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涉外
㈠ 民法總則的實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專的總則編,屬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1)民法總則涉外擴展閱讀
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
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
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
㈡ 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的適用
法律分析:民法通則既規定了民法的一些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也規定了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知識產權、民事責任、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等具體內容。 民法總則基本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 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撰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 因民法總則施行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在此之前,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的規定優於舊的規定的法律適用規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㈢ 出國訴訟時效刨除
不刨除。涉外法律訴訟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有效期限截止於2022年12月31日),涉外(出國)法律訴訟時效依據涉外法律訴訟的類型而定,民事訴訟的適用民法總則的訴訟時效三年,海商訴訟適用海商法的規定二年,不刨除時效。只有超過時效期限訴訟將不再有效,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㈣ 中國人在外國需要遵守中國法律嗎
刑事方面,根據我國刑法屬人保護的管轄原則,,只要具有我國國籍,都要受到我國刑法的調整。是否要追究刑事責任取決於具體案情。
民商事方面,涉外的法律適用被稱作沖突規范,一般以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主,可以協商確定適用法律問題,具體的法律適用需要管轄法院綜合全案來具體判斷。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44條:「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刑法》
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