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法的特徵
『壹』 什麼是公民法它有什麼特點萬民法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特點什麼是自然法是誰提出的有什麼意義
.1。
公民法基本上是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
2。作為公民法,它是以成文和非成文兩種形式存在著,包括元老院的法令、元首的命令、大法官的布告,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古代習慣。當然十二銅表法曄包括在內。
3。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4。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 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
5。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指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便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
6。7自然法(Natural Law)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法律,而是一種昭示了絕對公理和終極價值的正義論。在西方文化中的「nature」,有點類似於中華文明中的「天」,指的是一種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的客觀世界。「nature」是永恆的,絕對的,無條件的,這就決定了人權的普適性。而這種「天道」也決定了人們必須用合乎「人權」的方式來對待任何一個人,任何蔑視,損害,否定「人權」的行為都是「逆天而行」,這就是人權的道義性。
8。羅馬法的作用(內容):
1、調整財產關系,規定奴隸制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核心)
2、制約或消除父家長權和夫權,保證子女的財產權和婚姻自主權
3、保護除奴隸以外自由民的權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護他們的多種權利
4、滲透自然法的思想
.9羅馬法的影響:
第一,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第二,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第三,羅馬法中體現的理性原則、衡平觀念等,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
第四,羅馬統治階級運用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羅馬法的完備發達而自願採用,是羅馬法對後世,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立法發生巨大影響的又一個原因。
第五,羅馬的人權主義到目前為止都是適用於整個世界的,它的設立對於整個世界的法律設定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貳』 羅馬公民法的主要特點和作用
特點:內容廣泛,條文明晰,審 判、量刑有據 。
作用:限制貴族特權; 保護平民利益, (實質上是維護奴 隸主貴族階級利益)
『叄』 公民法,民法的特點體現在范圍,應用,內容這幾個方面,准確的敘述一下這幾點。
公民法」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的統稱。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不夠完善。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屬於「公民法」范疇。
『肆』 求大神速答!!!羅馬公民法的特點和作用萬民法的特點和作用為什麼要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
羅馬公民法的特點和作用?
特點:內容廣泛,條文明晰,審 判、量刑有據 。
作用專:限制貴族特權;屬 保護平民利益, (實質上是維護奴 隸主貴族階級利益)
萬民法的特點和作用?
特點:核心: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則是自然理性、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用:作用:第一、羅馬帝國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是為了維系和穩定龐大帝國的統治。
為什麼要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
羅馬帝國後期,其統治的土地越來愈大,非羅馬人愈來愈多,公民法已經不適用了,在這種情況下羅馬人發明了萬民法
萬民法適用范圍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羅馬帝國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
樓主你看下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伍』 法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法的基本特徵
1、法是調整人的行為的社會規范
(1)人的行為是法的調整對象。也可以說,法的調整對象是社會關系。法調整人的行為,同時也就調整了社會關系。作為法的調整對象的行為是指人的外在行為。馬克思說:「對於法律來說,除了我的行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對象。」
(2)法是一種社會規范。法的規范性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法對人們如何行為提出了明確的指示。②法的內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是反復適用的。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
制定和認可是法律創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國家機關通過立法活動產生新規范。認可是國家對既存的行為規則予以承認,賦予法律效力。「認可」通常有三種情況:(1)賦予社會上早已存在的某些社會規則,如習慣、經驗、道德、宗教、習俗、禮儀,使之具有法律效力;(2)通過加入國際組織、承認或簽訂國際條約等方式,認可國際規范。(3)特定國家機關對具體案件的裁決作出概括產生規則或原則,並賦予這種規則或原則以法律效力。
3、法是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法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影響人們的行為動機,指引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權利意味著人們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為。法律通過規定權利,使人們獲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義務意味著人們必須作或不作一定行為。義務包括作為義務和不作為義務兩種,前者要求人們必須做出一定行為,如納稅的義務,後者要求人們不得做出一定行為,如不得盜用他人注冊商標的義務。正是由於法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調整人們的行為,因此人們在法律上的地位體現為一系列法定的權利和義務。
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任何一種社會規范都具有強制性,都有保證其實施的社會力量。然而,不同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在性質、范圍、層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盡相同的。法的強制性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之處在於,法具有國家強制性。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的國家強制性,既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現為國家對合法行為的肯定和保護;既表現為國家機關依法行使權力,也表現為公民可以依法請求國家保護其合法權利。
二、法的本質
(一)法學史上關於法的本質的探討
1、神意論。將法律歸結為神的意志。
2、理性論。把法律解釋為人的理性、人性,其中也往往將法律作為人的意志的體現來闡述。
(二)馬克思主義關於法的本質的論斷
1、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被奉為法律的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只有統治階級才能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把本階級意志作為國家意志表現出來,迫使全體社會成員一致遵守。
2、法是統治階級國家意志的體現。法律與其他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意識形態不同,它是被提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意志。國家通過法律來調整社會關系,把人們的行為納入統治階級規定的軌道,引導人們按照統治階級規定的方向去行為,在法律和秩序的范圍內活動,使社會朝著符合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方向去發展。
3、法的內容是有特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多方面的,諸如地理環境、人口等,但其決定作用的是社會的物質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它決定了法的本質內容和發展方向。
『陸』 羅馬公民法特點
①對象上,專門適用於抄羅馬公民。②程序上,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③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不夠完善。(公民法:適用羅馬公民;呆板;側重公法)
『柒』 公民法的介紹
羅馬公民法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適用於共和國時期的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
『捌』 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法律特性
確定的答案是ABCD都正確
A、它決定著公民在國家中的法律地位
正確
憲法中的法律關系的核心就是公民與國家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B、它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而又不可缺少的權利
正確
憲法規范具有根本性,是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因此公民憲法權利也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而又不可缺少的權利
C、它具有母體性,能派生出公民的一般權利
正確
從B項中即可推出這一結論.也是憲法規范的根本性決定的
D、它具有穩定性和排他性,是「不證自明」的權利
正確
正是基於人的公民資格才享有憲法權利,才有憲法規定的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就象這樣一句話,有尊嚴的活著是無須法律保障的權利.
『玖』 法的特徵和本質分別是什麼
法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