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民间借贷管理条例
Ⅰ 法院认定的大额借款是指多少钱以上算大额
对于大额借款,法规中规定了法院审理时的认定方式与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大额的额度明确的额度参照标准。主要是根据审理法院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及当事人的承受能力与支配力认定。可以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
也可以是几万元(比如经济落后地区的个人之间借款,几万元超过了个人五年以上的工资总收入则可以认定为大额借款)。
对于大额借款认定的款额标准,各地法院有的地方法院出台了指导意见作参考,有的是参照当地财政管理或企业财务管理规定来认定的(有地企业规定现金性支出10万元属于大额)。温州地方规定一次性借贷300万元为大额。
(1)温州市民间借贷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关于借款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约定借款利息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借款合同的利息,有以下三种情况:
1、正常借款期限内的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7]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2、逾期利息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8]规定逾期贷款利率为原利率上浮30%-50%。
3、迟延履行判决书的罚息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未能按生效判决或仲裁裁决规定的期限履行,则从迟延之日起,原约定利息加倍计算。
二、明确约定借款本息的还款顺序
对债权人有利的还款顺序为:先利息后本金。如果约定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常常会按照先本金后利息来处理。
三、约定诉讼管辖条款
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还款,执行“原告就被告”的民事诉讼管辖原则对出借人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可考虑在借款合同中写明“若发生纠纷,向出借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的诉讼管辖条款。
Ⅱ 法院判民间借贷,还能认定刑事非法吸存吗
1、法院判决认定为民间借贷纠纷的,不影响公安机关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立案侦查。
2、法院对民间借贷纠纷作出的判决属于民事判决,民事判决只针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理并对借贷事实进行认定。如该借贷行为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解释》
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第二条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Ⅲ 民间借贷的最高利息是多少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Ⅳ 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第三章 民间借贷
第三章 民间借贷
第十二条
企业、个人相互之间因生产经营需专要进行民间资金借贷的,应当签订属书面合同。民间借贷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出借人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借款利息的,视同相应核减其本金数额。
出借人不得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或者吸收他人资金转贷牟利,不得对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利息部分计算复利。
第十三条
民间借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借款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合同副本报送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委托的民间融资行业服务机构备案:
(一)单笔借款金额三百万元以上的;
(二)累计借款金额一千万元以上的;
(三)单笔借款金额二百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或者累计借款金额五百万元以上不满一千万元,且涉及的出借人累计三十人以上的。
按照前款规定不需要报送备案的,借款人可以自愿报送备案;借款人也可以就还款情况报送备案。
鼓励出借人就出借情况报送备案。
第十四条
民间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利率的规定。
第十五条
民间借贷合同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依法办理公证。当事人持民间借贷合同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公证机构应当依法办理。
Ⅳ 出借人和借款人都是公司法人,这属于民间借贷吗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狭义的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依照约定进行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广义的民间借贷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货币或有价证券的借贷。现实生活中通常指的是狭义上的民间借贷。
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将于2014年3月1号正式实施,目前正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单笔借款金额300万以上”、“借款余额1000万以上”“涉及的出借人30人以上”等情形,借款人应当向管理部门报备。这些具体的规则的制定实际上是宣告了民间借贷的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