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
① 民用建筑的法律法规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于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民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指导下,编制全国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国家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发布。
国家鼓励制定、采用优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提供支持。
民用建筑节能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九条国家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实行按照用热量收费制度。
第十条对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国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② 房管局、建设局是一回事吗
部分地方房管局都是建设局下设单位,城管局或城管队也是。只有少部分地方房地产管理局和城管局独立了,和住建局平级,但是极少。
房管局会有物业办,交易中心,产权中心,保障房中心,房屋安全鉴定中心,维修资金管理中心,房屋征收办,政策法规。
建设局:县(或设区)一级主管建设行业的行政部门。建设局与住建局是一个概念,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决定于当地政府编办的机构命名。
(2)建筑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1、负责全市单位公有住房和直管公有住房交易审批。
2、对全市单位自管房进行政策指导、监督、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
3、负责全市城镇建设安置动迁管理。
4、负责全市城镇公有住房确权发证,办理产权产籍变更手续。
5、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房地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事项说明
1、需测绘房屋建筑面积的当事人应持有关材料,向市房产测绘队提出测绘申请。
2、提交证件和资料
3、测绘委托书
4、房屋建筑安装施工图纸及修改通知资料
5、房屋测绘部门认为应该提交的资料
《建设局》是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简称为建设局,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职责调整
(一)将原建设部的职责划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取消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取消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行政审批的审查事项。
(四)将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划给交通运输部。
(五)将城市管理的具体职责交给城市人民政府,并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市政公用事业、绿化、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客运、市政设施、园林、市容、环卫和建设档案等方面的管理体制。
(六)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七)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推进建筑节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③ 被动房的法规支持
德国《能源节约法》(EnEV)于2002年2月生效,它取代了以往的《供暖保护法》和《供暖设备法》,制定了新建建筑的能耗新标准,规范了锅炉等供暖设备的节能技术指标和建筑材料的保暖性能等。按照新法规,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6年,德国再次推出了更为科学的ENEC2006节能新规范,开始从整体考虑建筑外部的能源输入值。
实际上,2002年2月德国实行的新建筑节能规范EnEV2002,已体现了德国最新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成果,它不但控制建筑某一方面的能量消耗,对建筑的整体耗能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能量已放在一起考虑。实际操作中,一是对建筑能耗量化,采用建筑能耗证书系统;二是新建住宅必须出具“采暖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这两项是建筑物耗能的主要数值。此外,还需出具一系列的证明,包括建筑每年所需的能量,制成建筑能耗计算表。
新法规规定,2006年底前,在1978年10月1日前安装的约200万个采暖锅炉必须报废,由新型节能锅炉取代。在政府的推动下,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住宅供暖市场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2006年新的节能规范则属于一体化的节能标准,涉及空调、通风、采光各个方面,主要强调改善建筑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在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难点并不在于技术或者产品,投资问题往往是最令人头疼的。为推动旧房改造工程,德国政府设立专门的基金,如KfW基金,对改造工程提供资金上的优惠。到目前为止,德国共投入近百亿欧元低息贷款用于旧房改造工作。国家银行系统还对符合节能标准的新建建筑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还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适当提高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以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
消费者在德国购买住宅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源消耗证明”。该证明清楚地列出了该住宅每年的能耗,提高了建筑的能耗透明度。自1995年开始,德国法律就要求新建筑必须说明其能耗状况。随着新的建筑节能法规(EnEV 2002)的实施,需要说明的主要能耗指标范围也随之扩大。
④ 我国工程设计施工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内
生产安容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部门规章
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⑤ 二级建造师《法律法规》
A正确。B,优先采用遮阳、改善通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C,是鼓励和扶持。D,要符合标准,不能高。
⑥ 预算员的岗位职责
1、能够熟悉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规定,精通本专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属图纸,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政策规定,为正确编制和审核预算奠定基础。
2、负责审查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依据其记录进行预算调整。
3 协助领导做好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组织招投标,开工前的报批及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4、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竣工工程的决算工作,并报处长签字认可。
5、参与采购工程材料和设备,负责工程材料分析,复核材料价差,收集和掌握技术变更、材料代换记录,并随时做好造价测算,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全面掌握施工合同条款,深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为决算复核工作打好基础。
7、工程决算后,要将工程决算单送审计部门,以便进行审计。
8、完成工程造价的经济分析,及时完成工程决算资料的归档。
9、协助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调整计划,了解基建计划的执行情况。
⑦ 北京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绿色奥运,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是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煤烟型污染治理。
中心城区1.6万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天然气供应量从2000年的11亿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47亿立方米。完成了四大燃煤电厂脱硫除尘脱硝治理和400多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治理。
二是严格新车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08年执行国Ⅱ、国Ⅲ、国Ⅳ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组织按照“绿标”与“黄标”两种标志,实施机动车分类管理。对黄标车实施道路限行,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累计更新淘汰了5万多辆出租车、1万多辆公交车。2008年6月底前,公交、出租、邮政行业黄标车基本完成淘汰治理。
三是调整工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控制。2001年以来,调整搬迁了市区144家污染企业,关停了郊区所有水泥立窑、砂石料场和粘土砖厂、东南郊地区所有化工企业、二热和三热的重油燃煤发电机组,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四是严格施工管理,加强扬尘污染控制。针对北京市近年来每年城市建设规模在1亿平米左右,施工扬尘污染突出等问题,我市制定了施工工地环保标准,建立了环保、建委、城管等部门的扬尘污染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全市所有施工工地的执法监管,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扬尘污
⑧ 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建筑节能做出了规定,要求建筑物内提高保温隔容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2000年建设部发布了第76号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国家建设部出台了一些列建筑节能方面的标准,其中主要有: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⑨ 国家出台了哪些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建筑节能做出了规定,要求建筑物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回,减少答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2005年建设部发布了第143号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还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方面的标准,主要有《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合肥地区适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⑩ 在建立整个建筑技术法规体系中应强调什么的顺序而不是什么的顺序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能源节约型社会的氛围下,如何从法律法规上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节能进行约束,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节能效果的有效实施,是当前社会研究的重点。文章基于当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节能法律法规的实际,结合国情,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法律体系,探讨对建筑工程领域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构建。
[关键词]构建;建筑工程领域;节能;法律法规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节能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其中第14条明确指出,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发布。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的相关制度研究已经逐步深入,但总体上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领域节能措施步入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建筑工程领域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是确保社会秩序正常开展的根本抓手,对于建筑工程领域而言,为确保建筑工程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和效果,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等保障制度应运而生,其贯穿了施工、设计、使用等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保障着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节能举措到位、线路不偏移。建筑节能的法律体系指的是运用当前的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协调和制约,从而确保获得最大的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