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修改對照的書
Ⅰ 民法典代替的九部法律
民法典代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民法典具有以下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一千零四十條 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條 本編調整因繼承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四百六十三條 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零四十四條 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
第二百零五條 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Ⅱ 民法典一本通哪個比較好
民法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評判依據,
是有專業的示範社進行專業的編排的,而對於民法典的版本,當然是最新一版的版本比較實用,方便,因為最新版的版本相比於舊的版本是有一些出入的地方,學習最新版的版本可以讓之前的出入地方重新的了解,重新的接受,這樣可以讓律師在打官司的時候採取法律武器,幫助委託人取得勝利。
而民法典的具體的書來說,中華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典實用版是比較好用的。
Ⅲ 新的民法典一共有幾本書啊
民法典共7編,1260條。
各編依次為:總序、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專、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屬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Ⅳ 德國民法典有多少條
全文共2385條。
分為5編:總則、債務關系、物權、親屬、繼承。另附施行法218條,多系適用法律的規則。這部法典施行至今己有80餘年,部分條文經過多次修改。納粹統治時期,修改較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親屬和繼承兩編修改較大。
其他3編,也為一些單行法所修改或補充,但法典基本內容未變。這部法典對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法律影響很大。
瑞士、奧地利、日本、泰國和中華民國時期的中國民法典,都在不同程度上參照了這一民法典,因而西方法學界認為,《德國民法典》在大陸法系中,是與「法國法系」並立的「德國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4)民法典修改對照的書擴展閱讀
影響
德國民法典對所有外國的影響,許多書中都已詳細談到。本文只就它對中國的影響加以論述。
中國正式制定民法典在本世紀20年代末。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設立立法院。立法院成立後即著手制定民法。起草民法時,自始即決定採用五編制。五編制的採用可以說不僅仿照德國民法典,也是效法日本等國的。
以後五編的內容則多來自德國民法典。民法學家梅仲協指出:「現行民法采德國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蘇聯之成規,亦嘗擷取一二。」所以說舊中國的民法,是繼受德國民法典而來,實不為過。
除了在法律上受德國民法典的影響外,舊中國的民法學者(包括一些法官)也大都是對德國民法有較深知識的人,因而德國民法的理論也由此影響到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