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的司法
❶ 司法獨立後司法部門腐敗怎麼辦
書法獨立應該是提司法機關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不受外界因素干擾,而非司法體專制獨立。司法獨屬立是保證任何案件都能夠得到公平、公正法律判決的前提,是法制國家的象徵。司法獨立後的司法部門要防止和杜絕司法腐敗,必需做到凡不涉及公民隱私、國家安全等必須保密以外,所有民事、刑事案件的審理都應公開,至少要做到審理信息的公開。讓民眾和社會媒體來監督司法審理過程。從而防止司法腐敗的發生。當然還有很多防止司法腐敗需要注意和完善的方面,在此不一一列舉。願我國的司法能真正獨立並能乾乾凈凈、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起案件的審理。這是一個法制國家和國民的期望。
❷ 司法腐敗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懲治司法腐敗相關的現行法:法官法,檢察官法等
結合西方的法官制度,談談你對遏止我國司法腐敗的主要想法
答制度是因人、地域、文化背景等客觀因素而異的,西方的任何制度
只能作為參考,研究!並從中選出或修改適合自身國情的條款。
並且樓主亦該意識到腐敗,不僅是司法部門!而僅靠條款、制度
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腐敗的。貧富差距拉大,人均素質偏低
才是導致腐敗的根本原因。宏觀調控跟不上社會經濟的增長速度直接成為腐敗的溫床。
個人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腐敗,首先還是得從教育抓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句已經很古老的口號,現在仍然是句口號,不過也難怪,在要求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同時,教育者們又達到這一標尺了么?
其次,目前中國處於經濟轉型期,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到「次經濟強國」 之所以「次」,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在縮短,但就象賽跑,沒人會等著你追上來。而要想趕超別人,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否則,落後會繼續。。。腐敗仍會繼續。。。
PS:發達國家一樣有腐敗,但發達國家沒有更多的人崇拜腐敗!有小部分人痛恨腐敗根本目的在於自己沒腐敗上!!!
所以。。。再一句老調,任重。。而道遠、道艱!!!
什麼是司法腐敗
1、 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是產生司法腐敗的污染源。
眾所周知,近幾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勿庸諱言,也由於種種原因,那些過去曾被長期批判鞭撻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也與之俱生,而且呈蔓延發展趨勢。作為經常接觸社會陰暗面和形形色色犯罪分子的司法機關,自然也難免會受到各種不正之風的腐蝕,使一些幹警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變化。如近些年來,一些幹警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淡薄了,個人主義滋長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丟掉了,享樂主義膨脹了;廉潔執法的榮譽感忘卻了,利用權力撈取個人好處的邪念萌生了。這些"內因"使他們經不起糖衣炮彈的襲擊,最終被金錢和貪欲所吞嚙。另一方面,目前,愈亂愈烈的說情送禮風也導致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誘因。當前,一些打官司、辦事情,習慣於拉關系、走後門,搞權錢交易、權情交易、權權交易,在通過法律解決矛盾時,他們不是依靠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向執法人員送禮行賄,企圖打通關節,使執法人員作出有利於自己的處理,許多案子剛接手,雙方說情人就接踵而至,出現了「案子剛進門,雙方都託人」的怪現象。以致造成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屢禁不止,成為產生司法腐敗的土壤和溫床。
2、 缺乏有效的權力監督機制,是產生司法腐敗的「催生劑」。
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個人權力高度膨漲,缺少監督制約,必然導致腐敗。作為執法人員,盡管其大都「官小職微」,但他們在處理具體案件中,卻掌握一定的權力,有的甚至掌握著生殺予奪大權。因此,加強對他們的監督,特別是在個案中實行監督,尤其顯得迫切和必要。就目前我國的監督機制來講,有權力機關的法律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等等。可是,由於我國的法制建設還未完全走上正規,在懲治和預防司法腐敗的立法方面存在著明顯不足,對司法部門的監督還顯得非常不力。首先,就人大及常委會的法律監督而言,由於長期以來沒有法律依據,缺少監督程序和措施,常常是過問一下案件的審理情況,而不能發現程序和措施,常常是過問一個案件的審理情況,而不能發現掌握司法腐敗的實質問題;就人民群眾監督而言,由於不少群眾認為「民告官」徒勞無益,害怕打擊報復,對司法腐敗現象採取一種克制、忍耐的態度,造成司法人員違法違紀的傳聞多,真正受到查處的少;就內部監督而言,由於司法人員具有特定的身份,他們的違法犯罪活動又往往是在「執法」的名義下進行的,犯罪行為具有較大的隱蔽性,查處工作阻力、壓力比較多,使一些案件難以查處,或者嚴查寬處,甚至不了了之。在司法幹警缺乏社會各方面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就難免使一些腐敗滋生和蔓延。
3、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內部管理不嚴是產生司法腐敗的內因。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普遍薄弱。目前,一些司法機關不同程度存在重業務素質輕政治素質,重辦案輕政治學習,重物質建設輕思想建設的現象,使個別幹警的人生觀發生扭曲和錯位,將權力商品化、市場化而產生司法腐敗。其次,有些司法機關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抓落實不夠。近些年來,有的司法機關雖然都制定了清廉從政、嚴肅辦案等規章制度,但「雷聲大,雨點稀」者多,真正抓好落實者少,制度流於形式,收效甚微。其三,對司法腐敗現象查處力度不夠,打擊不力,有些司法機關內部紀檢、監察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齊,存在「家醜不可外揚」等思想,對已暴露出來的違法違紀案查處不力,甚至遷就故息,未能起到常鳴警鍾,防微杜漸的作用。
相關文章書籍譚世貴編《司法腐敗防治論》》、《中國司法改革理論與防止司法腐敗的對策研究》等
❸ 司法腐敗的典型標本:從資深法官到被法官審判,「浸淫北京司法系統30餘年的司法官員」走上了死囚路……
在肅穆的法庭之上,國徽熠熠生輝,象徵著公正的審判。北京法院的資深官員郭生貴,因涉嫌受賄、貪污罪,成為司法腐敗的典型標本,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終身剝奪政治權利,並被沒收財產。這起案件,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權力濫用與監督機制的漏洞,標志著北京司法系統的腐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郭生貴的腐敗之路,始於劉某某案件。一名當事人家屬為了減輕判決,向他送了一幅畫和1萬美元,郭生貴藉此機會指示加快審判進程。然而,即使如此關照,劉某某仍未能逃脫法律的制裁。家屬未能如願後選擇了舉報,隨之而來的調查揭示了郭生貴龐大的受賄網路,以及律師為案件送禮斂財的不正之風。
2007年,郭生貴的受賄案正式立案,隨後因涉及巨額賄賂被監視居住。他涉嫌受賄金額高達797.28萬元,盡管法院認定其情節特別嚴重,但由於其自首,最終被判處死緩。此案暴露出法官與律師之間的不當交易,郭生貴利用職務之便為律師介紹案件,從中獲取利益,如法律工作者張汝平通過他的介紹收取中介費。
在與張汝平的密切合作中,郭生貴試圖掩蓋非法所得,甚至牽涉偽造借條。然而,當風聲泄露後,他與律師鄔民的交易也浮出水面。郭生貴為鄔民介紹26件案件,兩人約定平分代理費,但鄔民的不滿和隱瞞行為揭示了權力濫用的深層次問題。馬紅玉通過張鳳海獲得的80萬元訴訟費,只是眾多賄賂案中的冰山一角,郭生貴的手法涉及干預案件進程和索要提成。
郭生貴的腐敗行為並非孤立,他的違法行為觸達了法律的底線。例如,蔣某的違建案件中,他不僅干預司法,還索要賄賂,這四宗罪行——包括收取訴訟費、干預案件、索要提成和貪污,均指向了他濫用權力的深淵。這些案例揭示了司法腐敗的鏈條,權力私有化和濫用導致的串案和窩案。
郭生貴的墮落,從一個革命背景的家庭出身者,一步步走向腐敗的深淵。他在東城區法院的升遷軌跡中,權力的濫用與個人慾望交織,最終在西城區人民法院門前的石獅象徵性地失去了聖潔,暴露了制度的失效。他的案例警醒我們,制度的漏洞與個人的貪婪如何結合,形成司法腐敗的惡性循環。
郭生貴的案例,是一場法律與道德的深刻較量,也是一次對司法體系的拷問。它揭示了制度設計的重要性,教育與體制改革的迫切性。只有通過建立更為公正透明的司法體制,才能有效遏制腐敗,守護社會公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