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刑法問題
❶ 當前刑法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您這個問題太大了啊。刑八頒布後新罪名很多問題尚處於不明確的狀態,還要等司法解釋進一步予以明確。
建議您去期刊網看一下,已經有一些學者就刑法理念撰寫了一些文章,像武漢大學的康均心教授就寫了《刑法修正案(八)的六大理念轉變》,我只貼一部分,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全文
當今中國社會正進入了現代化發展的高速軌道,相應地作為治理社會的刑法也必須進行現代化的變革,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可以說是我國刑法現代化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刑法修正案(八)所帶來的刑法理念的巨大轉變。
轉變之一:從重刑主義到寬嚴相濟
長期以來,傳統的重刑主義刑事政策,對我國現代化法治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97年修訂刑法的時候,我國刑法中的死刑罪名達到68個之多,成為了世界上死刑罪名最多的國家之一,一方面是立法者出於對當時社會治安狀況不斷惡化的憂慮,另一方面也是受我國傳統重刑主義傾向的影響。研究表明,犯罪是社會深層次原因和轉型時期的特殊矛盾造成的,依靠嚴打無法實現長治久安,嚴打治標不治本。
刑法修正案(八)雖然沒有將寬嚴相濟的原則明確寫入刑法條文當中,但在《草案》說明中已經明確指出,以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為指導,對刑法作出的必要的調整和修改。無論是完善從寬處理的制度,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還是增設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等危及民生的罪名,加大對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打擊力度等都無不以「寬嚴相濟」為指導。其中最顯著的體現莫過於對刑罰結構的調整。既有從寬也有從嚴。
❷ 一些刑法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收容教養制度及其改革,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無法迴避和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試對此作初步探討。
1、收容教養制度的沿革與現狀
收容教養制度是我國所特有的對少年犯罪人進行收容,集中教育管理的一項制度。建國以來,我國出台了一些關於收容教養的政策性文件,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司法部、公安部《對少年犯收押界限、捕押手續和清理等問題的聯合通知》,其中規定,在少年犯管教所收押的人員中,其犯罪程度不夠負刑事責任的,對無家可歸的,則應由民政部門負責收容教養。
1965年5月15日,公安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加強少年管教所工作的意見》。1979年我國刑法首次提到收容教養一詞,但此外並無任何說明。因而收容教養制度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在法律中沒有規定。之後,公安部陸續出台了一些涉及收容教養的文件,對一些內容作了粗略的規定。這些文件由於頒發於不同歷史時期,比較零散,有些甚至互相抵觸。 1997年刑法修改後,仍然在《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也規定:「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可以說,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目前我國收容教養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據。但由於缺乏系統具體的規定,缺少配套的法規、規章,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到收容教養制度的正確有效實施。
2、關於收容教養的性質
收容教養制度自形成以來,對其性質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一方面,它規定在刑法之中,並且收容教養的期限之長,處罰之嚴重,似乎應當屬於刑事處分的一種。但刑罰種類並不包括收容教養,同時,刑法有關條文又明確規定,有權收容教養的機關是政府部門,這似乎又應歸屬於行政處罰。那麼,收容教養制度到底應當屬於什麼性質呢?
1956年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司法部、公安部《對少年犯收押界限、捕押手續和清理等問題的聯合通知》中規定,對於十三周歲以上未滿十八周歲的少年犯,「如其犯罪程度尚不夠負刑事責任的,……,對無家可歸的,則應由民政部門負責收容教養。」「刑期已滿的少年犯,應當按時履行釋放手續,……無家無業又未滿十八周歲的應介紹到社會救濟機關予以收容教養。」從該規定看,最初收容教養的性質帶有較強的社會救濟性質,而處罰性較弱。
但是,從1979年刑法和1997年修訂刑法的有關規定看,收容教養具有明顯的懲戒處分性質,而社會救濟性趨弱。
第二個問題:1、無過當防衛的規定中的暴力犯罪不僅指前面列舉的行凶、殺人等這五種,只要是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都可以構成無過當防衛。比如投毒、爆炸罪等。
2、無過當防衛針對的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暴力是必要條件。不能對處於預備階段或是以不作為形式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施行無過當防衛。
❸ 生活中的法律問題
刑法和合同法問題
一一解答
1取車時發現車被撞傷。問車庫是否屬於交通道路
答:這里的車庫顯然不是交通道路,交通道路是指相對開放的公共場所,允許機動車輛或者非機動車輛正常行駛的公共交通設施。車庫,只能屬於寄存保管車輛動產的一個場所。
2該事故是否為交通事故
答:該事故不屬於交通事故,所謂交通事故是指,駕駛員在駕駛機動車輛或者非機動車輛是,違法交通運輸領域內的公共安全,而造成不特定的人或者財產的損失、並且這個損失存在隨時向不特定多數人擴張的可能性。該事件與一般的某人將某人的東西砸爛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3還是甲與停車場之間的履約問題。
答:是甲與停車場之間的保管合同履行問題,甲可以持有繳納停車費用的單據主張,保管合同成立,並追求停車場的負責管理人員的違約行為承擔責任。
4當然你也可以主張侵權責任。本案中,對於撞傷車輛的行為人來講 她存在過失或者故意,停車場的負責人肯定是過失,因此這個要麼是雙過失的共同侵權或者是一方故意、另一方過失共同侵權。但是無論哪種侵權之訴,停車場都將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補充替代責任
❹ 一些關於刑法的問題~
1、刑罰執行完畢以前又犯新罪的,先減後並,即有期徒刑5年-已執行的2年=3年。3年+10年=13年,刑期應當為10年以上13年一下有期徒刑。
2、根據刑法87條之規定,一般情節故意殺人罪的最高法定刑為10年,追訴期為15年。根據89條之規定,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溯的期限從犯後最之日起計算。即從2000年開始計算又是15年,加上已經過了的8年,實際追溯23年。
3、綁架罪和詐騙罪。
4、被害人在追溯期間內提出控告,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溯期限限制。此處不符合條件,應當受到限制。
5、假釋考驗期內再犯新罪的,不作為累犯處理。但是,假釋考驗期滿,五年之內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故意之罪的,應當作為累犯,從重處罰。
❺ 生活中常見的刑事犯罪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盜竊刑事犯罪
❻ 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案例分析
問題補充:我有門選修課的平時作業要求是:敘述生活中遇到或聽到的一、二件已發送,注意查收! 可以直接到當地法律網查詢。 陝西方強律師事務
❼ 什麼是刑法刑法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重要作用
刑法就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簡單來講就是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告訴大家什麼事情是觸犯刑法的,要受刑事處罰的。
❽ 刑法哪些問題在世界上還存在很大爭議
有很多啊,比如犯罪特徵問題,犯罪構成四要件的排序問題,刑事責任的回地位以及根據的問題,單位答應否規定為犯罪主體的問題,違法性認識是否屬於犯罪故意的認識內容,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的認定標准以及放棄可能重復侵害的行為的定性問題,還有是否應當承認片面共犯問題,死刑存廢和限制的問題,拘役刑存廢問題等等很多很多。
❾ 關於刑法的一些問題
1、搶劫、殺人,只定搶劫罪。
2、顯然是未遂。
3、舉例:你叫了5、6個人一起去盜竊,主要策劃、工具、指揮都是你。但是盜竊的時候大家一起上,都很積極。所以都是主犯,而你是首要分子。
❿ 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問題
日常生活常用:民法通則 對老百姓最有用
公司工作常用:公司法
會經常使用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購物時會用到的1.列舉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法律法規(8個以上)2.對每個法律分別進行解釋,說明在遇到什麼問題是會用到該法律法規.
1、婚姻法 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2、繼承法 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3、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4、合同法 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用於買東西遇到假貨或者欺詐等情況是維權6、治安管理處罰法 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7、刑法 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8、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