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

发布时间: 2021-03-16 15:13:51

❶ 3.试论价格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 同 以上任选其一,2500字.

论价格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摘要: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创立和发展时期,经营者的竞争行为还很不规范,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层出不穷,正当竞争的秩序也比较混乱,有的表现还很突出。相比之下,《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手段和法律责任与现实经济生活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可操作性,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缺乏周密规范,造成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查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关键词:价格 竞争 法律制度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正当竞争行为泛指在商业活动中,各种与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相悖,并为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分为不正当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两种。在限制竞争行为中,又包括公用企业或者其它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所谓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妨碍甚至完全阻止或排除市场主体进行竞争的行为。
(二)、不正当竞争的构成
任何违法行为 ,均包括主客观两方的构成要件,主观要件,既违法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与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相悖,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而滥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采取违法手段,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来排挤竞争对手,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所以,其主观目的性很强。第二,是客观要件,即违法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
(三)、不正当市场竞争案例
我所在单位是云南省一家中小型白酒企业,该企业生产的“滇石”牌系列白酒遍及云南省各城市及省外,2006年该企业在全国众多酒企中,“滇石老窖”白酒以超凡脱俗的外观设计,风格独特的口感,赢得中南亚国家的出口权,并草签了一份年出口朝鲜“滇石老窖”白酒70万美元的销售协议。当我们沉浸在再次获得出口贸易权喜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贵州兴仪××酒厂生产了一个名为“慎石老窖”白酒,也逐渐面市,并率先占领了我省红河洲、开远、个旧、元阳、南沙、蔓耗、河口等地,当我厂销售人员向企业领导汇报情况时,该酒已经进入越南边境,并在多家餐馆、超市、商场、酒店、批发商,取代我厂生产的“滇石老窖”白酒,因为我厂所生产的白酒是纯粮食酿造,不属于酒精勾兑,所以在成本上就高于贵州兴仪××酒厂生产的“慎石老窖”白酒,每件批发价5.2元的差价。为此越南的餐馆、超市、商场、酒店、批发商,根本不跟我们讲质量和成本,只谈批发价格。几个经销商说:你看看你们云南的酒和贵州兴仪的酒从外观包装设计到字体还有瓶型不都是一样的么,干嘛要比人家的贵啊?我厂市场部经理解释说:我厂生产的“滇石老窖”白酒是纯高粱酿造不含一滴酒精在里面,“滇石”是我厂的注册商标,就连外观设计也是我们张总自己设计的。一个经销商说:都差不多嘛,不就是酒么,干嘛有那么高的差价啊?如果你们云南“滇石老窖”白酒的价格和贵州兴仪××酒厂“慎石老窖”的价格一样,我们还会考虑接受,如果高于贵州兴仪××酒厂的价格,那我们还是选择接受他们的酒。
(四)、执法手段和法律责任缺乏可操作性
作为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主管机关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时,往往显出执法职权和执法手段力度不够,缺乏扣留、查封、强行划拨等强制手段,以致有人把《反不正当竞争法》比喻为“给枪不给子弹”的法律。执法手段太弱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尤其是查处假冒、仿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往往避开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而最大限度地适用具有强制措施的《投机倒把行政行为处罚暂行条例》。严格地讲,这是违背适用法律优先于行政法规原则的。为解决执法手段的不足,有的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公、检、法部门联合执法,借用他们的执法手段进行执法。这些做法既不符合法治原则,也大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成本。另外,国家立法机关在赋予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保全措施方面,采取了高门槛的授权原则。如《商业银行法》第30条规定,对单位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处罚法》第51条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工商管理机关有权将查封、扣押的财务拍卖或者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这样一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地方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规定的查封、扣押、划拨等行政强制措施进行办案,将又会陷入困难的境地。
(五)、应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
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变型时期,旧的体制正在消失,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这种新旧体制交替在竞争秩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导致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根据当时经济领域不正当竞争的情形,只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每种行为都有明确的适用界定,致使许多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纳入到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也限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商标、专利、版权法的后盾法的作用的发挥。人们曾形象地把传统知识产权的三项主要法律(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比作三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把反不正当竞争法比作在下面托着这三座山的海水,商标、专利、版权法管不到的违法行为,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管。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虽然为专利法保护不到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更宽保护,但仍比较弱。而如何在版权法之外提供更宽的保护,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本应保护到商标法所管不到的违背诚实信用的商业行为,仅以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不正当竞争,为了弥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足,一些地方性法规细化、拓展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围。但是,按照《行政处罚法》第11条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因此,建议在修订和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时,第一,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概括加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一般条款,并为一般条款设置相应的罚则,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现代经济生活,同时也避免以行政立法、地方立法、部门立法修改基本法律之嫌。第二,设定兜底条款,及时规范经济生活中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防止行政执法的随意性影响统一的市场体系的确立,可以采取提高认定机关等级的办法予以限制,以此增强对各种新出现的或者将会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控制力,促进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紫烜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张杰林、赵康、谭玲著;《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3.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4. 邱本著:《市场竞争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❷ 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没有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有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
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❸ 试论价格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1、假冒仿冒商业标志行为
类别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仿冒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
(4)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产地
危害:损害了正当经营者的利益,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2、虚假宣传行为
3、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
直接行贿受贿--赠送或接受财物、金钱等
账外暗中的回扣--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商业秘密的概念与要件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构成要件:
☞非周知性或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
☞价值性:是指商业秘密通过现在或将来的使用,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
☞实用性:是指商业秘密能够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权利人创造出经济上的价值。
☞采取了保密措施:合理即可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类型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危害:商业秘密是经营者特有的专有技术,经营诀窍,它构成了经营者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经营者的生存发展,关系重大。侵犯商业秘密不仅侵犯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权利,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保护方式:
☞通过侵权法和合同法予以保护
☞通过商业秘密的专门立法进行保护
☞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保护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法律允许正当的有奖销售,限制不正当的有奖销售。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定类型:
(1)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6、商业诋毁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是指:规定执法机关或法院在法律具体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外认定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要件的抽象的或者概括的规范。

❹ 《反不正当竞争法》首修对具体制度是如何进行设计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被称为“市场经济宪法”。时隔24年,反不正当竞争法迎来首次大修。不久前,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此次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提高了对侵权行为的法定赔偿数额。这对很多可能的被侵权人而言,可以及早获得赔偿,对于人民法院而言,也可省却不少繁琐细致的对事实的审理之苦,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对提高司法能力的放任。知识产权审判,应当采用与之相匹配的财产制度和经济学理论。过分依赖所谓的法定赔偿,容易助长农业经济思维,不啻于不当的滥用调解制度,不利于司法水平的提高。

❺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原则为: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1、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经营者能够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来参与特定的市场交易活动,设立、变更和终止特定的法律关系。自愿原则之所以被《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基本原则规定下来,在于自愿原则是包括市场交易在内的一切民事活动的主要前提。

2、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任何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能力,在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协商,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平等原则的规定,与我国《民法通则》相一致。

3、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一般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应当公平合理、权利义务相一致。一般来讲,公平、公正等属于社会道德观念,在实践中人们常用它来对某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在市场竞争中,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的竞争才有可能谈得上是平等的竞争。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可以简称为“诚信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既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公认的商业道德,同时也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表现。

(5)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责任制度扩展阅读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当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虚假宣传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营者对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的状况、用户的评价、曾获得的荣誉等,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另外一种是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的条款进行了完善,对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也即今后除了对自己产品的虚假宣传外,帮助他人进行刷单、炒信、删除差评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查处。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说,标准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相关,标准化法修订从一开始的立法宗旨到各项具体制度的设计,都贯穿标准化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❻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是什么

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于1993年9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于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五章三十三条,主要规定了总则、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经营者包括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职业道德。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守下列规定,否则即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1.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3.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亦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4.经营者不得采用购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但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必须如实入帐。

5.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发布虚假广告。

6.经营者不得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有三种情况:(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7.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方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但下列情况除外:(1)销售鲜活商品;(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3)季节性降价;(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8.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9.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10.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1.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对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章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❼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是什么呀谢谢啦~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侵权责任法隶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侵权责任法属于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则是针对特定行为设立的综合管理法律。所谓综合,主体体现在法律责任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就特定主体的特定行为设立了涵盖民事、行政、刑事的多种法律责任,而侵权责任法设定的法律责任局限于民事责任。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被看作是侵权责任法的一个特别法;而从行政和刑事责任来看,反不正当竞争法超出了侵权责任法的范围。因此,不宜简单地把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侵权责任法看作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❽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名事法律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区别与联系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是两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在此试图提出自己的拙见,就教于法律同行。
所谓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通过制止市场交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来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初源于民法中的侵权法。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民法着眼于个人利益的平衡,其侵权责任以实际损害为前提条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保护竞争者个人的同时,还直接以公共利益为保护对象。另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以竞争关系为条件,而个人权益的损害却不是必要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公共利益的色彩日益浓厚,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市场行为控制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客体是市场竞争所涉及的各方面主体的合法利益:
(1)竞争者的利益。体现在保护竞争者的劳动成果和活动自由两方面。所谓劳动成果包括竞争者的商誉、商标、经营经验、商业秘密以及其它独特的成果。活动自由是指保证竞争者有施展其经营本领的自由。

(2)公共利益。保护竞争者能正常地发挥其经营能力, 为社会提供货真价实的服务和商品,保证社会的整体秩序。
(3)消费者利益。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的利益也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直接客体。

总之,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值得注意的是,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说商标法和商业秘密法都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组成部分,甚至专利法、著作权法中也有直接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条款。而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对于制止不正当竞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不过是所有法律制度之间相互配合的一个例证而已。
知识产权是人们依法对其在科技、文化、工商业中的智力成果及其他相关成就所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客体主要是智力创造成果,但是并不仅仅限于智力成果,诸如工业产权所保护的商标、著作权中邻接权的客体等,都不是或者至少主要的并不是智力创造成果,而是商业经营、机械制作或者投资行为的直接成果。保护它们并不是为了鼓励智力创造,而是为了保护投资或者劳动投入的收益。所以,归纳起来,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智力成果和其他相关的工商业成就,可简称为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
知识产权一般被划分为两部分,即著作权和工业产权。其中前者的客体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其主体是文化创作者,而后者的客体是技术发明创造以及商业领域中的成就,其主体是技术创作者和商业经营者。不过,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客体同时具备作品和工业技术成果的双重属性,例如计算机程序和电子数据库等,它们都被纳入了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从而冲淡了著作权作为文化产权的色彩,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了。
从理论上来看,知识产权具有以下属性:首先,知识产权是私权,它是由私法确定的关于私人利益的权利。其次,知识产权是准物权,即它是权利人对特定的客体的支配权。这个特定的客体就是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它们是无形的,但是,它们也可以特定化,对人类有使用价值,而且能够为人所控制,所以它们属于广义的物,一般物权原理也适用于知识产权。但是,因其客体的无形性质,知识产权具有一些特殊性,例如地域性,时间性。再次,知识产权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统一。这种双重属性在著作权上体现得尤其充分。它一方面赋予作者复制权、发行权和改编权等财产权利,另一方面又赋予作者发表权和署名权等人身权利。最后,知识产权是绝对权,这意味着权利人享有积极的权能和消极的权能,前者指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享有使用权,后者是指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使用其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
知识产权法即是调整因上述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所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法学界通常把它视为是民法的一部分,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对之作了专门规定。但是,知识产权法中的工业产权法又往往被看成经济法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知识产权法仍具有较突出的相对独立性,其各项法律在以民事实体法为主的同时,还包括行政法、程序法甚至刑事法律方面的条款。

❾ 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 求几篇论文

1 反垄断法概述
垄断的法律概念是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日益激化,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害,迫使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来对这些占有市场优势的市场主体阻碍竞争的行为规制而形成的。因此,一般都认为反垄断法是禁止行为人排除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或统称为反竞争行为)的法律部门或者法律规范的总称;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反竞争行为有购并、联合行为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力量行为等。从形式意义上讲,反垄断法是调整反垄断法律关系的法典,也即是指法典意义上的反垄断法;实质意义上的反垄断法是指调整反垄断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禁止限制性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的内容
横向联合横向联合主要是指卡特尔,即法律上相互独立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的, 相互在市场方面达成限制竞争的协议或进行某种协调,从而限制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自主权。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卡特尔分为两类,一类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即出现这类卡特尔即视为违法,无论其造成的具体后果如何,一般包括价格卡特尔、限定生产数量的卡特尔和划分销售市场的卡特尔;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卡特尔应适用"合理原则",即根据订立卡特尔的目的和后果判断是否严重损害了竞争。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第2条至第8条就以列举的方式提出了一系列适用合理原则的卡特尔,包括条件卡特尔、折扣卡特尔、结构危机卡特尔、合理化卡特尔、专业化卡特尔等九类,又根据它们的影响程度分为登记卡特尔、可驳回卡特尔和需批准的卡特尔。这些卡特尔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纵向联合纵向联合指不同经济阶段的企业间所订立的协议,主要表现为限定转售价格、垄断用户后向一体化、独家销售协议、知识产权协议以及纵向非价格约束等。其中限定转售价格应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其他的纵向联合可适用合理原则。
1.2禁止滥用独占地位(支配地位)的行为 企业通过正当竞争或者法律规定等合法取得独占地位,是在所难免和合法的,法律一般对此不予干涉。但如果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滥用其独占地位,实施限制竞争行为,如排挤竞争对手,损害消费者权益,则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1.3控制集中或者并购 控制集中或者并购。"集中"(concentra-tion)主要是欧盟竞争法的用语,是指企业通过合并、收购或者联营等方式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控制集中的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包括符合竞争法规定条件具有限制竞争可能的集中的核准制度等。

❿ 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

一题二问,简单回答:
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广义同属于竞争法律制度范畴;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反垄断法律制度主要是通过反垄断和反对限制竞争,使市场保持一种竞争的态势,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是假设市场上有足够甚至过量的竞争者时候,各竞争主体竞争行为不得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提问者问题既然是论文,则超出了知道行家所能提供的回答范围,建议去所在图书馆进行检索、论写:
处于对提问者问题的敬意,特简单列出提纲,备用:
题目: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异同
提纲:
一、反垄断法律制度概念、历史沿革、特征;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概念、历史沿革、特征;
三、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相同处;
四、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不同处;
五、关于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异同论证对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构建的建议

热点内容
刑法审判时 发布:2024-04-25 18:54:42 浏览:591
新的劳动法颁布的作用 发布:2024-04-25 16:58:42 浏览: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精解 发布:2024-04-25 14:58:47 浏览:396
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 发布:2024-04-25 14:37:39 浏览:158
陕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4-04-25 12:26:05 浏览: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下载 发布:2024-04-25 11:44:54 浏览:452
聚会场所规章 发布:2024-04-25 11:15:04 浏览:59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不可饶怒 发布:2024-04-25 10:33:33 浏览:989
律师alpha软件 发布:2024-04-25 10:25:02 浏览:950
个人原因辞职属于劳动法第几条 发布:2024-04-25 08:39:47 浏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