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生活意義
A. 民法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具體點了
1、保護公民權利,矛盾得到解決,人民生活的更舒心、更順心;
2、有效的矛盾解決機制,減少法律外的矛盾、摩擦,讓社會更和諧;
3、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式,促進人們以更合法、更理性、更有道德的方式去言行,為城市更美好的市民素質方面,起到提高作用;
4、保護私人的合法財產權,為個人建設城市美好生活提供物質保障。
生活中的民法
——從公交車上司乘鬥嘴說開去
鍾 建 林
某日,筆者乘坐一輛公交車從城市最東邊去城市最西邊辦事,中間要跨過一條穿城而過的大河。該公交車所屬的公交線路可算是全市最長的公交線路之一,公交車票價都採取了跨段計費的方式,自動投幣,過河的兩塊,不過河的一塊。
最近由於看世界盃熬夜的緣故,筆者從始發站上車不久後即昏然入睡。搖搖晃晃不知過了多久,筆者被一頓噪雜聲驚醒過來,發現公交車已經過河,而且離終點站只有幾站距離了。又發現公交車司機正朝我這邊看著,大聲說了一句什麼的,好像是要求投幣補票。我清楚地記得我上車時是投了兩塊一元硬幣的,為何還要我投幣?正疑惑間,筆者右前方位置的一位中年男子發話了,火爆爆的:「我只是睡著了嘛,我本來是不要過河的,現在你把我拖著過了河,還要我補一塊錢票,哪有這樣的道理?你只是要錢噻,我不會差你這一塊錢的!」原來公交車司機是在叫他補票呢。估計這位也是一個因凌晨看世界盃熬夜了,所以在公交車上打盹睡覺的主兒了。都是這世界盃惹的禍!
公交車繼續往前開者。司機則繼續強調車都快進終點站了,要求該男子趕緊把一塊錢票款補上。該男子則總是喋喋不休地反復陳述上面說過的話,就是不見他起身投幣一塊錢。司乘之間口舌之爭可謂你來我往,熱鬧非凡。公交車上其他乘客則一言不發,坐山觀虎鬥,但主要的眼光都還是集中在乘客男子身上。乘客男子不知是被周圍眼光盯得不自在了,需要排遣自身心理壓力呢,還是為了證明其並不缺那麼一塊錢,居然拿出一包黃色芙蓉王香煙(註:市場價24元一包),點燃一根抽了起來。此後司機不再說話了,那名男子也未起身投幣,依然不管不顧地在公交車里抽著他的芙蓉王。車內就這樣保持著沉默。不久,公交車駛進終點站,全車乘客都爭著下車,車廂內又變得熱鬧起來,大家都不再關注司乘之間剛才的爭吵。那名男子最後是否投幣一塊錢,大家也都不得而知,也都懶得去知道了。
下得車來,目睹此事的筆者不得不浮想聯翩。司機和乘客,究竟是誰受委屈了?今後公交車上能否不再發生類似的司乘鬥嘴?
司乘之間為了是否應該投幣而發生爭吵鬥嘴,雖然數額一般只有一塊兩塊的,但在公交車上是經常發生的事。爭吵中的雙方,一般都會有某種委屈感。如果吵來吵去最後沒一個公平的結果,那麼雙方的委屈感都可能會加強。以至於本來歡暢的心情可能會因此糟糕透頂,想要辦個什麼事都會變得沒有質量和效率。那麼本次事件中,司機和乘客,究竟是誰受委屈了?
從司機的角度來看:由於線路過長,跨段收費,過河的兩塊,不過河的一塊,這是公交車公司規定的,沒得商量。我是公交車公司的司機,是在上班。我要求乘客按公司的規定投幣,是在執行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務,我難道還有錯?乘客說他不差那麼一塊錢,這話我願意相信。但站在公司的角度,如果所有的乘客都差這么一塊錢,那麼公司還要不要運轉?公交車還要不要開?公交車公司看重這一塊錢,又何錯之有?如果公交車公司對司機的工薪發放與所收票款掛鉤,那麼司機按照公司規定對乘客多收一塊錢票款,自己就可能多得幾毛或幾分的提成,但這可是勞動報酬,也是血汗錢啊!幾個公交車司機家裡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也都要養家糊口,難道就不該收這應收的一塊錢票款?如果司機涉嫌違規亂收費,那你乘客向公司或政府主管部門投訴就是!真的,作為公交車司機,面對如此事件,無法不委屈!
從乘客的角度來看:應該相信,99.99%的乘客都是不會故意逃票的,且不說公交車票款都只不過那麼一塊兩塊的!任何人都不要隨意懷疑、否定他人的理性和良知!本事件中乘客的委屈在於,我純粹只是睡覺睡過了頭才坐車坐過了站,絕不是為了省下一塊錢而有意逃票。這下倒好,我還要坐車返回河東去,且不說要另買兩塊錢過河的公交車票,更重要的是誤了時間誤了辦事。你公交車司機不但不安慰體諒,反而要我補交一塊錢。你叫我在全車乘客面前如何做人?我不是不願交這一塊錢,也不是口袋裡沒有這一塊錢,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你叫我補票,我就非要跟你硬到底不可,看誰犟過誰!乘客的委屈,很多情況下確屬情有可原。
但比較起來,筆者覺得公交車司機所受的委屈更大,更值得同情。因為司機的委屈於法有據,而乘客的委屈充其量只能算是情有可原!
考察公交車司乘之間可能的法律關系,最基本的當屬《合同法》中規定的客運合同關系無疑。根據《合同法》有關客運合同的規定,客運合同是乘客向承運人支付票款,承運人將乘客安全運送至約定地點的雙務合同。乘客的義務是支付票款,承運人的義務是將乘客安全運送至約定的目的地。一般情況下,票款的數額與運輸距離、交通工具的檔次、承運人的服務質量等因素密切相關。具體到本事件中,乘客乘車過了河,車程比不過河要遠,自然就要支付兩塊錢的票款。司機正是基於這個客運合同關系屬性主張自己所屬公交車公司的合同權利,進而要求乘客補交票款的。對於這一點,相信一般人都能理解。
問題就在於本事件中乘客並不需要過河,只是因為睡覺坐過了站,不得已才多坐了一段車程,並不是乘客有意要多坐車但又想少交票款。那麼該乘客是否就無需補交這一塊錢票款了呢?這涉及到雙方客運合同關系的權利和義務內容如何確定,是否成立和生效等諸多法律問題。首先,乘客上車投幣一塊錢,言明要到河東某站,不要過河,司機准許乘客上車,雙方就坐車不過河、投幣一塊錢成立了客運合同關系。但此後的合同履行中,乘客因睡覺的原因坐車過河而不知覺。出於一般的社會生活經驗,司機不可能有精力和時間去觀察和發現哪位乘客是否睡覺了,是否會坐過站而及時給予提醒。司機應該全神貫注於全車乘客能否安全准點地到達目的地。某一乘客因自己睡覺的原因坐過了站,客觀上司機必然提供了超額的客運服務,這就引起了雙方合同權利義務內容的變化,司乘雙方即已形成一個新的客運合同。根據新的客運合同,乘客就應當全面履行支付票款的義務,亦即應補交超程部分的票款。乘客如主張新的客運合同並不是自己本意而為,新的合同因無雙方的合意而未成立和生效,那麼根據「單方真意保留不影響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合同法原理,這樣的主張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最後,筆者無意懷疑該乘客有意逃票,也無意指責該乘客不懂《合同法》的規定,只是希望我們這個社會,希望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確立依法維權的意識,都要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不要意氣用事,不要總認為自己一貫正確。我們國家的法律尤其是民法,不僅是糾紛發生後用於保護權利的裁判救濟之法,而且是日常生活中規范權利行使和義務履行,盡量預防和避免民事糾紛的指引預防之法。兩相比較而言,後者的價值和意義更要大許多。日常生活中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少一份埋怨和指責,我們這個社會就會少一樁糾紛,多一份和諧!
願社會法治!
願天下大同!
B. 民法有什麼作用
核心內容:民事權利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滿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等。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相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支配權是指權利人可以自己直接支配其權利客體
2、並有權排除他人妨礙其支配的權利。
3、請求權是指權利人有權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4、形成權是指權利人依自己單方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
5、抗辯權是指對抗他人行使權利的權利。
6、絕對權是指效力及於一切人的權利,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人,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一切人。
7、相對權是指其效力僅及於特定人的權利,相對權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均是特定的人。
8、主權利是指在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以獨立存在的權利;
9、從權利是指在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10、既得權是指其成立要件已全部實現的權利。
11、期待權是指其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實現,將來有可能會實現,也有可能不會實現的權利。
12、原權利是指在合法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存在的權利。
13、救濟權是指在原權利受到侵害時,或有受到侵害危險時而發生的權利。
C. 民法典對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民法典的發布對生活和生產還是比較有指導性意義的。民法典的規定是越來越細致,越來越人性化了,越來越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
D. 民法具有什麼意義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E. 民法中「共同生活」的意義
1、肯定算的
2、其實法律的本意就是雙方有互相照顧的情節
F. 民法的含義是什麼
民法含義:規定公民和法人的財產關系(如債權、繼承權等)以及跟它相聯系的人身版非財產關系(如勞動、權婚姻、家庭等)的各種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6)民法的生活意義擴展閱讀:
修訂信息: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G. 民法典在經濟生活中的意義
民法典不僅是一般民眾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也是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網路版全書。民法典所確立權的調整經濟關系的各項法律規范,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供給與法治保障。
作為民法典開篇的總則編,採取「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將民商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規范寫入其中,對民法典各分編的相關制度起到了統領作用。總則編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體要求,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合法、合乎公序良俗和綠色等民法基本原則,為市場經濟有效運行提供了必須遵循的最為基本的法治原則。總則編塑造了多元市場主體制度,為人們進入市場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更多更自由的法定組織形式,有利於塑造其獨立而又平等的法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