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商法的發展
A. 為什麼說海商法是一門古老的法律
海商法是一門古老的法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海洋運輸活動之初。我國現代意義的海商法立法活動始於清朝末年的清末修律,而新中國的第一部海商法是1992年制定,199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海商法是一個古老的法律部門,它起源於古代歐洲,並隨著海上貿易的發生和發展逐步演變成近現代的體系。海商法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最早載有船舶碰撞規則貨物運輸規則及水上航運規則的法律,是公元前18世紀的《漢謨拉比法典》。隨著地中海地區航海貿易的發展,羅得島成為該地區的航貿中心,並形成了一些調整航海貿易中發生的共同海損和海上保險的習慣規則,即「羅得海法」。關於羅得海法存在的直接證據來自於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羅馬律師保羅斯在其所著的〈保羅斯言論集〉(sentence of paulus)第二集中就列有羅得海法的規則:「如為減輕船載,而投棄貨載者,其因保全共同利益而受之損失,應共同分擔之。」這一規則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共同海損規則。羅得海法在地中海地區有極大權威性,不僅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調整該地區的海上貿易,而且為以後所有海事立法奠定了基礎,被稱做海商法的萌芽。
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後,地中海一帶的航運業仍然十分發達,尤以地中海。大西洋及北海沿岸港口城市為甚,這一時期產生了各種海事習慣法,並相繼由私人編纂成冊,形成獨具特色的私人編纂海事慣例時期。其中對後世制定海商法影響最大的是中世紀的三大海法:
(一)《奧列隆海法》(LEX OLERON)《奧列隆海法》是法國大西洋海岸一帶商人海事法庭的判例和所適用的習慣法的匯集,其主要內容涉及船舶。船長。船員。海難救助以及船長出賣運送品之權能等。該法在大西洋一帶影響廣泛,它為歐洲海商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康索拉朵海法(LEX CONSOLATO)「康索拉朵」原意為「裁判官」,因此該法又稱為《海商裁判例》,它收集了14世紀流行於地中海沿岸的海事判例。習慣和學說,內容豐富,體系完整,被稱為當時最完備的海事法,對以後的歐洲航運界影響深遠。
(三)維斯比海法(laws of wisby).維斯比海法是公元15世紀在瑞典哥特蘭島上的維斯比城編纂的,並因此得名。它主要繼承了奧列隆海法。阿姆斯特丹法。波羅的海漢薩城鎮 卑克法的傳統,盛行於波羅的海沿岸及北海南岸,德國。瑞典等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海商法受其影響較大。
上述三大海法被認為中世紀海商法的三大基石,但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如三大海法區域性強,且大多為私人編纂的慣例,其效力是極為有限的.
B. 很多人說海商法不好就業,真是這樣嗎
不是如此,海商法並非就業困難的專業領域。
海商法作為法學的一個分支,涉及海洋資源的法律保護和海上貿易的規范,其就業前景是廣闊的。以下是關於海商法就業情況的
第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海上貿易日益頻繁,海商法作為規范這一領域的重要法律工具,其需求也在持續增長。許多律師事務所、法律咨詢公司以及企業都需要具備海商法專業背景的人才來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
第二,海商法不僅僅是法律,它還涉及到航運、海事管理等領域的知識。這使得該領域的專業人才能夠涉及更廣泛的就業領域,例如港口管理、海事運輸企業等都需要專業海商法人才的參與和管理。在這些行業中都有廣泛的就業機會。因此可以說,海商法的就業前景並不是黯淡的。除了上述行業,從事海洋產業相關的其他工作機會同樣很多。關鍵在於如何正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競爭力。通過深入了解市場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相信可以找到滿意的就業機會。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海商法專業的畢業生一定能夠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取得成功。總之,海商法領域的就業前景是廣闊的,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並不斷提升自己。因此大家在面對職業選擇時應該充分了解和評估市場需求和個人興趣以及自身的專業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後再做決定。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C. 海商法屬於國際經濟法還是屬於商法,,另外,,國際經濟新秩序中有沒有提到關於改革現有經濟結構的內容,
海商法是隨著航海貿易的興起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就其歷史發展而言,它起源於古代,形成於中世紀,系統的海商法典則誕生於近代,而現代海商法則趨於國際統一化。
海商法屬於國內民事法律,在民商法分立的國家屬於商法范疇;但為解決國際通航貿易中的船貨糾紛,多年來已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和規則,主要有:《統一提單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即《海牙規則》,1968年修訂稱《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簡稱《漢堡規則》) 、 《統一有關海上救助的若干法律規則的國際公約》、《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公約》、《約克-安特衛普規則》、《防止海上油污國際公約》。它們分別對承運貨物的權利和義務、責任豁免、海上船舶碰撞、海上救助、共同海損等作了詳細規定。
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共15章。
D. 海商法發展概況
海商法的發展歷程經歷了萌芽階段、管理階段、國家制定階段,直至國際統一階段。萌芽階段始於公元前9世紀,羅得人與腓尼基人進行跨洲貿易,形成「羅得法」,其中包含了海損分擔與海上保險的規定。中世紀是海商法顯著發展的時期,形成了包括《奧列隆慣例集》、《海事裁判例》、《維斯比法》、《海上指南》與《英國海事黑皮書》在內的諸多海事慣例與習慣法。國家制定階段始於17世紀,隨著國家獨立與經濟轉型,各國先後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海商法。其中,1681年法國的《海事條例》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並成為《法國商典法》中海商篇的基礎。進入國際統一階段,自20世紀以來,國際海事組織與相關國際組織致力於制定與修訂海事公約,盡管各國政治與經濟條件差異,實現海商法完全統一尚需時日。
海商法發展趨向顯示出以下幾個特點:海事法律沖突范圍逐漸縮小,海商法向國際統一邁進;船舶所有人責任加重,海商法朝向公平合理發展;立法焦點從貨物轉向船舶,更注重船舶的保護與權益;船員立法從福利型轉向復合型,提升船員的專業與知識技能;當代海商法趨勢呈現出向海法發展的跡象,強調海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總之,海商法的發展從古代的萌芽與習慣法,到近代的國家制定與國際統一,展現出不斷適應時代需求、推動海洋貿易與航行安全進步的歷程。未來,海商法將更加註重全球合作、環境保護與技術創新,為全球海洋經濟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4)世界海商法的發展擴展閱讀
英國《大網路全書》第十一卷認為,「海商法是調整船舶和航運通常使用的術語。」波蘭海商法第一條規定,「海商法是調整有關海上運輸法律關系的法律。」在我國,海商法學者大多認為海商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海商法是調整特定的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得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構成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狹義的海商法僅指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是我國廣義海商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