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中連司法
1. 「賄陳裘大案 律政司求覆核」出自
賄陳裘大案律政司求覆核
東方日報專訊】政府為執法機構的秘密監察行為被指違反《基本法》作出「反擊」,除前日以行政命令使執法機構可繼續採用此查案方式外,律政司經個多月考慮後,昨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指區域法院暫委法官李慧思上月初裁定廉政公署查案時,偷錄案中疑犯與控方證人向律師諮詢的內容,違反了「法律專業特權」及《基本法》,決定案件永久終止聆訊,且釋放四名被控串謀行賄陳裘大的房署供應商,是法官錯誤理解法律條文所致,要求撤銷其終止聆訊的判令。
同案兩被告九月將受審
由於同案尚有兩名被告將於九月受審,故律政司要求高院盡快排期處理。
律政司在入稟狀內列舉李慧思犯下六大錯誤(見表),但主要針對法官在聆訊時,拒絕接納控方傳召廉署首席調查主任吳炳國就竊錄情況作供、及拒聽竊聽錄音帶內容的決定。律政司指法官拒絕納證,違反了終審法院對終止聆訊申請所訂立的法律原則,導致她作出終止聆訊的錯誤決定。
律政司首先強調,控方無意使用有關竊錄聲帶,作為檢控案中四名被告的證供。而廉署決定竊錄時,因案中被告余志偉未知特赦證人鄧合成已跟廉署合作,認為余會指示鄧向廉署作假口供,故決定竊錄搜證。律師給予余、鄧兩人的法律意見,並非廉署當時欲搜集的資料。
至於「法律專業特權」的爭議,律政司指廉署在竊錄前,已向鄧解釋有關權利,是鄧決定放棄此權利。而余邀請鄧同面見律師,亦等於余也放棄保密。
法官判案斥廉署違原則
律政司指,根據終審法院的案例,法庭只會在控方濫用權力的程度嚴重至被告不能得到公平審訊,才應下令終止聆訊;但法官拒納控方證供,已違反了上述原則,更因此錯誤裁定竊錄行動違反「法律專業特權」,且引伸至與竊錄一事無關的同案另三名被告的聆訊,也一並終止。因此,律政司要求高院頒令撤銷終止聆訊令、要求李慧思重新考慮是否批准控方呈交上述新證供、及考慮是否繼續審訊此案。
涉案四名被告沈超、黃洪基、余志偉及女被告王天心,分別是三間工程公司之高層,因被控串謀賄賂房屋署前屋宇裝備工程師陳裘大及偽造帳目,於上月初在李慧思席前受審。辯方當時指廉署在○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安排余志偉之下屬、即特赦證人鄧合成暗藏錄影機,出席余與兩名律師在餐廳的一次會面,竊錄對話內容。辯方指律師給予之法律意見受「法律專業特權」保護,不可隨意公開,以此理由申請永久終止聆訊。李慧思裁定廉署違規,令四人無法得到公平審訊,遂下令終止聆訊。她並猛烈抨擊廉署蓄意違反原則,損害公眾對法治信心。
8月7號的新聞,還原送上
2. 關於法律的古詩詞
1、《石鼓》 宋 : 蘇軾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2、《戲子由》宋 : 蘇軾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意在說明只有精通法律才能輔佐皇帝治理國家。】
3、《秋懷》宋 : 陸游
興懷徒寄廣武嘆,薄福不掛雲台名。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所謂「親笞榜」並不是說他充當了司法官吏,而是說他關心和注意觀察南宋時期的司法狀況,表達了陸游關注熱點的轉變。但使他失望的是,南宋時期隨著政治日漸腐敗,司法狀況也一直下滑,以致出現了他詩中描寫的「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的現象。】
4、《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宋 : 蘇轍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蘇轍贊美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所開創的說經解律一代學風加惠「後生」,也反映了當時讀書讀律、既崇儒術亦申律學的時代特點。鄭玄不僅說經,而且引經解律,使律學附庸於經學。一時之間,通經解律成為士人嚮往的學風,也是東漢律學的一大特點,其影響及於魏晉。】
5、《次韻子瞻見寄》宋 : 蘇轍
閉門卻掃誰與語,晝夢時作鈞天游。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意在譏諷王安石變法時加強立法,使得社會受到法律的控制,即使深山更深,也無所逃於法律的束縛。】
6、《新作南門》 宋: 蘇轍
我家讀書自我翁,恥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黃門中,智巧不足稱愚忠,雖雲寡過亦無功。
7、《送師道弟守德慶》 宋 : 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表現了詩書時刻在手的儒家本色,也闡述了在以法治世、治人之前先要治身,即以法律約束自身行為的法理念,表達了對法律的尊重和內心的自省。】
8、《詠史上·宣帝》 宋 : 陳普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詩中前二句盛贊宋朝以法治世曾經起到的積極作用;後二句借詠史抒懷,進一步表達他對以法治國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南宋末期法紀敗壞、國將不國的抨擊。】
9、《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 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表明了陳襄治學涉獵的廣泛,而且法律之書和詩書一樣同在左右不離,這在他的施政實績中,也得到了確切的證明。】
10、《長歌行》宋: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描述了北宋時期運用法律控制社會的情景,富貴之家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得妄為;至於貧賤之家,也應畏懼法律的制裁,即所謂「笞榜」,而不敢為非。表達了宋初以來運用法律控制社會所取得的效果,也顯示了梅堯臣重視法律的法觀念。】
11、《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宋 : 梅堯臣
疾苦無不求,前人唯法律。晝錦榮既浮,康民美方溢。真為丈夫志,豈是名過實。
12、《商鞅》宋 : 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表達了對於商鞅變法成功的總結,和對於商鞅這個歷史人物的肯定。王安石認為誠信不僅是治民之要,也是法律的價值所在。商鞅變法的成功,就在於「法必信,令必行」,充分發揮法的功用,這也正是王安石從變法失敗中深深感悟到的。】
13、《次韻黃簿》宋 : 陳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須信論才當價難。法律剡章真未盡,盍言粹學輩豪韓。
14、《送師道弟守德慶》宋: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既表現了詩書時刻在手的儒家本色,也闡述了在以法治世、治人之前先要治身,即以法律約束自身行為的法理念,表達了對法律的尊重和內心的自省。】
3. 求《警察和贊美詩》原文
蘇比躺在麥迪遜廣場的那條長凳上,輾轉反側。每當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鳴,每當沒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親熱起來,每當蘇比躺在街心公園長凳上輾轉反側,這時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一張枯葉飄落在蘇比的膝頭。這是傑克·弗洛斯特①的名片。傑克對麥迪遜廣場的老住戶很客氣,每年光臨之前,總要先打個招呼。他在十字街頭把名片遞給「露天公寓」的門公佬「北風」,好讓房客們有所准備。
蘇比明白,為了抵禦寒冬,由他親自出馬組織一個單人財務委員會的時候到了。為此,他在長凳上輾轉反側,不能入寐。
蘇比的冬居計劃並不過奢。他沒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曬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陽,更沒考慮到維蘇威灣去漂流。他衷心企求的僅僅是去島上度過三個月。整整三個月不愁食宿,夥伴們意氣相投,再沒有「北風」老兒和警察老爺來糾纏不清,在蘇比看來,人生的樂趣也莫過於此了。
多年來,好客的布萊克威爾島監獄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正如福氣比他好的紐約人每年冬天要買票去棕櫚灘和里維埃拉一樣,蘇比也不免要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最必要的安排。
現在,時候到了。
昨天晚上,他躺在古老的廣場噴泉和近的長凳上,把三份星期天的厚報紙塞在上衣里,蓋在腳踝和膝頭上,都沒有能擋住寒氣。這就使蘇比的腦海里迅速而鮮明地浮現出島子的影子。
他瞧不起慈善事業名下對地方上窮人所作的布施。在蘇比眼裡,法律比救濟仁慈得多。他可去的地方多的是,有市政府辦的,有救濟機關辦的,在那些地方他都能混吃混住。
當然,生活不能算是奢侈
。可是對蘇比這樣一個靈魂高傲的人來說,施捨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從慈善機構手裡每得到一點點好處,錢固然不必花,卻得付出精神上的屈辱來回報。
正如愷撒對待布魯圖一樣,真是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睡慈善單位的床鋪,先得讓人押去洗上一個澡;要吃他一塊麵包,還得先一五一十交代清個人的歷史。
因此,還是當法律的客人來得強。法律雖然鐵面無私,照章辦事,至少沒那麼不知趣,會去干涉一位大爺的私事。
既然已經打定主意去島上,蘇比立刻准備實現自己的計劃。省事的辦法倒也不少。最舒服的莫過於在哪家豪華的餐館里美美地吃上一頓,然後聲明自己不名一錢,這就可以悄悄地、安安靜靜地交到警察手裡。
其餘的事,自有一位識相的推事來料理。
蘇比離開長凳,踱出廣場,穿過百老匯路和五馬路匯合處那處平坦的柏油路面。他拐到百老匯路,在一家燈火輝煌的餐館門前停了下來,每天晚上,這里匯集著葡萄、蠶絲與原生質的最佳製品。
蘇比對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顆紐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他刮過臉,他的上裝還算過得去,他那條乾乾凈凈的活結領帶是感恩節那天一位教會里的女士送給他的。只要他能走到餐桌邊不引人生疑,那就是勝券在握了。
他露出桌面的上半身還不至於讓侍者起懷疑。一隻烤野鴨,蘇比尋思,那就差不離——再來一瓶夏白立酒然後是一份卡門貝乾酪,一小杯濃咖啡,再來一支雪茄煙。一塊錢一支的那種也就湊合了。
總數既不會大得讓飯店櫃上發狠報復,這頓牙祭又能讓他去冬宮的旅途上無牽無掛,心滿意足。可是蘇比剛邁進飯店的門,侍者領班的眼光就落到他的舊褲子和破皮鞋上。
粗壯利落的手把他推了個轉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發到人行道上,那隻險遭暗算的野鴨的不體面命運也從而得以扭轉。
蘇比離開了百老匯路。看來靠打牙祭去那個日思夜想的島是不成的了。要進地獄,還是想想別的辦法。在六馬路拐角上有一家鋪子,燈光通明,陳設別致,大玻璃櫥窗很惹眼。
蘇比撿起塊鵝卵石往大玻璃上砸去。人們從拐角上跑來,領頭的是個巡警。蘇比站定了不動,兩手插在口袋裡,對著銅紐扣直笑。
「肇事的傢伙在哪兒?」警察氣急敗壞地問。
「你難道看不出我也許跟這事有點牽連嗎?」蘇比說,口氣雖然帶點嘲諷,卻很友善,彷彿好運在等著他。
在警察的腦子里蘇比連個旁證都算不上。砸櫥窗的人沒有誰會留下來和法律的差役打交道。他們總是一溜煙似地跑。警察看見半條街外有個人跑著去趕搭車子。
他抽出警棍,去追那個倒霉的人。蘇比心裡窩火極了,他拖著步子走了開去。兩次了,都砸了鍋。街對面有家不怎麼起眼的飯館。它投合胃口大錢包小的吃客。
它那兒的盤盞和氣氛都粗里粗氣,它那兒的菜湯和餐巾都稀得透光。蘇比挪動他那雙暴露身份的皮鞋和泄露真相的褲子跨進飯館時倒沒遭到白眼。
他在桌子旁坐下來,消受了一塊牛排、一份煎餅、一份油炸糖圈,以及一份餡兒餅。吃完後他向侍者坦白:他無緣結識錢大爺,錢大爺也與他素昧平生。
「手腳麻利些,去請個警察來,」蘇比說,「別讓大爺久等。」
「用不著驚動警察老爺,」侍者說,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眼睛紅得像雞尾酒里浸泡的櫻桃,「喂,阿康!」
兩個侍者干凈利落地把蘇比往外一叉,正好讓他左耳貼地摔在鐵硬的人行道上。他一節一節地撐了起來,像木匠在打開一把摺尺,然後又撣去衣服上的塵土。被捕彷彿只是一個絆色的夢。那個島遠在天邊。
兩個門面之外一家葯鋪前就站著個警察,他光是笑了笑,順著街走開去了。
蘇比一直過了五個街口,才再次鼓起勇氣去追求被捕。這一回機會好極了,他還滿以為十拿九穩,萬無一失呢。一個衣著簡朴頗為討人喜歡的年輕女子站在櫥窗前,興味十足地盯著陳列的剃須缸與墨水台。
而離店兩碼遠,就有一位彪形大漢——警察,表情嚴峻地靠在救火龍頭上。蘇比的計劃是扮演一個下流的、討厭的小流氓。
他的對象文雅嫻靜,又有一位忠於職守的巡警近在咫尺,使他很有理由相信,警察那雙可愛的手很快就會落到他身上,使他在島上冬蟄的小安樂窩里吃喝不愁。
蘇比把教會女士送的活結領帶拉挺,把縮進袖口的襯衫袖子拉出來,把帽子往後一推,歪得馬上要掉下來,向那女子挨將過去。他厚著麵皮把小流氓該乾的那一套惡心勾當一段段表演下去。
蘇比把眼光斜掃過去,只見那警察在盯住他。年輕女人挪動了幾步,又專心致志地看起剃須缸來。蘇比跟了過去,大膽地挨到她的身邊,把帽子舉了一舉,說:
「啊哈,我說,貝蒂麗亞!你不是說要到我院子里去玩兒嗎?」
警察還在盯著。那受人輕薄的女子只消將手指一招,蘇比就等於進安樂島了。他想像中已經感到了巡捕房的舒適和溫暖。年輕的女士轉過臉來,伸出一隻手,抓住蘇比的袖子。
「可不是嗎,邁克,」她興致勃勃地說,「不過你先得破費給我買杯貓尿。要不是那巡警老盯著,我早就要跟你搭腔了。」
那娘們像常春藤一樣緊緊攀住蘇比這棵橡樹,蘇比好不懊喪地在警察身邊走了過去。看來他的自由是命中註定的了。
一拐彎,他甩掉女伴撒腿就走。他一口氣來到一個地方,一到晚上,最輕佻的燈光,最輕松的心靈,最輕率的盟誓,最輕快的歌劇,都在這里薈萃。身穿輕裘大氅的淑女紳士在寒冷的空氣里興高采烈地走動。
蘇比突然感到一陣恐懼,會不會有什麼可怕的魔法鎮住了他,使他永遠也不會被捕呢?這個念頭使他有點發慌,但是當他遇見一個警察大模大樣在燈火通明的劇院門前巡邏時,他馬上就撈起「擾亂治安」這根稻草來。
蘇比在人行道上扯直他那破鑼似的嗓子,像醉鬼那樣亂嚷嚷。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罵,用盡了辦法大吵大鬧。
警察讓警棍打著旋,身子轉過去背對蘇比,向一個市民解釋道:
「這是個耶魯的小夥子在慶祝勝利,他們跟哈德福學院賽球,請人家吃了鴨蛋。夠吵的,可是不礙事。我們有指示,讓他們只管鬧去。」
蘇比怏怏地停止了白費氣力的吵鬧。難道就沒有一個警察來抓他了嗎?在他的幻想中。那島已成為可望不可即的阿卡狄亞⑩了。他扣好單薄的上衣以抵擋刺骨的寒風。
他看見雪茄煙店裡一個衣冠楚楚的人對著搖曳的火頭在點煙。那人進店時,將一把綢傘靠在門邊。蘇比跨進店門,拿起綢傘,慢吞吞地退了出去。對火的人趕緊追出來。
「我的傘。」他厲聲說道。
「噢,是嗎?」蘇比冷笑說;在小偷小摸的罪名上又加上侮辱這一條。「好,那你干嗎不叫警察?不錯,是我拿的。你的傘!你怎麼不叫巡警?那邊拐角上就有一個。」
傘主人放慢了腳步,蘇比也放慢腳步。他有一種預感:他又一次背運了。那警察好奇地瞅著這兩個人。
「當然,」傘主人說,「嗯……是啊,你知道有時候會發生誤會……我……要是這傘是你的我希望你別見怪……我是今天早上在一家飯店裡撿的……要是你認出來這是你的,那麼……我希望你別……」
「當然是我的。」蘇比惡狠狠地說。
傘的前任主人退了下去。好警察急匆匆地跑去攙一位穿晚禮服的金發高個兒女士過馬路,免得她被在兩條街以外往這邊駛來的電車撞著。
蘇比往東走,穿過一條因為翻修而高低不平的馬路。他忿忿地把傘扔進一個坑。他嘟嘟噥噥咒罵起那些頭戴鋼盔,手拿警棍的傢伙來。因為他想落入法網,而他們偏偏認為他是個永遠不會犯錯誤的國王。
最後,蘇比來到通往東區的一條馬路上,這兒燈光暗了下來,嘈雜聲傳來也是隱隱約約的。他順著街往麥迪遜廣場走去,因為即使他的家僅僅是公園里的一條長凳,他仍然有夜深知歸的本能。
可是,在一個異常幽靜的地段,蘇比停住了腳步。這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築古雅,不很規整,是有山牆的那種房子。
柔和的燈光透過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來,風琴師為了練熟星期天的贊美詩,在鍵盤上按過來按過去。動人的樂音飄進蘇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膠著在螺旋形的鐵欄桿上。
明月懸在中天,光輝、靜穆;車輛與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凍雀睡夢中啁啾了幾聲——這境界一時之間使人想起鄉村教堂邊上的墓地。風琴師奏出的贊美詩使鐵欄桿前的蘇比入定了,因為當他在生活中有母愛、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潔白無瑕的思想與衣領時,贊美詩對他來說是很熟悉的。
蘇比這時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潛移默化會合在一起,使他靈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變化。他猛然對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厭。那墮落的時光,低俗的慾望,心灰意懶,才能衰退,動機不良——這一切現在都構成了他的生活內容。
一剎那間,新的意境醍醐灌頂似地激盪著他。一股強烈迅速的沖動激勵著他去向坎坷的命運奮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個好樣兒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經控制了他的罪惡。
時間還不晚,他還算年輕,他要重新振作當年的雄心壯志,堅定不移地把它實現。管風琴庄嚴而甜美的音調使他內心起了一場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業區去找事做。
有個皮貨進口商曾經讓他去趕車。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這差使接下來。他要做個烜赫一時的人。他要——
蘇比覺得有一隻手按在他胳膊上。他霍地扭過頭,只見是警察的一張胖臉。
「你在這兒干什麼?」那警察問。
「沒干什麼。」蘇比回答。
「那你跟我來。」警察說。
第二天早上,警察局法庭上的推事宣判道:「布萊克威爾島,三個月。」
(3)裘中連司法擴展閱讀:
美國20世紀初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名篇,是短篇小說的傑作。是他優秀短篇小說之一。
主人公蘇比在冬天即將到來的時候,開始為進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萊克韋爾監獄作出努力,使盡各種辦法想讓警察逮捕他。可是,均未成功。
正當他受到教堂中贊美詩的音樂的感化,決定放棄過去的生活,重新開始時,卻被警察抓了起來,"如願"地被送到了監獄里。
作者用了一種輕松幽默的筆調描寫了索彼這個流浪漢為達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嘗試。
例如到餐廳騙吃騙喝,砸商店的櫥窗,調戲少婦,擾亂治安,行竊。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更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們對這些違法的舉動並沒有予以懲罰反而顯示出了一種"寬容"。
當索彼放棄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時,"寬容"的警察卻逮捕了什麼也沒乾的他,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由此,可笑變成了可憐、可氣、可嘆。
小說的矛頭直指當時美國社會,真實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顛倒黑白的社會的現實。
這時期一些出身於中小資產階級的作家,從自身的階層出發,一方面,譴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描寫人民的悲慘生活,反映人民對資產階級統治的不滿情緒;
另一方面,他們又對美國資產階級的民主存有幻想,提出種種改良措施。可是當帝國主義的濁流來到時,他們又懷著悲觀絕望的情緒探索個人的命運和歸宿。
4. 1943年的上海發生了什麼事情
1943年,汪偽政權「收回」租界,設偽上海特別市第一警察局黃浦分局。
1月10日 為配合汪偽政府對英美宣戰,偽中華電影公司停止放映英美電影。
1月11日 上海日本陸海軍最高指揮官公布限制糧食運輸辦法。規定非經日軍許可,所有上海市區內的食米、麥類、豆類、小米等糧食及其製成品,一律不準由清鄉地區運出,亦不得運入上海市封鎖線內。次日偽上海市政府公告,規定13日起實行上述糧食統制新辦法。
是日 《中美新約》《中英新約》簽署。主要內容撤廢英美在華治外法權,交還租界等。
1月13日 中共中央華中局取消中共江蘇省委,成立敵區工作部,部長劉曉,領導上海、江蘇的地下工作。1944年8月華中局敵區工作部改稱城市工作部,部長劉長勝。
1月14日 義大利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交還在華租界和撤銷治外法權。
是日 日軍當局發還8家工廠。至此日軍當局管理的140家在滬華商工廠,已發還104家。
1月20日 偽清鄉委員會上海分會頒發《上海第一期清鄉地區實施規則》。規定設立戶口清查實施委員會。至2月20日分期分區挨家挨戶清查戶口,凡12歲以上,60歲以下的無家屬男子,一律返原籍或逮捕。
1月25日 晨,哈同花園大火,洋房付之一炬,毗連舊宅亦受重損。宅內珍寶、古玩皆焚毀。哈同家屬及傭僕200餘人倖免於難。
是日 據偽市政府警察局統計,全市有煙館235家。
2月4日 偽市政府訓令各局、區署,5日起國旗上方附加的黃色三角標識一律除去。
2月12日 公共租界工部局所設各華童小學取消英文課,改教日文。中學部減少英文課時,以日文課時取代。
2月13日 日首相東條英機到達南京和上海,策劃「中日兩國的真正合作地帶」。
2月16日 公共租界工部局封閉南京路(今南京東路)新鳳祥、老鳳祥、方九霞、裘天寶4大銀樓。
2月17日 日本佔領當局決定,居留在滬的英、美等敵國僑民限令月內遷入指定的「人民集合所」居住。
2月中旬 日本佔領當局集中拘禁在滬英、美、荷等國僑民,德、奧在滬難民居留地區被限於提籃橋一帶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區域范圍內。
2月23日 法國維希政府發表聲明,「決定撤銷在華治外法權,並交還北京使館區、上海等地的法國專管租界行政權」。
3月15日 汪偽全國商業統制總會在滬成立,專管軍需及統制物資的收購配給。
是日 偽市政府保甲委員會成立。17日偽市政府發布《上海特別市保甲委員會暫行組織規程》。
3月19日 日軍將上海市郊經濟監視哨(又稱封鎖線)移交汪偽市警察局管理。
是月 中共中央華中局成立城工部和聯絡部後,上海軍地工作改由城工部領導。
是月 偽市政府對所轄區域作新的劃分,分為市區和特別區兩部分。
4月3日 打浦橋自1937年八一三事變封閉以來,是日開放。
4月5日 南市文廟舉行春季祀孔典禮。
4月16日 上海淪陷後成立的中華、中聯、上海影院3家電影公司,是日合並為偽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42年5月起,日偽「中聯」電影公司拍攝約50部電影。春 日偽成立中日廣播協會上海事務處。
5月1日 日偽在上海實行第二期清鄉。清鄉地區為崇明、寶山、嘉定3縣,修築封鎖線長221公里。
5月8日 偽市政府發布密令,日本大使館已決定徵用吳淞、寶山獅子林炮台、月浦鎮、羅店鎮和大場鎮,設置軍用設施,佔地共25萬余畝。
5月29日 汪偽江蘇上海地方法院檢察處改江蘇上海地方法院檢察署。
5月下旬 上海市內煤球供貨短缺,煤球公會規定限量零售。
6月1日 商務印書館、中華、世界、開明、大東等書局聯合組成中國聯合出版公司。是日 汪偽中國青少年團上海地區清鄉團部成立。
6月30日 汪偽政府外交部長褚民誼與日本重光葵在南京簽訂《關於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條款》及《了解事項》。規定8月1日起租界行政權及公共設施資產及負債,由偽國民政府
繼承。是日 汪偽清鄉委員會上海分會結束。
7月22日 汪偽政府代表夏奇峰等與法國維希政府代表在南京簽署《交還上海法國專管租界實施細目條款》及《附屬了解事項》。
23日汪偽政府代表褚民誼與義大利大使簽訂《關於交還上海公共租界實施條款》及《了解事項》。
7月24日 日軍當局歸還申新紡織廠等24家華商工廠。至此,被日軍搶占的140家華商工廠全部交還。
7月30日 汪偽國民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區,改稱第八區。
7月31日 汪偽政府決定,設在上海的各級法院和檢察院全部解散,改設兩院兩署制度。
7月下旬 偽市政府決定,拆除在外灘和九江路的赫德、巴夏禮兩座銅像。
是日 市政當局取消前因橡膠原料短缺,實行的套鞋須在雨天購買、球鞋跑鞋須在晴天購買的規定。
是月 上海米價暴漲至每石2100元。
8月1日 汪偽國民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區,改稱第一區。
是日 汪偽上海地方法院成立。汪偽高二、高三分院被撤銷,成立汪偽上海高等法院。
8月9日 汪偽政府在上海召開最高國防會議臨時會議,通過《收買棉紗棉布暫行條例》及《實施綱要》。規定所有棉紗棉布由商業統制總會統買,不得拒絕或妨礙。
8月26日 偽上海市長陳公博命令第一區公署,將外灘所有銅像拆除。
是日 陳公博命令第一、第二兩區分署所有該區內以外國人名作路名的馬路於10月10日改名。10月8日偽市政府頒發訓令,從10時起一、八兩地及越界築路路名的西文,一律改用新名。10日全市240條以外國人命名的馬路全部改用以中國地名命名的新路名。
8月29日 第四十五期戶口米開始發售,每人減為半升,另加雜糧半升。
9月1日 偽市政府布告,規定全市飯館酒肆營業時間為下午5時至晚上11時,舞場營業時間不得超過晚上12時。
9月9日 偽江蘇省省長、特工總部主任李士群被日軍毒死。
9月14日 上海開始實行憑戶口證購食鹽。10月5日全市開始對肥皂、火柴等日用品實行配給。
9月29日 陳公博致電各區公署,要求推行隨田賦帶征軍警米。規定不論產米區和非產米區,一律以每畝征米1升5合。
10月1日 偽市保甲委員會頒發《抽查各區戶口暫行辦法》。
10月10日 原公共租界工部局學務處所屬中小學及原法租界公營局所需學校,由第一、八區公署教育處接收,一律改為市立學校。
10月30日 汪偽商業統制審議委員會通過《棉花統買統配暫行辦法》,在上海等地實行棉花統買統配。
11月8日 華商證券交易所經汪偽財政部和產業部批准復業。
11月16日 上海實行計口配售火柴,每人每月一盒。20日實行計口售皂,每人每月限購一塊。是月 上海煤、炭、木柴等燃料一致狂漲,激起物價全面暴漲。
12月1日 第三期清鄉開始,范圍為川沙、浦東南、浦東北3個區。修築封鎖線56公里。
是日 因煤炭缺乏,全市實行限量供電。
12月7日 煤球每擔漲至300元。
12月16日 偽市政府公布《上海清鄉地區清查戶口實施規則》等。
是日 上海黑市米價由1月每石1500元漲至2600元。
年底,汪偽「七十六號」特工總部改稱汪偽政治保衛局上海分局。
是年 1939~1943年新開設銀行118家、錢庄146家,創歷史最高。
是年 全市華商工廠約倒閉2/3,剩1145家。
是年 全市有學校101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