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罪刑法定意思

罪刑法定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1-11 22:16:25

❶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復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制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❷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內罰。
基本要求容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❸ 簡述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優秀成果,歷經數百年人類政治內文明容、法治文明的洗禮與錘煉,它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推動、驗證刑事法律理論與實踐發展不可撼動的思想基礎和帝王標准。在今天,普遍認為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指:什麼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構成條件是什麼;什麼是刑罰,刑罰有哪些刑種,各個刑種如何適用,以及各種罪的具體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概括起來說,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刑法定原則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原則。

❹ 什麼叫罪刑法定原則

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褫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到了17、18世紀,歐洲大陸啟蒙思想家針對封建刑法中罪刑擅斷、踐踏人權的黑暗現實,更加明確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張,並以三權分立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為系統,內容更加豐富。法國大革命勝利後,罪刑法定這一思想由學說轉變為法律,在憲法和刑法中得到確認。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4條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由於這一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民主與法治的發展趨勢,至今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一種嚴格的、不容變通的原則,它要求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定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法官沒有任何自由裁量的權力。這一立法思想反映在刑法立法上就形成了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是對傳統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修正,其基本內容是:(1)在定罪的根據上,允許有條件地適用類推和嚴格限制的擴大解釋,即適用類推必須以法律明確規定類推制度為前提,以有利於被告人為原則,不允許不利於被告人的類推;進行擴大解釋必須以不超越解釋許可權為前提,以符合立法精神為原則,不允許越權解釋或違背立法本意作任意解釋。(2)在刑法的淵源上,允許習慣法成為刑法的間接淵源,但必須以確有必要或不得已而用之為前提。只有當構成犯罪的要件確定後,必須藉助習慣法加以說明時,習慣法才能成為對個案定性處理的依據。(3)在刑法的溯及力上,允許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作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對其頒布施行前的行為,原則上沒有追溯的效力。但是,當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處罰較輕時,則可以適用新法。(4)在刑罰的種類上,允許採用相對的不定期刑,即刑法在對刑罰種類作出明文規定的前提下,可以規定出具有最高刑和最低刑的量刑幅度,法官有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內選擇確定適當的刑種和刑度。 從當今世界各國的刑法立法和司法現狀來看,早期的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已受到嚴峻的挑戰,代之而起的相對罪刑法定原則,成為各國刑法改革的發展方向。

❺ 刑罰法定什麼意思

罪刑法定是我抄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襲
簡單來說就是定不定罪法律說了算。定罪的話,判什麼樣的刑罰,判多重也由法律說了算。不能由執法者無憑無據的瞎判。
你所說的刑罰法定是罪刑法定的一部分,也就是怎麼判、判多重必須根據法律的規定,不能超出法律允許的范圍這個意思。

❻ 如何理解刑法解釋與罪刑法定的關系

解答如下:
關於刑法解釋與罪刑法定的關系:
一、罪刑法定原則能制約刑法司法解釋,主要表現在:
(1)對刑法司法解釋主體的制約。作為刑法司法解釋的主體只能是司法機關,在加強司法獨立的法制條件下,司法解釋權歸屬於司法機關是必然的。
(2)對刑法司法解釋范圍的制約。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和禁止習慣法的排斥原則都表達了「法定」罪刑的宗旨。因此刑法司法解釋應該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犯罪構成解釋行為的性質, 依照規定的刑種和刑度裁量,犯罪構成沒有規定的行為不得以犯罪處理,不得超越刑種和刑度量刑。
(3)對刑法司法解釋溯及力的制約。罪刑法定的排斥原則之一就是禁止刑法解釋的溯及既往。因此,刑法司法解釋的根據應以行為時的法律文本為基準進行適用解釋。解釋的效力只能對以後發生的行為適用。但是,有利於被告人的溯及例外。
(4)對刑法司法解釋方式的制約。根據不同的標准,刑法司法解釋的種類可以劃分出很多種。禁止類推解釋是罪刑法定原則中的又一派生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排斥類推解釋的理解,這在各國刑法理論中都有所體現。

二、刑法司法解釋適用與罪刑法定原則也是辯證統一的
罪刑法定的價值目標是在形式公正中實現刑法的安全價值,而刑法解釋的價值目標則是如何突破罪刑法定的束縛尋求實體公正。前者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種觀念形態,後者則是在實踐中面臨的現實性問題。這樣,在觀念和現實之間,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沖突。其實,如果我們將罪刑法定和刑法解釋置於刑法的價值目標之下,將會發現,這種沖突不僅表現在現實層面上,而且表現在觀念層面上。罪刑法定強調形式公正,,求刑法的安全價值。為了防止司法擅斷,嚴格限制司法權就是其必然選擇。因而作為一種價值目標,罪刑法定之於我國法治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刑法解釋在價值選擇上是偏向於刑法的公正價值的,並以此來實現刑法的社會保護機能。從司法實踐看,司法行為不僅要接受立法者的評判,更重要的它要接受全體國民的評判。因為法律不僅是立法者的法律,它更應當是全體國民的法律。刑法解釋應當立足於我國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的實踐,在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維護刑事立法的權威性的前提下,發揮司法解釋的積極作用。因此,法解釋不能拘泥於立法原意,而應在立法意蘊所允許的范圍內,以罪刑法定為基本原則,以刑法的價值目標為終極歸宿,以積極的態度趨向於刑法的謙抑性和人道性,使刑法解釋起到闡明立法精神,補救立法之不足的功效。

僅供參考!

❼ 刑罪法定原則的內涵和意義

刑法第3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即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麼罪,對犯罪處什麼刑,均須由法律預先明文規定,也即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一來自拉丁語的法律格言,是對罪刑法定原則含義的高度概括。

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淵源,可上溯至1215年英國自由大憲章所明確的「適當的法定程序」的原則,而後,罪刑法定思想逐漸與西歐近代啟蒙思想相結合,形成一種與當時封建刑法擅斷相抗衡的一種思潮,廣為傳播,並以三權分立學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從罪刑法定原則近兩百年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可以發現,其基本精神乃是通過消極地限制刑罰權以積極地保障人權;其基本要求乃是通過刑法的確定性和絕對性來實現其社會保護和人權保障的雙重機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也隨之進一步增強,人民需要罪刑法定,法治社會呼喚罪刑法定。因此,新刑法在第三條中庄嚴宣告了這一基本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但對於這一表述,有的學者揭示了其中的「中國特色」;我國的罪刑法定原則有兩個基本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其積極側面,第二個方面是消極側面,並且積極側面優於消極側面。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確適用刑罰權,懲罰犯罪,保護人民,這是第一位的;防止刑罰權的濫用,以保障人權,這是第二位的。我認為,正是由於這種「中國特色」的存在,造成了罪刑法定原則應然性與實然性的沖突。

我國實行罪刑法定原則(即思想基礎①)是由刑法與民主的關系、刑法與自由的關系、刑法與秩序的關系決定的:是為了實現人民意志,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秩序,必須實行罪刑法定原則。這一原則折射出當代中國是以依法治國、保障人權為其價值取向的,其核心是實現刑法對人權價值的有力保障。

❽ 罪刑法定主義什麼意思

不是罪刑法定主義,抄是罪刑法襲定原則。是我國刑法基本原則之一。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詩詩句 發布:2025-10-10 12:59:48 瀏覽:175
上海律師職稱 發布:2025-10-10 12:58:39 瀏覽:424
周憶律師 發布:2025-10-10 12:58:32 瀏覽:840
行政訴訟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10-10 12:56:16 瀏覽:57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