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法规
❶ 垃圾焚烧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制度
垃圾焚烧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第五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宣传教育,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再生产品和可重复利用产品。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
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第四条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
第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4、《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
国家采取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第四条 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缴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挪作他用。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5、《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总则
第一条 为引导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本技术政策。
本政策将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适时修订。
第二条 本技术政策所称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本技术政策所称特殊危险废物是指毒性大、或环境风险大、或难于管理、或不宜用危险废物的通用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理处置;
而需特别注意的危险废物,如医院临床废物、多氯联苯类废物、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单独收集的含汞、镉废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等。
第三条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是:
到2005年,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产生的危险废物得到妥善贮存,有条件的实现安全处置;实现医院临床废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
将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控制在2000年末的水平;在全国实施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和许可证制度。
到2010年,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危险废物基本实现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
到2015年,所有城市的危险废物基本实现环境无害化处理处置。
第四条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分类、检测、包装、综合利用、贮存和处理处置等全过程污染防治的技术选择;
并指导相应设施的规划、立项、选址、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五条 本技术政策的总原则是危险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第六条 鼓励并支持跨行政区域的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第七条 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单位、处理处置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技术资质。
第八条 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鼓励性经济政策等措施加快建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理处置体系,积极推动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工作。
❷ 我国对禁止在校园内焚烧生活垃圾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用任何方式、在任何露天场所焚烧农作物秸秆、垃圾。
❸ 焚烧垃圾违反什么法规
对于焚烧垃圾,环境保护法里面有相关规定
❹ 100kg垃圾焚烧炉国家有没有管理方面法律法规
具体说的是排放标准吗,根据各地环保要求不一样的
❺ 国家禁止焚烧秸秆有什么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一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除前两款外,城市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治烟尘污染的其他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要求省、市、县三级政府完成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中要明确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保障体系,秸秆利用的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
(5)焚烧法规扩展阅读:
焚烧秸秆的危害:
1、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
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
3 、引发火灾。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麦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这套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论:治理秸秆焚烧要治本
❻ 学校焚烧垃圾违反什么法律法规可以想什么部门举报
小规模焚烧没什么法律法规,前两位说的当地市容环卫或者城市管理法规应该都是没什么实际效果的,谁会和学校的小规模活动过不去啊,要举报你可以找环境质量监督局什么的,教育局也可以,主要是没什么实际意义
❼ 制定地方性法规严禁焚烧秸秆有哪些省市
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据此,地方性规章只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❽ 企业生活垃圾焚烧违反相关规定么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随意处理生活垃圾,更不用你说你说的焚烧 乱扔了。企业应该缴纳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来进行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而本厂中显然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活动。,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有以上行为的,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相关的内容可以搜索《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进行详细查看。
所以你的问题是这样的:这种行为肯定违反规定,并且也可以检举!这是我们的权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❾ 国家对焚烧生活垃圾有没有明文规定
你好,生活垃圾焚烧后,出来的有炉渣,有飞灰,炉渣直接从炉膛里出来可以集中处理,但是飞灰不一样,飞灰是要直接排到大气中的,会迁移扩散。而且因为垃圾焚烧温度较高,所以重金属会挥发,随飞灰进入到大气中,除对环境人体直接损害外,还有可能进入到水体、土壤环境中造成进一步的环境影响。除此之外,温度不够高或者停留时间不够,还会导致强致癌物二恶英的产生。
另外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的重金属和溶解盐测试分析结果,以及国外对飞灰中二恶英等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明:按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飞灰属危险废物b,Cd,Hg和Zn是飞灰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可浸出部分Cd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和酸溶态形式存在,而Pb和Zn主要以酸溶态形式存在,因此在酸性环境条件下飞灰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会显著增加.飞灰溶解盐为22.1%,主要为氯化物,其存在会增大其它污染物的溶解度;飞灰处置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体.飞灰含少量二口恶口英和呋喃等有机污染物,有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风险.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有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的飞灰为危险废物。
❿ 焚烧几十件过期商品垃圾违反法律吗、什么条例、什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内需要特殊容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是否违法要看焚烧垃圾的位置,至于处罚,要看当地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