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名规章
㈠ 这些地名我最熟悉的是宁波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呢
这些地名我最熟悉的是宁波大家想一想因为你在宁波生活过。以你对宁波的印象非常的深,你很爱宁波。
㈡ 宁波地名的来历
宁波为何简称“甬”呢?“甬”在《辞海》里是指钟柄。因“甬”字在古文中与镛字相通,所以其本义是指大钟。另外,从“甬”的字形来看,也很像我们平时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形状。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则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了。当时,宁波这块地方还不叫宁波,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是越王勾践的领地。春秋后期成书的《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于姑苏山上,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对这段历史,《国语·越语》记载道:“请达王甬句东。”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也写道:“请使吴王居甬东。”3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尽。”史料中讲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宁波,而“甬东”、“甬句东”则是指现在的舟山岛。
对“甬”字的来历,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发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为奉化,山北为鄞州。《奉化志》上讲,甬山的得名是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如今《辞海》里解释:“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县时,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部分,县府设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内惟一通向大海的这条甬江,成为这一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当时甬江名气己很大,鄞、甬两个地名同时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时所指的甬江,是从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桥方向流来的东江汇合处开始,一直到镇海口出海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现在己将从甬山流至宁波市区新江桥的长达121公里江段称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至镇海口的22公里江段称为甬江。
古时将甬江流经的区域都称为“甬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名称曾经历多次变迁,但“甬”始终作为它的简称,延续至今。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美丽的宁波的由来
㈢ 宁波属于哪个省份`
宁波,属于中国浙江省,简称甬,计划单列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利的较大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的生产主要以石油化工、化工原料、橡胶、塑料和染料的生产为主。位于镇海区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仑区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榭开发区是宁波重要的化工基地。宁波纺织和服装工业较为发达,区域集中度较高。毯类、针织、服装辅料生产规模在中国大陆位居前列。
(3)宁波地名规章扩展阅读
宁波的地名由来: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字,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象古代的覆钟,故叫甬山,这条江就叫甬江,这一带地方就称为“甬”地。
参考资料:网络-宁波-地名由来
㈣ 宁波栎社地名的由来和在那里出来的有那些历史名人
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国家教育部、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宁波大学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率先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宁波大学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宁波市委常委程刚任校党委书记,聂秋华教授任校长。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4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藏书140余万册,拥有5家设备齐全、水平较高的市级附属医院。宁波大学地势开阔,甬江蜿蜒,树木葱茏,楼宇隽永,是求学治学的极佳场所。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名,含中国科学院共享院士6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5名,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人员2名;有正高职称人员214名,副高职称人员587名,有博士学位的209名,另有近百名教师博士在读。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300余名,研究生741名,外国留学生(含短期培训)17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9700余名。学校积极倡导浙东学派“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和英语、体育等专业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多次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学校成立了学生帮困助学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中心等5个中心,制订并实施了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办法、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制度,创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讲述宁大人自己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等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品牌,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并逐渐形成学校特色。综合性学校积极构建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体系,现有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门类,设有19个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5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3个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建有12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2个,另有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专业9个,市重点专业4个,已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侨资性原宁波大学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率先捐资创办,在发展过程中,包氏姐妹、邵逸夫、曹光彪、包玉书、赵安中、李达三、朱绣山、朱英龙父子等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50余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3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众多“宁波帮”的捐资助学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同时,他们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地方性宁波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200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全国第六位。作为一所由城市名称直接命名的大学,学校牢固确立了为地方服务的理念,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着力开辟产学研工作新渠道;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与各县市区的科技合作项目为载体,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服务地方,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总体实力,于地方求发展,从综合找优势,以特色创一流。开放性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高校,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至今已与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拥有国家教育部指定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资格;每年向国外知名高校派遣优秀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加合作商务管理、中澳MBA、来华留学等多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同时,学校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络与沟通非常频繁,目前已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7所院校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努力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锐意创新,提高质量,培育特色,融入地方,争创一流,力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㈤ 宁波万达究竟地名还是什么意思
宁波万达广场位于鄞州中心核心区,东面紧临城市主干道天童北路、北靠四明中路、南依贸城中路毗邻鄞州区政府、西至宁南北路,由国际购物广场、国际商务酒店、高级城市公寓三大功能板块构成的大型城市建筑综合体。主力面积150—160,是宁波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占地面积最大、停车位最多的商业项目。项目的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引入沃尔玛、百安居、HOLA特力屋、喜网络、苏宁电器、石浦酒楼、神采飞扬电玩城、大歌星KTV、万达国际影城、银泰百货等11家主力店。
㈥ 请问宁波火车站具体地名
现在的宁波火车站地址就在宁波江东兴宁路、东方商务中心南侧,福明路以西,桑田路以东,临近中兴路、环城南路等主干线,楼主可以就近乘坐公交10路、12路、14路、18路、21路、22路、123路、132路、335路、388路、505路、516路、522路、541路、620路、758路、782路、903路到火车东站下车就OK了。
㈦ 宁波名字的由来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据志书上记载: “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赤堇山有两处,一在今鄞县天童、宝憧一带 ,一在奉化境内。“鄞”的名称最早就是这样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设郡县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个县,归属会稽郡。据说,当时海外人民到宁波来集货贸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 (今育王寺附近),并在此设立鄮县。鄮即“贸邑”两字的合写,意即贸易的地方。汉朝时,这三个县的范围大致是:鄞县包括现在的市区、西南郊和奉化东南一带,县治在今奉化白杜;鄮县包括江东区以东,鄮山以北的地方,县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带,县治在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附近。自汉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围没有大的变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两县都并入句章,县治设在小溪(今鄞县鄞江桥),唐武德年间又将句章改为鄞州,不久又改称鄮县。直到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称为明州,把鄮县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县)四县、归属明州。州治开始在小溪,后来就迁到三江口。元和年间,又在鄮县东面设一望海镇。五代时,州县合治,鄮县也改称鄞县,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又改为定海县(即今镇海县),又把象山也划归明州。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国县(即今定海县)。这样,明州范围就大体上包括后来宁波的鄞、慈、镇、奉、象、定几个县。唐、宋间的明州,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口,《四明志》就有“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记载,1974年和义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经由宁波港出口的外销瓷。唐代在明州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当时从明州登陆来朝贡和贸易的,包括日本、高丽和一些东南亚的国家。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广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又是全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够建造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大吨位海船。
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又改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就改为宁波府。由于当时的镇海县还叫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这就是“宁波”命名的由来了。
㈧ 宁波在古代是叫什么地名的
老乡啊,老乡。
先说说阿拉宁波简称”甬“的来历,最早的甬来源于甬山(奉化市江口街道),因为山像甬字,所以叫甬山,而穿山而过的江就叫甬江。因此甬江沿岸的地儿自然就叫甬了。所以甬这个简称自古就有了,最早在周朝这个地方就可以叫甬。
但官方对宁波的称呼是一直在变得,就像江南指地块,但官方名却有不同。最早出现过的官方城池是勾践灭吴之后建的句章城(音勾章,慈城镇城山渡村和王家坝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把整个宁波划入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同时在甬这个地方设了三个县:鄞、鄮、句章。而鄞是唯一一个现在还在使用的,就是鄞州区,而这个地方一直是宁波市区,中唐以前,宁波的 治所一直在鄞县小溪(今鄞江镇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并鄞、鄮、余姚、句章四县为句章县。621年(唐武德四年),句章、鄞、鄮三个县变成鄞州,而之前属于句章的余姚被分出去成立姚州。而到武德八年,鄞州被费了,降级为鄮县,归属于越州。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又把越州给分了,鄞州重新立州,但改名为明州,这时候, 宁波的治所才换到现在的三区境内。742年(唐天宝元年),明州又给费了,改名余姚郡,又被越州吃了。758年(唐乾元元年)才再复名为明州(下属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县以及鄞州市区)。1195年(南宋绍熙五年),宋宁宗赵扩即位,赐明州年号庆元,升为庆元府。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改庆元府为庆元宣尉司。次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改庆元路为明州府。到了明朝,明州犯忌讳了,所以皇帝看了看,宁波靠海,下面又有个县叫定海县(现镇海和舟山),就大笔一挥改明州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
但是其实宁波市三区一直是没有的,市三区一直归属于鄞州管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我们现在的五区之分。1949年,市三区独立出鄞州,鄞州成县,市三区立市。到了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
磐龙缠炉 手打整理,欢迎追问
㈨ 一下子到宁波猜一地名
南通
一直向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