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最字
⑴ 電子商務法帶來的影響申論
《電商法》的影響:
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淘寶小店鋪的店主,還有代購和微商專。現在的代購有兩種屬,一正規合法經營的的海外代購店鋪,因為繳稅的原因他們的價格會偏貴;二是個人海外代購,無特殊情況是不用交稅的,價格上會比第一種低出不少,並且第二種會出現大量的假貨(部分消費者可能就遇到過)。
現在隨著電商法的實施,只要是代購,就必須要有采購地和中國兩個地方的經營執照,而且海關也將配合電商法,對以後進口的商品作出更加嚴格的檢查。
《電商法》第十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是,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
⑵ 「唯有一處」違反廣告法嗎
《廣告法》並未擴大禁止廣告中使用絕對化用語的范圍,除已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的「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外,其他有近似含義的廣告用語是否違法,應由執法機關結合廣告個案的語義、語境和事實依據,進行綜合判定。像「首個」、「獨家」、「唯一」等用語,如有事實依據且能完整清楚表示,不致引人誤解的,則允許使用。
對此,江西省撫州市工商局法制科黃璞琳表示支持。他認為,並非所有帶「最」、「一」、「極」或「級」字的用語都屬於新《廣告法》禁用語,且1994年《廣告法》第七條第二款第(三)項就已明確禁止廣告中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新《廣告法》第九條第(三)項不過是保留原規定而已。在他看來,一個幾乎完全相同的法律條款在9月1日前後收獲如此不同關注度的原因,在於「1994年《廣告法》處罰力度太小,商家們將對絕對化用語的廣告禁令完全不放在眼裡,而新《廣告法》的處罰條款總算讓商家有點『痛感』了」。
黃璞琳還指出,一些網帖中將廣告中「首個」、「第一」、「國家級」等用詞表述為「極限詞」的做法並不規范。「雖然《廣告法》中未明確概括這些用語為『絕對化用語』,但是,國家工商局《關於『頂級』兩字在廣告語中是否屬於『最高級』等用語問題的答復》(工商廣字〔1996〕380號)已將『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明確概括為『絕對化用語』。」黃璞琳說。
如何使用絕對化用語
既然並非所有帶「一」、「獨」、「極」的詞語都屬於新《廣告法》禁用的絕對化用語,那麼,在廣告行業法律實踐中,究竟怎樣才能合法地使用這些詞語呢?對於這個問題,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楊樂認為要分三種情況來討論:
第一,對於無法證實或者證偽的形容詞要絕對禁止使用,例如「國家級」、「最高級」、「最優秀」、「獨一無二」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副主任王清主編的《廣告法解讀》一書中也指明:「經濟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對商品或服務的任何錶述都不可能是絕對化的。使用絕對化用語不但容易誤導消費者,而且可能不正當地貶低同類商品或服務,因此應當禁止。」
第二,對於沒有限定范圍或者限定范圍無法通過客觀證據證明的描述,屬於相對禁止使用,例如「頂級」、「最高」、「最大」、「最先」、「全球首發」等。
第三,在限定范圍可以被客觀證明的情況下,此類詞語可以在證據充足的條件下進行使用。
⑶ 為什麼國家新規文學作品裡不能出現「最」字
沒這事兒。只是在吐槽廣告法里的新規,對於「最」字的強化管理罷了。……以前只是抓傳統廣告,近年開始抓電商,所以,你是看到哪裡的截圖後才問的吧?
【引用】
《廣告法》第七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廣告中不得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
「處以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廣告執法實踐中,將「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稱為「絕對化用語」。關於「絕對化用語」的認定,國家工商局曾做過解釋。
國家廣電總局《廣播電視廣告管理辦法》
第二章 廣告內容
第八條 廣播電視廣告禁止含有下列內容:
(八)使用絕對化語言,欺騙、誤導公眾,故意使用錯別字或者篡改成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