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民法總則16條
① 民法總則第15條是什麼
第十五條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② 民法總則第六十一條第三款怎麼理解
第六十一條 法人的實際情況與其登記的事項不一致的,不得對抗信賴登記的善意第三人。
此條沒有第三款,連第二款都沒有。這條簡單說就是不能因為公司內部法人內部的糾紛事項,影響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③ 民法總則第16條的內容怎麼解讀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根據這條民法總則的規定,在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④ 對民法通則若干意見第16條的理解
也就是規定了對監護人異議訴訟的前置程序。
⑤ 民法總則17條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
一、民法總則條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二、民法總則中針對未成年人的規定還有哪些?
1、如果父母盡不到應有責任,法律會主持公道,必要時甚至會撤銷其父母的監護資格,並指定新的監護人。
《民法總則》第36條規定: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1)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2)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3)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2、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年滿18周歲後仍可追究侵害方責任,要求其給予民事賠償。
《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3、未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周歲
《民法總則》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4、未成年人8周歲後的發明受保護和承認
未成年人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關愛、教育和保護下成長。如果上學期間有了發明創造,根據民法總則,也是受到承認和保護的。
5、未成年人會被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第十八條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6、胎兒也有繼承權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總則》第十四條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總則17條是針對未成年的人年齡作出規定的一條法律。我國民法總則規定了十八周歲以下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反之十八周歲以上的則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為自己作出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未成年人還應由其父母監護,另外民法總則中也承認了胎兒的民事權利。
⑥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條文內容137的規定
您好,
第一百三十七條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以非對內話方式作出容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⑦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的內容是什麼
胎兒利益保護是指法律對未出生胎兒繼承權接受贈與等權利的保護。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⑧ 結合《民法總則》規定來理解什麼是營利性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根據2017年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七十六條以取得利潤並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為目的成立的法人,為營利法人。
營利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等。
第七十七條營利法人經依法登記成立。
第七十八條依法設立的營利法人,由登記機關發給營利法人營業執照。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營利法人的成立日期。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⑨ 關於《民法總則》的默示理解
請假及批准應當明示,民法總則規定的沉默意思表示的規定如下:
《民法總則》第回一百四十條規定:行為答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為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為是司法自治的實踐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義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為。
⑩ 民法總則74條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 11 章、 206 條。自《民法總則》官方版公布以來,關於《民法總則》的釋義甚至評注乃至更加繁復的各類法律闡釋之作大量涌現,其意義多在於提供學理解釋方面。值此,秉承傳播法律的宗旨,立足傳播權威立法機構專家釋義的初心,面向法律適用人群,力求一種簡潔闡釋的風格,通過揭示規范對象和問題,由點及面的梳理,為大家推送了本篇《民法總則》各章重點條文權威釋義。
第七十四條 【集體財產所有權】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三)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四)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
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關聯法規《憲法》第9條、第10條第2款《土地管理法》第2、8-16、63條《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3、4條《國家土地管理局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19-25條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於民法總則第七十四條釋義,關於民法總則當中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其實主要就是講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如何進行理解以及如何對其進行劃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