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人員分流
1. 司法體制改革工勤人員改革方案
司法體制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作為政法部門的工勤人員個人身份應該不會改變,現在政法專項編制的普通公務員都是凡進必考(領導幹部可以調任),機關工勤人員也不可能過渡為公務員;
中央早有規定政法部門要嚴格控制工勤人員編制,對於超編配備的工勤人員可能會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分情況採取調離政法部門或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應該說來無論如何改,作為黨政機關的工勤人員個人利益應該依法得到保障。
2. 公務員機構改革,涉及到人員分流應該走哪些程序公開哪些文件還是只要領導定了就可以了
調任程序
調任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根據工作需要確定調任職位及調任條件;
(二)提出調任人選;
(三)徵求調出單位意見;
(四)組織考察;
(五)集體討論決定;
(六)調任公示;
(七)報批或者備案;
(八)辦理調動、任職和公務員登記手續。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包括下列工作人員: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的工作人員
二人民代表大會機構的工作人員
三 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
四 政協機關的工作人員
五 審判機關的工作人員
六 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
七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
參考資料:公務員調任_網路
3. 法院檢察院改革中,事業編制人員怎麼處理
法院檢察院改革抄中,事業編制人員的處理方法:
由於法院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規定只限於政法專項編制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事業人員和工勤人員應該是採取分流安置的處理方法:
1.一般是檢查系統內部消化。
2.如果有可能,則就政府在所有事業單位內部統一調劑消化。
_PS: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深化檢察改革的意見》(2013—2017年工作規劃)第三大條規定;
第1小點意見:「推動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員統一管理改革。配合中央有關部門,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檢察官統一由省提名、管理並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檢察院政法專項編制統一管理制度。」
第3小點意見「探索實行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檢察權相分離」。按照高檢的這項改革意見,改革後的檢察官任命由省級有權機關提名,按法定程序任免,如果實行員額制,那麼部分現任檢察官可能會被劃為檢察院的檢察輔助人員或其他行政人員而出列檢察官序列。
4. 司法體制改革檢察院事業編制人員何去何從
根據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規定只限於政法專項編制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員,事業人員和工勤人專員應該是分流屬安置。一般是檢查系統內部消化。如果有可能,就是就政府在所有事業單位內部統一調劑消化
5. 機構改革中人員如何分流
霍州水利局先走一步見實效 在地方黨政機關機構改革中,各個部門都面臨著人員分流這一問題。然而,山西省 霍州市水利局卻沒有這個後顧之憂。因為早在3年前,他們就已先行一步,超前鋪平了人 員分流的道路,為機構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霍州市水利局現有職工200多人,3年前,當黨政機關將要進行機構改革的消息傳入 局長周為林的耳朵時,他敏銳地意識到,按照定編定員,本局在機構改革中將有四分之 流人員的眼光鎖定在荒山荒坡的治理上。 總面積786平方公里的霍州市,荒山和丘陵面積佔了三分之二,水土流失嚴重、生態 環境較差,水利局選擇荒山治理,既貫徹了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為改造生態環境 做出貢獻,又結合了本局工作業務特點,為分流人員發揮作用提供了場所。他們於1999 年初與本市三教鄉李垣村簽訂了承包荒山1200畝、為期30年的合同,制定了科學的治理 規劃,引水上山,在山上建起8孔窯洞,建成蓄水用的旱井、旱窖5個,高標准打造地 埂、水平階地5萬平方米,安裝了微噴、滴灌機等先進節水設施。3年來全局職工輪流上 山植樹,目前已栽植、嫁接各類樹木23萬余株,成活率達90%以上,並且種植葯材500 畝,種植各種蔬菜、糧食作物100畝,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結合,立體開發,使千年荒山 有了生氣,有了初步的經濟效益,提前一年實現了1200畝荒山治理「六化」標准。在取 得成功的基礎上,他們又擴大面積,承包了該地1萬畝荒山荒坡,制定了更宏大的治理規 劃,給全市荒山荒坡的治理做出了示範,也為安置分流人員創造了條件。如今,這座荒 山的治理已經具有一定規模。 這樣,霍州市水利局領導班子面對機構改革十分坦然,不論何時進行改革分流,這 里已是水到渠成。
6. 什麼是「人員分流」
人員分流指單位、企業人員在原崗位剝離出去一部分,從新安排工作或轉崗等等。
分流機關閑置人員,讓機關幹部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在經濟建設中充分施展,不僅有利於機關精兵簡政,改善機關人員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為單位節約了人才、節省了開支,更為社會創造了社會價值。
在人員分流過程中,必須加強引導,做過細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本著「無情分流、有情操作」的原則,認真做好分流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時掌握分流人員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維護大局,支持改革,正確對待個人工作崗位的變化,服從組織安排;
要不斷拓寬渠道,努力使分流人員各得其所,人盡其才;各企事業單位應按政策標准積極接納分流人員,為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創造條件。
對尚未安排的分流人員由各部門、各單位相對集中管理,組織參加學習和培訓,從政治上、生活上多加關心,妥善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使每個同志切實感受到組織的關心,保證分流工作積極穩妥地進行。
(6)司法改革人員分流擴展閱讀
《大連市事業單位人員分流安置暫行規定》
第三條事業單位分流人員,要遵循精簡機構、優化結構、減員增效、提高素質、保持穩定的原則,採取單位內部消化、行業內調劑和個人自謀職業相結合等辦法,開辟多種就業渠道妥善安置。
第四條事業單位人員分流安置,實行計劃管理,單位要制定工作方案,經其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同級政府人事部門匯總,由人事部門會同財政、勞動等部門綜合平衡,下達分流計劃。
第七條事業單位被批准撤銷需分流安置人員的,應明確人員分流安置期限,安置期限一般為30天。
第八條在分流安置期限內,本人自找單位並辦理調轉手續的,一次性發給5000元再就業補助費;自謀職業的,與單位解除聘用合同,一次性發給相當於本人24個月基本工資的再就業安置費,其中低於1萬元的按1萬元發給。
領取再就業安置費的人員兩年內不允許到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被撤銷單位所需補助費和安置費,凡在此之前參加失業保險的,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解決30%,單位自行解決70%,沒有參加失業保險的,全部費用由單位自己負擔。
在分流安置期限過後,沒有自找單位辦理調轉手續和自謀職業的人員,辦理失業手續,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7. 司法改革分流到底是什麼意思事業編和工勤編會不會被分到別單位
案多人少矛盾是困擾法院工作的一大難題。「繁簡分流」就是簡化簡單案件的審理規則,達到既能對數量上佔大部分的簡單案件高質高效處理,又能通過分流保障有爭議的復雜案件得到公正審理的目標。
優化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促進司法公正,減少當事人訴訟成本,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是當代司法改革的目標,對案件及其處理程序進行繁簡分流,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在我國司法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具有重要意義。
1。繁簡分流是根據司法規律作出的合理選擇。
由於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本身繁簡難易程度不一,按照司法規律,通過繁簡分流合理設計訴訟程序,最大限度地提高司法資源的效益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這就是《意見》所提出的:科學調配和高效運用審判資源,依法快速審理簡單案件,嚴格規范審理復雜案件,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根據案件的事實繁簡程度、社會影響大小、法律適用和裁判結果的指導意義等因素,選擇適用適當的審理程序,規范完善不同程序之間的轉換銜接,做到當簡則簡,該繁則繁,繁簡得當,努力以較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較好的法律效果。
2。繁簡分流對於我國人民司法模式具有特殊意義。
我國司法歷來強調效率(如審限等規定)和便利、親民傳統,訴訟程序粗放靈活,但隨著對訴訟程序的規范化要求不斷提高,司法訴訟程序日趨復雜化,訴訟耗費的公共成本不斷提高,訴訟案件增加帶來的司法壓力與追求效率的傳統形成深刻的矛盾。由於各種訴訟法程序中有關繁簡分流的設置不夠細致明確,導致訴訟法規定與司法實踐脫節:不僅法律規定的非訟程序(如督促程序)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普通程序也受到侵蝕。一些既有的繁簡分流措施不具強制性和統一性,實踐中往往過於靈活隨意。在實行立案登記制和法官員額制的背景下,法院的壓力繼續加大,開源節流勢在必行,繁簡分流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甚至與司法改革成敗息息相關。通過《意見》對各種繁簡分流的程序加以明確規范和指導,確實正當其時。
《意見》明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刑事案件,經當事人同意,可以採用遠程視頻方式開庭。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可以使用視聽傳輸技術或者同步視頻作證室等作證。
《意見》還指出,要推行裁判文書繁簡分流。新類型、具有指導意義的簡單案件,加強說理;其他簡單案件可以使用令狀式、要素式、表格式等簡式裁判文書,簡化說理。當庭宣判的案件,裁判文書可以適當簡化。當庭即時履行的民事案件,經徵得各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在法庭筆錄中記錄相關情況後不再出具裁判文書。
關於事業編和工勤編會不會被分到別單位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流動步伐的加快,各地法院、檢察院的案件量持續增長,而司法機關人員編制增長卻相對滯後,「案多人少」矛盾較為突出。對此,各地試點法院、檢察院在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中,堅持運用改革思維,通過完善人員分類管理,整合內設機構,統籌推進訴調對接、繁簡分流等措施,加強內部挖潛,從而有力化解了「案多人少」矛盾。
比如,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法院通過對現有內設機構的優化組合,打破業務庭室建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改革後58名在編幹警中,完全從事司法行政工作的只有6名,占總編制數的10%左右,其他所有在編幹警則全部投入到審判一線。2015年,該院全年共受理各類案件3132件,結案2940件,結案率為93.90%。
雲南試點檢察院將原來15個至19個內設機構整合為5個至8個,西山、尋甸、思茅、景谷四個試點基層檢察院完成了內設機構整合,機構總數從原來的68個精簡為22個,減幅達67.6%。改革後有56名中層以上領導幹部回歸辦案一線,辦案力量增加了39.7%。
浙江在辦案量大的法院,原則上按照「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的模式進行配置,其他法院原則上按照「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或書記員」的模式,通過強調合理調配政法專項編制、調整事業編制人員崗位、置換編外人員額度,將現有人員力量最大限度地用於司法輔助崗位。
各地試點法院、檢察院還通過創新編制人員管理機制,科學調配司法辦案力量,不斷優化辦案機制,提升辦案效率,有效化解了「案多人少」矛盾,保證了法院和檢察院工作的正常順利開展。
因此,事業編和工勤編都會科學調整,優化組合,合理調配以適應繁簡分流司法改革的需要。
資料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26061.html
人民網;http://politics.rmlt.com.cn/2016/0721/433848.s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ex.cssn.cn/fx/fx_msfx/201610/t20161025_3248764_4.shtml
新浪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范愉】文:
http://news.sina.com.cn/sf/news/2016-09-23/doc-ifxwevmc5278440.shtml
8. 司法體制改革公安局工勤人員怎麼辦
司法體制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作為政法部門的工勤人員個人身份應該不會改變,版現在政法專項編制的普通權公務員都是凡進必考(領導幹部可以調任),機關工勤人員也不可能過渡為公務員;中央早有規定政法部門要嚴格控制工勤人員編制,對於超編配備的工勤人員可能會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分情況採取調離政法部門或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應該說來無論如何改,作為黨政機關的工勤人員個人利益應該依法得到保障。
9. 浙江省機關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對各類人員分流有細則嗎
浙江省機關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對各類人員分流沒有細則,不要說細則,體改都還沒弄好啊。
10. 司法改革後,法院聘用十年以上的人員何去何從,這些人員還是勞動部門監管的盲區,沒有合同,沒有勞資……
不簽合同沒有保障,單位也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