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野味条例
❶ 拒绝野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自己不买。
我们能鼓动周围人不买。
我们能在网上传播不买野味的思想。
我们能向相关部门提交禁止捕食野味的条例规定。
我们能举行抗议买卖野味的游行。
我们能做许多,但,会有人做吗?
❷ 拒绝野味要做到哪几点
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的《动物小网络》中写到“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这段关于果子狸的介绍表述不当,引发网友争议。1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回应称,以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当前,由于人类进食野味,全国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阴霾之中,这也让野味问题公之于众。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全民探讨野味隐患。随着时间推移,非典曾经带来的伤害渐渐被人们淡忘,在过去十多年卷土重来的“野味”,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儿童读物则是带领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启蒙读本。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往往一本书,一个故事就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样的书上出现“果子狸可食用”的字眼,这无疑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当前,我们全国正在全面抗击疫情,由野味带来的隐患又一次深深地刺痛了人心,儿童读物上的不当表述又岂能置之不理。
疫情源于野味,我们历经几番浩劫,只能痛定思痛,警钟长鸣。拒绝野味要从娃娃抓起,要根植于心,代代相承。首先,从生命安全角度讲,只有拒绝野味,才能保护生命健康,不让疫情悲剧再次上演。家长、教师等儿童教育者都应该自觉树立远离“野味”,健康饮食的观念,消除野味文化,为孩子树立榜样,并及时教育儿童对野生动物有正确健康的认识。对于社会上存在野生动物交易要全面禁止,并加强监管。关于书籍、报刊、网站、标语中有关“食用野生动物”的不当言论,要及时制止管控,尽早的为儿童防疫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科学消除野味文化同时,也避免妖魔化野生动物。每一种野生动物,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拒绝野味应成为我们的基本常识,是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理念和态度。少年儿童正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孩子的防护教育,还应遵守适度原则。要积极引导孩子野生动物不可食用,但我们要爱护它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我们要教育孩子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制食用野生动物。为了疫情不再漫延,为了悲剧不再上演,拒绝野味,必须人人参与;拒绝野味,必须从娃娃抓起。
❸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野味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只是2020年这一开始的副本,似乎难度太大,还没来得及刷怪升级,就已经迎来了一个BOSS。
引发这次大灾的,并不是什么新玩意,一如17年前一样,还是那个熟悉的名词,对某些人来说特别具有诱惑力的“野味”。
吃了“野味”就能力拔山兮气盖世?男的就能金枪不倒?女的就能青春常驻?这些问题笔者均无从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爱吃“野味”的那些人,不经意间,在2020年改变了很多人原有的人生轨迹。
17年后再经历一次因“野味”引起的“黑天鹅事件”,网上也开始有人呼吁,“拒绝‘野味’,从我做起”“要反思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020年1月26日,以北京大学吕植教授领衔的19位院士更是向社会公众发出倡议,从源头管理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全面杜绝对野生动物的非法食用。
对于不吃“野味”的观点,我完全赞同,猪牛羊鸡鸭鹅鱼虾蟹等常规肉食已经足够满足人类的日常需要了,我们又何必再为了一己之私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呢。不过,到底何谓“野味”?
Part 2
《汉语大词典》对“野味”的解释是,指猎取得来的做肉食的鸟兽。该解释隐含意思似乎是,所谓“野味”乃山泽间自然成长之飞禽走兽,非家养牲畜。
法律对“野味”有没有作出定义呢?没有,“野味”一词在我国规章以上法律文件中难寻踪迹(《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品管理暂行办法》是部门规章,附件一“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商品涵盖范围”虽然有提到“野味”一词,但只是为说明按商标分类法划分的哪一种商品能够申请“绿色食品”)。
不过,在行政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中,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行政部门对“野味”这个词语的看法。《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2020年1月26日公布)第五条“消费者要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远离‘野味’,健康饮食。”
也就是说,无论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感知,还是行政部门的看法,“野味”都可以与野生动物直接划等号。
Part 3
宅家中的俩人
A:这个春节被吃“野味”的人搞成一锅粥,哪里都去不了。我们真的应该要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B:同意。但你知不知道,可能你也吃过野生动物?
A:啥?怎么可能!
B:确实可能,因为法律意义上的野生动物和你想的“野生动物”可能不是一回事。
A:……
在大多数人观念中,提到野生动物可能想到的是自然纪录片里面的动物,比如猴子、穿山甲、果子狸、熊等。2020年的这场席卷全国的新型肺炎,疑似传染源头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就有野生动物销售。从媒体公开发布的一张图片,大致能让不明就里的我们窥见到一般交易的野生动物都包括哪些物种。
鸵鸟、蛇、鹿、龟、竹鼠……咦,不对啊,这些不都是已经很常见,甚至是已被大量人工饲养的物种吗,怎么也算野生动物?没错,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这些都是野生动物!
1988年我国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最新一次修正在2018年。根据该法,我国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范围,我国以名录方式予以罗列,分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物种原则上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予以保护),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个层次。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1日颁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囊括了五纲共1591类物种,于是,大部分非传统家畜、家禽都被纳入到野生动物范围内。
❹ 2012年12月,中央电视台发起“保护动物,我们在行动”活动.“拒绝野味,拒绝野生动物制品”,从保护动物
A、动物属于消费者,是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内生态系统的容物质循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珍贵资源,B正确;
C、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
D、A、B、C都正确,所以D正确.
故选:D.
❺ 中国哪项法律规定拒绝野味
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这是一项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的法律。
❻ 拒绝野味,人人有责在提醒我们什么
此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出席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时谈到,目前,最担心的是出现“超级传播者”,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
而第一个“传播者”是谁?
很可能是一个卖野味的人,或是吃野味的人!
因此,在这紧要关头,“拒绝野味,人人有责”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现在起,除了做好日常预防之外,杜绝对“野味”口腹之欲,最大程度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应成为社会自觉。
一些人类传染病与食用野生动物密切有关,这已经是一个常识。十多年前的那一场SARS疫情,就被怀疑由果子狸传播。这么多年以来,即使“拒绝野味”的宣传不曾停歇,即使从营养学角度看,野生动物往往不具备更高营养价值,但在现实中,一些人依旧对于“野味”情有独钟。这背后,既有猎奇、炫富等原因,也有错误观念和非法利益的驱使。
尤其是,在个别地区,食用“野味”似乎更是一种风尚。不论日常请客聚餐,还是逢年过节,食用野生动物,都会成为一些人的选择。甚至,此前还有人将“野味”发到朋友圈,主动炫耀而“投案落网”。种种荒唐背后,往往有一条隐秘的地下野生动物交易链。在这条交易链中,穿山甲、蟒蛇、猕猴、巨蜥、熊掌等“野味”大受欢迎,在满足了某些人的贪欲、破坏生态平衡之外,也埋下了卫生健康方面的隐患。
❼ 拒绝野味应该怎么做
拒绝野味的话,首先你要做到自己不要吃野味,一些野生的动物啊,这些都是不可以吃的,还有就是让自己的身边的朋友啊,也不要吃一些野味。
❽ 【拒绝野味】“百万网民学法律”拒绝捕杀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的答案
即日起,我国将严厉打击捕杀,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通过罚款。拘役,查封,关停处罚,最高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等法律手段进行处罚。
❾ 拒绝野味的开头应该怎么写
开头先写许多人吃野味的现状,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拒绝野味。
❿ 拒绝野味的几点要求
拒绝野味的几点要求?第一是保护生物链。第二是尊重大自然。所以。不吃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