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前的遺囑
『壹』 2021年民法典實施以後,2020年老人立的遺囑怎麼繼承
新法不具有溯及力,不能溯及以前的行為,還是公證遺囑有法律效力。採納謝謝
『貳』 民法典草案取消了公證遺囑優先,那之前我在公證處立的遺囑現在中華遺囑庫重新立一份嗎
民法典屬於實體法,實體法的效力是從舊,立遺囑適用立遺囑時的法律,即使民法典施行後,也不改變在施行前已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
『叄』 民法典遺囑的形式有幾種
遺囑,是立遺囑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意願,將個人合法財產預先進行身故後的分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中,從更尊重立遺囑人的真實意願角度出發,取消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新增遺囑形式,並創設了對繼承人的寬恕制度。
背景
現行繼承法出台於1985年,根據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法律規定,立遺囑人需要通過自書或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等方式訂立遺囑,並需要見證人在場。隨著社會發展,更多的遺囑訂立方式出現。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讓人們打開手機便可以開始錄像,甚至有機構開始探索互聯網「區塊鏈+遺囑」的存證方式。通過這些方式訂立遺囑,能否得到法律的認可?
草案亮點
●新增列印遺囑、錄像遺囑兩種遺囑形式;
●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立有數份遺囑的,以設立時間最後的遺囑為准;
●若立遺囑後又實施了與遺囑相反的法律行為,視為對遺囑相反內容的撤回。
專家解讀
行為與遺囑相反以行為為准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副院長、教授劉智慧表示,在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中,有多處條文都體現出法律對立遺囑人意願的尊重。
現行繼承法中,公證遺囑被確認為效力最高的遺囑形式,其餘形式的遺囑不得對公證遺囑進行撤銷、變更。但《民法典(草案)》對這一規定進行了較大修改,如果被繼承人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符合法定要件的最後一份遺囑為准,也就是說,遺囑效力確定的基本依據是遺囑意願表示時間的先後,而非是經公證與否。
公證遺囑有著規范的辦理程序,但要想對其進行撤銷或變更,同樣面臨復雜的流程。如果立遺囑人遇到緊急情況,又有新立遺囑的意願,嚴格的程序便成為了障礙。
此外,從草案中新增了列印遺囑、錄像遺囑,使得遺囑的法定形式得以豐富。民法典頒行後,立遺囑將變得更加便捷,這也是順應了時代發展和民眾對遺囑形式靈活多樣的需要。同時,草案規定遺囑訂立時需有見證人在場。
立遺囑人還可以「行勝於言」,用實施法律行為的方式處分自己的財產,如果其行為與所立遺囑內容相反,以其實施的行為為准。
草案新增的被繼承人寬恕制度中,同樣體現著對立遺囑人意願的尊重。即使繼承人曾經實施過隱匿、欺詐、脅迫訂立遺囑等可能喪失繼承權的行為,但其最終改過自新,被繼承人也表示願意寬恕,法律則不強制剝奪他的繼承權。給繼承人一個改邪歸正的機會,也可能讓被繼承人有機會得到更好的照料。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編輯:李拓
流程編輯 劉偉利
『肆』 民法典增加了哪些遺囑形式
第一,來增加列印遺囑。依據新繼源承法的規定,列印遺囑是指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簽名,註明年、月、日。該等增設,主要源於時代的變化。原《繼承法》於1985年頒布,彼時電腦、列印機等電子設備非常稀少,普通人很少考慮以列印形式設立遺囑。社會發展到現在,電腦已經十分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列印,列印文件也遠多於手寫文件,可預見通過列印形成遺囑文本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
第二,新增錄像遺囑。新繼承法在原《繼承法》規定的「錄音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的基礎上,對形式要件進行了補充規定,增加了「錄像」這一形式。通過錄音錄像形式訂立遺囑的,立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肖像,以及年、月、日。錄像形式的補充,正體現出我國立法與經濟科技發展的同步性。
『伍』 《民法典》新規來了,設定遺囑最新原則是什麼
《民法典》頒布後,在保留原有的自書、代書、公證、錄音、口頭遺囑的基礎上,繼承編新增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兩種形式。遺囑的形式這么多,該選擇哪種好呢?
『陸』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遺囑人不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條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
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公證遺囑為准。
《繼承法》第二十條規定,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
這里所說的公證遺囑不得撤銷,指的是不得被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撤銷或變更,但經過一定的法定程序仍可以撤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規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的公證遺囑為准。由此可知,最早立的公證遺囑可以被後立的公證遺囑撤銷或變更。
(6)民法典前的遺囑擴展閱讀:
遺囑是於遺囑人死亡繼承開始之時才發生 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是遺囑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因此,在遺囑發生效力前,遺囑人可以隨時變更或撤銷所立的遺囑。不須徵得任何人的同意,也不必有任何的事由,只要撤銷、變更遺囑的意思是出於遺囑人的本意即可。
不知遺囑是否公證過,公證遺囑變更或撤銷是有條件的:
一、遺囑變更、撤銷時,遺囑人須具有遺囑能力。
遺囑人設立遺囑後喪失遺囑能力的,於喪失遺囑能力後恢復遺囑能力前對遺囑的變更、撤銷不發生變更、撤銷的效力,原來的遺囑仍有效。
二、遺囑的變更、撤銷須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偽造的遺囑的變更和撤銷,不為遺囑人的意思表示,當然不能發生遺囑變更和撤銷的效力。遺囑人因受脅迫、受欺詐而變更、撤銷遺囑的,不發生遺囑變更、撤銷的法律後果,原遺囑仍有效,利害關系人可以主張撤銷遺囑人的遺囑變更和撤銷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