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典38
A. 高銘暄的主要作品
截至2012年,高銘暄有專著6部,主編、參與著述100餘部,論文300餘篇。 其中,1993年他主編的《新中國刑法科學史》,填補了新中國法學發展史研究的空白。1994年10月,主編的法學專著《刑法學原理》三卷本集納了中國刑法總則理論領域的重要成果,以其高品位的學術水平和突出的實用價值榮獲國家圖書最高獎項——「第二屆國家圖書獎」。 參與制定新中國第一部刑法
高銘暄是惟一自始至終參與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學者,此後,刑法典的修訂,部分刑事立法解釋、刑事司法解釋的出台,都包涵著他的睿智和心血以及追求法治的夢想。1954年高銘暄在刑法起草班子開始工作,歷時25年,共擬出38稿 ,於1979年刑法正式被頒布通過。刑法典的通過,使中國法制建設往前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結束了新中國沒有刑法典的歷史。
成立法學發展基金
2002年12月2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成立了「高銘暄刑法學發展基金」,這是中國首個以刑法學家命名的基金。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研中心發起創立了該基金,基金宗旨是傳承和發揚以高銘暄教授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刑法學者的治學精神、獎掖和激勵刑法學界的青年才俊,繁榮和發展中國刑法學教學科研,推進中國刑事法制建設的進程。
2009年8月17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主辦的「京師高銘暄刑事法學發展基金」成立座談會在雲南省昆明市隆重舉行,這標志著以北師大刑科院名譽院長高銘暄教授命名並得到北師大教育基金會規范管理的「京師高銘暄刑事法學發展基金」的正式成立。高銘暄發起成立「京師高銘暄刑事法學發展基金」希望以其綿薄之力促進中國刑事法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推動中國刑事法治建設的進程。
B. 我國刑法的歷史演變
法律分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根據革命和建設的需要,就制定了一系列單行刑法,如1950年的《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1951年的《妨害國家貨幣治罪暫行條例》《懲治反革命條例》《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1952年的《懲治貪污條例》等等。這些單行刑法在同反革命和貪污、販運毒品、偽造國家貨幣、泄露國家機密等犯罪作斗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頒布實施單行刑法的同時,我國也開始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刑法典最初的起草准備工作,是由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來進行的。自1950年至1954年9月,法制委員會寫出兩個稿本:一是1950年7月25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共12章157條,其中總則33條,分則124條);二是1954年9月30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指導原則草案(初稿)》(除序言外,共3章76條,其中第一章犯罪7條,第二章刑罰19條,第三章幾類犯罪量刑的規定50條)。這兩個稿本沒有拿出來徵求意見,也未進入立法程序。實際上,刑法典的正式起草工作,應是1954年憲法頒行之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律室於1954年10月組織起草班子開始的。這個班子於1957年6月28日寫出第22稿,於1963年10月9日寫出第33稿,隨後因政治運動的沖擊而未能公布。1978年10月,國家組成刑法草案修訂班子,對第33稿進行修訂,先後寫出兩個稿本。其間,中共中央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發揚人民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刑法典的起草工作。1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法制委員會,接手主持刑法典的起草工作,繼續搞了三個稿本,其中第三個稿本即第38稿,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草案)》提交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進行審議,最後於1979年7月1日會議上獲得一致通過,同年7月6日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我國第一部系統的刑法典正式誕生。第一部刑事訴訟法典也於同日誕生。這標志著我國刑事法制步入了一個新階段。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79年版)第一條規定: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憲法為根據,依照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結合我國各族人民實行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
C.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六條
第六十六條【賣淫抄、嫖娼以及在公共場所拉客招嫖的行為及處罰】
賣淫、嫖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在公共場所拉客招嫖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3)刑法典38擴展閱讀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2005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8號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據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7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決定》修正。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12年10月26日通過,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D. 國際刑法的刑罰體系具體有哪些內容和特點
國際刑罰體系:是指國家以有利於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為指導原則,專通過屬刑法的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國際刑罰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刑罰體系的構成要素是具體的刑罰方法即刑種。
2.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經過立法者選擇而確定的。我國的刑種是立法者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各種刑事立法規定的刑罰種類及其運用效果的基礎上選擇確定的。
3.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各刑種是依照一定的標准排列的。我國刑法中的刑罰體系主刑和附加刑都是按照各自的嚴厲程度由輕到重依次排列的。
4.刑罰體系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首先,構成刑罰體系要素的刑種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其次,主刑與附加刑的分類是由刑法規定的;再次,刑罰種類的先後排列是刑法規定的。
5.體系確立的依據是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目的的實現。我國刑罰體系中,無論是刑種的選擇,還是刑種的分類,抑或是刑種的排列,都是立法者從有利於刑罰功能的發揮和刑罰目的的實現而確定的,不是隨心所欲規定的。
E.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