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質量評審
Ⅰ 申請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可需要哪些條件
申請司法鑒定機構資質認可需要需要的條件:
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其他組織或機構申請設立司法鑒定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場所和章程;
(二)有與所開展的司法鑒定業務相適應的儀器設備;
(三)有不少於人民幣50萬元的注冊資產;
(四)有6名以上取得司法鑒定人資格或符合相應條件的人員,其中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不少於3名。
(1)司法質量評審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接受委託進行重新鑒定:
(一)原司法鑒定人不具有從事原委託事項鑒定執業資格的;
(二)原司法鑒定機構超出登記的業務范圍組織鑒定的;
(三)原司法鑒定人按規定應當迴避沒有迴避的;
(四)委託人或者其他訴訟當事人對原鑒定意見有異議,並能提出合法依據和合理理由的;
(五)法律規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其他情形。
Ⅱ 產品質量司法鑒定機構有哪些
有不少朋友在問「產品質量司法鑒定機構有哪些」,甚至有些朋友希望能有一個「產品質量鑒定機構名錄」這種材料或頁面。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從更多的機構中選擇自己需要的,更可以在機構間進行價格和服務的對比。
但實際上,司法鑒定機構、或者產品質量鑒定機構確實有很多,只是各個機構所擁有的資質和擅長的鑒定領域並不一樣。如此一來,找到所謂的「產品質量鑒定機構名錄」其實意義也不大。
委託鑒定系統查詢
在這類權威的信息平台中,大家能查詢到的機構或行業專家,都是經過法院系統備案入冊的,可以放心地咨詢或委託鑒定。並且,你能夠從上面看到機構擁有哪些類目產品的資質,哪個專家擅長什麼領域。
Ⅲ 質量評審和質量審計是一個意思嗎
二者的主持人不一樣,質量管理評審如果你是指的管理評審由總經理來主持,對各部門的運行情況進行評審;質量審計如果指的是體系審核的話一般由第三方機構來主持。
Ⅳ 發包方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進行司法質量鑒定
如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工程質量合格無需進行工程質量鑒定的情況下,發包方申請工程質量鑒定,法院可不準許。或有證據說明是發包方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的質量問題,這種情況下,法院也可不準許發包方
Ⅳ 質量鑒定屬於司法鑒定嗎
當質量鑒定用於司法訴訟時屬於司法鑒定。
Ⅵ 質量評審與質量審核的區別與聯系
質量評審,是指企業內部,特別是內審員,為確定企業內部是否嚴格按照質量活動計劃落實相關工作而進行的評定與審核,進而為質量改進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活動。這里的參與主體是企業的內審員以及相關質量的負責人。
質量審核指由具有一定資格而且與被審核部門的工作無直接責任的人員(專家),為確定質量活動是否遵守了計安排,以及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所做的系統的、獨立的檢查和評定。它與傳統的上級對下級的工作檢查,無論在性質上、內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不同的。
審核的過程是尋找組織的各項活動符合要求的證據的過程。
質量審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質量審核是對產品的審核。它從用戶使用的觀點出發對產品定期進行復查,以判斷能否符合用戶的需求並提出改進產品質量的建議。
廣義的質量審核稱質量管理審核,這是對企業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計劃和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對各部門執行質量職能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鑒定並提出改進意見。
質量審核是一個有序的活動,它包括:
1.由企業評價自己的質量活動;
2.由企業評價它的供應者、經營者和代理人等的質量控制活動;
3.由管理機構判斷他所管單位的質量控制活動。
質量審核的范圍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1.質量方針、目標的審核;
2.質量計劃的審核;
3.產品審核。
特點
成功的質量審核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質量審核是從客戶的立場出發,按一定的標准和要求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有計劃的檢查、驗證和評價活動;
2.可以根據需要由企業自己來進行,或者由企業外部的人員和組織來進行,但無論採用何種形式都必須有獨立的「第三方」直接參與;
3.質量審核的間隔期一般是事先規定的;有時也不按規定的時間進行審核;
4.質量審核的報告和文件,應盡量用數字形式定量表示,或用定性與定量數據寫出總結性文件,用以表示質量改善或變化的趨勢,對照績效標准進行評估;
5.質量體系審核的對象通常包括質量體系、過程質量、產品質量等。
分類
質量審核按審核的對象分類,可分為以下3 種:
(1) 產品質量審核。指對准備交給用戶使用的產品的適用性進行審核;
(2) 工序質量審核。指對工序質量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核;
(3) 質量體系審核。指對企業為達到質量目標所進行的全部質量活動的有效性進行審核。
質量審核按目的分,又可分為內部和外部質量審核兩種。
影響因素
審核工序因素受控情況:對工序因素進行調查、分析、評價,是工序質量審核的關鍵環節。工序因素的審核,是從工序控制的有效性出發,對影響工序的人、機、料、環、測(5M1E)等因素符合工序質量控制文件的要求,進行核實和評價。在此基礎上,從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角度進一步進行分析,驗證工序質量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產品質量計劃安排,從而保證工序製品的符合性質量。
審核人的因素
主要是審核工序的操作者適應本崗位質量控制要求的情況。
a. 根據過程質量控制需要判定是否具備相應的操作證或相應的培訓資格參考認可;
b. 受過崗位質量管理知識教育培訓;
c. 質量意識和工作責任心、工作積極性等。
審核時要注意操作者應熟悉掌握工序的質量要求及操作程序;嚴格按圖樣、工藝規程、技術要求或作業指導書進行加工;懂得本工序的控制手段與方法。
審核方法是詢問、觀察、了解其掌握質量程度及貫徹執行情況,審核還可從操作人員培訓記錄、工藝紀律檢查及操作者自檢或自控記錄中取得信息。
當工序的結果不能通過其後的檢驗和試驗驗證時,如工序缺陷在使用後才能暴露出來,這些特殊工序的操作者應經專門的培訓和(或)經資格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崗操作。審核時要檢查這些人員的技能是否符合要求。
審核設備的因素
a. 工序所用設備的選擇、使用是否恰當,設備綜合能力如何;
b. 設備的維修保養和管理情況如何;
c. 現場檢查設備、工裝的精度,看是否滿足要求。
審核時要注意供需使用適合的設備並有適宜的環境;對設備進行適當的維護,以保持工序能力;對特殊工序更應對設備預先進行設備能力認可並通過連續的工序參數監控,以證實設備滿足規定要求。
審核材料因素
投入一本工序的原材料、零配件或前道工序流轉過來的在製品,以及供需使用的輔助材料等都審核范圍之內。
a. 有否防止混料的控制措施。
b. 工序用輔助材料對工序製品質量特性的影響。
c. 產品標識與檢驗和試驗狀態的標識及移植是否符合有關規定。
審核時要注重工序加工前,原材料、輔料、外購外協件、毛坯、半成品等是否合格,確保未經檢驗或驗證合格的產品不投入本工序使用或加工。如有因生產急需來不及驗證而放行情況時,應檢查該材料是否有明確標識和記錄。
審核工序方法和因素
a. 審核質量控制文件的正確性與指導作用:評審工藝文件上的工藝參數是否合理、優化。
b. 文件的質量要求是否明確,沒有不可操作的地方,與相鄰工序的介面清楚。
c. 選用控制圖的工序應明確控制圖的使用方法。
審核時要注重被審核工序應具備切實可行的工藝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檢驗規程、操作守則或其它文件化程序);文件要做到齊全、統一、正確、清楚,注意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誤用;所採用工藝方法能否保證工序製品質量特性。
審核檢測因素
a. 檢測手段的配置是否符合工序質量的要求;
b. 工序所用檢驗和測量設備的檢定、校準是否按規定周期實施;
c. 檢驗、測量和試驗是否正確使用、保管。
審核時要注重工序要求測量任務與所選用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所具有準確和精確度相一致;這些檢測設備按規定進行校準和調整,並帶有表明其校準狀態的合適的標志或經批準的識別記錄,特別注意一旦發現過程所有檢測設備偏離檢測設備偏離校準狀態時,是否評定經其檢驗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
審核環境因素
a. 當工序對環境的溫度、濕度、清潔度、光照度等有要求,檢測現場是否符合要求;
b. 通道、地面、毛坯堆放、工位器具是否工序控制要求;
c. 預防保護措施(如防止磕、碰、劃、傷、銹)是否有效;
審核時要注意對質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輔助設施對工序質量的影響,如生產用的水、壓縮空氣、電、化學用品等的控制,以確保其對工序質量的影響最小。對質量影響的環境條件,除溫度、濕度、清潔度、照明外,還有雜訊、振動、油霧等,要視工序的具體情況進行驗證。
檢查質量記錄編輯
工序作業記錄包括作業人員操作過程記錄、自檢記錄,以及檢驗人員檢驗記錄,這些應符合有關文件的規定。
工序審核重視歷史信息的分析。應將工序中的質量記錄、統計控制圖表與這次審核的實際結果進行對比,以提高審核的有效性。
審核工序能力編輯
工序能力是工序處於控制狀態下的實際加工能力。
一般採用直接測定工序在製品的方法確定工序能力。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
a. 抽樣
由審核組對被審核的工序隨機抽取在製品的子樣若干。抽樣總量應根據生產批量大小,檢測難度、適用判斷(考慮足夠得容量)等情況決定。為便於比較,每次在對該工序同類產品進行審核時,所抽取的總量應相對穩定。
b. 檢測
由審核人員戶委託檢驗人員,根據質量特性值或技術標准值的要求進行檢測,並記錄在《過程(工序)質量審核記錄表》上。審核人員和檢測人員均應在記錄表上簽字。
c. 判斷
根據檢測結果,計算過程(工序)能力指數,判斷過程(工序)能力等級,提出處理意見。
工序能力測定方法除了上面的「測定產品法」外,還有以下方法,企業可根據行業特點選用:
(1) 直接測定法:對工序使用的設備裝置的質量特性直接用儀器測定數值。如機械行業檢查機床是否達到滿足質量要求的精度,醫學、食品工業測定無菌室是否達到指標等。
(2) 差錯分析法:通過差錯統計分析,達到調查工序能力的目的,如不合格品率、缺陷數統計。
(3) 預測法:有些行業如化工、醫葯業等,其後大規模生產的工藝是由試驗室研究發展出來,如果試驗室的條件在大量生產時能滿足,則在一定程度上可證實其工序能力。
對單件、小批量生產或屬於產品破壞性檢測試驗等特殊情況,可不計算過程(工序)能力指數,但應將過程(工序)在製品的測試結果與規定的要求相比較,觀測其是否在規定的界限內。
產品質量審核
指為了獲得出廠產品質量信息所進行的質量審核活動。也即是對已檢驗入庫或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實物質量進行抽查、試驗,審核產品是否符合有關標准和滿足用戶需要。它按用戶使用質量來檢查和評價產品質量。它包括產品所使用的外協、外購件、自拷貝零部件及成品的質量審核,其中以成品的質量審核為重點。通過調查產品質量,及時發現產品存在的缺陷,特別防止把有重要缺陷的產品交給用戶,同時可及時察覺質量下降的潛在危險,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通過審核,發現企業產品質量與質量職能活動上的問題,為制訂質量改進目標與措施提供依據;通過審核也可以對質量檢驗人員的工作質量考核提供依據;通過連續審核,可以對比企業現在與過去生產中的產品的質量水平,估計目前產品質量水平的發展趨勢。
工序質量審核
指對工序質量定期或專題的驗證、抽查和考核工序中影響產品質量各種因素的變動情況,以便採取對策加以改進。其動因可能是常規的質量保證規定,也可能是基於用戶申訴而臨時安排的質量保證要求。工序質量審核的目的,在於考核各工序或工序中影響工序質量的各種因素是否處於受控狀態。也就是要求生產過程必須按規定的標准(規程、規范)程序進行;隨時監控質量動向,一旦發生「失控」,必須立即找出異常原因,把質量故障消除在發生之前;萬一發生質量誤碼題,能夠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杜絕重復發生;產品質量具有可追查性。
質量審核的內容
質量審核的內容是: (1)質量管理的領導與組織情況;
(2)各部門質量職能活動及相互協調情況;
(3)各項質量管理規章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標準的執行情況;
(4)質量職能分配及崗位質量責任制執行情況;
(5)質量文件、檔案、原始記錄等是否正確、完善;
(6)質量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及協調情況;
(7)外協、外購件進廠及產品提供服務符合有關規定的情況;
(8)人員培訓教育和設備安裝滿足質量工作要求的情況;
(9)質量政策、質量目標和質量計劃的制訂與執行情況;
(10)實物質量符合標准和規范的程度等。
每次審核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有所側重,抓住主要問題進行審核。審核的步驟:制訂質量體系審核計劃;組成審核小組;編制審核提綱;實施審核;提出審核報告。
Ⅶ 質量檢驗和audit評審的區別是什麼
質量檢驗就是對產品的一項或多項質量特性進行觀察、測量、試驗,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以判斷每項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
對實體的一個或各個特性進行的,諸如測量、檢查、試驗和度量,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要求相比較,以及確定每項特性合格情況等所進行的活動。專家認為質量檢驗就是對產品的一項或多項質量特性進行觀察、測量、試驗,並將結果與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以判斷每項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
根據技術標准,產品圖樣、作業(工藝)規程或訂貨合同、技術協議的規定、採用相應的檢測、檢查方法觀察、試驗、測量產品的質量特性,判定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這是質量檢驗的鑒別功能。鑒別是「把關」的前提,通過鑒別才能判斷產品質量是否合格。不進行鑒別就不能確定產品的質量狀況,也就難以實現質量「把關」。因此鑒別功能是質量檢驗各項功能的基礎。
audit評審:audit是一種質量管理方法。即現在顧客和用戶的立場上,按顧客的眼光和要求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檢查、評價,並進行持續改進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 audit是德國的叫法,美國叫CSA,日本叫QLA. 它的特點是:及時、直觀的反映產品或服務的缺陷;全面、客觀地掌握產品質量狀況,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改進。
Ⅷ 質量評審和質量審計的區別
一.質量評審
評審: 為確定主題事項達到規定目標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活動。
評審是對軟體元素或者項目狀態的一種評估手段,以確定其是否與計劃的結果保持一致,並使其得到改進。
一般來說,評審(Peer Review)包括下面幾種
檢視(Inspection)
團隊評審(Team Review/Technical Review)
走讀(WalkThrough)
成對編程(Pair Programming)
同行檢查(Peer DeskCheck)
特別檢查(Ad hoc Review)
評審的主要目的是發現產品中的問題,而不是根據產品來評價開發人員的水平。
二.質量審計
質量審計是識別改進領域的工具之一。是一種獨立的審查,確保項目執行過程符合組織或項目定義的方針政策,標准和程序。從而了解項目和產品基本情況,確定改進目標,制定審計計劃。
質量審計是一種獨立的結構化審查,用來確定項目活動是否遵循了組織和項目的政策、過程與程序。
進行審計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對已發布標準的遵守程度和提供任何需要的糾正措施。
質量審計的目標是:
1、識別全部正在實施的良好/最佳實踐;
2、識別全部差距/不足;
3、分享所在組織和/或行業中類似項目的良好實踐;
4、積極、主動地提供協助,以改進過程的執行,從而幫助團隊提高生產效率;
5、強調每次審計都應對組織經驗教訓的積累作出貢獻。
採取後續措施糾正問題,可以帶來質量成本的降低,並提高發起人或客戶對項目產品的接受度。質量審計可事先安排,也可隨機進行;可由內部或外部審計師進行。
質量審計還可確認已批準的變更請求(包括糾正措施、缺陷補救和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
Ⅸ 國家認可的質量鑒定的機構有哪些
產品質量鑒定是指產品質量鑒定組織單位(又稱產品質量鑒定機構)接受鑒定委託方的委託,組織鑒定專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准、技術規范、質量標准,運用科學技術、專門知識、職業技能、實踐經驗和檢驗試驗等技術手段,遵循有關程序,通過調查、分析、推理、判斷等方式,對質量爭議產品及質量爭議相關的專門問題做出判定,提出質量鑒定意見並出具質量鑒定報告的技術活動。在這項定義出來之前,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國務院賦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責,於1994年4月1日公布並實施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4號令《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產品質量鑒定管理辦法》,當時對產品質量鑒定的定義是這樣的:產品質量鑒定指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指定的鑒定組織單位,根據申請人的委託要求,組織專家對有質量爭議的產品進行調查、分析、判定,出具鑒定報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