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条例
A. 二战后,什么协议中规定了日本的海外派兵人数等限制,并禁止组建军队,只能叫自卫队
日本自卫队(The Japan Self Defence Forces,JSDF)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国家军事武装力量。正式组建于1954年7月1日,根据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水平。日本自卫队属民兵编制,不是正规军,因此现在的日本是一个名义上没有军队的国家。 日本自卫队是由首相领导,而管理则由防卫省负责。防卫省下设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以及一个类似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统合幕僚会议。其它机关则有自卫队医院、防卫大学、防卫研究所等。 日本自卫队现存总兵力大约为23万,由防卫省所统筹管辖。1951年,日本在朝鲜战争中对北朝鲜宣战并派出了扫雷部队参加朝鲜战争,这是二战后日本的首次向国外派兵,同时也是二战后日本唯一的一次对外国宣战。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自卫队对于海外军事任务的参与更加积极。除了曾参与2002年阿富汗战争后的维和任务外,并自2004年1月19日开始驻扎于伊拉克南部的萨玛沃(现已撤军),协助美伊战争后的重建与安全维护。此一类似向海外派兵的行动,遭到国内外部分组织、人群的疑虑、批评和抗议;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日本朝向“正常国家”发展,增加国际形势影响力的重要步骤;日本国内亦有要求因应周边局势(北朝鲜核武威胁、提防中国崛起),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呼声,以及将自卫队“升格”成“自卫军”。2004年,小泉纯一郎内阁曾发起是否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全民公决,最终小泉内阁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的提议被日本民众否决。
B. 以抗日战争为例,说明日本违反了哪些规定如&<;日内瓦公约>;什么的
1.日本使用化学武器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
2.违反“区分原则”和禁止使用不专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属方法.
3.违反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和禁止使用极度残酷和过分伤害的武器的规则.
4.第三、违反“相称原则”:该原则要求交战国不得进行过分的或不成比例的攻击,不得使用引起过分伤害和不必要痛苦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即使使用常规武器也足以实现其侵略的目的,而大规模的使用生化武器明显与其军事目标不成比例。
5.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中关于保护战俘和战时平民的制度.
详细可见:http://www.studa.net/guojifa/061025/16482711.html
C. 日本留学出入境物品携带规定
日本入境携带物品限制:
1.假冒商品,所谓的假品牌:在未知情况下降假冒商品携带入境,若被海关查出,物品将会被罚没。以上情况,收入不会被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但若是在已知的情况下携带入境的话,毫无疑问将构成犯罪行为。
2.华盛顿条约中所规定的物品:华盛顿条约中所规定的毛片、皮革制品、象牙制品等为对象。虎、豹等猫科动物的毛皮、鳄鱼、蜥蜴等两栖动物的毛皮制品为限制对象。以上不仅限制于制品、动物本身同样适用。即时在购买时确认过没有问题,但如在海关被确认为限制物品,你必须做出如下选择:(1)当场放弃;(2)自费寄回;(3)付费请专业公司暂时存放后,办理进口许可证。
3.食品、植物、肉制品(火腿、香肠等)。
4.水果、植物、花卉种子及肉制品等,除在机场出售的已经检验商品以外都不能带入境内。鱼肉制品例外。
D. 日本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哪些
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 、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E. 日本法律对留学生日本打工有何规定
日本法律对留学生日本打工有何规定
日本法务省根据不同的外国人在留资格,对于打工时间和内容有着不同的限制。
如不遵守法无声的相关规定打工,将被视作“违法就业”,属于刑事犯罪行为。
因违法就业被法务省逮捕的外国人一般被强制遣送回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禁止进行“色情”和“赌博”相关的打工活动。
外国留学生劳动时间限制为学期间每周28小时之内(每天4个小时以内),暑假等假期每天8小时以内。
在留资格为”留学“的留学生在日本开始打工之前,必须向入国管理局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证“。如果没有取得”资格外活动许可证“就开始打工是违法的,如果被发现就得接受法律的制裁。
F. 日本政治制度内容
日本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实行由天皇总揽统治权的君主立宪制。战后,根据1947年《日本国宪法》实行议会内阁制,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仍保留下来。
明治维新以前的政治制度
日本国家形成较晚,3世纪初期才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即邪马台国。约4世纪,在本州中部又兴起了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即大和国。到5世纪,日本奴隶社会进入繁盛时期。646年,大和国发生“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701年以后,又积极推行律令制度,于702年和718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进一步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完成了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转变。
8世纪后半叶,土地私有和庄园制度得到发展,10世纪时封建武士开始崛起。12世纪末,武士出身的将领源赖朝建立了统治全国的军事政府──镰仓幕府,从此,日本进入幕府时期。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成为中央政权,天皇形同虚设。墓府政治又称武家政治,它以军事封建统治为特色,以首长武家栋梁与从者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为基础。从者对栋梁(主人)提供军事服务(奉公),主人对从者恩惠(御恩)以土地,同时保护其领地。江户幕府时期,幕府又把将军领地、天皇和公卿以外的全国土地分为许多藩,封大名为藩主(诸侯)。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军事、行政、司法和征收贡赋等权利,但他必须对幕府纳贡和负担军事义务。藩成为幕府统治全国的地方机关。
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制度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结束了封建幕府政治,成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史称“明治维新”。通过1868年的版籍奉还和1871年的废藩置县,将封建领主占据的藩地统归天皇管辖。特别是经过1868~1869年平息士族反叛的戊辰战争,日本开始走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轨道。1885年结束了明治初年以来的太政官制,创设了内阁制。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二月)正式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通称《明治宪法》)。接着,又相继制定了《皇室典范》、《议会法》、《贵族院令》、《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会计法》等,确立了天皇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
天皇
《明治宪法》规定,“万世一系之天皇”是主权者。天皇被奉为神之子孙,天皇主权出典于天孙降临的神话。天皇主权也就是神敕主权,万世一系即与天地共存。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集立法、行政、司法及统率军队的权力于一身,立法权在帝国议会协赞(同意)下,行政权在各国务大臣辅佐下由天皇行使,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的名义行使。天皇的地位至高无上,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作用很小。天皇还有紧急敕令、独立命令权及非常大权等。
帝国议会
形式上是国民参与立法的机关。由贵族院和众议院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及敕选议员组成,实权掌握在华族和终身敕选议员手中;众议院由民选的议员组成。两院的职权虽然对等,但贵族院可以推翻众议院的决定。帝国议会虽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但议会通过的法案须经天皇裁可才能成为法律。
政府
内阁及其国务大臣从属于天皇,只对天皇负责,并对天皇的行政权的行使起辅佐作用。但国务大臣的辅佐权不包括皇室事务和军事统帅事务,而且这些事务也不受议会监督。从议会和政府的关系看,议会不能决定内阁的去留;权力重心在政府,政府可以紧急敕令等方式削弱议会的立法权;在预算法案未成立时,政府可依上年度的预算实施财政。
枢密院
《明治宪法》保留了1888年为审议旧宪法和皇室典范而建立的枢密院,作为天皇的咨询机构而独立于内阁之外。其成员由议长、副议长及顾问官组成,是审议重要国务的合议体。也称枢密顾问。在法律上虽是单纯的咨询机构,但在实际政治上,对政府起议会第三院的制约作用。
法院
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行使,但天皇和内阁均不参与审判。当时的司法权不包括对行政案件的审判,在普通法院之外另设行政法院,负责审理行政案件。行政诉讼事项以法律列举限定,范围不广。
现代日本政治制度
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1937、1941年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占领日本。1945年10月,占领军最高司令官D.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修改《明治宪法》。在松本草案被占领军总司令部否定后,代之以麦克阿瑟草案。日本政府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宪法修正纲要”,1946年6月交付帝国议会讨论,议会通过后,于同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实施。由11章103条构成,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宪法》。根据这部宪法,日本由战前具有浓厚军国主义、封建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改为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实行“地方自治”原则;放弃战争,不保持武装力量。
天皇
《日本国宪法》第 1条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基于主权所在的日本国民之总意。”天皇只行使有关国事的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须经内阁的建议与认可,由内阁负其责任。天皇既不具有传统君主的性质,也不具备国家元首的性质。天皇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国会
国会是政权的最高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构成,两院议员均从国民中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每3 年改选半数议员。国会有立法权,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权、条约的批准权、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权,议院有国政调查权、对法官的弹劾裁判权等。虽然一切法案都由国会审议,但内阁也有提案权,内阁提出的法案占 80%以上。众议院权力大于参议院。如参议院对众议院已经通过的法律作出不同决议时,众议院再次以出席议员2/3以上的多数通过即成法律。众议院有权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或否决信任票,但内阁总理大臣可以建议天皇宣布解散众议院。国会的常会每年召开 1次。内阁可以决定召集国会临时会议,一定数额的议员也可要求内阁召集临时会议。会期及延长事宜由国会本身决定。众议院被解散时,参议院也同时闭会。如有需要,内阁可要求参议院紧急集会。紧急集会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如在下届国会开会后10日内不能得到众议院同意,即失去效力。
内阁
中央政权机关的领导核心,是由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组成的合议体,行政权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统一体的内阁。内阁总理大臣由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免,内阁总理大臣须在国会议员中提名,半数以上的国务大臣也必须是国会议员,内阁对国会负连带责任。内阁必须得到众议院的信任,否则,内阁有权建议天皇解散众议院,或者内阁总辞职。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多数阁员属该党议员,因此内阁和议会通常能保持一致。
法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参照英美法系进行了司法制度改革,强调司法独立,废除了明治维新时期仿效大陆法系建立的行政法院和特别法院。法院组织系统分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两类。最高法院享有最高司法审查权,对国会和行政的决定和行为进行监督。下级法院分为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各级法院一般兼理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实行四级三审制。法官实行任命制,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须交国民审查。法官根据宪法具有“身份保障”,但国会两院组成的弹劾法院可审判被追诉法官。
地方自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控制。战后,《日本国宪法》和《地方自治法》扩大了地方自治的权力。《地方自治法》规定,都道府县及市町村为普通地方公共团体;东京都的特别区、地方公共团体的组合、财产区及地方开发事业团为特别地方公共团体。地方自治的职权包括:地方财政和地方财产管理权,地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权,课税权、警察权、统制权等行政执行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定地方条例权等。自治机关由地方行政机关和地方议会组成。各级行政首长和议会议员均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和罢免。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虽然宪法和法律限制中央对地方的统制监督权,但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如地方议会制定、修改或废除条例必须报自治省大臣核准;制定预算必须符合中央预算规定的比例;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受有关省大臣的监督;总理有权直接罢免地方行政首长,地方大多数公务员由自治省安排等。
选举制度
《日本国宪法》保障普遍选举、秘密选举和平等选举,以个人选举、直接选举、任意选举为前提。《日本国宪法》和1950年的《公职选举法》确立了国会议员、地方公共团体议会议员及其首长的选举制度。众议院议员512人,由全国130个选区选出;参议院议员252人,其中,100人以全国为1个选区,依比例代表制选出(采顿特计票法),其余 152人以都道府县区划为选区选出。地方议会议员定员由法律规定。选举的管理由行政委员会负责,分为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以及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选举管理委员会。年满20岁以上者均有选举权,对地方议会议员及其首长的选举,还有居住期限的限制。对参议院议员和都道府县知事的被选举权,为30岁以上,其余为25岁以上。禁治产者和禁锢刑(徒刑)以上的受刑者,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党制度
日本实行多党制。虽在国会中占有席位的政党不少,但自由民主党自1955年以来长期单独执政。自由民主党内部派系林立,派系斗争从未间断,在斗争中,主流派和反主流派不断重新组合,这是日本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见日本政党)。
国民的权利
《日本国宪法》以尊重人权为基本原则,确认国民(不再是臣民)享有的一切基本人权不受妨碍,宪法所保障的国民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永久权利”,法律不得限制;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的范围比过去扩大,增加了对公务员的选举罢免权、公民的赔偿请求权、不受奴隶式拘束和苦役的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脱离国籍的自由、学问自由、生存权、受教育权、劳动权、刑事赔偿请求权等新的规定。
G. 去日本出关规定
日本禁止旅客入境时携带新鲜的水果、蔬菜或未经处理过的肉类。
日本对出入境规定:
1、麻疯病、精神病患者;
2、超过规定的居留期限后继续在日本停留的;
3、因违反外国人登记的有关法令,被判处监禁以上刑罚的,但缓期执行者除外;
4、少年(不满20岁者)被判处超过3年拘役或监禁的。
5、因违反取缔毒品的有关法律被判处有罪的(包括被判处罚金或缓期执行的);
6、除3-5外,被判处无期或超过1年有期拘役或监禁的,但缓期执行者除外;
7、从事卖淫或从事与卖淫有直接关联业务活动的;
8、煽动、挑唆或协助其他外国人偷渡日本或非法入境的;
9、企图以暴力破坏日本国宪法和政府,或有此主张的;以及结成此类政党等团体,或加入该团体的;
10、结成或加入鼓动对公务人员实行暴力、鼓动破坏公共设施、鼓动妨害安全保障设施正常运转的政党及其他团体的,以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
11、为了达到9和10所定团体之目的,制作印刷品、电影及其他文书图画,以及散发或展示的;
12、其他经法务大臣认定对日本国的利益或公共安全作出了损害行为的。
入境审查:日本入国卡(外国人入国/出国登记)分为两部分,右面是入国审查时提交的,左边是出国审查时提交的,因此入国后千万别丢失和折叠,和护照一起保管好。在飞机上会有空乘人员分发入国卡,也可等落地后在机场内获得,有中文版。
根据日本使馆最新规定:所有进入日本的访客在进入空港及码头时,需要在柜台的相关设备上进行双食指指纹采集及拍照。结束后,入境审查官会对访客的来访目的、行程安排、逗留时间、同行人员等进行询问。特殊人员可不必出示指纹审查:
1、特别永住者。
2、未满16岁者。
3、进行“外交”、“公用”在留资格领域内活动的人。
4、受邀请的国家行政机关首长。
5、法务省省令所规定的相当于3、4项规定的人。
(7)日本对外条例扩展阅读
去日本的入境程序:
日本入境规定:抵达日本机场后,通过检疫站到入境检查站,出示海员证、护照、邀请函和入境卡片,在外国人检查口办理入境手续。
通过入境检查后,去一楼行李领取处领取自己的行李。提取行李时,请认准航空公司及飞机班次,到指定行李传送台提取。提取行李后,出示护照及在飞机内填好的海关申报单通关。海关有十七个柜台,分两大部分,属免税范围的到绿灯检查台办手续,不属免税范围的到红灯检查台办手续。通关后即可乘车分赴东京市内。
日本海关规定,入关可携带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半磅,酒3瓶。出境限携日元30万。外币入境不限,先报数额,出关时可携出。
H. 请问谁有《日本法律适用通则法》《罗马条例2》的译文吗
图书馆有的哦
I. 中国和日本海关对出入境所携带物品的规定(详细)
在飞机上,检疫所会发给每位乘客身体健康状况表,乘客填写之后,交至检疫所服务窗口。如果在旅行中,乘客有任何发烧、腹痛等身体不适,都可向 "健康相谈室"要求帮助。
日本禁止携带入境品:
1、名牌等仿冒品。
2、牛、猪、羊等家禽类的肉(包括牛肉干)、内脏及肉食加工品(火腿、热狗、培根、烘干之物等)。
3、土、附带着土之植物、水果。
4、象牙、象牙制品及一部份的动物标本、毛皮、皮革制品等、华盛顿条约里被指定保护动物的制品、加工品。
5、其它/没有被指定的动植物,是必须要在日本检疫柜台接受检疫。部份汉药也有被指定禁止携带入境品。
6、化妆品及医药品可携带入境但数量有限制(化妆品一种24个以内) 。无论来自哪个国家的访客,进入日本国境的时候都不需要进行预防接种。但是如果是携带动植物出入境的,则有某些限制。请这类访客事先参照日本农林水产省开设的有关网页了解清楚。
(9)日本对外条例扩展阅读
《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72号关于在全国各对外开放口岸实行新的进出境旅客申报制度》
三、进境旅客携带有下列物品的,应在《申报单》相应栏目内如实填报,并将有关物品交海关验核,办理有关手续:
(一)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生物制品、人体组织、血液制品;
(二)居民旅客在境外获取的总值超过人民币5000元(含5000元,下同)的自用物品;
(三)非居民旅客拟留在中国境内的总值超过2000元的物品;
(四)酒精饮料超过1500毫升(酒精含量12度以上),或香烟超过400支,或雪茄超过100支,或烟丝超过500克;
(五)人民币现钞超过20000元,或外币现钞折合超过5000美元;
(六)分离运输行李,货物、货样、广告品;
(七)其它需要向海关申报的物品。
J. 日本的 和平宪法 规定不拥有交战权 宣战权 什么意思
这些是纯法律问题.你纠缠这些没有实质意义.
一个民主国家,其领导人要想对外发动战争,必须通过其国会批准,国会才有权对外宣战,日本只有自卫权,既然其国家没有交战权 宣战权也就是说不能主动对外发动战争,否则就是违法的,你或许会问,日本领导人才不管,他找个借口说他受到侵略不就行了吗?如果是这样就是怀疑现在日本的民主制度对日本领导人的制约机制了,以为现在的日本领导人还能像当年那样独行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