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A. 微信上发的借条有法律效应吗
微信最近上线了一个“借条功能”,主要用于管理各种收据、双方签订租房合同等,那么微信电子借条在法律上有效吗?
本期视频是由iPhone 12手机、iOS14.6系统、微信8.0.7版本录制的。
微信借条其实就是以电子的方式订立的合同,属于电子合同。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因此,微信借条是受法律保护的。虽然收据具有法律效力,但记录的信息有限,建议配合银行或微信支付转账使用,或者使用更规范的合同文本。
B. 微信上写收条有用吗
微信写收条有用,这个也属于证据里面的电子数据的一种,但最好是手写条子也要有,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尽量的多保存记录,如:
你需要保存以下内容:
微信聊天记录和相关截图,以及付款记录和截图,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包括: 电子数据。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微信聊天记录也属于电子数据的一种;
如果你以后需要去报案,带着这些内容(打印1~2份),去你们当地的公安局报案。
注意事项:
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应当保证聊天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作为证据提交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证明聊天对象的身份信息(必要时可以申请法院调取)、截图提交时应当连续截图(下一页与上一页有搭接的部分)、请不要删除其中任何一条(哪怕你认为是毫无关系的,否则对方可以提交他的记录证明你的记录不完整,可能导致法院全部不予采信);
还有一点就是,作为欠条的一种,有效性只能持续一年,也就是说每年欠条到期之前你都需要找对方重新给你打一个欠条,不然就会会失去法律的效用,变成一个无效的欠条,当然如果对方不肯,你就要提前到公安局去报案申请法律的制裁。
C. 用身份证号码手写的收据用手机微信拍下的收据有没有法律效应
当然是有法律效应的,只要是身份证号码是真是的。那就是有法律效应的
D. 在微信上开打字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估计是qq程序软件出了问题,你试着关闭程序,再重新打开试试,不行就把手机重启看看,我的qq软件也出现过这个问题,不过试着我说的方法就解决了,注意,有时候程序会恢复得慢点,请耐心等候,希望能帮到你
E. 微信转账记录能作为法律依据吗
微信转账记录能作为法律预计吗?微信转账记录是可以作为法律依据的,因为微信的转转账记录不可能更改。
F. 微信转账记录能作为法律依据吗
可以的,微信转账记录属于电子证据,但是需要查询属实,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属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6)微信上的收据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该解释中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作出了如下规定: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5、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G. 微信支付记录能否作为法律凭证
微信支付是可以作为法律凭证的,因为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张恒和郑爽的民间借贷案。郑爽在和张恒恋爱期间借给了他2,000万元。是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在两个人分手之后,郑爽提起诉讼想要要回这2,000万元。然后他就以自己的微信转账为法律凭证,而去向法官提起诉讼。最后法官答应了郑爽的请求,让张恒还郑爽2,000万。所以我觉得这是有实际的法律依据的。也是由以往的判例作为证明的。
对于那些爱删微信记录的人应该要注意了,还是不要再删了。
H. 收款人无法写书面收据时写微信收据有效吗
一般来说,微信上的信息是可以删除的,对方也可以以收不到信息为由而否定信息的真实性,如果用微信上的信息作为收据凭证,需要有双方共同有凭证留下的证明往来信息才可以,比如以微信转帐或者微信红包这种不可删除的微信消息才能够有效的。
I. 以微信的方式写的欠条有法律效益吗
微信打的欠条,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欠条内容规范、齐全一样受法律保护。《最高版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权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不应简单地将借条作为完全排斥其他证据证明效力的唯一债权凭证。在综合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诉辩主张后,认为出借人所主张的借款资金来源和交付过程不符合日常经验法则和高度盖然性标准,存在明显不合理性,无法就借款的实际交付形成心证的,应认定借款未实际交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借条是民间借贷纠纷中最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