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新法规
① 交通事故发生后,有新交通法规出台,责任认定时按新法还是旧法
如果新法规出台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还没做出来,则认定应依据新法规。。
② 新交通法规对于交通事故的认定和处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_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_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
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③ 交通事故发生后一年新法规执行,法院是按新法规还是就法规执行
交通事故发生后一年新法规执行,法院是按新法规还是就法规执行?
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人身伤害赔偿案件的计算,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最后一次法庭辩论终结前上年度的标准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假定事故是2017年7月1日发生的,2017年12月3日原告起诉,最后一次法庭辩论在2018年5月4日结束,那么赔偿的标准按照2017年、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标准计算。法规也是这样。
以上回答供参考。
④ 交通事故法律法规
既然对交警的责任认定有异议,那我们就不要采纳
可以直接到当地的法院进行申诉,至于车速的问题,我建议在告上法院的前提下,去趟你爸所驾驶的机动车销售公司,去那里可以拿到法官的可以采纳的证据--挂三档到底能跑多快,至于是否超速,你最好最经借个摄像机,在你爸行驶的路口进行摄像取证,看看在长达3公里的地段,是否有限速20公里的标示,如果有那就超速,如果没有那就不是,如果交警硬要说是次路段限速20,由于路政部门管理不当,缺少标示,路政部门也有连带责任。
至于当时你爸是否避让,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事故还是发生了。
现在只要能让法院采纳,1 你是正常行驶 2 没有超速 就可以了,问题是谁可以证明你是挂3档的呢。
如果你胜诉 申请费用一般是对方支付
给我加分我继续关注你
⑤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处理有哪些新规定
按相关法律规定,关于交强险责任赔偿的相关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⑥ 最新交通事故处理规定有哪些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对比修订前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新规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便民利民、公平效率、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要求,对交通事故处理的多项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出台了四个方面15项新措施。
在完善事故复核程序、畅通法定救济渠道方面,出台了四项制度措施。
一、放宽了当事人对事故认定不服申请复核的范围,将交通事故证明、适用简易程序事故认定以及路外事故认定三类情形均纳入复核申请范围,实现事故办案监督和群众依法申诉渠道的全覆盖。
二、为了给当事人申请复核提供更大便利,在原有规定向上级公安交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的基础上,新增可以直接向原办案单位提出复核申请的规定,让群众少跑腿。
三、在事故责任复核环节,新增可以设立复核委员会的规定,广泛吸收行业代表、社会专家学者等人员参与,提高事故认定的公众参与度和公开透明度,促进公正公平办案。
四、取消交通事故进入司法程序不予复核的规定,并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受理复核申请后,要将受理情况和复核结论告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减少司法成本,更好地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规范事故处理收费、减轻群众负担方面,出台了四项制度措施。
一、对因扣留事故车辆产生的停车费用,明确由作出扣留决定的公安交管部门承担,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但公安交管部门通知当事人领取,当事人逾期未领取产生的费用除外。
二、对需要进行事故检验、鉴定的,规定检验、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不得向群众收取。
三、严禁公安交管部门指定停车场停放扣留的事故车辆,防止违规收费和勾连牟利等问题。
四、除依法扣留车辆的情形外,赋予事故当事人自行联系施救单位拖移车辆的选择权,只有在当事人无法及时移动车辆且影响通行和安全的情况下,交通警察方可通知具有资质的施救单位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⑦ 交通事故处理新规定有哪些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对比修订前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新规定对交通事故处理的多项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出台了四个方面15项新措施。
此次修订的内容变动较大,对广大市民而言,可谓一大利好,不过在叫好的同时,也有群众表示,对部分修订内容一知半解,暂时还难以消化,为此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副大队长陆家俩对此进行解读。
程序更完善
申请范围和申诉渠道更广
事故复核申请可向原办案单位提出
措施:一、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事故,规定当事人在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位置后,先撤离现场再协商处理,进一步提高轻微事故现场撤离效率,防范由此导致的二次事故和交通拥堵。
二、对于未造成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等快捷方式自行协商处理,减少事故处理和理赔时间。
三、对于当事人报警的未造成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事故,交通警察、警务辅助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为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提供指导。
四、对事实成因清楚、当事人无异议的伤人事故,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经当事人各方申请可以快速处理,缩短事故处理的周期。
不少车主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是轻微的交通事故,但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处理事故上,车辆一扣就是个把月,很是不便。符合快处快赔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但无人员伤亡的,双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没有异议的,可自行协商;另一种是事故造成人员轻微受伤,双方一致同意的,也可适用简易程序。
据陆家俩介绍,目前处理的交通事故中,通过快处快赔来处理的,占到了70%以上,新规的施行,将对轻微事故有更高效率的处理。
执法更透明
在互联网公布事故认定书
按规定使用执法记录设备
措施:一、按照警务公开的要求,推行在互联网公布事故认定书措施,使执法办案行为更加透明。
二、在原有死亡事故作出事故认定前公开证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公开证据的范围扩大到复杂、疑难的伤人事故。
三、明确交通警察处理事故应当按照规定使用执法记录设备,强化执法过程监控。
解读
此外,修订后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还在依法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对群死群伤事故开展深度调查以溯本追源、预防事故等方面也作了明确规定,将有利于打击震慑违法犯罪、科学有效预防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将不断强化执法透明,执法公正,严格按照新规开展工作。
⑧ 求交通事故涉及到的法律法规!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核心的法律依据。全文共124个条,施行于2004年5月1日,主要对交通相关人及物:车辆、驾驶人等的道路通行条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除此之外,还对事故责任认定、罚款标准、调解等事项均作了较详尽的规定。
2、发生交通事故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判断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行为是否存在错误,有无遵守交通法规。是相关部门通过判断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而划分各方交通事故当事人事故责任的主要法律依据。
3、《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主要涉及的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方面的内容。针对交通事故处理的管辖权、处罚等等作了较详尽规定。
4、当交通肇事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时,依据《治安处罚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对交通事故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是行政部门对事故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重要法律依据。
5、若行政部门组织调解,则《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事故当事人关于民事赔偿问题的法律依据。
6、对于构成犯罪的肇事者,依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度规定》第30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刑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先打官司后收费,没有拿到赔偿款不收任何费用!0元为你打官司。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我们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400-6659-593
⑨ 交通事故的七项新法规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的,我也不知道。所以不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