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41
⑴ 折抵刑期的幾種情形是什麼
折抵刑期的幾種情形是在判決之前存在羈押等情況的,根據我們國家《刑法》第41條當中明確的規定,管制的刑期應當從判決之日起開始計算,判決之日起日之前,如果存在進行羈押的情況,羈押1日的時間就抵押刑期兩日。一、折抵刑期的幾種情形是什麼?
折抵刑期的幾種情形是在判決之前存在羈押等情況的,根據《刑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刑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拘役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刑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有期徒刑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所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判處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時候,之前羈押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管制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因此羈押是可以折抵刑期的,但只限於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
二、重新計算羈押期限的情形有哪些?
遇有下列情況不計入原有偵查羈押期限,即重新計算羈押期限:
1、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24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由公安機關決定,無需人民檢察院批准,但須報人民檢察院備案。
2、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完畢移送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期限。
3、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4、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5、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自收到發回案件之日起,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6、簡易程序轉為普通程序的案件,審理期限應當從決定轉為普通程序之日起計算。
三、羈押的期限一般是多久?
所謂超期羈押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被採取強制羈押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稱之超期羈押。拘留羈押期限在公安機關最長37天;被捕最長的羈押期限7個月,兩者合並一般最長羈押期限即8個月零7天。是否超期羈押要分階段。
一般情況下,在拘留期間羈押,最長期限37天,拘留37天了還沒有被檢察機關批捕,就得釋放,否則就叫超期羈押;如果檢察機關批捕後,加上拘留的37天即8個月零7天,檢察機關還沒有起訴,就得釋放,否則叫超期羈押;檢察院起訴到法院,一般是兩個半月宣判,超過兩個半月法定辦案期限,還沒有結案的,構成超期羈押。
在當代的社會,可能很多人對折抵刑期的情況並不是特別的了解,很多人認為法院作出判決之後,就需要嚴格的按照判決書當中的內容直接的計算刑期,不存在折抵刑期的現象,但這樣的一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有些情況是下存在先行羈押可以折抵刑期。
⑵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量刑標准
1. 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41條,個人或單位逃避支付勞動報酬,且數額較大,在政府責令支付後仍不履行,將面臨刑事處罰。
2. 個人犯此罪行,可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可能被處以罰金。
3. 若行為導致嚴重後果,個人將被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可能被處以罰金。
4. 單位犯罪時,將對單位處罰金,並可能對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罪標准處罰。
5. 若在公訴前,個人或單位支付勞動報酬並承擔賠償責任,可減輕或免除處罰。
6. 2013年1月23日起施行的《關於審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了相關術語界定、定罪量刑標准及單位犯罪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