟材料送達至美國、新加坡、加拿大需要支付相應的委託該境外國相關機構代為送達的費用。

該費用以匯票形式支付,有指定收款人,美國為「PROCESS FORWARDING INTERNATIONAL」;新加坡為「The Registrar, Supreme Court, Singapore」;加拿大則根據不同的省有不同的送達公司名。因為沒有指定賬號,在中國銀行辦理相關匯票業務時需要提供以下文件:

(1) 法院出具的收費通知書,也可以是蓋有法院印章的收費情況說明;

(2) 經當事人簽字的付費情況說明,若當事方為企業,則需蓋企業公章;

(3) 若企業有外幣賬戶,則直接填寫銀行國際匯付申請,加蓋企業在銀行的預留印鑒;若無外幣賬戶,則需先行至外匯管理局申購外匯,再行至銀行辦理匯票;

攜帶上述文件,至承辦銀行(在此特指中國銀行)外匯業務窗口可辦所需外匯業務。

❻ 涉外刑事案件的法院傳票的送達方式是什麼

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居住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採用下列方式:(一)通過外交途徑送達;(二)對中國籍當事人,可以委託我國使、領館代為送達;(三)當事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四)當事人所在國與我國有刑事司法協助協定的,按照協定規定的方式送達;(五)當事人是自訴案件的自訴人或者是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由訴訟代理人送達。人民法院與同我國建交國家的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請求送達法律文書的,除該國同我國已有司法協助協定的依協定外,依據互惠原則辦理。

❼ 外國法院如何向中國當事人送達文書

作為涉外訴訟律師或國際訴訟律師,我們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中國法院如何向國外當事人送達司法文書,或外國法院如何向在中國的當事人送達司法文書。下面結合本涉外律師辦理涉外民商事訴訟案件的法律實踐,簡單介紹一下涉外民事訴訟活動中送達的有關操作及規定。
涉外民事訴訟中送達的特殊規定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在涉民事訴訟中,依照法定方式,將訴訟文書送交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行為。涉外民事訴訟的送達,包括涉外民事訴訟文書的域內送達和域外送達。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有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按國內民事訴訟送達方式送達。當事人在我國領域內無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應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分為不同情況,採用如下送達方式:
(一)根據受送達人所在國與我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
《海牙公約》是多邊國際條約,1992年1月1日起在我國生效。根據該公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確定我國司法部為中央機關和有權接收外國通過領事途徑轉遞的文書的機關,有關的送達程序是:我國法院如果請求公約成員國向該國公民或第三國公民或者無國籍人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由有關中級人民法院將請求書和所送達的司法文書,送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轉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送司法部,轉送給該國指定的中央機關;必要時,也可由最高法院送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轉送給該國指定的中央機關。這一途徑,用簡化方式表示為:有關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司法部——成員國指定的中央機關;或者有關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我國駐有關成員國使館——成員國指定的中央機關。
(二)委託我國駐外使、領館代為送達
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但在我國境內沒有住所的受送達人,可以由我國司法機關直接委託我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使、領館代為送達。
根據《海牙公約》,我國法院如果要向公約成員國內的中國公民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可以委託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代為送達,委託書和所送達司法文書應當由有關中級人民法院或者專門人民法院送有關高級人民法院轉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徑送或者經司法部轉送我國駐該國使領館,送達給當事人。送達證明按原途徑退回有關法院。
我國參加的《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也規定,受訴國法院可以委託其駐外使領館向其本國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採用該送達方式須符合下列兩個條件:第一、受送達人是我國公民;第二,受送達人在我國沒有住所。
(三)通過外交途徑送達
如果受送達人所在國與我國沒有簽訂司法協助條約或者協定,也不是海牙送達公約的成員國,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外交途徑送達有關訴訟文書。即可以經我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將應當送達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文書,送交我國外交機關,由我國外交部領事司送交當事人所在國駐我國的外交機構,再由其轉交給該國的外交機關,然後按照該國法律規定的方式送達。用簡化的方式表示為:有關中院——高院——司法部——外交部——被請求國外交部——被請求國司法部——被請求國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聯合發出的《關於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送達法律文書若干問題的通知》,對我國人民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向國外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的程序作出了具體要求。
外交途徑環節較多,需要的時間長,有的多達一兩年時間,在當前商業交往特別頻繁和快捷的情況下,外交途徑送達不能適應國際民事訴訟的需要。中央機關途徑正是在這種情況形式下產生的。不過,外交途徑仍然是其它任何途徑的重要補充。目前,我國和其他有雙邊司法協助關系的國家以及和我國共同加入《海牙公約》的國家之間均採用中央機關的途徑;但沒有國際條約關系的,正式的送達仍需要通過外交途徑進行。
(四)向受送達人的訴訟代理人送達
向受送達人委託的代理人送達訴訟文書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辦法。受送達人委託有訴訟代理人,並在授權委託書中明確表示由其代理人代收訴訟文書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其代理人送達。
(五)向受送達人在我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
這種送達方式主要是針對受送達人是外國企業或者組織的情形下採取的。外國企業或者組織在我國境內無住所時,可以通過受送達人在我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或者辦事處送達。境外當事人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分公司、全資子公司可以視為境外當事人在我國設立的代表機構,人民法院可以向其送達訴訟文書。但對於有商務代理關系的代理機構,則需要經過境外當事人明確授權才可以進行送達。如果未經授權,則不能有商務代理關系的代理機構送達。至於留置送達,必須對有權接受訴訟文書的有關機構方可適用。這種送達方式簡便易行,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送達方式。
(六)郵寄送達
涉外民事訴訟中採用郵寄送達方式,須以受送達人所在國法律允許為前提。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的規定,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六個月,送達回證沒有收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七)公告送達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7 條明確規定通過公約、外交、訴訟代理人、代表機構或者郵寄等途徑不能送達的,應當進行公告送達。但是,對於通過其他途徑送達長期沒有迴音的,有關法院根據案件的有關情況能夠合理地推斷已經不能送達的,應當即行公告送達。公告送達時,應當通過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報紙或者其他新聞媒體進行。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根據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307條規定,對不在我國領域內居住的被告,經公告方式送達起訴狀或者傳喚,公告期滿不應訴,人民法院缺席判決後,仍應將裁判文書送達。自公告送達裁判文書滿6個月次日起,經過30日的上訴期當事人沒有上訴的,一審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應當注意,海牙送達公約並不排除締約國採用其他有效途徑送達訴訟文書。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幾種送達方式,除公告送達外,其他幾種方式不分先後次序,只要不與公約相沖突,人民法院可以使用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其他途徑送達。只有公約與我國法律相沖突的,才優先適用公約的規定。

❽ 對居住在國外的外國當事人如何送達訴訟文書

1.依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即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我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專加的國際條屬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2.通過外交途徑送達,即人民法院將需要送達的訴訟文書交給我國外交機關,由我國外交機關轉交給受送達人所在國駐我國的外交機構,再由其轉送該國的外交機關,然後由該國外交機關將訴訟文書轉交給該國有管轄權的法院,最後由法院將其送達受送達人。 3.由我國駐外國使、領館代為送達。對住在外國的中國籍當事人可以由我國司法機關直接委託我國駐當事人所在國使、領館代為送達訴訟文書。 4.向受送達人委託的人送達。 5.向受送達人設在我國的代表機構送達。 6.郵寄送達。在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郵寄送達。 7.公告送達。在以上幾種送達方式都不能採用時,可以通過公告送達,公告送達的期間為6個月,自公告之日起滿6個月的即視為送達。

❾ 涉外法律文書送達,到底是由司法部送還是外交部送阿

一般是外交部。

❿ 請問:判決書下來了後,有一個被告人在國外的話怎麼送達判決書呢, 必須公告判決書么。

應該可以發電子郵件吧,當然公告是最好的

熱點內容
河北省司法廳冀東分局 發布:2025-08-15 08:44:03 瀏覽:35
體現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發布:2025-08-15 08:43:11 瀏覽:341
在職法律碩士騙子 發布:2025-08-15 08:41:46 瀏覽:757
法律援助精準扶貧會議信息 發布:2025-08-15 08:41:36 瀏覽:960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知識測試問卷 發布:2025-08-15 08:36:36 瀏覽:691
雲南省高速公路條例 發布:2025-08-15 08:34:57 瀏覽:166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99條 發布:2025-08-15 08:24:23 瀏覽:328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 發布:2025-08-15 08:10:08 瀏覽:866
在經濟法的定義中 發布:2025-08-15 07:58:58 瀏覽:145
合同法第5258條 發布:2025-08-15 07:58:56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