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鑒定的結構

司法鑒定的結構

發布時間: 2022-01-04 01:25:02

司法鑒定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送一種活動。

司法鑒定通常包括: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發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司法精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會計鑒定,即對帳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在司法鑒定中,人身傷害情況鑒定和犯罪嫌疑人是否患有精神病鑒定是常見的兩種鑒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有關規定,運用醫學及法醫學的理論和技術,結合檢案實踐經驗,在歸納、銜接原《人體重傷鑒定標准》、《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條款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整並劃分等級而制定,為人體損傷程度評定提供科學依據和統一標准。

本標准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的國際分類,以及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殘疾分級原則和基準。

本標准參考的有關標准有: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制定的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制定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准人體輕微傷的鑒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中國實用殘疾人評定標准(試用)》等。

本標準的附錄是標準的附錄。

本標准由司法部提出。

本標準的起草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參加起草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鑒定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科學信息研究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四川大學基礎醫學和法醫學院以及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醫技術室、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技術處、南華大學醫學院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吳軍、朱廣友、范利華、劉愛陽、張力、周偉、舒永康、鄧振華、肖明松、邱勝冬、鄒志虹、熊平等。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人體損傷程度評定的原則、方法、內容和等級劃分。

本標准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致人重傷的」、(含「造成嚴重殘疾的」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的「造成輕微傷害的」損傷程度評定。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准時應引用下列標準的最新版本。

GB/T15499-1995 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標准

GB/T16180-1996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

GB 18667-2002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3 總則

3.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運用醫學及法醫學的理論與技術,結合檢案實踐經驗,在歸納、銜接原《人體重傷鑒定標准》、《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條款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整,為人體損傷程度評定提供科學的鑒定依據和統一的等級劃分標准。本標准按照各部位解剖學損傷和功能損害順序分述編排。

3.2 人體損傷是指身體結構完整性遭受破壞或者功能(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出現的差異或者喪失。本標准將人體損傷程度分為重傷、輕傷、輕微傷三等。

3.2.1 重傷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或者容貌毀損;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
3.2.2 輕傷是指使人肢體或者容貌中度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

3.2.3 輕微傷是指使人肢體或者容貌輕微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輕微或者短暫障礙;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輕微傷害的損傷。

3.3 按照損傷嚴重程度由重至輕依次分為重傷一級、重傷二級、重傷三級;輕傷一級、輕傷二級、輕傷三級;輕微傷一級、輕微傷二級,共八級。

3.4 損傷程度評定

3.4.1 應當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以致傷因素對人體直接造成的原發性損傷及由損傷引起的並發症或者後遺症為依據,全面分析,綜合評定。

3.4.1.1 對於以原發性損傷及其並發症作為評定依據的,評定時應以損傷當時傷情為主,結合損傷的後果或者結局為輔,綜合評定。

3.4.1.2 對於以容貌損害或者器官(腦、聽器、視器等)、肢體功能損害作為評定依據的,評定時應以損傷的後果或者結局為主,結合損傷當時的傷情為輔,綜合評定。

3.4.2 損傷與既往傷、病並存

3.4.2.1 對於損傷與既往傷、病並存,應當綜合分析損傷在導致現存後果中的作用,將損傷在導致現存後果中的作用分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相等作用、次要作用、輕微作用和沒有作用。

3.4.2.2 對於對稱性器官、四肢的一側健康器官與對側非健康器官並存,在一側健康器官遭受損傷,在對其進行損傷程度評定時,應說明由此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損害的加重,以及損傷程度較雙側健康器官中的一側遭受損傷的後果相對加重;在一側非健康器官遭受損傷,在對其進行損傷程度評定時,應說明由此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損害的加重,以及損傷程度較雙側健康器官中的一側遭受損傷的後果相對減輕;雙側器官同時遭受損傷,按上述原則進行評定並說明。

3.4.3 對於2處(種類)以上的損傷應當分別進行損傷程度評定,並說明由此而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損害的加重作用。

3.5 損傷程度評定時機

3.5.1 應當參照本標準的具體條文規定,視損傷程度評定主要依據的不同情況,結合司法實踐分別進行評定。

3.5.2 凡是以原發性損傷為主要評定依據的,原則上在3個月以內進行。

3.5.3 凡是以容貌損害或者器官(腦、聽器、視器等)、肢體功能損害為主要評定依據的,須觀察、檢測損傷後果或者結局的,一般在損傷後3個月至6個月以內進行;凡是疑難、復雜、一時不能確定損傷程度的,可以在治療終結或者狀態穩定後6個月以內進行。

3.5.4 對於涉及容貌損害或者功能損害未到損傷程度評定時機的,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根據原發性損傷及其並發症直接對照標准做出預檢意見(結論)並對有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加以說明;必要時可待到損傷程度評定時機時進行復檢,做出鑒定結論。

3.6 鑒定人條件

3.6.1 鑒定人應當由具有相應專業的法醫學鑒定資格的人員擔任;也可由司法機關指派、聘請的副主任醫師以上的人員擔任。

3.7 鑒定人權利

3.7.1 有權要求委託方提供鑒定所需材料。

3.7.2 有權了解與鑒定有關的案情,查閱案卷,調閱病歷,勘查現場等。

3.7.3 有權向當事人詢問與鑒定有關的問題。

3.7.4 有權依照醫學原則對被鑒定人進行身體檢查和進行必要的特殊儀器檢查等。

3.7.5 有權因專門知識的限制或者鑒定材料的不足而拒絕鑒定。

3.8 鑒定人義務

3.8.1 遵守操作規程,全面、細致、科學、客觀地進行檢驗並作記錄。

3.8.2 正確及時地作出鑒定結論,解答委託機關提出的與鑒定有關的問題。

3.8.3 依法迴避,依法出庭參加訴訟,保守案件秘密和個人隱私。

3.8.4 妥善保管委託鑒定的有關材料。

4 顱腦、脊髓及周圍神經損傷

4.1 重傷一級

4.1.1 原發性腦干損傷持續性昏迷狀態伴去大腦強直

4.1.2 繼發性腦干損害持續性昏迷狀態伴去大腦強直,或者伴去皮質狀態

4.1.3 損傷遺留四肢癱(三肢以上肌力2級以下)

4.1.4 損傷遺留截癱(肌力2級以下)伴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礙

4.1.5 損傷遺留非肢體癱的重度運動障礙

4.1.6 顱腦損傷致智力障礙,智商評估參考值在20以下,日常生活完全依賴,社會功能損害(極重度),言語功能喪失,持續6個月

4.2 重傷二級

4.2.1 原發性腦干損傷或者繼發性腦干損害持續性昏迷狀態

4.2.2 損傷遺留四肢癱,肌力4級以下

4.2.3 損傷遺留兩肢或者三肢癱,肌力3級以下

4.2.4 損傷遺留單肢癱,肌力2級以下

4.2.5 損傷遺留雙手大部分肌癱,肌力2級以下

4.2.6 損傷遺留雙足全肌癱,肌力2級以下

4.2.7 損傷遺留非肢體癱的中度運動障礙

4.2.8 特殊皮質功能障礙出現完全感受性(感覺性)失語或者混合性失語

4.2.9 顱腦損傷致智力障礙,智商評估參考值在(21-34)之間,日常生活明顯依賴,社會功能損害(重度),言語功能嚴重受損,不能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持續6個月

4.2.10 顱腦損傷致精神病性障礙,精神病性症狀致使經常出現危險或者沖動行為,對自身或者他人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社會功能損害(重度),持續6個月

4.2.11 損傷遺留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礙(重度)

4.2.12 外傷性晚期癲癇,經規范葯物治療1年,仍難以控制發作

4.2.13 損傷遺留平衡功能障礙,睜眼行走困難,不能並足站立

4.3 重傷三級

4.3.1 頭皮撕脫傷面積75cm2以上,完全離體

4.3.2 開放性顱骨骨折伴硬腦膜破裂

4.3.3 顱底骨折伴腦脊液漏持續4周以上,或者伴傷側面癱,或者伴傷側聽覺障礙

4.3.4 腦挫(裂)傷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陽性體征

4.3.5 第Ⅱ-Ⅻ腦神經損傷引起相應神經功能嚴重障礙,經6個月不恢復(本標准另有規定的除外)

4.3.6 顱內出血出現腦受壓症狀和陽性體征

4.3.7 顱腦損傷後3周內影像學顯示:幕上血腫量達30mL(顳區血腫量達20mL),或者幕下血腫量達10mL

4.3.8 慢性顱內血腫有手術適應證

4.3.9 外傷性腦蛛網膜下腔出血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陽性體征

4.3.10 重要周圍神經干不完全損傷伴有客觀體征的灼性神經痛

4.3.11 損傷遺留單肢癱,肌力4級以下

4.3.12 損傷遺留一手大部分肌癱,肌力3級以下

4.3.13 損傷遺留雙手大部分肌癱,肌力4級以下

4.3.14 損傷遺留一足全肌癱,肌力3級以下

4.3.15 損傷遺留雙足全肌癱,肌力4級以下

4.3.16 損傷遺留非肢體癱的輕度運動障礙

4.3.17 特殊皮質功能障礙出現完全表達性(運動性)失語、完全性失用、失寫、失讀或者失認

4.3.18 顱腦損傷致智力障礙,智商評估參考值在(35-49)之間,日常生活需要幫助,社會功能損害(中度),持續6個月

4.3.19 顱腦損傷致精神病性障礙,精神病性症狀明顯,日常生活需要幫助,社會功能損害(中度),持續6個月

4.3.20 顱腦損傷致記憶障礙,記憶商數評估參考值在35分以下,日常生活需要幫助,社會功能損害(中度),持續6個月

4.3.21 外傷性晚期癲癇,經規范葯物治療1年,能控制發作

4.3.22 外傷性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

4.3.23 外傷後腦膿腫

4.3.24 外傷後腦積水有手術適應證

4.3.25 外傷性硬腦膜下積液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陽性體征

4.3.26 外傷性顱內動脈瘤有手術適應證

4.3.27 外傷性腦梗死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陽性體征

4.3.28 外傷性頸動脈海綿竇瘺

4.3.29 外傷後下丘腦綜合征

4.3.30 外傷性尿崩症

4.3.31 損傷遺留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礙(重度),或者遺留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礙(輕度)

4.4 輕傷一級

4.4.1 頭皮血腫繼發感染,或者有手術適應證

4.4.2 頭皮銳器創,創口累計長度20cm以上

4.4.3 頭皮鈍器創,創口累計長度16cm以上

4.4.4 頭皮銳器創、鈍器創兼有的創口累計長度18cm以上

4.4.5 頭皮撕脫傷面積50cm2以上

4.4.6 外傷性頭皮缺損面積24cm2以上

4.4.7 顱蓋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凹陷深度1cm以上

4.4.8 慢性顱內血腫

4.4.9 臂叢上干、下干或者束損傷

4.4.10 上臂高位正中神經、尺神經斷裂

4.4.11 高位坐骨神經斷裂

4.4.12 特殊皮質功能障礙出現非完全性失語

4.4.13 顱腦損傷致智力障礙,智商評估參考值在 (50-69)之間,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社會功能損害(輕度),對言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受到損害

4.4.14 顱腦損傷致記憶障礙,記憶商數評估參考值在(36-49)分之間,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社會功能損害(輕度),持續6個月

4.4.15 顱腦損傷致人格改變,社會功能損害(中度),不能繼續從事職業勞動,經常出現危險和沖動行為,持續6個月

4.4.16 外傷後腦積水

4.4.17 外傷性顱內動脈瘤

4.4.18 外傷性腦梗死

4.4.19 外傷後顱內低壓綜合征

4.4.20 損傷遺留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礙(輕度)

4.5 輕傷二級

4.5.1 帽狀腱膜下血腫蔓延整個頭皮

4.5.2 頭皮銳器創,創口累計長度14cm以上

4.5.3 頭皮鈍器創,創口累計長度11cm以上

4.5.4 頭皮銳器創、鈍器創兼有的創口累計長度12.5cm以上

4.5.5 頭皮撕脫傷面積35cm2以上

4.5.6 外傷性頭皮缺損面積15cm2以上

4.5.7 顱蓋骨凹陷性骨折

4.5.8 顱蓋骨粉碎性骨折

4.5.9 顱底骨折

4.5.10 腦挫(裂)傷

4.5.11 顱內出血

4.5.12 外傷性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4.5.13 脊髓挫(裂)傷、出血

4.5.14 橈神經深支斷裂

4.5.15 低位正中神經斷裂

4.5.16 低位尺神經斷裂

4.5.17 腋神經斷裂

4.5.18 特殊皮質功能障礙出現非完全性失用、失寫、失讀或者失認

4.5.19 顱腦損傷致邊緣智力,智商評估參考值在(70-86)之間,日常生活或者社會功能受損

4.5.20 顱腦損傷致記憶障礙,記憶商數在(50-69)分之間,日常生活或者社會功能受損,持續6個月

4.5.21 外傷性硬腦膜下積液

4.6 輕傷三級

4.6.1 帽狀腱膜下血腫,或者骨膜下血腫

4.6.2 頭皮銳器創,創口累計長度8cm以上

4.6.3 頭皮鈍器創,創口累計長度6cm以上

4.6.4 頭皮銳器創、鈍器創兼有的創口累計長度7cm以上

4.6.5 頭皮撕脫傷面積15cm2以上

4.6.6 外傷性頭皮缺損面積8cm2以上

4.6.7 顱蓋骨線性骨折,或者外傷性顱縫分離0.2cm以上

4.6.8 前庭神經損傷出現眩暈,平衡功能障礙

4.6.9 第Ⅱ?Ⅻ腦神經損傷,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本標准另有規定的除外)

4.6.10 損傷致雙側嗅覺功能喪失

4.6.11 顱腦損傷致人格改變,社會功能損害(輕度),情緒不穩,易激惹,不能保持正常人際關系,持續6個月

4.6.12 顱腦損傷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清醒後表現為木僵、假性痴呆、緘默等症狀,社會功能損害(重度),持續6個月

4.6.13 肢體單一重要周圍神經(橈、正中、尺、脛、腓總神經)不完全損傷

4.7 輕微傷一級

4.7.1 頭皮擦傷面積40cm2以上

4.7.2 頭皮下血腫累計面積20cm2以上

4.7.3 頭皮創,創口累計長度4cm以上

4.7.4 頭皮撕脫傷

4.7.5 外傷性頭皮缺損

4.7.6 頭部損傷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

4.7.7 顱腦損傷後神經症樣綜合征,日常生活或者社會功能受損

4.7.8 損傷致嗅覺功能障礙

4.7.9 外傷影響脊髓功能,短期內完全恢復

4.7.10 肢體周圍神經損傷

4.8 輕微傷二級

4.8.1 頭皮擦傷面積5cm2以上

4.8.2 頭皮下血腫

4.8.3 頭皮創

❷ 司法鑒定種類

根據司法部《司法鑒定執業分類規定(試行)》(司發通〔2000〕159號)司法鑒定分為13種:
1、法醫病理鑒定
第四條法醫病理鑒定:運用法醫病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屍體外表檢查、屍體解剖檢驗、組織切片觀察、毒物分析和書證審查等,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或推斷。其主要內容包括:死亡原因鑒定、死亡方式鑒定、死亡時間推斷、致傷(死)物認定、生前傷與死後傷鑒別、死後個體識別等。
2、法醫臨床鑒定
第五條法醫臨床鑒定:運用法醫臨床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和評定。其主要,內容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醫療糾紛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
3、法醫精神病鑒定
第六條法醫精神病鑒定:運用司法精神病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精神狀態、法定能力(如刑事責任能力、受審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監護能力、被害人自我防衛能力、作證能力等)、精神損傷程度、智能障礙等問題進行鑒定。
4、法醫物證鑒定
第七條法醫物證鑒定:運用免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的理論和方法,利用遺傳學標記系統的多態性對生物學檢材的種類、種屬及個體來源進行鑒定。其主要內容包括:個體識別、親子鑒定、性別鑒定、種族和種屬認定等。
5、法醫毒物鑒定
第八條法醫毒物鑒定:運用法醫毒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對體內外未知毒(葯)物、毒品及代謝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並通過對毒物毒性、中毒機理、代謝功能的分析,結合中毒表現、屍檢所見,綜合作出毒(葯)物中毒的鑒定。
6、會計司法鑒定
第九條司法會計鑒定:運用司法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檢查、計算、驗證和鑒證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等財務狀況進行鑒定。
7、文書司法鑒定
第十條文書司法鑒定:運用文件檢驗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文書的筆跡、印章、印文、文書的製作及工具、文書形成時間等問題進行鑒定。
8、痕跡司法鑒定
第十一條痕跡司法鑒定:運用痕跡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有關人體、物體形成痕跡的同一性及分離痕跡與原整體相關性等問題進行鑒定。運用槍械學、彈葯學、彈道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槍彈及射擊後殘留物、殘留物形成的痕跡、自製槍支和彈葯及殺傷力進行鑒定。
9、微量物證鑒定
第十二條微量物證鑒定:運用物理學、化學和儀器分析等方法,通過對有關物質材料的成份及其結構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對檢材的種類、檢材和嫌疑樣本的同類性和同一性進行鑒定。
10、計算機司法鑒定
第十三條計算機司法鑒定:運用計算機理論和技術,對通過非法手段使計算機系統內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或系統正常運行造成的危害行為及其程度等進行鑒定。
11、建築工程司法鑒定
第十四條建築工程司法鑒定:運用建築學理論和技術,對與建築工程相關的問題進行鑒定。其主要內容包括:建築工程質量評定、工程質量事故鑒定、工程造價糾紛鑒定等。
12、聲像資料司法鑒定
第十五條聲像資料司法鑒定:運用物理學和計算機學的原理和技術,對錄音帶、錄像帶、磁碟、光碟、圖片等載體上記錄的聲音、圖像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況過程進行鑒定;並對記錄的聲音、圖像中的語言、人體、物體作出種類或同一認定。
13、知識產權司法鑒定
第十六條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根據技術專家對本領域公知技術及相關專業技術的了解,並運用必要的檢測、化驗、分析手段,對被侵權的技術和相關技術的特徵是否相同或者等同進行認定;對技術轉讓合同標的是否成熟、實用,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標准進行認定;對技術開發合同履行失敗是否屬於風險責任進行認定;對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以及其他各種技術合同履行結果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或者有關法定標准進行認定;對技術秘密是否構成法定技術條件進行認定;對其他知道產權訴訟中的技術爭議進行鑒定。

❸ 司法鑒定機構都是哪些人員組成

最好找和醫院不在一個地方的司法鑒定機構最好了,避免和醫院勾結,省級政府指定的鑒定機構,一定避免和醫院不認識

❹ 法醫鑒定和司法鑒定指的什麼區別

所謂傷情鑒定,是指確定受害人被傷害的程度,即確定其機體組織結構的破壞、功能障礙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影響和損害程度的過程。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送一種活動。

❺ 傷殘鑒定和司法鑒定有什麼區別

傷情鑒定主要適用於刑事案件之中,判定受害人的受傷程度,從而確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程度,進而決定適用何種程度的刑罰;而司法鑒定則多見於民事訴訟中,多用來確定傷殘程度,並以此決定賠償的等級數額。
一、概念不同
所謂傷情鑒定,是指確定受害人被傷害的程度,即確定其機體組織結構的破壞、功能障礙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影響和損害程度的過程。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送一種活動。
二、確定的時間不同
傷情鑒定在傷情發生後即應進行,如果錯過時間等傷勢好轉就無法進行鑒定,而司法鑒定則應在治療終結後,病人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以後進行,傷者體內有固定物的需取出固定物。
三、提出鑒定的時間和機關不同
傷情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提出,司法鑒定一般由公安機關或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鑒定申請而發生,如果當事人要提起民事訴訟,向法院提出申請鑒定比較妥當。
四、目的不同
司法鑒定主要在於評判治療終結後的傷殘程度,即對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響程度,傷殘鑒定的等級直接影響到鑒定的結果。而傷情鑒定在於確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鑒於其目的不同,因此,反映在損傷程度和傷殘程度的評定上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就是說,可以被鑒定為重傷的不一定構成傷殘。因為有些損傷本身可能很嚴重,但經過治療後可能痊癒而不影響功能。
五、標准依據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司法鑒定的依據的標準是《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司法鑒定GB18667-2002》,屬於強制性國家標准;而傷情鑒定,目前依據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聯合制定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和《人體重傷鑒定標准》。這是文件依據的不同。而上述標准制定時所參照的醫學或生理依據也不同。
六、使用目的不同
司法鑒定結論多用來確定民事賠償或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而傷情鑒定則多用來確定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七、等級劃分不同
司法鑒定根據對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影響的程度劃分為I級(1級)至X級(10級),傷情鑒定則根據損傷本身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微傷、輕傷和重傷。

❻ 房屋司法鑒定機構有哪些

1、法醫鑒定,即對與案件有關的屍體、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內物、毛版發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權活動;2、法醫精神病鑒定,即對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3、刑事技術鑒定,即對指紋、腳印、筆跡、彈痕等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4、會計鑒定,即對賬目、表冊、單據、發票、支票等書面材料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5、技術問題鑒定,即對涉及工業、交通、建築等方面的科學技術進行鑒別和判斷的活動等。

❼ 房屋工程質量司法鑒定報告應含哪些內容

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鑒定
1、建築工程結構檢測、鑒定(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塔桅及高聳建(構)築物,建築構配件質量檢測,振動測試,結構應力測試,結構性能現場試驗);災後結構承載力鑒定。
2、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安全性、適用性、適修性、耐久性、可靠性鑒定;建(構)築物抗震鑒定;沉降觀測,採光日照鑒定、分析,容積率分析,面積測量,建築物功能評價;民房檢測鑒定;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檢測鑒定。
3、市政工程及施工安裝質量檢測,道路橋梁功能性能和結構安全性能檢測及維修加固鑒定
4、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檢測:空氣成分鑒定、建築裝飾材料有害物質限量鑒定、雜訊與振動鑒定、電磁輻射鑒定、遮光污染等鑒定。
二、建築熱工及設備系統檢測鑒定
建築熱工(節能)檢測;建築設備(採暖、通風、空調、給排水、電氣及防雷)系統、鍋爐房系統、冷庫系統、廠房凈化系統安裝質量檢測與運行測試;小區供熱系統、小區排水系統質量檢測與運行測試;建築設備系統能耗分析與評價、節能性能檢測;室內濕度、風速場、溫度場測試;地下管網探測。
三、建築物擴建、改造鑒定
1、建築物整體平移、頂升、糾傾的設計與施工鑒定;
2、建築加層、室內空間改擴、托梁換柱的設計與施工鑒定;
四、建築物結構加固鑒定
1、建築主體結構加固、補強設計與施工鑒定及混凝土裂縫修復鑒定;
2、建築地基、基礎加固的設計與施工鑒定;
3、建築抗震、防災、建築結構災後搶修及修復鑒定;
五、工程造價及建築圖紙設計標准復核鑒定等。

❽ 建築工程司法鑒定

建築工程司法鑒定是指依法取得有關建築工程司法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運用建築學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訴訟活動的建築工程質量、材料和安全等與建築工程相關的專業性問題進行鑒定與判定,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
建築工程司法鑒定不僅為法院審判相關工程質量糾紛類案件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支持,同時也擔當了面向社會服務的鑒定責任。建築工程質量問題輕則引發糾紛和矛盾,重則會影響人身安全,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建築工程司法鑒定主要內容包括:
1、建築工程質量評定。
2、工程質量事故鑒定。
3、工程造價糾紛鑒定等。
司法鑒定程序如下:

1、司法鑒定申請。
2.、司法鑒定機構。
3.、委託受理(司法鑒定機構)。
3.1 、司法鑒定協議書。
3.2 、司法鑒定范圍。
3.3、 司法鑒定技術。
3.4 、司法鑒定現場。
3.4.1 、通知相關人員到場。
3.4.2 、現場鑒定人。
3.4.3、 現場鑒定信息不得透露。
3.5 、鑒定意見。
3.5.1 、標准套用。
3.5.2 、原因分析。
3.5.3、 鑒定意見(只是提供給法院審判的依據)。
3.6 、司法鑒定咨詢。
3.7 、鑒定時限。
3.8 、終止鑒定。
4、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

❾ 司法鑒定和法醫鑒定有什麼區別

  • 一、啟動程序不同

  • 首先,應當說鑒定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它是鑒定組織應糾紛雙方或糾紛處理部門的要求,對糾紛中的一些專門性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判斷,最後得出結論性意見的行為。因此,任何鑒定都存在鑒定啟動的問題,即誰有權委託鑒定組織進行鑒定。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醫學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委託或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兩種啟動方式。前者屬於行政鑒定,解決的是行政處理醫療糾紛中的專門性問題,即是否屬於醫療事故的問題和賠償調解問題。後者屬於自行委託的鑒定,其作用在於給雙方當事人一個「判定的標准」。

  • 司法鑒定是獨立於自行委託鑒定和行政鑒定之外的一種鑒定。目前根據我國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司法鑒定的啟動一般是由雙方當事人申請或法律服務機構申請,委託社會上依法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司法機關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也可以指令或直接委託專門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 因此,從比較醫療鑒定與司法鑒定的啟動程序可以看出,二者的啟動程序是不同的。由於司法處理是目前法制國家認同的所有糾紛最終救濟途徑,司法處理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加之司法鑒定在啟動之前,雙方的醫療糾紛已經起訴至法院,法官對於案件的全部情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對於案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專業技術問題以及法律問題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顯然法官委託鑒定可能有更強的針對性,提供的材料更加客觀、真實、全面。因此,從鑒定程序的啟動上看,司法鑒定優於醫療鑒定。

  • 二、鑒定人員的組成不同

  •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省、市兩級醫學會分別組建轄區范圍內的醫學專家庫,由雙方當事人從專家庫中抽簽選擇醫學專家參加醫學鑒定,鑒定人員是都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醫學專家。

  • 而司法鑒定是由司法鑒定機構組織兩名以上具備司法鑒定人資格的法醫學專家主持鑒定,同時可特邀或聘請臨床醫學專家參加鑒定。

  • 醫學鑒定和司法鑒定都有臨床醫學專家的參與,所不同的是,參加鑒定的醫學專家數量的多少和在鑒定中的主次地位。因此,醫學鑒定、司法鑒定各有利弊。但是,鑒定畢竟是一項法律服務的特殊工作,有特殊的鑒定思維和鑒定方法。這其中還涉及法律問題、證據審查和甄別以及事實認定等問題。因此,單純的臨床醫學專家開展鑒定很難讓鑒定做得完美。

  • 在國外有些發達國家雖然沒有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製度,但是他們有類似的一些做法,比如專家聽證仲裁製度等。一般主持聽證的都是醫學專家,同時邀請醫療律師到場作法律指導。從這個角度看,從事司法鑒定的法醫能夠將醫學知識與法律結合的更融洽。

  • 三、鑒定的組織者不同

  • 鑒定是一種依照法律規定,有組織、有秩序進行的社會行為。強調鑒定的法律程序性,不得違反公平、公正和科學的原則,任何影響公正的因素都可能影響鑒定的效力。因此,鑒定的組織者也是鑒定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的規定,醫學鑒定由醫學會負責組織。一方面醫學會組建本轄區的專家庫;另一方面,由醫學會設立醫學鑒定辦公室承擔鑒定事務。醫學會在整個醫學鑒定過程中扮演了組織者的角色。

  • 司法鑒定的組織者是司法鑒定機構,其在鑒定中的功能與作用,與醫學會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是司法鑒定機構與醫學會二者,在與醫療機構的關繫上卻有明顯的不同。

  • 醫學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團體,但他由於在衛生行政機關掛靠,由政府出資設立,並由當地衛生行政官員管理,實質上它與衛生行政機關及醫療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些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就是醫學會的會員(單位)。而司法鑒定機構隸屬於不同的司法機關,是在司法行政機關登記注冊並受其監督的公益性社會組織,其與醫療機構的組織關系相對鬆散,受到醫療機構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在醫療事故處理的過程中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青睞。

  • 四、鑒定的內容和鑒定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

  • 在涉及民事賠償的醫療糾紛訴訟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沒有特別強調違約問題,目前一般是將醫療損害事件作為侵權糾紛來處理。因此,法官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醫療損害事件是否符合侵權責任構成的四個要件:

  • 1、損害行為,通俗講,就是醫院在治療、搶救的過程中存在的醫療過錯行為。這里需要提醒廣大患者及其家屬,這里所講的過錯行為是現實存在、並且可以用相關證據證明的「過錯行為」。

  • 2、損害結果,就是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功能障礙、器官缺損、身體殘疾、患者死亡的結果;如果患者及其家屬手頭上有「診斷證明」、相關檢查「報告」。可以客觀的證明受到的損害後果的,就可以作為損害後果的證據。

  • 3、損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這是醫療糾紛中的核心和難點,由於患者到醫院進行治療時本身就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怎樣區別損害後果是由於原發疾病造成的,還是醫院的醫療損害造成的,需要通過鑒定來區別,再劃分責任大小。在法律的責任劃分上講求「直接的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患者的傷害後果就是由於醫院的醫療過錯行為造成的,在能夠確定這樣的情況下,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4、醫療行為本身是否具有過錯。該條應當說是屬於「結論性」的了。在判定上需要醫療專業技術的支持。

  • 而其後3、 4兩個要件,由於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和專業性,法官難以判斷真偽,即使醫療機構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舉證,法官也難以從醫療機構提供的證據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法官更多地需要專業鑒定機構來解決這些問題。司法鑒定正是滿足了法官的這一要求,在鑒定中著重解決醫療行為是否具有過錯,過錯的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

  • 但是,醫療事故鑒定卻難以解決問題。雖然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事故鑒定辦法》的規定,醫學會專家組做出的鑒定應當包括上述特定內容。但是,由於傳統思維和衛生行政處理的特定要求的原因,目前醫學會做出的鑒定結論仍然只注重是否屬於醫療事故;如果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事故的級別等等。這就使得醫學鑒定不能滿足司法審判的需要,導致法官不得不重新啟動司法鑒定程序。

熱點內容
赤水司法網 發布:2025-08-15 06:25:59 瀏覽:466
行政法規備案 發布:2025-08-15 06:11:20 瀏覽:507
勞動合同法2015全文 發布:2025-08-15 05:57:48 瀏覽:246
誰有權制定規章 發布:2025-08-15 05:56:21 瀏覽:220
成都周勇律師 發布:2025-08-15 05:56:17 瀏覽:720
對法官超期不判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05:48:00 瀏覽:433
網路散播政治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34:01 瀏覽:831
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5:16:14 瀏覽:973
法官背上 發布:2025-08-15 05:05:53 瀏覽:41
搭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04:38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