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魏振瀛第六版txt
1. 請問誰有張明楷的《刑法》,魏振瀛的《民法》的完整電子檔萬分感謝!
我有張明楷的刑法,你把郵箱發上來,我給你傳,但是我沒有另一個,我給你傳了張明楷的你會採納我不?
2. 王利明和魏振瀛誰的《民法》比較好
首先申明我是自己寫的,沒有粘貼什麼資料。其次,我兩本教材都很認真仔細地看過,一本是准備司法考試的時候看的,另外一本是考研指定教材,自己因為各種原因,看了好幾本的教材,特別是《民法》,自己都感到詫異。怎麼說喃,先介紹一下自己看過的教材。1、司法考試三大本;2、魏振瀛的《民法》;3、郭明瑞的《民法》(本科的教材);4、王利明的《民法》;5川大某老師編寫的《民法》(暫且不討論這本)。第一個,很精練,第一次看,看完了就什麼感覺都沒有,一直覺得不好,可是後來再看,覺得果然不愧是司法考試專用的,全是要點,理論探究相對較少,所以針對性強嘛,而起用來備戰考研也很合適,條例清晰,一點是一點的。從這一點來看,王利明的教材有相似點,不過教材內容深度較淺,可能是為方便大家入門學習吧,個人比較喜歡這種條例清晰的教材,准備考試能快速把握住考點。第二本,嗯,自己覺得最難理解的一版,畢竟是北大出的,比較注重理論探究,一個問題先給幾種各家學說,然後再總結給出觀點,有時觀點也是模稜兩可不清晰的,對於初學者有些費解和吃力,也不知道老師為什麼選這本作教材,個人覺得王利明那版作教材就很好嘛。第三本,嗯,與前一本有類似,也是北大出的,注重理論,不過可能思想更為舊一點,有很多是與主流的觀點還不太一致,復習起來著實讓自己別扭糾結了好久。你說答題的時候需要按書本上的來答,還是時下流行的一些觀點呢?第四本,不用多說了,大多數人的觀點,《物權法》《侵權法》的起草人,很能反映出時下最流行的觀點,甚至說有一定的主導作用,而且深度不深,適合初學者。對了,我知道北航考研的指定教材是魏振瀛的,其他學校還有沒有就不清楚了;最通用的指定教材是王利明的,其次是郭明瑞的,算是兩個比較通用的版本了。呵呵,其實看了這么多本以後,發現總體上說還是差不多,我國學者的理論也多借鑒德國、日本嘛,所以編寫體例和觀點上而言基本一致,而且學習重在運用,若不是為了考試,吃透哪一本都是相當厲害的咯!(我是看了很多,吃透的很少……慚愧……)主要不知道你咨詢這兩本書是打算做什麼,所以只能按個人理解給你答案了,如果覺得還滿意的話可以繼續交流,嗯,記得幫我加點積分哦,最近寫畢業論文需要用網路文檔查點資料^^
3. 魏振瀛的這本民法學,有多少頁呢
2010年7月第四版,共743頁。
4. 請問誰有《民法》魏振瀛、《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的電子版謝謝
建議可以購買教材,這兩本教材都比較經典,是高教與北大聯合出的,作為收藏也未嘗不可,況且兩本加起來也就100塊.
5. 急求《民法原論》於延滿,《民法》魏振瀛,《物權法原理》李石山,《侵權責任法》張新寶的電子版
內容簡介《民法原論》(第3版)為民法學科構建了新的理論體系,在完整嚴謹的體例框架下,詳盡透徹地闡釋民法基本理論和制度,列舉並分析不同理論學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立法例以及相關國際條約、我國現行立法和司法解釋的具體內容、國內外民法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此次新版,作者根據新頒布的《物權法》及近兩年的學術和立法新動態,對相關內容進行全面補充和更新。同時,作者結合立法過程中的爭議及遺留問題,就完善現行立法提出見解。舉報目錄第一編民法總論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節民法的概念
第二節民法的本位與性質
第三節民法與鄰近法律部門的關系
第四節民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編民法總論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節民法的概念
第二節民法的本位與性質
第三節民法與鄰近法律部門的關系
第四節民法的歷史發展
第五節我國民法的淵源
第二章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民法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第三節自願原則
第七編民法的適用
1986年4月12日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 第一章基本原則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第三條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六條 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第八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法關於公民的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二章公民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第九條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第十條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第十五條 公民以他的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經常居住地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視為住所。第二節 監 護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註: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 祖父母、外祖父母;
- 兄、姐;
-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 配偶;
- 父母;
- 成年子女;
- 其他近親屬;
-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 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 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 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 依法被撤銷;
- 解散;
- 依法宣告破產;
- 其他原因。
-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 意思表示真實;
- 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 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 顯失公平的。
- 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 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 代理人死亡;
-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 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 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民事行為能力;
- 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 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監護關系消滅。
6. 求魏振瀛民法筆記完整版 包括總論和分論的 我是復試用
民法總論
民法的含義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實質意義的民法:指作為部門法的民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也就是私法的全部,狹義指在民商分立的國家商法以外的私法。
2
我國民商合一,是廣義民法,我國還沒有形式意義的民法。
民法的性質和任務
1、民法是私法
2、我國民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私法
3、民法是調整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4、民法是調整市民社會關系的基本法
民法的基本原則:
含義:(1)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則(2)是貫穿於民事法律規范整體的基本准則(3)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和民法觀念的綜合反映。
意義:一是明確各種不同類型的民事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
二是突出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以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和經濟法律關系;
三是平等原則是民法的其他基本原則的基礎,沒有平等基本原則,其他基本原則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體現:1、民事權利能力平等。
2、民事主體地位平等。
3
、民事權益平等地受法律保護。
系,國家對於民事法律關系不過多干預。自願原則是民事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特徵的突出反映。
體現: 1、民事主體根據自己的意願行使民事權利。
1
2、民事主體之間自願協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當事人的意願優於任意性規范。
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以社會正義、公平的觀念來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
1、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的平衡。
2、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平衡。
3、風險負擔的平衡。
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誠實,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誠實信用原則主要是針對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弄虛作假、欺騙他人、損人利己的行為而形成的基本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側重於對民事主體主觀要求,但是衡量是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需要客觀地衡量當事人之間的利益來認定。
誠實信用原則主要體現在:
1、在設立或者變更民事法律關系時,不僅要求當事人誠實,不隱瞞真相,不作假,不欺詐,還應當給對方提供必需的信息。
2、民事法律關系建立後,當事人應當恪守諾言,履行義務,謹慎維護對方的利益,滿足對方的正當期待,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3、民事法律關系終止後,當事人應當為維護對方的利益,實施一定行為或者不實施一定
行為。
行為不得違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風俗。公共秩序,是指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指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是將人們應當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化,違背人們應當遵守的最低的道德,就是違反善良風俗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是約束民事行為的最低要求,也是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的根本要求。公序良俗原則是當事人行為自主的極限,不可逾越。
利,超出了一定界限而損害他人權益或者公共利益的,是權利濫用。通說認為,構成權利濫用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當事人有權利存在;二是權利人有行使權利的行為;三是當事人的行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
民事法律事實
2民事法律事實〕是指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客觀現象。
1、行為。是指人有意識的活動。
以是否合法為標准,行為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兩類,違法行為包括侵權行為和債務不履行行為。
以是否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作為標准,行為可以分為民事行為、准民事行為和事實行為。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沒有產生一定民事民事法律後果的意思表示,根據法律規定發生一定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例如,拾得遺失物、無因管理等。
2是指人的行為以外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事實,學理上又成自然事實,其中又分為事件與狀態。
事件,是指某種客觀現象的發生。例如,人的出生、死亡,發生自然災害,爆發戰爭等。 狀態:是指某種客觀現象的持續。例如,物的繼續佔有、生死不明、時間的經過等。 PS:民事行為:行為人旨在確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關系的行為。
事實行為:行為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在主觀上;並沒有產生變更或消滅某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意識,但由於法律的規定,同樣會引起一樣的民事法律後果。
民事權利、義務和責任
1、民事權利的含義: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實現其特定其利益的法律手段。
簡要闡釋其含義:(1)民事權利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特定利益。
(2)民事權利通常是指憲法和民法確認的權利。
(3)民事權利受國家強制力保障。
2、民事權利的分類:
(1 財產權 是指是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的權利。
人身權 又分為人格權和身份權,人格權有生命權、姓名權名譽權等;身份權有配偶權、親屬權等。
(2 支配權 支配權是指權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權利客體的、具有排他性的權利。
請求權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請求義務人旅行民事義務或者請求責任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權力。請求權的權利人須通過義務人的作為或者不作為,才能實現其權利。
3形成權 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權利。 抗辯權 抗辯權是指對抗他人行使權利的權利。抗辯權通常對抗的是請求權,但不限於請求權。根據抗辯權作用的不同,抗辯權可分為永久性抗辯權和延期性抗辯權。永久性抗辯權,是指權利人有永久阻止他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延期性抗辯權,是指權利人在一定時間內可以提出的抗辯權。
(3)以權利的效力范圍為標准
絕對權 是指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即可實現,並可以對抗不特定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格權屬於絕對權)
相對權 是指必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行為才能實現,只能對抗特定人的權利。(債權,典型。)
(4 主權利 是相互關聯的兩個民事權利中,能夠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 是不能獨立存在而從屬於主權利的權利。
(5 原權 是原有民事法律關系中存在的權利。
救濟權 是原權受到侵害或者有受到侵害的現實危險時發生的權利,其目的在於救濟被侵害的原權。
(6)以民事權利與主體的關系為標准:
專屬權 是指專屬於某特定民事主體的權利。
非專屬權 是指不屬於某特定民事主體的專有的權利。
(7)以民事權利是否已經取得為標准:
既得權,是指權利人已經取得而可以實現的權利。
期待權,是指將來可能取得的權利。
自然人
監護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
1、法定監護:由法律直接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 42、指定監護:指沒有法定監護人或者遺囑監護人時,由法院或者有權指定監護人的機關指定監護人。
3、遺囑監護:父母通過遺囑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指定監護人。
根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不同情況,《民法通則》分別作了規定:
(一)為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分別為一下幾種情況:
1.父母為未成年人的當然法定監護人。(法定監護,因子女出生而開始,分居離異均不影響其監護人的資格,人民法院可取消其資格,允許委託他人代為履行,但父母仍為法定監護人)
2.除父母之外的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父母雙亡或喪失監護能力,排序:a.祖父母、外祖父母b.兄、姐c.未成年人近親屬d.3)
3.未成年人的其他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不是法定義務。具有監護能力和兩個條件:a.願意擔任監護人b.得到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的同意)
4.協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5.指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6.有關組織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7.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變更。
(二)為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
1.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這里所說的精神病人是指成年精神病人,未成年精神病人的監護適用未成年人監護的規定。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范圍:a.配偶b.父母c.成年子女d.其他近親屬。這些是法定義務。
2.又關組織擔任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3.精神病人的指定監護人(順序:a.配偶b.父母c.成年子女d.其他近親屬e.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中願意擔任監護人且經有關單位同意的。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1、〔宣告死亡〕:指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法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由法院宣告其死亡的制度。
2
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撤消對他的死亡宣告。宣告死亡的判決一經撤消發生以下法律後果:
5(1)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的配偶在其宣告死亡後尚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消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但是,如果配偶再婚後又離婚或者再婚後配偶死亡的,則不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
(2)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養的,僅以未經本人同意而主張收養關系無效的,一般不應准許,但收養人和被收養人同意的除外。
(3)撤消死亡宣告後,本人可請求返還財產,但原物已經由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退還。
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揭示了法人的本質特徵)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
4、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1
(1)企業法人。是指以營利為目的,獨立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法人。(所有制性質分: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私營、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資等;企業組織形式分:公司法人和非公司法人。特點:a.依法營業b.連續營業,企業法人的經營活動具有連續性,而不是具有一時性c.企業法人以將其所獲利潤分配給出資者為目的)
(2)非企業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因行使職權的需要而享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法人:是指為了社會公益事業目的,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新聞等公益事業的單位。
社會團體法人:是指自然人或者法人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3)區分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的意義是:性質不同;財產或者經費來源不同;設立程序不同。
62
(1)以傳統民法的基本分類為標准劃分
公法人 是指依據公法設立的法人。
私法人 是指依據私法設立的法人。
(2)以法人成立的基礎為劃分標准
社團法人 是指以社員權為基礎的人的集合體,也稱為人的組合。其以有一定的成員為成立條件。
財團法人 是指為一定的目的而設立的,並由專門委任的人按照規定的目的使用的各種財產,也稱財產組合。
(3)以成立的目的或者活動的目的為標准劃分
營利法人 是指以營利並分配給其成員為活動目的的法人。(公司)
公益法人 是指以公益為其活動目的的法人。(學校、醫院)
(4) 根據法人的國籍上分
本國法人 是指根據本國法設立的具有本國國籍的法人。
外國法人 是指本國法人以外的法人。凡依據我國法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法人,均為我國的法人。外國法人在我國可設立分支機構。
法人的民事能力
別?)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指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相比具有以下重要特徵:
1、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法人成立,終於法人終止。
2、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法人自然屬性的限制。
3、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法律、行政法規及法人宗旨的限制。
(預測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指法人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相比具有以下特徵:
1、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享有的時間與其民事權利能力享有的時間一致。
2、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范圍與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一致。
73、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由法人機關或者代表人實現的。
非法人組織概述
〔非法人組〕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亦稱非法人團體。 合夥
〔合夥〕是指由兩個以上的人互相出資,經營共同事業。其特徵是:
1、合夥是按照共同協議組成的聯合體。
2、合夥是獨立從事經營活動的聯合體。
3、合夥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
4、合夥是合夥人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人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組織。
1、普通合夥與有限合夥。(從我國現有的法律看)
普通合夥
1、概念:普通合夥,是指有兩個以上的人根據協議,互約出資,經營共同事業,並對合夥職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社會組織(未加「有限」的限制詞,通常所說的合夥是指普通合夥,且通常稱「合夥」。普通合夥企業屬於營利性普通合夥)
2、合夥的法律特徵是:
a.有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的組織
b.合夥協議時合夥形成的基礎條件
c.合夥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3、合夥的成立(條件):
a.有兩個以上合夥人。合夥人為自然人,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b.有書面合夥協議
c.有合夥人認繳或者實際繳付的出資
d.有合夥企業的名稱和生產經營場所。
4、合夥人的財產構成:一是合夥人的出資。合夥人將其出資的財產轉移給合夥後,就與其個人的財產分離,而成為合夥財產。二是合夥從事經營活動取得的財產。三是依法從其他渠道取得的財產,例如接受贈與的財產。
追問,採納後發剩餘部分
7. 《民法》魏振瀛,最新版
貌似是2007年出版的第三版
我前天才買的,就買的是這個,希望對你有幫助
8. 民法學 魏振瀛txt pdf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_民法(第五版)_王利明_pdf 分享給你。
9. 魏振瀛民法學筆記 哪位有比較詳細的筆記或者電子版的書也行請發送到[email protected]
發給你了請查收
10. 跪求魏振瀛《民法學》電子書第二版或第三版!!
有電子版嗎?不行就買一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