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減輕刑法

減輕刑法

發布時間: 2021-01-12 00:49:44

A. 在刑法中什麼情形下可以什麼情況可以免除處罰和從輕、減輕處罰

1、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十條 我國領域外犯罪,在外國已受刑罰處罰的
第六十八條第一款 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第164條 對公司、企業人員行賄罪 、第390條第2款 行賄罪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
2、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二十條第二款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
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
第二十八條 對於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
第六十八條第二款 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
3、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第三款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
第二十三條第二款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於教唆犯,
第六十七條第二款 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
第六十八條第一款 有立功表現的
4、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七條第三款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
5、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第二十二條第二款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6、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第二十七條第二款 對於從犯
7、應當減輕
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對於中止犯,造成損害的,
8、應當免除
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
第六十七條第一款 自首,犯罪較輕的
9、應當從重
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
第六十五條第一款 累犯,……(但過失犯罪除外)

B. 刑法中減輕和從輕處罰有何區別

根據我國《刑法》第61-63條的相關規定:
一、應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內、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性容來決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即罪刑相適應原則。
二、具有規定的從重、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三、具有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可以看出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是否在法定刑范圍內。
如某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具有從輕處罰情節時,量刑即傾向於較低的刑期,不一定是三年,且最低也不能低於三年。具有從重處罰情節時,同理,最高也不能高於十年。至於以什麼標准來劃分輕、重,沒有統一規定,當然也不能簡單的以法定刑的「中間線」來做標准。
2、具有減輕處罰情節時,量刑的幅度就是在三年以下。(沒有量刑幅度可以高於法定刑的)
註:還應注意「可以從輕或者減輕」及「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前者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也可以不從輕或者減輕」,後者則是「必須要從輕或者減輕」。
綜上:「從輕」是在法定刑內,「減輕」是低於法定刑。從力度上說,「從輕」小於「減輕」。

C. 刑法中哪些是應當減輕或從輕的法定情節

一、應當減輕或從輕的法定情節
刑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第五十八條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第五十九條又規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刑法的這3條規定以及其他相應條款的規定,是我們對犯罪分子量刑掌握從重處罰或者從輕、減輕、免除處罰的法律依據。

(1)已滿14歲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十四條第三款);
(2)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六條第二款);
(3)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
(4)中止犯,應當兔除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5)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者兔除處罰(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
(6)共同犯罪中的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比照從犯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第二十五條)。
二、可以從輕或減輕的情節
(一)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危害結果的(刑法第18條);2.未遂犯(刑法第23條);3.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教唆犯(刑法第29條);4.自首(刑法第67條);5.立功(刑法第68條)。
(二)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法第19條);2.預備犯(刑法第22條)。
(三)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的情節:1.在外國犯罪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刑法第10條);2.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3.個人貪污數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0000元,犯罪後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刑法第383條);4.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390條);5.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賄賂行為的(刑法第392條)。

(四)可以免除處罰的情節:1.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刑法第37條);2.犯罪較輕的自首犯(刑法第67條);3.非法種植 罌 栗或者其它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 鏟除的(刑法351條)。

D. 刑法中哪些時候能減輕處罰

刑法

第十七條抄【刑事責任襲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四條【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E. 哪些情況下可以減輕刑事處罰

一、哪些情況下可以減輕刑事處罰 1、特殊主體 (1)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的,在量刑時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完全喪失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其實施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犯罪預備、中止或未遂 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典型的自首包括兩個條件,一是主動投案,二是入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二、可以減輕處罰的情節有哪些 (1)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人犯罪的(刑法第17條規定)。 (2)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①正當防衛超過明顯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刑法第20條);②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刑法第21條);③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刑法第28條);④犯罪後自當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 (3)應當從輕、較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從犯(刑法第27條)。 (4)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節的:①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刑法第18條);②未遂犯(刑法第23條);③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和教唆犯(刑法第29條);④自首犯(刑法第67條);⑤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條)。 (5)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我國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並且在外國已經受到刑罰處罰的(刑法第10條);②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刑法第68 條);③(商業)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164條);④行賄人在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刑法第300 條);⑤介紹賄賂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介紹行賄賂行為的(刑法第792條)。
對於哪些情況下可以減輕刑事處罰的問題,律師365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此。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公訴機關與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對犯罪嫌疑人屬於自首還是坦白,犯罪行為屬於中止還是未遂可能存在不同的認定,這會直接影響到法院的判決。

F. 關於刑法中減輕處罰的問題

三年以下包括三年,「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以下
減輕處罰是指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這已是共識。法定刑是一個量刑幅度,而這個幅度內一般存在最高刑點、最低刑點,還有處在中間位置的各個刑點。「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點以下,而不是最高刑點或者中間刑點以下,也不是某一犯罪行為具體應當適用的刑點以下。《減文》錯誤地把論罪應該適用的量刑幅度內的一個刑點(最高刑點死刑)當作一個獨立的幅度,從而錯誤地認為在該刑點以下量刑就是減輕處罰。事實上並非一個量刑幅度內的任何刑點都可以成為該刑幅的最低刑,只有在該量刑幅度內比照刑種的輕重、刑期的長短才能確定誰是最低刑,如:非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罪的最低刑是有期徒刑10年,罪的最低刑是拘役1個月。例外的是,絕對確定法定刑因為不存在一個刑罰段,沒有高、低之分,所以最低刑就是該絕對刑本身,如犯綁架罪殺害被綁架人的是絕對死刑,死刑是它的唯一刑種、刑點,最低刑也就是死刑。在法定最低刑以下量刑,包不包括最低刑本身?一種觀點認為,根據刑法第99條「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的規定,可以判處該最低刑。
這種理解是偏面的,不正確的。刑法第99條的以上、以下、以內是指的一個具體數字或者刑種,如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的3年和10年;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是指的10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並不包括這些刑罰幅度中的其他刑期。而刑法第63條減輕處罰所講的法定刑以下,是指的整個刑罰幅度以下。我們強調法定刑以下是指法定最低刑以下,是提醒人們注意要低於最低刑量刑,如果法定最低刑為10年,實際宣告刑不能等於10年,而必須低於10年。順便指出的是,在法定刑以下量刑並不是在所該當量刑幅度的下一個量刑幅度內量刑,理由有二:其一,當法條設立了交叉刑的,下一個量刑幅度部分刑罰重於上一個量刑幅度的部分刑罰,如貪污罪:個人貪污在5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個人貪污在5千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兩個毗鄰的量刑幅度的刑期存在5-7年的交叉,如果該當適用前一個幅度而減輕處罰就不能籠統地說在下一個量刑幅度內量刑,這種情況下,上一幅度的最低刑對下一個幅度具有制約性,即必須在5年以下量刑,而不是在7年以下量刑。其二,如果所該當刑幅已處最低,往下已無量刑幅度規定的,如果稱是在下一個量刑幅度量刑,則無法操作。

G.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在下列各項中,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是

刑法第來十七條,已滿十自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根據以上規定,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只有又聾又啞的人犯罪。故選D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詩詩句 發布:2025-10-10 12:59:48 瀏覽:175
上海律師職稱 發布:2025-10-10 12:58:39 瀏覽:424
周憶律師 發布:2025-10-10 12:58:32 瀏覽:840
行政訴訟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10-10 12:56:16 瀏覽:57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