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框架意見全文
1. 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
會議原則同意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 問題的意見。會議認為,黨的十七大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高度, 作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 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出的優化司法職 權配置、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加強政法經費保障等重點內容,符合黨的十七大精神, 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方向, 符合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展要求。 會議指出,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 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在繼續抓好2004年中央確定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事項的基 礎上,從人民群眾司法需求出發,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 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 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 進一步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優化司法職權配置, 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順利運行,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可靠的司法保障和穩定和諧的社會 環境。 會議強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 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 有利於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必須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 立足於我國現階段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和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同時注重吸收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路線, 充分體現人民意願,著眼於解決群眾不滿意的問題, 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 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協調和依法推進,既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又積極推進政法事業科學發展。 原文還找不到。
希望採納
2. 哪有《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全文
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保證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它最重要的版制約、干擾因素有二權:外部行政化、內部行政化。「法院、檢察院的人財物收歸省級管理」措施只是減弱了外部制約,也有可能實際中加劇司法的內部行政化,強化上下級法院之間的從屬關系。這樣一來,省級法院、檢察院對市縣兩級法院的垂直管理權,有形、無形中都會增加。因此,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人們對中國現有的審級制度的擔憂:既然上級法院統管下級,上訴的意義是不是會消失?這種擔憂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確可能帶來現實的威脅。
3.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司法改革的內容
(1)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改革司法管理體制,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2)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強化監督制度。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拓寬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司法渠道。
(3)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進一步規范查封、扣押、凍結、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
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和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發揮律師在依法維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是什麼會議提出的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通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司法體制改革意義: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權力統一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力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設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又是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的監督機關。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西方憲政制度另一個不同的是,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在人大之下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平行的國家機關,它和審判機關共同構成中國的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任務是以履行國家的法律監督為專門職責,目的是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正確實施。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又一個重要特色。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特別是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轉型中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大量地以訴訟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人民群眾對通過司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保障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司法環境出現的這種新變化,必然要對司法工作提出相應的新要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當然,黨不是政權本身,不能取代政權機關的職能。黨對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和團體等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支持和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方面。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5. 誰有2004底中央轉發的《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的全文
網上沒有全文資料
司法內部網容站http://www.moj.gov.cn/
http://hlh8492.blog.bokee.net/bloggermole/blog_viewblog.do?id=235584
6. 司法體制改革的思路
1、完善機構設置,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改革司法機關相互關系以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職權配置,在偵查、公訴、審判等職權中使決定批准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予以合理配置。同時要改革司法機關內部權力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內部工作機構設置和管理機構的分工,合理劃分上下級審判、檢察
機關的工作職能,理順上下級審判、檢察機關的關系,建立以審判權、檢察權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形成配置科學、運行順暢、公開透明的司法工作機制。
2、堅持不懈地推進司法隊伍建設,建設合格的、高素質的司法官隊伍。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建立有利於法官、檢察官、律師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制度。應當加快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有利於各類工作人員各盡其能的管理體系。改革司法官培訓、管理和保障制度,不斷提升司法官員辦案和獨立行使職權抵禦不當干預的能力。改革法官、檢察官培訓體系,實行任職前定期培訓制度,新任司法官員不僅必須通過司法考試,並且必須經過一定時期專門司法實務的培訓方可擔任法官、檢察官。健全司法人員行為規范,規范司法人員行為,確保司法人員形成公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司法作風。
3、改革司法保障制度和司法監督制度。沒有司法保障,也就沒有司法公正。堅持黨的領導、人大監督和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有機統一,堅持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干涉司法活動的原則,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司法機關和司法官員依法獨立公正辦理案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強化有效抵制各種不當干涉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依照司法規律和司法實踐的客觀需求,強化對審判權、檢察權的監督機制建設,完善人大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制度,確使司法機關得到有效的監督,又防止各個方面的不當干預。改革當前司法保障體制,應當伴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財政制度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實現。完善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經費保障制度和標准,建設司法經費正常增長機制,逐步使司法保障制度成為維護司法公正的有利條件。
7. 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
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從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戰略高度,對司法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目前,此「意見」已在政法系統內下發,中央政法委正在抓緊制定實施改革意見的分工方案,改革實施工作正在積極穩妥推進。這是2009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政法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央推出的司法體制改革方案的指導思想是:在繼續抓好2004年中央確定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事項的基礎上,從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出發,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以促進社會和諧為主線,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進一步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順利運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可靠的司法保障和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核心是調整司法職權配置,加強權力監督制約,促進司法獨立。主要改革內容包括政法經費保障、司法職權重新配置、規范司法行為、落實寬嚴相濟政策、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等方面。
一、建立政法系統財政保障機制,政法經費由中央財政統一保障
長期以來,我國司法不獨立的一個重要根源在於司法受制於當地政府,法院的經費及其法官工資、檢察院的經費及其檢察官工資等,都是由當地政府財政部門解決,司法機關的「財權」由政府部門「把持」,使得司法難以「硬」起來,司法很容易受到來自當地政府的干擾,形成司法地方保護主義。從財政負擔上看,2006年全國檢察系統的全部財政支出大約150億元,法院系統大約200億元,一共不到400億元,加上基本建設費用和適當增加工資福利,總量仍在財政可承受范圍之內。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建立政法系統財政保障機制,以後法院、檢察院的經費將由中央財政專項確定,建立分類保障政策和公用經費正常增長機制,解決基層法院的經費保障問題,從而開始打破司法經費由地方保障的格局,逐步化解司法的地方化難題。具體有可能會採取分地區,分級別,結合案件數量和訴訟費收入情況,採用因素計演算法確定各法院的財政撥款數。
二、檢察院刑偵職能劃歸公安局管轄,檢察院專司法律監督
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原有的《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院享有對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等部分刑事案件的偵查權(自偵權)。對於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由檢察院進行法律監督,但是對於檢察院的自偵案件,則長期缺乏必要的制度性限制,只在檢察院內部進行監督。根據「有權利就有監督」的原則,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檢察院對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的刑偵職能從檢察院剝離開,劃歸公安局管轄,檢察院主要專心做法律監督建設,以實現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的目標,其中包括對法院的監督和對於司法系統其他部門的監督。
三、法院執行職能劃歸司法局管轄,法院其他有關行政職能劃歸司法行政機關管轄,法院專司審判
在我國,法院判決後案件「執行難」很突出,影響到法院判決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包括法院執行在內的有關行政職能劃歸司法行政機關管轄,法院專司審判。
四、看守所劃歸司法局管轄
長期以來,看守所作為主要的羈押場所,由同級公安機關管理。在偵查、羈押、改造主體一體化的管理模式下,看守所對偵查機關的訊問活動缺乏有效的監督,容易出現刑訊逼供現象。近年來曝光的佘祥林案、聶樹斌案中,都存在刑訊逼供,這些案件主要發生在看守所。許多學者提出,為了體現程序公正和控辯平衡,必須做到偵查權和羈押權的分權與制約。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看守所的管理移交到司法部(局)體系之下。
五、決定勞教權力由法院行駛
長期以來,由於其未經審判即限制人身自由的特點,勞教制度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質疑。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長期呼籲取消勞教制度。勞動教養制度主要的依據是1957年8月3日國務院公布實施的《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以及1979年由國務院公布施行的補充規定和1982年由國辦轉發的試行辦法。胡教授認為,一個決定實施半個世紀,一個試行辦法試行20多年,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次司法體制改革將此項權力由公安機關移交調整到法院來行使,以確保這項權力的行使更加規范化。
六、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司法體制改革提出要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上升為法律制度,轉化為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落實到執法實踐中去,使之既有利於控制社會治安大局、增強群眾安全感,又有利於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一方面,適應新時期犯罪行為發生的變化,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的犯罪從嚴打擊。另一方面,對輕微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按照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實行寬緩處理,盡量教育挽救,增加社會和諧。
七、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司法體制改革本著「從嚴治警」與「從優待警」相結合的原則,提出完善政法幹警招錄和培訓機制,完善政法幹警行為規范和職業保障制度,加強政法機關廉政建設,嚴肅查處政法幹警違法違紀行為,改革完善司法考試制度和律師制度等。
8. 我國正在進行的司法體制改革都改了什麼求答案 謝謝
【回答】
第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司法體制的政治優勢和重要特徵,也是司法體制改革攻堅克難的重要保障。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第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指導思想。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符合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充分體現人民群眾意願,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公平正義問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判,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改革成敗得失的尺子,真正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司法體制改革】
司法體制是指以司法為職能目的而形成的組織體系與制度體系。或者說是司法機構組織體系和司法制度的統稱。司法體制是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織部分,也是國家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體系、司法組織體系由各級司法機構(機關)構成,包括最高國家審判機關、最高國家檢察機關和地方各級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也包括具有司法職能的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司法行政機關、公安(警察)機關、安全機關以及這些機關的內部機構設置,它們一同構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系。
司法體制改革是指國家司法機關(組織體系)和國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在憲法規定的司法體制基本框架內,實現自我創新、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司法體系和司法制度。司法體制改革的概念與內涵,涵蓋了國家司法機關(組織體系)、國家司法制度(法律制度)、憲法規定的司法體制基本框架、司法體制的自我創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司法體系和司法制度等各項要素。
9. 求《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原
有一批堅守在公安一線基層的工勤人員,還有例如衡陽市存在(一直堅持公安派出所基層,工齡長達二十多年,為公安基礎工作付出了全部青春的),沒有入警的戶籍員。望請組織調研。
10. 我想要《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中發[2004]21號)全文內容
2004年抄12月,中共中央轉發的《中央司襲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把改革和完善律師收費制度作為專門問題加以規定,明確指出要完善律師收費制度,制定律師訴訟代理收費指導性標准,建立健全律師收費爭議解決制度,完善對律師違法違紀收費行為處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