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戰爭
① 戰爭罪的概念是什麼
戰爭罪,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敵對國家,違反國際社會中一般公認的關於武裝沖突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的行為。國際刑法中戰爭犯罪的一種。
戰爭罪並不是不加區別地籠統地反對一切戰爭,而是禁止武裝沖突中的違反戰爭法規和慣例的不人道行為。
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在非常狀態和武裝沖突中保護婦女兒童宣言》,這些文件規定了戰爭罪的表現形式。
如故意殺害戰俘和傷病人員,對他們施加酷刑和折磨等不人道待遇,強迫戰俘參戰或反對其本國,扣押平民,破壞無軍事價值的民用建築、歷史文物或宗教古跡,拒不給予應受保護的戰俘和平民以公平的審理,將本國國民送往佔領國長期定居,對婦女兒童施加暴行、監禁、拷打、射殺、集體拘捕、集體懲罰,毀壞住房,強迫遷移等等。凡實施上述規定的行為,即為戰爭罪。
罪名的應用:
戰爭罪頒布一個世紀以來,多名國家及政界領袖被判決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成為一種政治工具。被判決的這些人中有最為臭名昭著的人物,也有的成為其犧牲品。
2002年7月1日,根據條約設立於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創立,用於起訴該日期及之後犯下的戰爭罪。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和以色列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對國際刑事法院進行了批評。但美國仍擔任該法院的觀察員。《羅馬規約》第12條規定:如果非締約國公民因在締約國領土上犯下的罪行而被起訴,法院對他們也具有管轄權。
② 戰爭罪怎麼判刑
法律分析:我國刑法未對戰爭罪進行規定,國際公約對戰爭罪的判罰做出了一定規定,可能判處的刑罰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罰金等。
法律依據:《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第七十七條 (一) 除第一百一十條規定外,對於被判實施本規約第五條所述某項犯罪的人,本法院可以判處下列刑罰之一:1. 有期徒刑,最高刑期不能超過三十年;或2. 無期徒刑,以犯罪極為嚴重和被定罪人的個人情況而證明有此必要的情形為限。(二) 除監禁外,本法院還可以命令:1. 處以罰金,處罰標准由《程序和證據規則》規定;2. 沒收直接或間接通過該犯罪行為得到的收益、財產和資產,但不妨害善意第三方的權利。
③ 戰爭中殺人是否有罪
戰時在軍事行動地區,殘害無辜居民的是會受到刑法的處罰的,情節特別嚴重的會被宣判死刑的。除了殺害行為會受到處罰外,虐待的行為也會受到處罰。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下:
《刑法》
第四百四十六條 戰時殘害居民、掠奪居民財物罪
戰時在軍事行動地區,殘害無辜居民或者掠奪無辜居民財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四百四十三條 虐待部屬罪
濫用職權,虐待部屬,情節惡劣,致人重傷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死亡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百四十八條 虐待俘虜罪
虐待俘虜,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刑法戰爭擴展閱讀:
但考慮到戰時的特殊性,對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沒有現實危險宣告緩刑的犯罪軍人,允許其戴罪立功。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刑法》
第四百五十一條 戰時的概念
本章所稱戰時,是指國家宣布進入戰爭狀態、部隊受領作戰任務或者遭敵突然襲擊時。 部隊執行戒嚴任務或者處置突發性暴力事件時,以戰時論。
第四百四十九條 戰時緩刑
在戰時,對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沒有現實危險宣告緩刑的犯罪軍人,允許其戴罪立功,確有立功表現時,可以撤銷原判刑罰,不以犯罪論處。
④ 什麼是戰犯,戰爭犯罪屬於什麼性質
法律分析:戰犯指在戰爭中從事違犯戰爭法規和慣例行為的實施者, 主要包括領導者、 組織者、 教唆者、共謀者等。戰爭犯罪是破壞世界和平,危害人類安全的犯罪,屬於國際性罪行。我國刑法未規定相關罪名,但規定了軍人違反職責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百二十條 軍人違反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是軍人違反職責罪。
⑤ 戰爭罪怎麼判刑
反人類罪就是戰爭罪。
1、反人類罪也被稱作反人道罪或危害人類罪,是一種能讓整個國際社會都密切關注的重大國際性犯罪。
2、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在簽署「對土耳其和約」時首次提出反人類罪這一法律概念。但最早確立這一罪行的國際文件則是《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第6條規定:「反人類罪即在戰前或戰時,對平民施行謀殺、滅絕、奴役、放逐及其他任何非人道行為;或基於政治的、種族的或宗教的理由,而為執行或有關本法庭管轄權之任何犯罪而作出的迫害行為,至於其是否違反犯罪地法律則在所不問。」在該文件中,反人類罪與破壞和平罪及戰爭罪一起被確定為戰爭罪的三大罪行。一、《治安管理處罰》第四十二條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二、《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三、情節輕的,構成民事侵權。
《民通意見》第14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5)刑法戰爭擴展閱讀
語言侮辱婦女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婦女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根據201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規定,猥褻罪的對象從"婦女"擴大到"他人",男人的性自由也將得到法律保護。
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刑法第237條第1款,第2款),是指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