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5條
㈠ 《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篇》在內容上與《侵權責任法》有哪些不同的規定試羅列出幾條並進行評述
《侵權責任法》第一章有5個條文組成,分別為第1條立法目的、第2條保護范圍、第3條被侵權人請求權,第4條法律責任的聚合與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和第5條本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在侵權責任編中,這一章內容全部刪除。這是因為:
《侵權責任法》在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和《民法典》分則的一編有很大的不同。《侵權責任法》在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時,必須規定立法目的、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重合時的處理規則、《侵權責任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等;而把侵權責任法作為《民法典》分則的一編,就僅僅是《民法典》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凡是涉及《民法典》總則的內容,侵權責任編就不必規定。
如上圖所示,《侵權責任法》第一章第1、3、4、5條的內容分別在《民法典》總則編的第1、120、187、11條作了規定,為免重復,侵權責任編就不應再作規定。
而《侵權責任法》第2條是關於侵權責任法調整范圍的規定,由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的規定所替代,成為了確定侵權責任保護范圍的新規則。這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創新之一。
《侵權責任法》第2條借鑒的是衣索比亞侵權法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立法模式,即「概括+列舉」式。第2條第2款的列舉式規定雖然詳盡明確,但掛一漏萬,立法技術所帶來的問題需要法解釋來解決,倒不如採用概括式規定。
(1)民法典5條擴展閱讀
其一,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的表述在形式上與《民法典》其他分則編表述一致,如物權編「本編調整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合同編「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人格權編「本編調整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系」、婚姻家庭編「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採用一致的表述方式,更顯結構上的工整、優美。
其二,《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表述為「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按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仔細分析此款條文,其邏輯重點在於保護權利,承擔責任,而非落腳在侵權法保護的范圍上。既然立法者設立該條是為了確定侵權法保護的范圍,那麼,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的表述顯然更加清晰、明確且簡練。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有多少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一共七編,一共一千二百六十條。七編的內容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㈢ 民法典總共有多少條
1. 民法典總共有1260條。
2.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3. 民法典編纂充分吸收多年來民事司法審判的經驗。
4. 民法典的有效實施,有賴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銜接的法律法規的制度修改和制度規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使之與民法典的明殲精神相一致。
5. 我國民法典編纂充分吸收多年來民事司法審判的經驗。
6. 民法典的有效實施,有賴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銜接的法律法規的制度修改和制度規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使之與民法典的精神相一致。
7. 民法典編纂充分吸收多年來民事司法審判的經驗。
8. 民法典的有效實施,有賴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銜接的法律法規的制度修改和制度規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使之與民法典的精神相一致。
9. 我國民法典編纂充分吸收多年來民事司法審判的經驗。
10. 民法典的有效實施,有賴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銜接的法律法規的制度修改和制度規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使之與民法典的精神相一致。
11.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
12. 民法典編纂充分吸收多年來民事司法審判的經驗。
13. 民法典的有效實施,有賴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銜接的法律法規的制度修改和制度規范,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使之與民法典的精神相一致。
14.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中華人跡雹民共和國實行姿槐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㈣ 民法典中的告知義務條款
1、通知義務 通知義務又稱告知義務,指合同當事人應將對合同相對方利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告知對方的義務。
2、說明義務 合同當事人對合同相對方利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負有向對方說明的義務。
3、協助義務 協助義務是指合同當事人應協助對方履行義務,以使合同目的能順利實現的義務。
4、照顧義務
5、保密義務
6、保護義務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 【合同履行的原則】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九條
訂立借款合同,借款人應當按照貸款人的要求提供與借款有關的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㈤ 原來的民法通則第五條b到現在的民法典多少條
原來的民法通則第五條到現在的民法典第三條,但稍有改變。
《民法通則》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民法典》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