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棄罪司法
『壹』 什麼是遺棄罪司法解釋是怎麼樣的怎麼量刑的
遺棄罪是指行為人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為。
具體表現為行為人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應當扶養而拒不扶養的行為。
情節惡劣是指造成被害人無力生活、走投無路、乞討,丟棄未成年人或拋棄老年人、痴呆或精神病人,造成被害人自殺或傷亡的嚴重後果的。
『貳』 什麼是遺棄罪應承擔什麼刑事責任
指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回劣的答行為。本罪具有以下特徵: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扶養的權利義務關系:
.客觀上必須具有對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應負扶養義務有能力而拒絕扶養的行為。
.主觀上由故意構成。
根據《刑法》第216條規定,犯本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遺棄罪若干問題的解釋
1、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如果根據犯罪追訴時效的一般原理,遺棄罪的追訴期為「經過10年」(刑法第87條第2款)。即經過10年,法律就不再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但是,遺棄罪又是一種典型的繼續犯,即犯罪行為一經實施,就持續地對被害人的權利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為停止。根據刑法第89條第1款的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持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因此,對遺棄罪的追訴期不是從行為人的遺棄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而是應從遺棄行為的終了之日起開始計算。
『肆』 婚姻法中關於遺棄罪的司法解釋
根據抄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對於年襲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丈夫對於患病的妻子不履行撫養義務,那麼是構成遺棄罪的。
『伍』 遺棄罪立案標准
遺棄罪立案標准:
1、主體方面,行為人負有相互扶養的義務人;
2、客體方面,侵犯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扶養的權利義務關系;
3、主觀方面,行為人是故意犯罪的;
4、客觀方面,行為人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不履行其扶養義務。
遺棄罪是指負有扶養義務的人,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實施拒絕扶養,情節惡劣,從而構成的犯罪。負有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且情節惡劣的。
遺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惡劣程度的,才構成犯罪。也就是說,情節是否惡劣是區分遺棄罪與非罪的一個重要界限。根據司法實踐經驗,遺棄行為情節惡劣是指由於遺棄而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遺棄而生活無著,流離失所,被迫沿街乞討的,因遺棄而使被害人走投無路被迫自殺的,行為人屢經教育,拒絕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危難境地的,遺棄手段十分惡劣的等等。對此,應根據遺棄行為的方式、行為對象、結果等進行綜合判斷。根據司法實踐,對被害人長期不予照顧、不提供生活來源的,驅趕、逼迫被害人離家,致使被害人流離失所或者生存困難的,遺棄患嚴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的,遺棄行為致使被害人身體嚴重損害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以及其他類似情形,均屬於情節惡劣。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條 遺棄罪是指,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陸』 孩子丟棄了,請問遺棄罪司法解釋是什麼
我國《刑法》261條中有概括的解釋 附http://www.66law.cn/tiaoli/9.aspx
我國《最高法關於遺棄罪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是對於遺棄罪的詳細解釋
附:http://www.64365.com/zs/785088.aspx
『柒』 遺棄罪的法律規定
一、最高法院關於遺棄罪的規定
1、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條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對老年人負有贍養
遺棄罪
義務、扶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扶養,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第四款對未成年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條第四款對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或者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遺棄罪的時效
如果根據犯罪追訴時效的一般原理,遺棄罪的追訴期為「經過10年」(刑法第87條第2款)。即經過10年,法律就不再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但是,遺棄罪又是一種典型的繼續犯,即犯罪行為一經實施,就持續地對被害人的權利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為停止。根據刑法第89條第1款的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持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因此,對遺棄罪的追訴期不是從行為人的遺棄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而是應從遺棄行為的終了之日起開始計算。
司法實踐中,許多被遺棄的人大多為年幼有殘疾的兒童或年老痴呆的病人,還有一些是將病人遺棄在醫院一走了之,致使被遺棄者或是因年幼、痴呆不能說清遺棄人的情況,或是醫院無法找到遺棄人而使案件一拖多年。目前,國內已知遺棄行為時間最長的案件竟達27年①。由於遺棄案件拖的時間長,案件中的當事人雙方,即遺棄人與被遺棄人的基本情況也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因此在遺棄罪追訴期的認定上,既需要查明遺棄行為發生時的情況,也需要查明當事人雙方的目前情況,通過分析確定遺棄行為的終了日期,最後決定是否應當追訴。
1、遺棄人一方發生變化的情況。
(1)遺棄人主動停止侵害,重新扶養被遺棄人的,其遺棄行為自重新扶養被遺棄人之日起視為終了;
(2)遺棄人自身因年老、患病失去扶養能力的,其遺棄行為自年老、患病失去扶養能力之日起視為終了;
(3)遺棄人因下崗、失去工作或患病而暫時失去扶養能力的,其遺棄行為不能視為終了,而應視為追訴期的暫時中止,待日後遺棄人再次上崗、又獲工作或病癒之日起繼續計算。
2、被遺棄人一方發生變化的情況。
(1)被遺棄人在被遺棄期間死亡的,遺棄人的遺棄行為自被遺棄人死亡之日起視為終了;
(2)被遺棄人長大成人,或病癒復康,自身已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此時,遺棄人不再負有扶養義務,其遺棄行為自被遺棄人具備了獨立生活能力之日起視為終了;
(3)被遺棄人因病或因殘終身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的,遺棄人則應當承擔被遺棄人終身的扶養義務,直至遺棄人自身因年老、患病失去扶養能力之日起,其遺棄行為才能視為終了;
(4)被遺棄人被其他公民或社會福利機構所收養,且其他公民或社會福利機構與遺棄人簽訂收養協議並經法律程序確認的,自協議生效之日起,遺棄人不再負有扶養義務,其遺棄行為應視為終了。但這一情況只是假設,實踐中尚未見到過。
以上知識就是對「遺棄罪的法律規定」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捌』 法律上對遺棄罪如何認定
遺棄罪是指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行為。首先,構成遺棄罪其主體應是對被遺棄之人負有撫養義務的人,其次被遺棄之人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最後,情節惡劣才構成此罪。
此處情節惡劣結合司法實踐一般表現為:具有對被害人長期不予照顧、不提供生活來源;驅趕、逼迫被害人離家,致使被害人流離失所或者生存困難;遺棄患嚴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遺棄致使被害人身體嚴重損害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等情形。
所謂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是指家庭成員中具有以下幾種情況的人:
(1)因年老、傷殘、疾病等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生活來源;
(2)雖有生活來源,但因病、老、傷殘,生活不能自理的;
(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
(8)遺棄罪司法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條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對老年人負有贍養義務、扶養義務而拒絕贍養、撫養,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第四款對未成年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條第四款對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撫養、情節惡劣的,或者遺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殘疾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遺棄嬰兒的,由公安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出賣親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