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上新
① 民法典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新規定
民法典做出了以下新規定:
見義勇為免責:民法典明確了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以此鼓勵見義勇為,保護救助人的合法權益。
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屬於業主:民法典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這保護了業主對小區共有部分收益的權利。
禁止高利放貸:民法典明確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這有助於規範金融市場秩序,保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
保護自然人個人信息:民法典對自然人的個人信息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民法典對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進行了明確,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這有助於減少因債務問題引發的家庭矛盾。
增加列印和錄像遺囑形式:民法典在原有的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形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兩種新的遺囑形式,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高空墜物責任認定:民法典對高空墜物造成的損害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明確了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的補償責任,以及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② 民法典檔案年齡認定最新規定
民法典檔案年齡認定最新規定明確指出,確定勞動者真實年齡應以戶口簿或身份證上的出生時間為准。這一規定基於《民法典》第十五條,指出自然人的出生時間應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為准,而無相關證明的,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時間可作為參考。若存在足以推翻前述記載時間的證據,則以該證據所證明的時間為准。因此,需堅持登記公示的權威性,企業在判定職工年齡時,應遵循《民法典》指引,依據勞動者戶口簿或身份證上的出生時間,判斷其是否已達到退休年齡。
在實際操作中,這一規定強調了登記公示的重要性,要求企業在員工年齡判定時,以官方登記信息為依據。《民法典》為解決年齡認定的爭議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確保了員工權益的合法保護。企業需嚴格遵守這一規定,避免因年齡判定不當帶來的法律風險。同時,這一規定也提醒員工,確保個人身份信息的准確與及時更新,對於維護自身權益至關重要。
③ 2023年《民法典》做出了哪些新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3年進行了最新修訂,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規定,以下為部分亮點:
一、見義勇為者法律責任的免除
新修訂的民法典明確了見義勇為者在救助他人時造成受助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旨在鼓勵人們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勇敢實施救助行為,不必擔心事後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
二、小區共有部分收益歸屬業主
《民法典》規定,小區內如電梯、外牆等共有部分的廣告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後,應歸業主所有。這一條款保障了業主對共有部分收益的合法權益。
三、對高利貸的禁止
新法典禁止高利放貸,並對借款利率設定了上限,以保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避免高利貸引發的社會問題,同時鼓勵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四、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對個人信息的處理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個人信息的處理必須合法、正當、必要,並得到信息主體的明確同意,這一規定有助於遏制濫用個人信息的現象。
五、夫妻共同債務的界定
明確了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只有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一方事後追認的債務,以及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才被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六、增加遺囑形式
《民法典》承認了列印和錄像遺囑的有效性,規定了相應的見證要求,使遺囑的訂立更加靈活和便捷。
七、高空墜物責任規定
新法典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如果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需給予補償,並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這些新規定旨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護人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