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論名詞解釋
① 刑法學名詞解釋:屬地原則
屬地原則是刑法的適用范圍之一可以確定管轄,溯及力是新法對舊問題的追究,客體是刑法所保護的被犯罪行為所侵略的對象,如生命等。
② 刑法學名詞解釋
1、形式特徵 正當化行為是一種非罪行為,既然不是犯罪,本不應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但正當化行為不同於一般的非罪行為,它在形式上與犯罪具有相似性。實質特徵正當化行為雖然與犯罪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它與犯罪之間存在本質區別,這就是正當化行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法律特徵正當化行為在法律上規定不認為是犯罪,或者雖然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中不認定為犯罪,因而在定罪過程中應予排除。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化是非犯罪化。2、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其具有時間性、自動性、客觀性、有效性這4大特徵。3、兩罪的主要區別在於:1、犯罪對象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而職務侵佔罪侵犯的是私有財產。2、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職務侵佔罪的主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4、偽證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5、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6、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在刑事立法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確立了科學嚴密的刑罰體系。我國刑法總則確定了一個科學的刑罰體系,這一體系由不同的刑罰方法組成。各種刑罰方法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能夠根據犯罪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從而為刑事司法實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奠定了基礎。第二,規定了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總則根據各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大小,規定了輕重有別的處罰原則。第三,設立了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我國刑法分則不僅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建立了一個犯罪體系,而且還為各種具體犯罪規定了可以分割、能夠伸縮、幅度較大的法定刑。這就使得司法機關可以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犯罪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對犯罪人判處適當的刑罰。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7、訴訟欺詐 、合同詐騙罪、非法集資罪、票據詐騙、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惡意透支信用卡。。。。8、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都列出來了,希望你滿意(感覺像是刑法分論的主觀題啊~~~)
③ 刑法學名詞解釋:屬地原則
屬地原則簡單說就是根據犯罪行為發生地實施管轄,溯及力是指刑法相關規定的追溯力。客體是指犯罪行為。
你是學法律的?
④ 刑法學名詞解釋剝奪政治權利
指剝奪犯罪人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資格刑,它以剝奪犯罪人的一定資格為內容。
⑤ 刑法學名詞解釋主犯
組織、領 導 犯罪 集 團進行犯 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 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刑法
第二十六條 【主犯】組織、領 導 犯 罪 集 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 同 犯 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