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34條

民法通則34條

發布時間: 2022-05-22 19:03:44

Ⅰ 消費者權利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怎樣更好的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消費者有哪些權利(聯合國規定的權利)
根據198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保護消費者准則》的規定,消費者權利具體為:
1.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
2.促進和保護消費者的經濟利益;
3.使消費者得到充分信息,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願望和需要作出掌握情況的選擇;
4.接受消費者教育;
5.提供有效的賠償辦法;
6.有成立消費者組織及其它有關的團體或組織的自由等權利,要求各國政府保護消費者的權利。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消費者權利主要有以下七項,即:
1.有權獲得安全保障;
2.有權獲得正確資料;
3.有權自由決定選擇;
4.有權提出消費意見;
5.有權獲得合理賠償;
6.有權獲得消費教育;
7.有權獲得健康環境。

以下是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

消費者權益可理解為消費者的權利與利益的合稱,是指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權利以及該權利受到保護時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應得的利益。
消費者權利: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依法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經營者和其他有關主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法律許可。消費者權利的基本性質是生存權、發展權和其他基本人權,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等多種民事經濟權利在內的綜合權利。

1.保障安全權
(1)保障安全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的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保障安全權是消費者的首要權利。
(2)保障安全權的內容
①人身安全權。②財產安全權。

2.知悉真情權
(1)消費者知悉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具體反映,也是保障誠實信用原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得以具體落實的重要內容。
(2)知悉真情權的內容
①知悉基本情況。②知悉技術狀況。③知悉價格和售後服務。

3.自主選擇權
(1)自主選擇權:是指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的自主權是消費者權利的核心,自主選擇權便是消費者自主權的直接、具體的體現。
(2)自主選擇權的內容
①自主選擇經營者。
②自主選擇商品品種和服務方式。
③自主決定購買或不購買商品、接受或不接受服務。
④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4.公平交易權
(1)公平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的權利。
(2)公平交易權的內容
①質量保障。②價格合理。③計量正確。④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5.獲得賠償權
(1)獲得賠償權:是指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獲得賠償權是與保障安全權緊密相聯的權利,是保證消費者其他權利實現的權利。。
(2)獲得賠償權的內容:
①賠償權。②索賠權。③求償權。
(3)賠償的種類和范圍
①財產損失賠償。②人身損害賠償。

6.依法結社權:是指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7.知識獲取權
(1)知識獲取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2)知識獲取權的內容
①有關消費知識獲取權。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獲取權。
(3)獲取知識的方式
①接受教育。②自我教育。(基礎)

8.維護尊嚴權
(1)維護尊嚴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維護尊嚴權是憲法保護人格尊嚴的原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具體體現。
(2)維護尊嚴權的內容
①人格尊嚴應受到尊重。②民族風俗習慣應得到尊重。

9.監督批評權
(1)監督批評權:是指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2)監督批評權的對象
①經營者。②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3)監督批評權行使的方式:檢舉、控告、批評、建議。

在消費過程中,由於各方面的因素,消費者的權益時常遭受到某些侵害並引起矛盾糾紛。那麼,消費者平時該怎樣做才能免遭其害呢?以下四點可供參考:

一、明白自己的權利。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民法通則》等法律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主要享有以下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獲得知識權、人格尊嚴權和監督舉報權。

二、不忘索要發票。發票不僅是購物的憑證,更是消費者維權的基本證據。因此,消費者在購物時千萬不要忘記索要發票並予以妥善保管。除此之外,還有保修卡、信譽卡、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警示標志等憑據,都要保管好,以備急用。

三、牢記維權時限。根據國家《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國家對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時間做了如下規定:(1)「7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時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2)」15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3)」三包有效期「規定。三包有效期自開具發票之日起計算。在國家公布的第一批實施三包的18種商品,如彩電、冰箱、自行車、空調、手錶等的三包有效期,整機分別為半年至1年,主要部件為1至3年。三包有效期應扣除因修理佔用的時間,換貨後的三包有效期自換發之日起重新計算。(4)」30日「和」5年「的規定。修理者應保證修理後的產品能正常使用30日以上。生產者應保證在產品停產後5年內繼續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

四、運用維權渠道。《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五種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還要注意和掌握訴訟時效。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身體受到損害要求民事賠償和寄存財物丟失或者毀損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據此,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一定要及時地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否則,有理也會輸掉官司。(援引)

這些應該是詳細而且簡單回答了,包括世界及中國的消費者權利情況.

Ⅱ 合夥做生意,應該怎麼做,請高手指點

我個人認為互相信任是前提,如果都不信任,那沒必要在一起合作,肯定會出現矛盾,分道揚鑣。再就是一定要簽訂合同,找個法律事務所估算一下你的公司,然後根據他的出資約定股份,將個人權責分清。合作夥伴不要太多。兩到三個為宜。看一下合夥人法律知識,我在網上搜的關於一些合夥人的法律,希望對你有幫助。
合夥人
合夥人是指投資組成合夥企業,參與合夥經營的組織和個人,是合夥企業的主體,了解合夥企業首先要了解合夥人。一、關於合夥人的概念。合夥人在法學中是一個比較普通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其資產進行合夥投資,參與合夥經營,依協議享受權利,承擔義務,並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或有限)責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合夥人應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在實際立法中,各國對於合夥人向合夥企業投資、合夥經營方面的要求,是大體相的,而對於合夥人的自然身份、合夥人對企業債務承擔責任的形式,以及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定,則由於法系的不同和習慣上的差異而有所區別。在對合夥人的身份方面,多數國家規定合夥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即允許法人參與合夥;少數國家或地區則禁止法人參與合夥。在對合夥人的行為能力方面,所有國家都禁止無行為能力人參與合夥,但對限制行為能力人參與合夥的問題,則有的國家予以允許,有的予以限制或禁止。二、關於合夥人的責任形式。合夥人的責任形式,指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的方式,是合夥企業區別於法人類企業的本特徵。對於合夥人的責任形式,不同國家的法律有不同的規定,有的要求所有合夥人都承擔無限責任,有的規定合夥人可承擔有限責任,有的允許部分合夥人在有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基礎上承擔有限責任,有的還要求承擔無限責任合夥人對企業債務負連帶責任。我國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人應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三、關於合夥人的權利義務。作為合夥企業的投資人,合夥人在企業享有權利,也負有義務。一般而言,合夥人的權利為經營合夥企業,參與合夥事務的執行,享受企業的收益分配;義務為遵守合夥協議,承擔企業經營虧損,根據需要增加對企業的投入等。由於合夥企業是人合性企業,合夥人的權利義務主要由合夥協議予以定,對於一些特定的權利義務也可以在事後由全體合夥人共同確定。但對有些合夥人的特定權利義務,法律也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規范。

合夥人可以用什麼投資合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一條規定:「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上述出資應當是合夥人的合法財產及財產權利。對貨幣以外的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經全體合夥人協商一致,合夥人也可以用勞務出資,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民法通則》第三十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按照協議提供技術性勞務而不提供資金、實物,但約定參加盈餘分配的,視為合夥人。」

根據上述規定,在個人合夥中,合夥人可以拿資金、實物、技術、技術性勞務等,作為合夥的投資。應該說,凡是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的標的,都可作為個人合夥時的投資

合夥人之間的關系和責任
一、合夥的概念和特徵
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共同的經濟目的,按照共同協議組成的聯合體。
《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第52條規定:「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合夥企業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按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同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根據以上規定,合夥具有以下特徵:
(一)合夥是按照共同協議組成的聯合體
(二)合夥是獨立從事經營活動的聯合體
(三)合夥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
(四)合夥是合夥人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無限責任的組織
二、合夥的分類
(一)普通合夥與有限責任合夥
根據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責任的范圍,合夥可分為普通合夥和有限責任合夥。普通合夥是指合夥人對合夥債務均承擔無限責任的合夥。有限責任合夥是指合夥債務合夥人中至少有一個承擔無限責任,有一人承擔有限責任的合夥。我國現行法上規定的合夥基本上為普通合夥。
(二)個人合夥與單位合夥
根據合夥人的自然屬性,合夥可分為個人合夥與單位合夥,個人合夥是指自然人之間的合夥,即合夥人為自然人。單位合夥,是指由企業、事業單位為合夥人的合夥,這是法人之間聯營的一種形式。
(三)合夥企業與其他合夥
根據合夥的目的和組織形態,合夥可分為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合夥企業是指組成企業的合夥。合夥企業的成立須符合合夥企業法規定的條件。合夥企業以外的合夥,則為其他合夥。
三、合夥的內部關系
(一)合夥人有出資的義務和管理使用合夥財產的權利
(二)合夥人有合夥事務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
(三)合夥收益的分配權和分擔合夥虧損的義務
四、合夥與第三人的關系
(一)合夥人以合夥名義進行的活動對外代表合夥
合夥人以合夥名義代表合夥進行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合夥協議中對合夥事務執行人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通則》第34條第2款規定:「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合夥企業法》第38條中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的限制,不得對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二)合夥人對合夥債務負連帶無限責任
合夥債務是指在合夥存續期間因合夥的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債務。合夥人對於合夥債務負連帶責任,任一合夥人都有義務清償合夥的全部債務,盡管就其內部來說,每個合夥人按一定比例承擔債務的清償額,但只要合夥債務未全部清償,不論合夥人是否已就自己承擔的份額為清償,其清償責任不能免除。並且合夥人對合夥債務的清償負無限責任,不以其出資為限。
五、 入伙和退夥
(一)入伙,是指在合夥存續期間第三人加入合夥成為合夥人。
書面合夥協議中對入伙有約定的,入伙應按協議中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中對入伙沒有明確約定的,入伙須經全體合夥人的一致同意。因為合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第三人入伙時,即使合夥人中有一個不同意,也不能入伙。
(二)退夥,是指在合夥存續期間,合夥人與其他合夥人脫離合夥關系而不再為合夥人。退夥分為任意退夥和法定退夥兩種情形。
任意退夥,又稱聲明退夥,是基於合夥人自己的意思而決定的退夥。個人合夥,合夥人退夥,書面協議有約定的,按書面協議處理;書面協議未約定的,原則上應予准許。
法定退夥,又稱非任意退夥,是指根據法律直接規定的條件而非基於合夥人的意思而發生的退夥。
六、合夥的解散與清算
合夥的解散,又稱合夥的終止,是指合夥終結,合夥人間結束合夥關系。
合夥解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合夥協議約定的經營期限屆滿,合夥人不願意繼承經營;(2)合夥協議約定的事由出現;(3)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解散;(4)合夥人僅餘一人;(5)合夥協議約定的目的實現或者無法實現;(6)合夥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7)法律、法規規定的合夥解散的其他原因。
合夥清算人在清算期間執行下列事務:(1)清理合夥財產,必要時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2)處理與清算合夥未了結的事務;(3)清繳所欠稅款;(4)清理債權、債務;(5)處理合夥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6)代表合夥參與民事訴訟
合夥協議
(參考格式)
第一條 根據《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協商一致訂立協議。
第二條 本企業為合夥企業,是根據協議自願組成的共同經營體。合夥人願意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依法納稅,守法經營。
第三條 企業的名稱:
第四條 合夥人姓名:
第五條 合夥人共出資
第六條 本協議中的各項條款與法律、法規、規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為准。
第七條 企業經營場所:
第八條 合夥目的:
第九條經營范圍:(註: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填寫。)
第十條 合夥人姓名及其住所
姓 名 住 所

第十一條 合夥人的出資方式、數額和繳付出資的期限
合夥人 出資
方式 出資數額
(萬元) 出資權屬
證明 繳付出資
期限 占出資總額比例

第十二條 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辦法
1、企業的利潤和虧損,由合夥人依照以下比例分配和分擔:(合夥協議未約定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和分擔。)
2、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合夥人依據合夥協議的約定或者經全體合夥人決定,可以增加對合夥企業的出資,用於擴大經營規模或者彌補虧損。
3、企業年度的或者一定時期的利潤分配或虧損分擔的具體方案,由全體合夥人協商決定或者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辦法決定。
第十三條 合夥企業事務執行
1、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對外代表企業。委託合夥人 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其他合夥人不再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不參加執行事務的合夥人有權監督執行事務的合夥人,檢查其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情況,並依照約定向其他不參加執行事務的合夥人報告事務執行情況以及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收益歸全體合夥人,所產生的虧損或者民事責任,由全體合夥人承擔。
2、合夥協議約定或者經全體合夥人決定,合夥人分別執行合夥企業事務時,合夥人可以對其他合夥人執行的事務提出異議,暫停該事務的執行。如果發生爭議由全體合夥人共同決定。被委託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不按照合夥協議或者全體合夥人的決定執行事務的,其他合夥人可以決定撤銷該委託。
第十四條 入伙、退夥
1、新合夥人入伙時,經全體合夥人同意,並依法訂立書面協議。訂立書面協議時,原合夥人向新合夥人告知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物狀況。
2、新合夥人與原合夥人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責任。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協議約定合夥企業經營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合夥人可以退夥:
①合夥協議約定的退夥事由出現;
②經全體合夥人同意退夥;
③發生合夥人難於繼續參加合夥企業的事由;
④其他合夥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的義務。
協議未約定合夥企業經營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擅自退夥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其他合夥人造成的損失。
第十五條 解散與清算
1、本企業發生了法律規定的解散事由,致使合夥企業無法存續、
合夥協議終止,合夥人的合夥關系消滅。
2、企業解散、經營資格終止,不得從事經營活動,只可從事一些與清算活動相關的活動。
3、企業解散後,由清算人對企業的財產債權債務進行清理和結算,處理所有尚未了結的事務,還應當通知和公告債權人。
4、清算人主要職責:
①清理企業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②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合夥企業未了結的事務;
③清繳所欠稅款;
④清理債權、債務;
⑤處理合夥企業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
⑥代表企業參與民事活動。
清算結束後,編制清算報告,經全體合夥人簽字、蓋章,在15日內向企業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辦理企業注銷登記。
第十六條 違約責任
1、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2、合夥人履行合夥協議發生爭議,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合夥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夥協議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在合夥協議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全體合夥人簽字:

年 月 日

法律咨詢(合夥方面)

你好。針對你的問題,建議如下:

1、現在你要有證據證明你們之間形成了合夥關系,只有有這個關系了,法律明確規定你們之間對合夥期間產生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為了證明你們之間有合夥關系(你們屬於個人合夥,不是合夥企業的合夥) , 建議你使用以下方法:
1、和他聊天,讓他承認你們之間之前是合夥種地,用錄音設備錄下,保存證據。
2、由於你姨父和你阿姨原來是夫妻,可以讓你阿姨作證。
3、也可以讓其了解真實情況的親戚朋友作證。

先不用去管誰還錢,你把以上證據拿來,他的連帶責任就推不掉了。如果你們20多萬的債務人已經起訴你們家,你們到時可以拿出相關證據起訴你姨父,向他追償。

至於他們是否離婚不影響你們合夥的債務承擔。

對你有用的法條:
《民法通則》34條:個人合夥的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35條: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以上法條,最高人民法院的《民法通則》意見中有更加詳細的解釋。
《民通意見》47、48、53、54,你可以上網查一下。法律全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給我發送站內信息。

Ⅳ 民法中 主債務訴訟實效中斷,連帶保證債務不隨之中斷怎麼理解

主債務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依強製程序保護其合法權益而提起訴訟的法定有效期限。通俗地說,訴訟時效是指法律規定你的某種權利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行使,超過這個期間就不再受法律保護了。
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主張了權利,則保證期間的作用完結,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我國《擔保法》規定了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兩種擔保方式,由於兩種保證方式中債權人、保證人的權利義務及主張權利的方式不同,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和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亦不同。
1.一般保證的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和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
一般保證是指保證人在主債務糾紛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時,方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形式。《擔保法》第25條規定,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們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對如何理解《擔保法》第25條規定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就是按照處理訴訟時效的原則來處理保證期間,即中斷的法定事由旦發生,保證期間應重新計算。從擔保法此條規定的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否定保證期間的除斥期間的性質;第二種觀點認為,因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即債權人向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請求履行保證債務時,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一般保證對於主債務具有補充性質,一般保證的責任期間從對債務人因無財產可供執行而中止或終結次日起開始計算。在債權人於保證責任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這種觀點與《擔保法》規定的,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相矛盾;第三種觀點認為,」《擔保法》規定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應當理解為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就視為其在保證期間內已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應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這種觀點的主要理由是:
1).按照《擔保法》的規定,一般保證期間是按照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從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來確定的,不是以債權人是否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來確定的。
2).按照《擔保法》的規定,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已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不免除保證人的保證責任。那麼,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已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就等於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主張權利,除斥期間就轉換為訴訟時效期間。「擔保法解釋」第34條第1款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關於一般保證債務訴訟時效與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問題,「擔保法解釋「第36條規定,「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 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止的,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同時中止」。應當注意的是,雖然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如果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並提起訴訟,法院仍可將二者列為共同被告。
2. 連帶保證的保證期間與保證債務訴訟時效和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關系。
連帶保證是指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保證形式。《擔保法》
26條第2款規定,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或法律規定的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行使了法律所規定的權利,保證期間的作用便已完成,即應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次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期間。
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9條的規定,權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時,訴訟時效中止,即訴訟時效的中止並非因為當事入主觀上的原因造成。因此,無論是連帶責任保證合同,還是一般責任保證合同,只要主債務的訴訟時效中止,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也隨之中止。

Ⅳ 民事訴訟法 34條對應民法典多少

民法典沒有對協議管轄作出規定,但也沒有規定廢止《民事訴訟法》,依然適用。
民法典第1260條只規定廢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等九部法律。

Ⅵ 《民法通則》那一條規定可以保護個人財產的

《物權法》 34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Ⅶ 民法通則中關於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內義務的,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指損害的發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規定由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特殊歸責原則;它是一種基於法定特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其目的在於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有效彌補受害人因特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

(7)民法通則34條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的相關要求規定:

1、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2、因防止、制止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也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償。

3、對承擔民事責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應當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對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合夥最安全的合作方式

一、合夥經營

理論上來說,合夥經營是創業的好起點,但這對某些創業者來說,並不是經營一家企業的最好方式。合夥經營中最麻煩的事,這種關系和結婚很像,如果你了解相關數據就會知道,近一半的婚姻關系最終會解體。要維系和諧的婚姻關系需要處理好很多錯綜復雜的合作問題:利己主義、金錢、壓力、每月基本費用和每天的開支。管好該管的人,搞清楚成功維系合夥經營都需要做些什麼。

1.共享資本而不是費用:當你與人分享自己的資本——金錢、資源、信息或資產等——時,就是在自動將你的創業能力分給對方。在理想的條件下,你的合夥人應該既正派又誠實,決不會試圖將你分享的財富據為己有後轉身走人。不過,現實世界並不完美。所以你必須小心。更好的辦法是制定一份資本共享協議,在一份「聯合」協議下分攤費用開支。如果事情的發展不對頭,大家也可以很方便的分開。

2.你與對方合夥的原因是因為雇不起這樣一個人:這種出發點本身就是個錯誤,隨時可能會摧毀你的合夥關系。情況多半是這樣的:張三有想法,李四有技術,但張三雇不起像李四這樣的人,於是他們決定分擔稅務、費用及利潤。結果是,張三和李四成了水火不容的對頭,處處對著干,而且張三發現根據合夥協議自己竟然要為李四的債務負責(財務上的或其他方面)。如果你有好點子而別人有所需的技術,只需要去僱傭對方來為你工作就好了,或者簽一份獨立承包協議。沒必要將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拱手相讓。

3.沒有正式簽訂書面合夥協議:由於合夥關系自身的特點,所有合夥細節和責任都應有明確的規定並落實在書面上,然後獲得所有參與方的一致同意。最好是能由一位各方都認可的專業律師來起草一份書面法律協議。要找一位精通商業合夥關系的律師,然後保留好這位律師的聯系方式,以便隨時聯絡。當事情偏離軌道時,你大概又會需要他的幫助。

4.忽略了有限合夥關系:合夥協議最終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協議中的每一方都認為其他人應該承擔責任,大家的認識很難達成一致。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是有限合夥關系,有限合夥人對普通合夥人的行為或債務不負任何責任。同樣,需要有一位對此領域非常熟悉的專業律師來起草相關合夥協議。

5.沒有準備後路:很多大人物都會為婚姻准備一份婚前協議。在商業領域里,婚前協議就相當於退出協議。在任何合作協議中,明確定義退出合夥關系的條款可以幫助你和合夥人從合作關系中抽身,或提供收購對方股權的選擇。這種條款可以非常簡潔明了——也絕不會阻礙企業的成功經營。

6.期望合夥關系破裂後依然是朋友:同樣,以婚姻關系為例,你認識多少離異後真的還能做朋友的夫妻?我猜不會太多。所以千萬別帶著「就算合作不成也還是朋友」的天真念頭跟朋友合夥做生意。朋友之間攜手創業聽起來也不錯,但記住,在商業世界中,永遠是「生意第一、友情第二」。你還需要記住,當買賣不成的時候,往往朋友也沒法做下去。

合夥關系:任何企業都需要一個老闆,包括合夥經營的企業。如果你決定採用合夥方式,應選擇「6-4開」或「7-3開」的比例。這樣你和你的企業才有統籌全局的責任人。還要有對自己有利的、明確的收購或退出策略——自己受益,同時也能減少未來經營中的麻煩。

最後,我們來看看前文中提到的Baskin-Robbins公司是如何解決合夥問題的。希望這能為你

二、合夥經營的禁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槍匹馬闖市場可謂是難上加難,由於人力、資金等原因,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合夥的方式以求發展。為了防止合夥糾紛,要注意下面五忌:

一忌無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3條規定:「合夥協議應當依法由合夥人協商一致,以書面形式訂立。」第8條第2項規定「設立合夥企業,要有書面協議。」因此,設立合夥企業一定要按照法律規定簽訂合夥協議,要知道合夥協議是確定各合夥人之間權利義務的依據,也是解決糾紛的依據。書面協議是設立合夥企業的法定條件。對於無書面合夥協議的企業,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就有可能拒絕頒發營業執照,合夥企業也難以成立。與人合夥或開辦合夥企業,要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與各合夥人就出資、入伙、退夥、利潤分配、債務負擔等關於合夥的重大問題達成書面協議。如果已開辦,應迅速補簽。

二忌口說無憑。「誰還信不過誰?生意那麼忙,寫字據麻煩。」在合夥經營企業過程中,資金投入、債務支付、收回債權、進貨出貨,手續非常煩瑣。無論盈利還是虧損,賬總得要算,而要算就得有憑有據,沒憑沒據摩擦與矛盾就會產生,終究會因此而反目。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5條的規定:「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它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有口頭合夥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倘若有了隔閡,無憑無據僅憑哥兒們的良心怎麼能處理好糾紛。合夥做生意,要證明合夥關系,就要有相應的證據證明自己出資數額、債務承擔的比例和承擔的數額、自己是否已支付合夥債務,在日常的合作中要注意合夥成員各自的憑據的收集。為產生糾紛留下足夠的證據,以保護各自的利益。

三忌不談虧損。「合夥就是要把生意做大,不賺還合夥個啥?」人們在合夥時,往往忌諱談虧損。

市場風險無處不在,合夥虧損更是常有的事,因此,忌諱虧損要不得。要知道共同承擔虧損是引發合夥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規定的:「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夥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未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贏得起也要輸得起,虧損債務的承擔直接關系各人的利益,不妨先說好了。

四忌分利不平。困難之時同舟共濟,合夥吃苦易,共享富貴難。這是許多曾經合夥過的人的經驗教訓。合夥前對利潤分配沒有約定,有了錢,如何分卻是各有各的想法。因此,依約定公平分配利潤是避免合夥糾紛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五忌不誠不信。誠實信用是合夥的基礎。但合夥是個長期過程,生產經營中要切忌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相互不誠信,合夥便走到了盡頭,由此引發的糾紛是相當多的。

合夥經營中的種種禁忌

一忌不做充分市場調查,盲目合夥。市場有風險,但許多人求職心切,對市場沒有做充分調查,就草率合夥。加之法律意識淡薄,只憑義氣辦事,什麼事只要口頭說一下,根本想不到簽協議。因此,對合夥人的盈餘分配、債務承擔、退夥、合夥解體的財產分配等均無規定,很容易產生糾紛。

二忌一方私自處理合夥經營體的財產。合夥人的財產應由合夥人統一管理和使用。但有的合夥人不經其他合夥人的同意,私自處理共同管理的財產。

三忌不講信用,損害對方。

四忌賬目不清,手續不全。合夥經營體必須做到賬目公開,便於互相監督。

上述種種禁忌是產生合夥糾紛的重要原因,合夥創業時應注意處理好這些問題。

三、合夥經營別為錢兩難別讓情受傷

初期創業,必定要投入大量資本,很多創業者承擔不起這筆費用,於是,合夥經營便成了這個階段的創業者經常選擇的經營模式。但是,人常說,「花無百日紅,人無百事好。」再好的朋友也有磕磕絆絆的時候,更何況在創業過程中又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那麼合夥經營該注意些什麼呢?

慘敗篇

主角:萬松林合夥人:3名項目:飯店

教訓:創業不能一時沖動,要天時、地利,更要人和。

創業,尤其是年輕人創業一定不能意氣用事,在選搭檔時也要注意彼此性格是否合適,在合作中更要分工明確,權責清晰。

成功篇

主角:孫彧、楊勇合夥人:2名項目:某品牌電腦山西核心代理

經驗:沖勁+機遇+人脈

孫彧和楊勇原本都在同一家電腦公司供職。因為當時該品牌電腦在市場上出現短暫的分銷局面,因此兩個人在商議後決定成立屬於他們的電腦公司。

「當時公司在成立時,我們就分析了市場和前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為處於創業初期,我們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電腦行業又是個投資大、利潤小的行業,所以我們決定合夥開公司。」

公司是在去年8月份成立的,一開始孫彧和楊勇沒有太多的想法,正好機遇擺在眼前,他們又都有各自的客戶群,也就是他們所說的人脈,於是便順勢而定,聯系好自己以前的客戶,開始經營自己的公司。

合夥經營各有利弊,合作得好當然有益於公司的發展,合作得不好可能導致公司經營失敗。孫彧和楊勇說他們兩個人合作,當初就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才走到一起,兩個人最重要的是攜手同心。當然,他們也遇到過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做錯了就要分析原因,這也讓他們在處理分歧的過程中成熟了許多。現在有什麼事他們都相互商議。孫彧和楊勇的性格不太一樣,因此在某些方面能相互彌補彼此的不同,相對來說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孫彧和楊勇說,他門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資金是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決定著公司的規模和實力。不過公司經營5個月以來,經營狀況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包括產品的推廣以及獲利。但是他們的公司比起一些大型的經銷商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實力還很弱小,無法掌控資源,所以他們決定在做好目前工作的同時,逐步經營一些過渡產品。

孫彧和楊勇說他們不怕面對失敗,年輕就是資本,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接受教訓就成長了,教訓反而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對於合夥經營,又是初期創業,孫彧和楊勇說首先內部一定要協調好,避免發生分歧,兩個人在一起不能一意孤行,要步調一致,避免生意場上樹敵,盡量保持低調,和氣生財嘛。

誤區篇

誤區一:平分合作股權

在確定合夥時往往會有確定合夥人出資和數額的問題。此時,合夥人往往會陷入自動平分股權比例的誤區,這樣很容易埋下矛盾沖突的種子。

誤區二:忽略信息溝通

很多人認為,大家既然一起合作了,感情自然不是泛泛之交,沒有必要再多交流、多溝通了,這往往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過分強調過去的交情,不進行信息溝通,一旦產生任何分歧,以前信賴的基礎就開始動搖了。雙方不可能對此毫無想法,積累下來,這種基礎反而會被全部摧毀,雙方反目成仇。

誤區三:隨便與親友合夥

在我國,許多私有或民營企業在起步時經常是通過親友的合作實現的,或是兄弟姐妹,或是叔嬸姨之類的。我們在看到成功的例子的同時,認識更多的往往是失敗的例子。家庭式合作很容易考慮到血緣關系面而忽略現實的經濟關系,沖突必然會發生,而且把年序長幼帶入職位劃分,容易造成家庭事務與公司事務糾纏。

誤區四:事先不定章程

中國現在的合作大多還是朋友或親戚的合作,這是個特點。有些人覺得,大家是親朋好友,感情自然不同於陌生的合作人,至於合作章程可有可無。然而事先不定章程是合作大忌,感情歸感情,生意歸生意。再好的親戚朋友合作做生意,都必須建立一套健全的規章制度。

誤區五:角色分工不明確

因為大家是合作,所以都是老闆,這樣合作時就容易造成角色分工不明確。合作人覺得自己什麼都該插手一下,也說應了解企業運作,這樣就陷入了誤區。

四、如何實現合夥經營

合夥的經營包括合夥的經營決策、決策的執行和合夥負責人這三個方面。依照民法通則第34條規定,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詳細分析合夥經營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合夥的經營活動,包括經營計劃、經營項目、經營收益分配,等等,一般都必須由全體合夥人共同協商決定,但也不排除按照多數合夥人或多數份額原則來合夥的共同意志。

(2)合夥的經營決策作出後,其執行方式可以有兩種;一是由全體合夥人共同執行;二是由全體合夥人經過充分協商,從合夥人中推舉一人或者數人具體負責執行,而其他合夥人則有權對執行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

(3)合夥的負責人,是由全體合夥人推舉產生的對外代表全體合夥人的利益,對內組織經營管理的合夥人,合夥負責人執行合夥的經營決策所產生的經營虧損、意外損失和所欠債券等民事義務和責任,均由全體合夥人承擔。但是如果能夠證明這些義務和責任是由合夥負責人超越合夥的經營決策所引起的,而須由合夥負責人個人承擔此種責任。

五、合夥經營的注意事項

創業路上,你是孤軍奮戰,還是合謀共進?如果說你曾經歷風雨,你擁有雄厚資本,那你可能獨擋一面;如果說你剛剛起步,只有一技之長,那還是找有志之識進行合作為好,發揮各自所長,來成就一番事情。

合夥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技術和實物等,共同勞動、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負盈虧的自願聯合。這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定義,我們在實際的運用中,也一定要對此有深刻的理解才行,只有弄明白了,那才可以進行實際的操作。

第一個問題:合夥,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種方式呢?

其一,合夥是我們達到目標的一種方式。

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什麼?如果說朋友們只是想自己開一個小店,做一點小買賣,那合夥的必要性可能就不太大,只要我們有一些資金,就會慢慢地做起來的;但如果說你想做得再大一些,比如,你想開一家加工廠,想成立一家貿易公司,以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達不到,那怎麼辦?合夥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其二,合夥是我們發揮能力的一種方式。

現在的社會,各個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好,我們總有自己一些長處,當然也有一些不足,我們如何來發揮優點避免缺點呢?比如你想開一家加工廠,你自己有生產管理的優勢,還有技術上的特長,欠缺的是銷售能力,而現在又有一個好的機會在面前,怎麼辦呢?合夥是一種好的解決方式。可以找到能銷售能力的朋友,大家一起來做。

其三,合夥是我們創業資金來源的一種好方式。

這一點,在前堂課上,袁老師已經都提到了,我們進行創業時所需要的資金,如果一個全部都拿出來,有些困難,再還有一個人的資金可能只是辦一點小事,但多了後會做得大一些。有朋友一起合夥來做的話,那會利用大家各自較少的資金來辦較大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合夥,要有什麼樣的條件呢?

第一,思想上,「道不同不相為謀」

自己一直堅持上述的觀點,如果說在思想上都達不成一致的話,那在行動上肯定更不會朝一個目標努力的。對所進行的項目,合夥人都要一個統一的認識,象關於半瓶水的故事,如果說你的想法是樂觀的,還有半瓶水,不錯,還能堅持一段時間;而你的合夥者的想法是悲觀的,只剩半瓶水了,怎麼辦?這樣來說的話,你與你的合夥者會在思想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合夥的事情就有些困難了。

第二,行為上,「求同存異」

我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這一點大家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都了解清楚才好。每一個人都會有每一個人的做事方法與做事習慣,只有充分了解後,才會把各自的優點全面來發揮出來,大家在做事情的時候會配合默契,會出現1+1>2,這樣的話才會達到我們的目。

第三,業務上,「分工合作」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在業務上,生產管理有經驗的,那就讓他做這個,技術過硬的,那就管技術,銷售能力很好的,負責銷售,大家根據各自己能力與各自的特點,各負其職,各盡其責,不做好才會有問題呢。

第三個問題:合夥,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合夥協議一定要明確

協議一定要簽,而且大家一定要明確才行,不能有模稜兩可的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為各自的想法進行爭議,再怎麼激烈都沒有問題,因為那是在成立之前,但如果說定好後,那就要嚴格地按照協議來做,後來的一點爭吵,也會給以後公司的發展埋下危機的。

二,合夥之間一定要充分信任

有些時候,可能合夥人並不會直接地參與公司的管理與銷售,那在這時,不參與者要一定給予同夥足夠的信任才行,不能今天去看一下錢花在哪裡了,明天再查一下,帳對不對?這樣會打亂公司的正常的運營的。

三,合夥帳目一定要清楚

這是很關鍵的一點,合夥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也是為了賺錢,從哪裡可以看出賺沒賺到呢?帳目,如果說你在合夥的時候,弄得帳目一塌胡塗,合夥人怎麼也看不明白,那還會有充分的信任嗎?

六、淺談合夥經營1+1<2原因

每一個創業者在做出創業的決定後首先就會遇到這個問題:是自己單槍匹馬地「單騎走天下」,還是與人合夥打天下?

現實的情況是,有人單刀獨干闖出了一片天地,有人卻因獨木難支敗下陣來;有人合夥創業卻因為「一山難容二虎」結果令本已形勢大好的事業半途而廢,中途散夥。有人則因合夥人能「同仇敵愾」,結果「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干出了一番大事業。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但為什麼合夥經營總會出現1+1<2或者等於0的現象呢?以下是筆者與人合夥經營失敗後的反思,以希給計劃合夥經營的創業者們一些警示。

1、合夥對像的選擇很關鍵

很多合夥創業者在創業前都是很好的朋友,我們暫且比喻為婚前關系,甜蜜而不失距離。合夥創業的過程如從戀愛到結婚的過程,如果創業者對伴侶沒有足夠的了解就匆忙結婚,離婚也許就成為一種必然了,這類致命的錯誤也說明了合夥創業為何會失敗。因此在選擇合夥對像時,對合夥人的性格、素養、心胸……都要有全面的調查。性格不符雖不決定成敗,但必定是合作失敗的導火索,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處事方式。合作對像的素養,決定了其對項目運作的分析與遠景規劃。心胸也是很關穩的因素,從一些細節上即可見一斑。如無大失大得的心胸,必定難以成大事,在投資上必定患得患失,特別是在遇到經營困境時,必是縮手縮腳,以少虧為指導原則,缺乏投入心理,以致未創業即守業,項目難以為繼。

2、從一開始就明確所有者與經營者的權益與責任

這一點極為重要,合作時相當一部份是朋友或者是親戚,創業之初大家都不會計較個人得失。但項目一經正式運作,如果沒有確定好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問題,合作者之間就會出現我做了什麼,你什麼沒做或者一個人付出多了,一個人付出少的問題。這樣,情緒就產生了。情緒產生了也不可怕,關鍵是帶到項目運作上來,影響就大了,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雖然本人在與友人合作之初一再強調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且寫入了協議,但沒有明確的經營權益。股東即所有權人就是投資分紅,經營者就是具體運作創造盈利。經營權益要明確責權利,不能承擔經營責任的經營者決對不可能是一個好的經營者。明確的責任,既是經營者的目標更是股東的目標。權,亦為之重要。財權、人權、決策權,如果經營者沒有明確的經營自主權,無法去實現前面的責。要人沒有,要錢沒有,說話不算數,那所謂的經營者就僅僅是一個執行者,每一個細節股東都來指揮,執行都是一件困難的事。利,即對經營者經營業績的肯定。如果沒有利的存在,就會做好做壞一個樣,特別是股東兼經營者更是容易產生要虧大家虧的心理,情緒就來了。因而,在一開始制訂好經營目標(責)、充分授權(權)、制訂激勵制度(利)就極為重要與關鍵。否則,就會造成項目無執行力,就是違背經濟規律。

3、將家人排除具體經營與決策,股權集約

所謂家和萬事興,在本次合作時原以為家庭成員占股這種方式更能得到家庭成員的認可與支持,原本兩人合夥,一下子拓展為4人合夥,結果是大家都是股東,都來指手劃腳。特別雙方是夫妻關系,最後的結果是枕頭風吹過了股東合作協議與支誼。因而奉勸計劃合夥創業的朋友們,不要輕易讓合夥對像的另一半切入到具體經營與決策中來,做到股權集約。

4、股權對等,如五指一樣長,生出來就是怪物

大家都是好朋友,強調股權對等,表面上看來是一團和氣,互相尊重,其實為一種理想之事。股權對等,如五指一樣長,生出來就是怪物。四個股東(雙方夫妻)各佔25%,遇到分歧時誰來決策,民主的結果是不了而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商量來討論去,最後好像都同意了,但真正執行時還心有餘悸。所以,在合夥時股權一定要有區別,要有責權利的不同。

5、合作資金的預算要有餘地

對於一個新的項目,運作時一定要有充分的資金預算,要有餘地。由於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隱性的支出或突發的支出。比如原來的燈箱製作由於城市規劃需要統一,製作成本一下子就發生了變化。因而,合作項目資金預算出來後,要在此基礎上准備30%以上的預留資金。特別是合夥人對合作項目不了解的情況下,一再增加投入資金可能會超出投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造成資金鏈斷裂,可能一個小坎就過不去了。

制定好拾柴、點火、哪些柴先放,怎樣放……等游戲規則,眾人拾柴才能火焰高。讓我們共同期待合夥1+1>2!

七、合夥經營訣竅:權與能的分割統一

在合夥生意中,最難做到恰當、也最容易引起糾紛的,就是權、能的歸屬問題。照情理來說,大家都是老闆,你不能管我,我也不能管你。但實際上,管事的老闆多了,這個生意絕對做不好,一定要有一個人發號施令才行。

可是,由誰來當這個大老闆呢?其他的股東老闆是否能心甘情願的服從呢?合夥人不贊成怎麼辦?經營與管理是否應該割分開?如果分開,應該如何分法?如果統一,應采何種方式?……

這裡面的問題太多,在無法一一的列舉出來,更不能逐磺加以分析,只能就大的原則來加以探討。

由誰來當大老闆,這問題比較好解決,方式不外有二:一是由資本多的來當;二是才幹、能力較強的。不過,這裡面仍有問題,當大老闆的權力有多大?其他的股東老闆應該擔任什麼職物?這也不是好安排的。

一般合夥生意,經營方式不外下列三類:

由一個人全權負責經營,其他股東出資不管事;

股東都在公司里擔任職務,但一切經營大權在一個股東手裡,其他人都不加干涉;

幾個股東老闆都在公司里擔任重要職務,如有的是董事長、有的是總經理,大家的權和差不多,真正是名符其實的合夥經營。

一、二兩類,問題比較簡單在些略而不談,只談最容易出問題的第三類,這是青年人一開始創業時,最喜歡採取的方式。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權、能的劃分,使每個人都有發揮所長的機會。實際上,這裡面多少有點年輕人好「名」的心理在作崇,把董事長、總經理的名片遞給人家,總是很神氣的事。

不管是出自何種心理,對經營並無大礙,而且對出錢做生意的年輕來說,也是無可厚非的。生意雖小,總是老闆,掛上董事長、總經理的名聲,也是公司組織上不可缺少的。問題是,大家把職務分配好了,工作責任與權力的劃分卻往往混淆不清。董事長的事,總經理也可以管;總經理的事,董事長也可以管。

表面上看起來,大家不分彼此,和和氣氣的蠻好,實際上,這是合夥經營中「帶糖衣的毒葯」,決不能長用下去。

「權力」是個很奇怪的東西,一旦歸屬自己,自然就會形成保護它的心理,不容許任何人侵犯,人們對它的佔有欲,決不下於金錢,別說是朋友,就是親如父子,兄弟,也是不能侵犯的。假如合夥人生意中,總經理能代董事長作決定,董事長也能替總經理訂計劃,究竟誰是當家主事的人呢?

因為你能代他決定,你也就能否決他的決定,這種權責混淆的組織如何能夠生存?

因此,大家劃分的權責,一定要有一界限,守住自己的本份,不能管過了頭。此外,就是要彼此互相尊重,這是待人處事的道理,也是合夥經營必須遵守的原則。一旦發生相互輕視的現象,這個合夥生意就等於染上了不治之症。

不過,合夥生意的權責,並不像分股息那樣容易得清楚的,這要看股東的能力而定。譬如,合夥企業的領導人是個有頭腦、有魄的人才,不管經營、管理,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構想和做法,那麼他的權責必然很大,否則,就無法發揮他的才能。在這樣的情形下,合夥人只有聽他的才會相安無事。

Ⅸ 個人合夥約定不明如何退夥

第四十五條合夥協議約定合夥期限的,在合夥企業存續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夥人可以退夥:
(一)合夥協議約定的退夥事由出現;
(二)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三)發生合夥人難以繼續參加合夥的事由;
(四)其他合夥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的義務。
第四十六條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第四十七條合夥人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的規定退夥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造成的損失。
第四十八條合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然退夥:
(一)作為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二)個人喪失償債能力;
(三)作為合夥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
(四)法律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合夥人必須具有相關資格而喪失該資格;
(五)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財產份額被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合夥人被依法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轉為有限合夥人,普通合夥企業依法轉為有限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未能一致同意的,該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合夥人退夥。
退夥事由實際發生之日為退夥生效日。

Ⅹ 法律知識求解答,急

主張侵權責任,需要證明侵權事實。你的車是否碰到那個人,需要對方提供證據來證明,只是嘴上說是沒用的。讓他們去訴訟好了。
另外,這件事,讓公司老闆處理就行了,你作為雇員,一般不承擔賠償責任的。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熱點內容
道德經弱者 發布:2024-05-16 15:10:01 瀏覽:906
餐飲方面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05-16 15:02:50 瀏覽:548
瀾滄法律援助中心電話 發布:2024-05-16 14:57:50 瀏覽:358
刑法規定的十大犯罪 發布:2024-05-16 11:43:35 瀏覽:508
勞動法創新 發布:2024-05-16 10:59:51 瀏覽:403
民事訴訟法裁定再審 發布:2024-05-16 07:36:28 瀏覽:367
法院老乾媽 發布:2024-05-16 06:41:15 瀏覽:316
國務院2013立法工作計劃 發布:2024-05-16 06:07:58 瀏覽:853
貼吧涉黃百度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16 05:03:58 瀏覽:965
2016郭守傑中級經濟法講義 發布:2024-05-16 04:48:53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