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献血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献血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12-25 01:49:32

A. 父母需要输血,子女不愿献血会承担法律责任

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做子女的必须给家里的老人献血,

B. 国家或地方关于无偿献血有何法律、法规、制度

献血法律法规问答
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我国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现行的无偿献血制度。
1、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献血法》第二条: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998年实施《献血法》前,我国医疗用血靠少数人卖血获取,血液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了一些地方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无偿献血是健康人出于高尚目的捐献出来的,不但质量高,传染病也大大降低。所以无偿献血可解除他人的病痛甚至挽救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无偿献血有哪些规定?
《献血法》第二条: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法》第九条: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每次采血量不超过400毫升,二次采集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严禁血站违反规定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血。
3、为什么说无偿献血是全社会的工作?
《献血法》第三条至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组织、规划本地区的献血工作,各单位要组织、宣传、动员适龄公民参加献血。新闻媒介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无偿献血工作需要在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下,加强宣传和教育,号召全社会的公民积极参与,所以,单靠卫生部门是不能完成的。它要靠政府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全社会的参与。4、无偿献血的血液及采血器材有哪些规定?
《献血法》第十、十一条: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因此,敬请广大市民放心,血站所用的采血器材都是一次性,都是从国家指定的正规厂家购买的,献血不可能传染任何疾病。
5、血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均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卫生机构。
《血站管理办法》第二条:血站管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实行统一规划设置血站、统一管理采供血和统一管理临床用血的原则。国家规定一个地区只能成立一家采供血机构,一家医院不能使用二家或二家以上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这是为了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保证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的安全。
6、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时可享有哪些权利?
⑴无偿用血的权利
《献血法》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免交或少交前款规定的费用。
⑵无偿献血者受表彰的权利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规定:无偿献血奖项分为"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献血促进奖"、"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30次、20次者。
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车、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或捐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个人;长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
7、对非法采供血者的处罚有哪些?
《献血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非法采集血液的;②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③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另外你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

C. 献血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中户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各地实施献血法的相应办法,《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等。

D. 无偿献血可以作为量刑的理由吗

无偿献血可以作为量刑的一个理由,但量刑量会非常小,这个需要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才能可以实现。

E. 献血的法律有那些

无偿献血,禁止有偿卖血
但无偿献血的人,医生会给献血记录,献血人自己或亲属(限配偶、父母、子女)今后如需输血,会享受到特殊的优惠,献血次数越多,优惠也越多(主要是减免费用)
健康人献血是利人利已的。

F. 关于献血的法律

关于献血法楼复上那位已制经帮你查得很清楚了,我想补充说明的是血站对每一袋采集回来的血液都是要经过非常仔细的检查的,主要是检查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甲乙丙肝、艾滋、梅毒、转氨酶,但是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检测试剂是不会有反应的,所以对献血员的自觉性要求也比较高,献血之前每位献血员都要求填一张征询表,如果献血员如实填写,每一项都合格的话他们的血液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如果献血员隐瞒了一些情况,例如服药,或是有轻微甲亢,那么他的血液就会有些问题,有些患者在使用这些血液的时候会出现轻微的输血反应,但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试剂作出检测的,也就不存在是谁的责任。每一袋血采集过后都会留样,样品国家规定是在血液是用过后保存两年,就是用来判断用血之后患者出现异常是否是血站的疏忽造成,关于怎样处理楼上给的法律文件中已经列的非常清楚了。可以肯定的是献血员是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

G. 献血是义务还是权力

义务有两个意思:一是,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包括作为义务与不作为义务。
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通常包含权能和利益的两个方面。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或认定。
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中没有提到献血。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 第二款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所以,献血是自愿的,不是必须的。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H. 无偿献血,出了问题谁负责呢

你去血站看一下,这种情况很少见,而且很难断定是什么责任,血站的人应该会妥善处理的,只要早点恢复就好,我的意见是用热毛巾敷一下试试,祝你早日恢复。

I. 献血是不是公民的义务

根据献血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这种"无偿"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制。但是除了“提倡”、“鼓励”这些献血法上规定的动员方式外,我们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手段来督促公民自愿献血呢?显然我们没有这 方面的规定,除了道德的指责,似乎无法给不自愿者加以更多的“罪名”。那么,无偿献血在困境中又究竟能走多远?———主持人的话
■新闻回放 《京华时报》消息,11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美术学院部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停课义务献血。活动中,凡是称自己“来例假”的女生都必须在校医院内脱衣检查,以决定是否献血。负责学校献血活动的保健科周大夫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有些学生谎称“来例假”逃避献血。周大夫表示,每个学校都有献血任务,完不成任务学校要受到批评。为了避免一些女生因为不想献血而谎称自己“来例假”,校医院专门安排了一名妇科医生来把关。
正确对待法律规则
吕廷君

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显然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这种侵害背后隐含的人们对待法律规则的态度。因为规则是法律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果公民和组织不能正确对待法律规则,具体法制就难以成就。首都师范大学的献血事件折射出人们对待法律规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不能把“无偿献血"混同于“义务献血"。有些地方在宣传献血法时竟然打出“无偿献血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这样的标语,实在是对“无偿献血"的莫大误解。因为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人必须行为(或不行为)的命令性规范,具有强制性。如果说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就意味着公民必须无偿献血。以此推理,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显然就是于法有据的。其实,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是“无偿的",从法律角度看,“无偿"的意思仅仅是与一般的“等价有偿"相反,指献血者得不到等价回报,而不是法律意义上具有强制性特点的义务。
其次,不能把“指导性规则"混同于“强行性规则"。“指导性规则"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按照规则指定的行为行事的规则,这类规则只具有指导意义而不具有强制性。“强行性规则"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必须行为(或者不行为)的规则,这类规则具有命令性、强制性特点。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和“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就是典型的指导性规则。这两个规则使用了“提倡"和“鼓励"两个行为指导性动词,而不是“必须"和“应当"之类的命令性词语,充分说明了我国无偿献血的立法目的和价值趋向。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献血法第六条“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这个规定则属于强制性规则,从这个规定看,首都师范大学具有“动员和组织"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无偿献血的义务。
第三,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不能转嫁。未尽法律义务就产生法律责任,责任主体不能以任何非法的理由和形式转嫁属于自己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从献血法第六条规定看,首都师范大学具有“动员和组织无偿献血"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这个法律义务就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正如该校保健科的一位大夫所说:“每个学校都有献血任务,完不成任务学校要受到批评"。问题是,作为义务主体的学校不能简单地把义务转嫁到学生头上,使法律的“指导性规则”变成“强行性规则",其结果必然是强势的校方不惜用侵权的行为方式来把本属于自己的法律义务转嫁到弱势的学生头上,从而摆脱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当然,献血法立法是否足以考虑到:在一个整体性行为中赋予不同法律主体以性质相异的“指导性规则"和“强行性规则"容易导致规则冲突和权益矛盾,是另外一个需要讨论的法理问题。毕竟,从具体法治看,当面对已经生效的国家法律时,我们的态度应当是认真对待规则,而不是逃避它。

热点内容
2016年中级经济法考试试题 发布:2025-07-13 17:24:48 浏览:733
经济法前沿问题 发布:2025-07-13 17:03:02 浏览:643
抗疫法院 发布:2025-07-13 17:01:21 浏览:767
客人在店里摔伤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13 16:56:57 浏览:161
土方法治早迣简单快速 发布:2025-07-13 16:56:38 浏览:39
京津冀地区协同立法的作用 发布:2025-07-13 16:50:46 浏览:741
广东省质量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13 16:44:52 浏览:389
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发布:2025-07-13 16:12:13 浏览:456
陕西2017二建法规 发布:2025-07-13 16:12:10 浏览:166
无照经营条例 发布:2025-07-13 16:02:18 浏览: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