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暴力功能

刑法暴力功能

發布時間: 2021-01-12 00:28:08

1. 刑法上的七種暴力犯罪指哪七種

刑法上的七種暴力犯罪指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回暴力犯罪。
《刑法》答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2. 論刑法中的「暴力脅迫」

脅迫,指為達到非法的目的,採用某種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壓力或回直接對他人答肉體施加暴力強制的行為。例如,甲以對乙造成人身傷害相威脅,強迫乙與之訂立房屋買賣合同。因受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違背了一方當事人的真實的意志,對於這種行為,受脅迫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撤銷。

3. 刑法中的暴力程度如何界定

我國刑法中暴力犯罪的范圍

(1)直接規定「暴力」為犯罪的要件。如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抗稅罪、強迫交易罪、強奸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搶劫罪、妨害公務罪、妨害作證罪、強迫賣血罪等等。這類犯罪除少數只以暴力為要件外,多數犯罪還規定可以以脅迫、其他方法、手段構成犯罪。

(2)雖然沒有直接規定「暴力」,但是法律用語事實上是指該種犯罪是以暴力(包括以暴力為脅迫內容)的行為實施的,刑法上則以「叛亂」、「暴亂」、「強制」、「綁架」、「毆打」、「聚眾擾亂」、「聚眾斗毆」、「劫奪」、「暴動越獄」、「強迫」、「阻礙」等來表示。如武裝叛亂、暴亂罪、綁架罪、劫奪被押解人員罪、暴動越獄、聚眾持械劫獄罪、強迫賣淫罪等。

(3)既沒有直接規定暴力為要件,法律用語也並不意味著該類犯罪只能以暴力行為實施,但實踐中該類犯罪通常是以暴力行為實施的,傳統觀念及理論上也認為該類犯罪就是暴力犯罪。如爆炸罪、放火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等犯罪。

(4)雖然不具有上述的各種特徵或者特點,但是法律將以暴力實施犯罪的,規定為從重處罰的情節,或者按照刑法所規定的的相應犯罪論處。如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犯各種走私罪而武裝掩護走私、非法拘禁罪、拐賣婦女、兒童之第5項之罪、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之第2款和第3款之罪等。由於法律對該類犯罪在規定上的不統一,因而如何界定暴力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目前尚無統一的認識。

4. 八類嚴重暴力案件都是什麼

八種暴力犯罪具體是指《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八種罪行:

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4、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4)刑法暴力功能擴展閱讀

1、殺人罪

殺人案件是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犯罪行為構成的案件。是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各國刑事法律都把殺人列為最嚴重、最危險的惡性案件。案件情況比較復雜,往往與其他犯罪行為互相交錯,或伴隨其他犯罪行為。如搶劫、盜竊時殺人,或殺人後放火滅跡等。

2、搶劫罪

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所謂暴力,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的身體實行打擊或者強制。搶劫罪的暴力,是指對被害人的身體施以打擊或強制,藉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從而劫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3、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中國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犯罪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故意傷害自己身體健康的',一般不構成犯罪。但自傷行為損害了社會利益而觸犯了其他刑法條文的,則構成犯罪。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4、強奸罪

強奸,又叫性暴力、性侵犯或強制性交,是一種違背被害人的意願,使用暴力的非法手段,強制與被害人進行性交,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強奸行為都屬於犯罪行為。當被害人因為酒精或葯物或宗教影響等而無法拒絕進行性行為時,與其發生性行為也被視為強奸。

5、放火罪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放火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

6、爆炸罪

爆炸罪是指故意以爆炸方法殺傷群眾,破壞公私財產,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行為。按中國刑法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觀上出於故意。如以反革命目的實施本罪行為,則構成反革命破壞罪。客觀上實施了以各種方法引發爆炸物的危害行為

7、綁架罪

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銷售或者以販賣為目的而非法收買毒品的行為。根據我國刑法 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據此,販賣毒品罪是指販賣毒品的行為,只要是販賣毒品,即構成販賣毒品罪。

8、投毒罪

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主要指損害人體組織的完整或者破壞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傷害行為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使用何種手段,傷害他人身體的,均屬傷害行為。犯罪手段的不同,只是量刑的情節之一,不是本罪構成的要件。

參考資料來源:北大法律信息網-刑法

5. 暴力犯罪的刑法意義

從刑法的意義上說,所謂暴力犯罪中的暴力(包括以將實施暴力的脅迫),是為內自然人故意的危害行容為而設立的犯罪要件。「暴力」是指自然人非法實行的有形物理力,所謂「脅迫」(威脅)是指預示著有形的加害內容。由此,可以說暴力的含義無疑在犯罪中具有共性的一面。但是,由於各種犯罪的性質不同,因此,在暴力的內容及程度上存在很大區別。例如,在日本刑法理論上就將暴力劃分為最廣義的、廣義的、狹義的、最狹義的四種。[4]從暴力的程度和范圍來看,當然在具體犯罪中仍然有著差別,但是我認為,從我國刑法對暴力犯罪規定的法定刑的種類,以及輕重的范圍來看,暴力的程度和范圍與法定刑的關系,概括地說,一般情況下是一種比例關系,即,暴力的程度越重,則法定刑越重;暴力包括的范圍越廣,法定刑的幅度越大,刑種的種類越多。

6. 刑法(打架)

1、雙方打架,雙方都為不法侵害,各自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責任大小要看在版整個過程中的起因、對權引起毆斗的發生負什麼責任、傷害後果等多方面因素確定;
2、要看具體案情,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當然對方尋釁滋事在先,屬於有明顯過錯,可酌情對行為人從輕處罰。

7. 打架重傷刑法規定要判幾年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體刑期要結合案情才能判斷。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7)刑法暴力功能擴展閱讀:

所謂重傷,是指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喪失聽、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損害的傷害。

1、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4、故意傷害他人身體,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這里是指實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為又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具體說來,即在本法條文標有「致人重傷」、「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等字樣的犯罪,應當按照本法各該條的規定,定罪量刑,不再適用本條的規定。

例如,放火、決水、爆炸、投毒致人重傷的,按本法第115條定罪量刑;

8. 家庭暴力都有那些刑法

《刑法》關於家庭暴力和虐待家庭成員的主要有兩條罪名:
【第二百六十條】【虐待罪】版虐待家庭成權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第二百六十條之一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一條】【遺棄罪】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望採納,謝謝】

9. 試以刑法中的暴力概念分析法律概念的特徵(分析題)

我國《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總則和分則均有與暴力相關的規定,以該種暴力內包含於刑法總則法律規容範或分則法律規范中,將其分為總則性的暴力和分則性的暴力。
依據刑法,總則性的暴力僅出現兩次。第20條第3款,是對無限防衛權的規定。要求防衛人所面臨的不法侵害必須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如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惡劣暴力犯罪行為。對於此類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防衛人出於保護人身安全的目的,在行使無限防衛權時造成傷亡,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總則第81條第2款,是假釋制度適用主體的例外。第20條中的「暴力犯罪行為」和第81條中的「暴力性犯罪」,均是對前所列舉的犯罪行為的總結。因而總則中的「暴力」范圍較廣,是一種「廣義的暴力」。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詩詩句 發布:2025-10-10 12:59:48 瀏覽:175
上海律師職稱 發布:2025-10-10 12:58:39 瀏覽:424
周憶律師 發布:2025-10-10 12:58:32 瀏覽:840
行政訴訟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10-10 12:56:16 瀏覽:57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