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救灾条例

救灾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31 12:40:03

❶ 救灾资金未及时发放违反了哪个条例

第一条 为维护收入分配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规范津贴补贴政策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津贴补贴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和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离退休人员补贴、改革性补贴以及奖金、实物、有价证券等。
第三条 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属于下列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一)行政机关公务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处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自行新设项目或者继续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的;
(二)超过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贴补贴的;
(三)违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公务员奖励的规定,以各种名义向职工普遍发放各类奖金的;
(四)在实施职务消费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并发放补贴后,继续开支相关职务消费和福利费用的;
(五)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值班费和未休年休假补贴的;
(六)违反《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等规定,擅自提高标准发放改革性补贴的;
(七)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八)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实物等形式发放津贴补贴的;
(九)违反规定使用工会会费、福利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发放津贴补贴的;
(十)借重大活动筹备或者节日庆祝之机,变相向职工普遍发放现金、有价证券或者与活动无关的实物的;
(十一)违反规定向关联单位(企业)转移好处,再由关联单位(企业)以各种名目给机关职工发放津贴补贴的;
(十二)其他违反规定发放津贴补贴的。
第五条 将执收执罚工作与津贴补贴挂钩,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发放津贴补贴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六条 以发放津贴补贴的形式,变相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条 违反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的规定核算津贴补贴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八条 使用“小金库”款项发放津贴补贴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九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职务影响,违反规定在其他单位领取津贴补贴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条 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发放津贴补贴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并以发放津贴补贴的形式合伙私分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分。
第十一条 在执行津贴补贴政策中不负责任,导致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发生严重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二条 不制止、不查处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发生的严重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三条 对违规发放的津贴补贴,应当按有关规定责令整改,并清退收回。
第十四条 经费来源由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所列行为的,参照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十二条规定的违纪情节,依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处分的程序和不服处分的申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负责解释。

❷ 在社会保障中优亲厚友的,明显有失公平的,情节严重的,给予什么处分

在社会保障中优亲厚友的,明显有失公平的,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如下:

1、第一百一十四条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扶贫脱贫、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第一百一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一)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庸懒无为、效率低下,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

(三)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的;

(五)有其他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

(2)救灾条例扩展阅读

今年以来,天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为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记者从天津市纪委监委了解到,日前,天津市通报6起扶贫助困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

通报的6起问题分别是,河北区新开河街天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义玲截留救助款和困难群众慰问品问题;

东丽区万新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科原负责人孙富荣在社会保障事项中优亲厚友等问题;

北辰区北仓镇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国庆(已退休)虚报冒领低保金问题;

宝坻区方家庄镇四里港村党支部原书记李振国在负责申报危房改造过程中索取钱款问题;

宁河区板桥镇大麦沽村党支部原书记李凌芳违规为亲属骗取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问题;

蓟州区许家台镇劳动保障干部孔继伟在办理低保和特困补助过程中收受他人钱款等问题。

通报指出,上述问题的查处,暴露了当前全市扶贫助困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严重侵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脱贫攻坚成效,必须铁腕重拳整治。

据了解,今年1月至9月,这个市共查处扶贫助困领域违纪问题202起、处理249人,同比分别增长6.2倍、5.7倍,144人因在扶贫助困工作中履职不力受到问责。(记者尹思源)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人民网—天津通报6起扶贫助困领域腐败和作风典型问题

❸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司法解释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1、所谓“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单位制度或者单位临时工作安排进行劳动的时间,以工日或者工时为计量单位。工

作时间这一概念主要是和休息日休假日及下班后休息时段等概念相区分,它是从法律制度层面上讲,而不是从实际行为效果层面上讲。

举个极端的例子,哪怕职工在工作时间休息睡大觉,工作时间依然属于工作时间而不是休息时间。这就是工作时间的概念,它就是一个法律制度层面的概念,通俗地讲法律制度为职工从事工作安排的时间,而并非指工作过程实际消耗的时间段,所以与工作具体行为本身无关。

2、所谓“工作岗位”是指劳动者劳动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由工种、职务、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诸因素构成。

3、“48小时之内”以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时间作为突发疾病的起算时间。

举例说明,某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晕倒,经过30个小时山路运送才送到医院,在医院昏迷36个小时抢救无效死亡。那么,此案“48小时之内”起算时间从送到医院初次诊断时间作为起算时间,此案是符合这个时间条件的。

(3)救灾条例扩展阅读

认定工伤的七种法定情形: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参考资料:网络:工伤保险条例

❹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条例解读

对联合“作战”的具体规范
一是明确了救灾任务。从我国灾情特点和实际情况看,《条例》本着“抢险救急为主”的原则,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主要任务作了规范,即军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是担负突击性任务,确保部队使用在关键时刻、关键部位。
二是明确了组织指挥。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军地联合、统一指挥,是我国抢险救灾工作的特色和重要经验。《条例》对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并对指挥机构、指挥关系、职责分工、协调配合等问题作了具体规范。
三是明确了兵力动用。动用军队兵力、装备参加抢险救灾,必须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和程序办理。考虑到抢险救灾的紧迫性,《条例》明确,在紧急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向驻军部队提出救助请求,部队可以边行动、边报告。
四是明确了平时准备。《条例》规定,部队在平时应当制定参加抢险救灾预案,开展救灾训练。
五是明确了行动保障。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时的行动保障,是这部《条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条例》规定,军队参加国务院组织的抢险救灾消耗由中央财政负担;军队参加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消耗由地方财政负担。《条例》还对地方人民政府为部队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救灾专用设备、物资、器材保障和供给、医疗保障等,作出了相应规定。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原则
在谈到军队参加抢险救灾应当遵循的原则时,葛振峰副总参谋长说,统一指挥、抢险救急、密切协同和科学用兵应该是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所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精确、协调、高效地应对突发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统一指挥。就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按级分部门负责制,实施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军队参加抢险救灾,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军事机关领导和驻军部队指挥员参加地方抢险救灾联合指挥部,负责协调军地双方行动,对部队抢险救灾行动实施指挥控制。
抢险救急。就是要区分灾情大小,视轻重缓急,以抢险为主救灾为辅,突出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救灾部队要把主要兵力使用在事关全局的重要地区,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排险救难,解决关键问题,真正发挥突击队作用,稳住局势,安定民心。
密切协同。就是要充分调动部队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其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搞好抢险救灾。部队救灾行动必须在地方专家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并与各种抢险救灾力量相互配合,密切协同,全力以赴与灾害作斗争。
科学用兵。就是要量灾用兵,量险用兵,合理用兵,科学救灾。要根据灾害等级、规模、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确定部队投入救灾的时机、方式、兵力和装备种类等;要尽可能就近用兵,成建制用兵,这样既便于组织指挥,又能形成突击力量;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情施救,不能盲目蛮干,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要把部队的顽强作风与科学的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装备器材和先进技术手段在抢险救灾中的作用。
政府组织抢险救灾的责任
谈到各级人民政府在贯彻落实《条例》时应注重抓好哪些工作,葛振峰副总参谋长指出,《条例》是国家军事行政法规,是今后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基本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切实掌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好《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打好贯彻《条例》的社会基础。
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切实设立好联合、高效、有权威的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联合指挥机构中,军地各部门、各系统要做到职责、任务分明,情况互通及时,决策、部署科学,行动协调一致,尽职尽责地领导好抢险救灾工作。
二是要建立完善会商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与当地军事机关和参加救灾的部队建立军地信息会商制度,及时通报险情、灾情,做到信息共享。要定期、不定期地分析研判险情、灾情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早作出预测,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三是要大力搞好各项保障。地方有关单位、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和有关规定,落实好抢险救灾专项经费和装备物资。有针对性地储备抢险救灾专用装备和物资器材,特别是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重点地区,应加大预储预置力度,并搞好现有装备的维护管理,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提供有效保障。

热点内容
井研县律师 发布:2025-05-15 20:50:58 浏览:437
高景芳法学 发布:2025-05-15 20:43:03 浏览:919
社会法是指什么时候 发布:2025-05-15 20:35:24 浏览:328
经济法著作权特征 发布:2025-05-15 20:34:27 浏览:55
保育员仪容仪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5 20:32:59 浏览:409
十四岁以后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5 20:18:23 浏览:623
刑法第三张261条 发布:2025-05-15 20:18:17 浏览:223
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 发布:2025-05-15 20:16:04 浏览:649
法律条款房东责任 发布:2025-05-15 20:14:32 浏览:120
合同法二百零六 发布:2025-05-15 20:07:45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