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局簡況

司法局簡況

發布時間: 2022-01-05 13:03:37

⑴ 長春市司法局的機構概況

根據中共吉林省委辦公廳、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長春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吉廳字〔2009〕16號),設立長春市司法局 ,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⑵ 東莞市司法局的機構概況

三十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下,在上級司內法行政部門的指導和社容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廣大司法行政幹警職工同心同德、勵精圖治、努力開拓、奮勇拼搏,使我市司法行政各項工作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了全面發展。隊伍不斷壯大,職能不斷加強,業務不斷擴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基層人民調解和法律服務律師公證、普法宣傳教育及法律援助等工作已深入到我市社會的各個角落,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使民主與法制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三十年的實踐證明,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緊跟改革開放步伐,為東莞社會穩定和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在新的世紀里,東莞司法行政事業將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再創佳績,再鑄輝煌。

⑶ 假釋調查評估意見書怎麼寫

《北京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第七條規定,受委託調查事項:
1、居所(居住地、戶籍地)
2、生活來源
3、家庭和社會關系
4、一貫表現
5、犯罪行為的後果、影響
6、居住地村(居)委會的意見
7、被害人意見
8、家庭幫教條件
9、擬禁止事項

關於##的社會調查報告
**監獄:
*年*月*日我局收到*監獄委託調查函。按照《北京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的規定,要求我局對##進行社會調查。現已調查完畢,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犯人的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文化水平、戶籍地、居住地、原工作情況等)

二、家庭情況及經濟狀況
(家庭主要成員基本情況、工作情況)

三、調查結果
(將上述委託事項調查結果寫清楚)

**司法局
*年*月*日

【例:】
關於郜某的社會調查報告
*監獄:
*年*月*日我局收到**監獄委託調查函。按照《北京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的規定,要求我局對郜某進行社會調查。現已調查完畢,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郜某,男,漢族,戶籍地、居住地均為某地。捕前為某單位職工。
二、家庭情況及經濟狀況
父親郜某某,戶籍地、居住地均為某地,工作單位為##。
母親高某,戶籍地、居住地均為某地,務農。
妻子劉某,戶籍地、居住地均為某地,工作單位為##。
家庭經濟條件一般。
三、調查結果
司法所工作人員到**村委會就郜某擬假釋一事,實地走訪調查了村主任趙某及其家庭,調查情況如下:
該犯父親反映郜某自幼上學,表現良好,有正當工作;其如假釋出監後,父母願意接納其在某地同住。父親、妻子均有工作,雖然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可以維持其回歸後的生活,表示願意幫助其尋找工作。該犯妻子表示願意成為其監督人,保證盡到監督責任,幫助其積極改造。
周圍鄰居反映該犯平時表現良好,未發現其有不良嗜好等問題,此次犯罪也是一時沖動;鄰居願意接納該犯回歸社會。
村主任趙某反映該犯在村裡一貫表現良好,無其他違法違紀行為;表示同意該犯假釋,能夠負責該犯的監管教育工作。
受害人系該犯親友,該犯家庭已經支付受害人一部分的賠償金,另一部分將由該犯出獄後償還。

**司法局
*年*月*日

⑷ 基層法律服務所目前現狀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最早於1980年底出現在廣東、福建、遼寧等地,主要是面向廣大農民群眾,調解生產經營性糾紛,並從事代書、解答法律咨詢等簡單的法律服務工作。自1984年以來經司法部、中央書記處都以會議和文件等形式再三肯定和推廣之後,在全國范圍內迅速發展起來,並迅速普及到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廠礦企業。自1986年以後,在「鞏固、提高、完善、發展」的方針指導下,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呈急劇上升趨勢。截止1989年底,全國共有鄉鎮法律服務所29979個,擁有鄉鎮(街道)法律工作者90333人,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共調解糾紛1377624件,協助辦理公證1727265件,民事訴訟代理117013件,非訴訟代理235037件,擔任基層政府和企業常年法律顧問104073家,代寫法律文書594356件,解答法律咨詢3986602人次,挽回經濟損失212688萬元,各項業務比1988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1990年代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等有關文件則將基層法律服務所作為「政法基層組織」之一。
自90年代以來,鄉鎮法律服務所開始進入總結、整頓階段,基層法律服務所建設重點轉到了上等級、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的新階段。司法部先後頒布的《關於鄉鎮法律服務所的暫行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等,確認了基層法律服務所近似於律師的廣泛業務范圍;司法部並統一頒發《鄉鎮法律工作者證》,作為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資格認證或執業證書(但審查權實際上交給了由縣級司法局);國務院物價局下發的《關於印發第二批〈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目錄〉的通知》中,將基層法律服務所業務收費列為准予收費的項目。總體來看,90年代的整頓和改革強化了基層法律服務體系。1992年,全國鄉鎮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撤消、合並驗收不合格的所加上新建的所,比整頓前增加1087個;整頓中辭退、解聘不符合條件的法律工作人員之後加上新招聘人員,比整頓前增加10467人;全國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鄉鎮法律工作人員佔13.8%,具有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佔62.3%,並有1205人已考取律師資格;很多法律服務所經過整頓,增加了服務業務的層次和范圍;法律服務所的各項規章制度開始健全,80%以下的所實行了掛牌服務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辦公條件和物質裝備也得到改善。 當時官方文件一致肯定,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協助基層政府推進依法治理、化解基層矛盾、普及法律常識、整治涉法熱點問題等方面所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政法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
然而,世紀之交似乎成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命運的一次轉折點,抑制(或明揚暗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發展成為官方態度的主流傾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職能、體制和目標在幾經調整後目前可謂撲朔迷離。2000年3月,司法部頒布《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基層法律服務所按照事業法人體制進行管理和運作」,實行與鄉鎮政府司法所「政事合一」;同年8月,「國辦發(2000)51號」和「清辦函(2000)9號」文件則指出,法律服務所「不再屬於行政掛靠機構或事業單位,實行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自律性運行機制,成為符合法律中介服務行業規則的合夥制執業組織形式」。嗣後全國各地深入貫徹《辦法》的精神,全面開展基層法律服務所清理整頓,要求各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司法所按照上述規章進行脫鉤改制。自此,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數量由持續上升趨勢急轉直下。截止2000年底,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34219個,較1999年減少1164個,不過,也許是慣性作用的影響,該年度全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121904人,較1999年底仍增加2182人;業務量也有所增加,代理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比上年增長6.3%,擔任基層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常年法律顧問的比上年增長5.9%,其他業務也有所增加。然而到2001年,全國共有基層法律服務所銳減到28647個(較上年減少5572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總數為較上年減少13919人;服務業務除訴訟代理略有上升外,但其他業務都明顯下降。 2002年,基層法律服務所及服務人員數量繼續下降,服務所較2001年減少1758個,從業人員減少9444人。
二、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
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基層法律服務體系中的角色主是通過其與這一體系中的其他主體之間的關系來定位的。從這些關系中,也能夠或明或暗地了解對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現狀評價和未來設計眾說紛紜的原因。
1.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基層司法所-「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形成。
基層司法所作為一級司法行政機構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比基層法律服務所出現約晚10餘年,但基層司法所的職能產生與法律服務所產生幾乎是同期的。1981年11月,司法部《司法助理員工作暫行規定》規定了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設立專職司法助理員,作為基層人民政權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在人民公社(鎮)、街道辦事處和縣(區)司法局(科)的領導和基層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工作。1996年6月司法部《關於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意見》明確規定基層司法所的八項主要職能,其中包括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代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處理民間糾紛。 1991年9月司法部《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也規定,鄉鎮法律服務所辦理各項法律服務業務,應當在本鄉鎮人民政府及其司法助理員(司法所)的領導下進行。由此形成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基層司法所的關系是:基層司法所是國家基層司法行政機關,基層法律服務所是社會團體,二者是管理和被管理、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基層司法所經費來自國家財政,由國家核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經費自籌,自負盈虧,沒有固定編制;基層法律服務所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可以收費,而基層司法所提供法律幫助不能收費。但從文獻中我們看不出司法所與法律服務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根據,結合實證調查所獲得的信息,我們了解到,早期的法律服務所所長就是司法助理員,司法助理員又成為後來的司法所所長,於是就形成兩所所長合一、兩所人馬合一、兩所工作職能合一的狀況。
2.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剪不斷,理還亂」的冤家。
十幾年前,律師事務所從行政機關逐步脫鉤獨立、完全走向市場(不過在許多農村基層,國營律師事務所仍是當地主要或唯一的律師事務所),時至今日,以鄉鎮、街道為據點的基層法律服務所也正按照同樣的思路開始與其行政主管機關司法所脫鉤、走向市場。根據2000年有關文件,基層法律服務所在完全脫鉤改制後與現有律師事務所體制區別不大,他們在執業過程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與《律師法》中關於律師執業的權利和義務差別不大,其中包括在參加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訴訟代理活動時,向人民法院查閱案件有關材料,並可根據承辦事項的需要,持基層法律服務所證明和《法律服務執照》進行調查,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查詢、索取有關材料等權利,他們的義務中也同樣包括了「維護法律尊嚴與社會正義」、盡職盡責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按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等等。不過,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律師事務所之間也存在明顯區別:(1)地域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主要服務於本區域農村、城市街道各基層單位和個人,而律師事務所則不受此限制;(2)業務范圍:基層法律服務所不能辦理刑事案件及與此相關業務,律師事務所則可以辦理包括刑事案件在內的所有訴訟和非訴訟業務;(3)執業資格:基層法律服務所從業人員要求取得專門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證書,由司法部統一組織考試進行資格認證;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要求通過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的全國統一司法考試;(4)收支制度:法律服務工作者必須按照各省物價局的規定由法律服務所統一收案、統一委派、統一收費,收費標准低廉,很多案件只收取成本費,有的甚至要求按照法律援助標准不收費;律師事務所收費標准相對較高。 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服務所只需要繳納很低的年檢費,勿須繳稅;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必須按特定標准繳納個人所得稅和管理費。
3.基層法律服務所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同一司法所領導下的職能交叉的服務實體。
根據1989年6月17日國務院發布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委員會是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在由司法助理員具體代表的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工作。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除村民委員會成員或居民委員會成員兼任外,由群眾選舉產生。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費,其工作經費和人民調解員的補貼經費由村民委員會或居民委員會自行解決(後規定調解成功的可適當收費);在2002年9月最高法院司法解釋頒布後,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具有民事合同性質。但基層法律工作者主持達成的調解協議不具有約束力,只能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當事人一方無故拒不履行的,法律工作者可以告知、協助或者受託代理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不過,由於作為司法所所長的司法助理員的法定職責包括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並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在只有一名司法助理員的司法所,常常是「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司法所所長兼任法律服務所所長和調解委員會主任,於是在具體案件中,上述區別意義就不大了。
三、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社會評價與未來命運
基層法律服務所是基於社會需求而自發產生後,在一種沒有理論論證、沒有市場調查、沒有法律規范的背景下,依賴於政策和行政手段推動擴展的機制,因而它的生死成敗都對政策有很強的依賴性。至於我們特別關注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的政策急轉直下的主觀原因,目前還沒有十分確切的官方依據。結合與高層官員的接觸和課題組自己的分析,基層法律服務所發展的無序狀態,加之近年來城市地區律師業的迅速發展和競爭日益激烈,基層法律服務所的種種弊端和劣勢日漸顯現出來,特別是低價競爭和劣質服務成為直接威脅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存在價值的致命抨擊。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高層領導的人事變動和思路變化,也是導致法律服務所在發展趨勢驟然變化的重要原因。
1999年9月至10月,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組成4個調研小組,分赴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江蘇、河南、陝西、甘肅、廣東、湖北共10省市,就律師事務所與法律服務所的設置、業務范圍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聽取了數百名調查對象的意見,主管基層和律師的有關負責人以及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從調查組調查結果來看,法律服務市場存在一些突出問題:(1) 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名稱混亂, 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中心、法律事務所、法律服務站、法律咨詢中心、法律服務公司、法律咨詢公司等林林總總,五花八門;(2)法律服務所布局不盡合理。總體看來,城市偏多,農村偏少,老少邊窮地區則更少;(3)收費標准缺乏規范。由於部里對法律服務所收費標准沒有統一規定,收費根據只能依據一些省市出台的臨時性的收費辦法;(4)法律服務所設立的審批許可權不統一,有省市司法廳局批准成立的,有地區縣司法局批准成立的,還有非司法行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如省編委、省政府、省法制辦、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工商局、老齡委等等部門;(5)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任職條件偏低。1987年司法部規定,具有高中文化和一定法律知識的人可以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但由於在全國范圍內缺乏統一的任職資格考試,各地在掌握任職資格時隨意性較大;(6) 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急待整頓,主要是一些政法機關離退休人員,有的離退休年限不滿二年就進入法律服務機構工作,辦人情案、關系案,群眾對此反映較大;(7)法律服務所的管理有待規范,缺乏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規范和約束,等等。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社會各界對於鄉鎮一級保留法律服務所並無分歧;但對在城市的街道一級是否設立法律服務所分歧很大;關於法律服務所的業務范圍是否應當劃分、怎樣劃分,意見不一。然而,部分高層官員希望法律服務所走向市場、並在市場競爭中自生自滅的意向,已體現為行政結構變更,比如司法部管理法律服務所工作的基層處已由基層工作司調整到律師與公證工作司,基層法律服務所被納入與律師同類的管理體制。然而,這種似乎體現市場化和自治化的意向與高層領導的講話及文件精神並不一致。比如,2002年司法部頒布《關於加強大中城市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的意見》和2003年司法部長張福森在全國司法廳(局)長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基層法律服務立足社區,親民近民、服務便利、收費低廉等特點,以及在滿足城市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等特殊作用出發,將大中城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職能定位於「以街道社區為依託,面向基層、面向社區、面向群眾,提供公益性、非營利性法律服務」。我們無法想像,「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與以營利為驅動和杠桿的市場化體制/管理模式如何兼容,我們更無法想像,一個既沒有政府支持、也沒有市場資金來源的基層服務機構如何實現「公益性」目標?合理的推測是,基層法律服務也許能夠依賴於「(立足)社區」而獲得社會捐贈,從而成為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的法律服務機構?無論如何,對於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前景如何定位目前尚未看到官方文件或講話,然而,官方、學者、以及與大中城市律師界較為接近的媒體卻基於不同立場和目標,正在設想由政府撥款的法律援助機構,和由政府操縱的「群體性自治組織」

⑸ 有關2011年司法考試報名中「從業狀況」這一欄怎麼填

該據實填寫,來不是源正式員工,把工作的性質寫清楚就行了。

從業狀態是正在上班、還是待業、還是失業。待業,青年接受完教育後卻沒找到工作,等待工作機會的行為。一個人願意並有能力為獲取報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況,即認為是失業。

因為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5)司法局簡況擴展閱讀:

考試內容: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命題范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准。客觀題考試採用閉卷的方式。主觀題考試配備法律匯編,在民族自治地方組織國家司法考試,可以使用民族語言文字試卷進行考試。

⑹ 北京市司法局的基本概況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和《北京市版人民政府關於機構權設置的通知》(京政發〔2009〕2號),設立北京市司法局(簡稱市司法局)。本市司法行政工市司法局是負責作的市政府組成部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單位地址:內南小街後廣平胡同39號。

⑺ 梅州市梅縣的機關事業單位的概況

一、梅縣的機關單位主要有:梅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縣民政局、縣人事局、縣審計局、縣監察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局長、縣計生局、縣國土局、縣文廣局、縣財政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交通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水務局、發改局、環保局、經貿局、社保局、統計局、外僑局、科技局、物價局、體育局、糧食局、房管局、招商辦、國稅局、地稅局等等。

二、梅縣的事業單位主要是指各行政單位的下屬單位,一般都是事業單位,但也要少數是行政單位,比如:城建有質量檢測中心,民政有殯葬管理所,水利下設水利站等,這些都是事業單位,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

三、
梅縣的總人口是60多萬,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大概能佔全縣人口的2%-3%左右吧。

四、縣級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幹部月工資大概一千五到二千五左右。前景還是不錯的,因為汪洋書記曾提出:省政府行政機構改革年內完成選擇有條件縣市試點省管縣,現在珠三角很多縣都已成經省管縣了,比如順德,相信不久的將來梅縣也會成為省管縣的,到時工資也會與市裡的持平的。

⑻ 北京國威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的基本情況

北京國威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隸屬於國家知識產權局主管的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是經北京市司法局2004年8月批準的首批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許可證號:110003009。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咨詢部是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5月批準的具有知識產權司法鑒定資格的機構,登記號:18005。
北京國威知識產權司法鑒定中心面向社會提供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服務,同時提供知識產權創造、獲取與應用以及保護所需的信息、技術和法律咨詢服務。
為適應司法機關和公民、組織進行訴訟的需要,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司法公正和效率,多年來,鑒定中心遵循合法、中立、規范、及時的原則,客觀、公正的出具司法鑒定意見,在知識產權司法鑒定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新興領域的鑒定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突破,社會認可度明顯提高。

熱點內容
光谷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5 00:21:17 瀏覽:322
經濟法專業必讀書目 發布:2025-08-15 00:20:18 瀏覽:894
廣東法官員額 發布:2025-08-15 00:14:41 瀏覽:887
法院能否當被告 發布:2025-08-15 00:12:06 瀏覽:628
歐米伽3立法 發布:2025-08-15 00:02:39 瀏覽:844
民法典飼養 發布:2025-08-15 00:00:56 瀏覽:943
行政法的淵源判例 發布:2025-08-14 23:57:40 瀏覽:203
贛江新區條例 發布:2025-08-14 23:52:45 瀏覽:657
中國人民法律刑事責任 發布:2025-08-14 23:52:02 瀏覽:844
柘城法院法官 發布:2025-08-14 23:51:54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