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捐助和贈與
① 承諾慈善捐贈後能撤銷嗎
看情況。對於公益性的捐助,《民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上都有相應的規定,《民法典》的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四十一條,捐贈人應當按照捐贈協議履行捐贈義務。捐贈人違反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一)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公開承諾捐贈的;(二)捐贈財產用於本法第三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慈善活動,並且簽訂書面捐贈協議的。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後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經向公開承諾捐贈或者書面簽訂捐贈協議簽訂的民政部門報告並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後,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及其限制】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四十一條 捐贈人應當按照捐贈協議履行捐贈義務。捐贈人違反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一)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公開承諾捐贈的;(二)捐贈財產用於本法第三條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慈善活動,並且簽訂書面捐贈協議的。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後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經向公開承諾捐贈或者書面簽訂捐贈協議簽訂的民政部門報告並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後,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
② 2023民法典中有關房屋贈與的最新規定(完整)
2023民法典中有關房屋贈與的最新規定如下:
贈與合同的簽訂與產權轉移:
- 贈與房屋的,贈與人和受贈人需簽訂房屋贈與合同,並共同辦理房屋產權轉移登記。這意味著,贈與行為不僅僅依賴於雙方的口頭或書面協議,還需要通過法律手段完成產權的實際轉移。
贈與人的撤銷權及其限制:
- 贈與人在贈與房屋的所有權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公益性贈與或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除外。這一規定保護了贈與人的合法權益,但同時也對特定類型的贈與行為進行了限制,以確保社會公益和道德義務的履行。
受贈人行為的撤銷條件:
- 若受贈人有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等行為,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這一規定旨在保護贈與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第六百五十九條、第六百六十三條分別對贈與人的撤銷權、贈與財產辦理有關法律手續以及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及其行使期間進行了明確規定。這些法律條款為房屋贈與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據。
此外,雖然房產贈與與房產繼承在性質上有所不同,但兩者都涉及房產所有權的轉移。在房產贈與過程中,受贈人需提交相關證件並辦理正式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以確保贈與行為的法律效力。同時,贈與人也應注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因受贈人的行為而遭受損失。
③ 民法典贈與合同的贈與人有什麼責任
贈與合同中贈與人有交付贈與物的責任和瑕疵擔保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條: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
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條: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條、第六百六十條、第六百六十二條
④ 民法典對贈與的規定
法旁爛律主觀:
一、民法典對無償贈與的規定是怎樣的
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條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咐行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繼承與贈與的區別有哪些
繼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於死亡時遺留的財產依法轉移給他人所有的制度。生前享有財產因死亡而轉移給他人的死者為被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為遺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的合法遺囑承接被繼承人遺產的人為繼承人;繼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遺囑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就是繼承權。
「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也有口頭合同和其它形式)。
綜上所述,贈與人自願承擔將財產無償贈與對方的義務,但不享受對等的權利;受贈人則享有無償接受對方所贈與的財產的權利,一般不承擔法律上的義務。
三、遺贈撫養協議是什麼
遺贈撫養協議是遺贈人和扶養人之間關於扶養人承擔遺贈人的生養死葬的義務,遺贈人的財產在其死後轉歸扶養人所有的協議。遺贈扶養協議是一種平等、有償和互為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法律關系。扶養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但法定繼承人不能作為此類協議的一方主體。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運簡漏,不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