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意見103條
1. 民事訴訟法102條的內容
第一百零二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民法意見103條擴展閱讀:
劉某損毀筆錄、毆打法官案(遼寧)
基本案情
2015年11月18日上午,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劉某與其丈夫離婚糾紛一案。劉某因對法官張某製作的調解筆錄內容不滿,在法庭內公然將筆錄撕毀,並連續追逐、毆打張某直到法庭之外,致使庭審被迫中斷、張某經鑒定受輕微傷。
處理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九條規定:「有下列擾亂法庭秩序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二)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的;……(四)有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等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大連市沙河口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劉某在法庭審理期間,故意毆打司法工作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其行為妨害了法院開庭審理案件的正常活動和秩序,構成擾亂法庭秩序罪。沙河口法院於2016年6月判決:劉某犯擾亂法庭秩序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03條
現行《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 規定: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2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當連帶責任。使用民法原理分析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個分析不來了,因為現行法律沒有具體規定。 舉一判決實例吧:某人從一幢大樓下經過,結果被一拋棄物砸成重傷,沒有證據證實是某一戶人所拋物品致人重傷,結果這幢樓的所有住戶(住一層排除、部分有證據證實事發時其家人全不在家的之外),都被判決共同承擔民事賠償。聯名上訴被駁回維持原判,向二審法院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也被告知證據不足而不予受理。 請一並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二人以上沒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四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4. 103.B.〔解析〕 本題是考查民法的題。根據《民通意見》第75條,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果所附的條件是違背法
你的問題是不是還沒問完啦?
民事法律行為附條件,是在意思表示當中附有決定該行為效力發生或者消滅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生效,就發生效果意思所負載的權利義務關系。民法通則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這一規定,是為方便人們在民事法律行為中能夠靈活地控制行為效力暫不發生,或使已經發生的效力及時終止的制度,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的條件是指將來發生的決定法律行為效力的不確定的事實。附有條件的行為稱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從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中,也可以看出區分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和生效的實益。條件是意思表示的一個部分,它有如下特徵:
1.條件是民事法律行為意思表示的一個組成部分。條件存在於所附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之中,並且構成該意思表示的一部分。而不是說先有一個不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存在,然後再給它加上一個什麼條件。另外,條件是表意人自己附加到意思表示之中去的,而不是他人違背表意人的意願硬塞進去的,也不是法律直接規定的。
2.條件決定民事法律行為固有效力的發生、存續或者消滅。條件的功能在於,決定其所附著的民事法律行為的固有效力發生或消滅,例如前述在勞動合同上附著的條件就決定著勞動合同能否生效。
3.條件是將來的、不確定的、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實。條件就是在意思表示中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被確定作為條件的事實必須滿足下列條件:必須是作出意思表示時尚未發生的將來事實;必須是發生與否不能確定的事實。
4.必須是合法事實。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以及侵害他人權利為目的的事實,不能作為條件。例如甲對乙說:「你考試敢作弊我就請你吃飯。」作弊顯然不合法,因此,不能作為條件。
如果所附條件違法,那麼這個附條件就無效,這個條件也就不能控制民事法律行為生效與否,一般情況下就等於沒有附加條件,按照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處理。但是附條件是民事行為的組成部分,《合同法》里明確規定,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整體效力。你可以按部分無效的民事行為來處理。
推薦去看民法學習網
5. 民法通則修改稿102條是否有效
該條規定至今仍然有效。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回討論通過的最高答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施行後,於2008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7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已於。現予公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施行。其中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8條、第94條、第115條、第117條、第118條、第177條,因與物權法有關規定沖突被廢止,但是第121條未予廢止,現仍然有鏟。
121、公民之間的借貸,雙方對返還期限有約定的,一般應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出借人隨時可以請求返還,借方應當根據出借人的請求及時返還;暫時無力返還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責令其分期返還。
6. 民事訴訟法第103條規定: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
法院一般會將財產保全裁定書送達當事人,如果法院用的是公告送達,當事人可能不知情。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07條和108條是講述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七條 【民事責任的免除】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注釋:
本條是關於不可抗力的規定。
不可抗力屬於法定的免責事由,指不履行合同或法律規定的義務而致人損害者,依法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事由。不可抗力具體是指當事人不能預料、知道了也不能 克服、不能避免的客觀情況,是當事人的意志不能左右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不可抗力的范圍可由當事人自由約定,發生不可抗力的一方當事人負有及時通知對方 並證明不可抗力發生事實的責任。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不可歸責於任何一方,也就無從承擔民事責任,但是當有其他特殊法律例外規定的,從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
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關聯法規《合同法》第60、91-106條
供參考
8. 民法的法條
問題也太模糊了吧?
我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典,只有個簡略的《民法通則》。此外就是一些單行法,如合同法、擔保法等。
9. 民法通則第102條具體內容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二條【榮譽權】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10. 民法通則的第101條和134條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專禁止用侮辱、誹謗屬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 停止侵害;
(二) 排除妨礙;
(三) 消除危險;
(四) 返還財產;
(五) 恢復原狀;
(六) 修理、重作、更換;
(七) 賠償損失;
(八) 支付違約金;
(九) 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 賠禮道歉。
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
,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