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車輛貶值的司法解釋

車輛貶值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1-16 14:34:30

① 車輛事故後車輛貶值誰承擔

兩輛車發生了事故,一方的車比較新,即使修好了,心理也感覺不舒服,還擔心成了「事故車」將來賣不上價,問這種情況除了修車費之外能不能再要求對方賠償一些貶值損失費用?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好回答,從情理上來說,人家說的有道理,即便不拿「事故車」說事,耽誤了別人使用,給人家造成不便,肇事者是不是也該給點補償?可是,現實中基本都是,把車給你修好就算完事了,別的你就不用想了。那麼法律上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具體說法嗎?我國司法解釋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
(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
(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
(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
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
建議:如果還不明白請找專業人士咨詢。多一份保險,多一份保障。

② 交通事故致使車輛貶值,損失如何賠償

截至2019年10月20日,我國司法解釋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主要原因在於,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

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

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

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

綜合以上考慮,我國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

(2)車輛貶值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在現階段,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和《保險法》等法律中相關的損害賠償原則,理論上因事故給車輛、人員及所造成的一切損失,事故責任人也都應有義務依法全部予以補償。

實踐中,由於之前法律並沒有很明確的規定,加之每個具體案件的情況不同,所以各地法院的判決也不盡相同。但是結合各地的判例來講,如果您車輛貶值的損失同時符合以下幾種情況,在最高法的回復公布後,也還是很有可能得到法院支持的:

1、請求賠償的一方,在交通事故中無過錯或過錯較低。(無責或次責)

2、受損車輛應屬於車齡較低的新車,一般不超過2年。

待售新車索要貶值費的一般都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已經上路一到兩年的車輛也可以爭取。因為雖說舊車也可能有車輛貶值的情況發生,但舊車相對車損後貶值較少、而且因長期使用存在自然貶值的因素,不易於鑒定貶值的具體價值,所以舊車主張車輛貶值費很困難。

③ 最高人民法院對商品汽車交通事故賠償貶值的解釋

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19號),這部司法解釋對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作出了統一規定,以規范裁判尺度、明確裁判依據。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財產損失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財產損失」,是指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

《解釋》第十五條:「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④ 交通事故造成的車輛貶值費大約為維修費的多少

貶值費因為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一般情況下不會得到法院的支持,特別是家用車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中有明確規定的是:經營性活動的車輛的合理停運損失和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司法解釋》規定:
第十五條 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⑤ 交通事故發生後有車輛貶值費一說嗎

請看下這個最高院的答復,一般情況下法院不會支持車輛貶值損失,但是用於銷售的商品車,有些法院是支持的,但是個人的車輛貶值損失,法院很難支持,但是中國法院嗎,您懂得,萬事皆有可能的~

關於「關於交通事故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建議」的答復

  •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網

  • 發布時間:2016-03-04 21:03:39

  • 我院在起草《關於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徵求意見中,對機動車「貶值損失」是否應予賠償的問題,討論最為激烈。從理論上講,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是填平損失,因此,只要有損失就應獲得賠償,但司法解釋最終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們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綜合以上考慮,目前,我們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對於機動車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發展動態,加強調查研究,將來如果社會客觀條件允許,我們也會適當做出調整。

⑥ 車禍導致車輛貶值需要賠償嗎

現實中基本都是,把車給你修好就算完事了,別的您就不用想了。那麼法律上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具體說法嗎?我國司法解釋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主要原因在於,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國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
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
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
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
綜合以上考慮,目前,我們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
如果您的車比較新,在事故中又沒有過錯,那麼你還是可以試試索賠的,萬一就賠了呢?怎麼試?只有一條路,去法院打官司起訴。不管賠不賠,賠多少,事故發生後,雙方都會很鬧心,咱們都還是好好開車吧,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建議:如果還不明白請找專業人士咨詢。多一份保險,多一份保障。

⑦ 車輛貶損評估

根據12年12月最高法發布的最新司法解釋,交通事故賠償中,明確法院應予支持的賠償要求中並沒有車輛貶值賠償內容,當然也沒有明確不予支持。
所以雖然有法無禁止即可的原則,你可以向法院提出要求,但獲得支持的可能性會有所下降。
另外從司法實踐來說,法院委託的評估結果才是最可能被採信的結果,所以,最好等起訴以後由法院委託評估機構評估,你自己找了可能到法院後還要另找。

⑧ 交通事故導致車輛貶值損失到底賠不賠最高院有說法了

□大河汽車
有車友曾經問過老司機這樣一個問題:兩輛車發生了事故,一方的車比較新,即使修好了,心理也感覺不舒服,還擔心成了「事故車」將來賣不上價,問這種情況除了修車費之外能不能再要求對方賠償一些貶值損失費用?
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好回答,從情理上來說,人家說的有道理,即便不拿「事故車」說事,耽誤了別人使用,給人家造成不便,肇事者是不是也該給點補償?
可是,現實中基本都是,把車給你修好就算完事了,別的你就不用想了。那麼法律上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具體說法嗎?目前還真是沒有太具體的,不過,最近最高法院關於這類事情的處理給出了一個答復意見。
我院在起草《關於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徵求意見中,對機動車「貶值損失」是否應予賠償的問題,討論最為激烈。從理論上講,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是填平損失,因此,只要有損失就應獲得賠償,但司法解釋最終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們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
(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
(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
(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
綜合以上考慮,目前,我們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
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對於機動車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發展動態,加強調查研究,將來如果社會客觀條件允許,我們也會適當做出調整。
看明白了嗎?最高法的態度是:原則上不賠!
那要是感覺特別憋屈,該怎麼辦呢?
如果您的車比較新,在事故中又沒有過錯,那麼你還是可以試試索賠的,萬一就賠了呢?怎麼試?只有一條路,去法院打官司起訴。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何種情況就屬於「少數特殊、極端情形」,有可能獲得索賠。總結如下:
1、要求賠償的一方,必須是事故中的無責方或者次要責任方。
這點很好理解,如果是全責或者承擔主要責任,自然得不到支持。
2、受損車輛為准新車。
一般來說,准新車碰撞,當事者都比較心疼,因此,出於實際情況考慮,准新車且在事故中無過錯的,可以考慮申請索賠,倒不是說一定成功,但法院會酌情考慮是否支持,屬於成功率較高的一種情況。
3、事故損失非常嚴重,且影響正常使用的關鍵部位受損嚴重。
這類車如果放在二手車市場,就是典型的事故車,事故車的保值率可想而知,先不說價格,想賣出去都比較費勁,因此,考慮到這個情況,這類車型也有一定幾率獲得索賠。
4、明確有出售意願的。
如果有意向出售的車,在發生事故且處於無責方的時候,這時候的車輛貶值損失就會很快變得比較清晰直觀,這與打算一直使用的車輛不同,因此,只要是有明確售出意向或者善意售出的,也有可能獲得索賠。
不管賠不賠,賠多少,事故發生後,雙方都會很鬧心,咱們都還是好好開車吧,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深圳經濟特區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發布:2025-07-26 00:00:23 瀏覽:134
以道德為話題的議論文 發布:2025-07-25 23:33:03 瀏覽:885
廣州黃埔法律援助免費咨詢 發布:2025-07-25 23:23:14 瀏覽:371
山西省法院法官學院 發布:2025-07-25 23:03:41 瀏覽:872
天津律師大廈 發布:2025-07-25 22:33:37 瀏覽:91
刑法282 發布:2025-07-25 22:29:22 瀏覽:996
連帶責任需要法律明確規定 發布:2025-07-25 22:28:29 瀏覽:751
租車車主不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5-07-25 22:23:59 瀏覽:311
信訪條例里 發布:2025-07-25 22:22:32 瀏覽:373
社會與法卧底林超華 發布:2025-07-25 21:50:10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