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被销毁法律效力
1. 什么叫公文销毁
办毕公文的销毁,指对办理完毕,业经清理鉴定确认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或留存条件的文件材料,经过文书工作机构负责人批准所实施的毁灭性处置方法。
销毁的意义在于防止失密,避免过时或无用信息的干扰,减少文书管理活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销毁公文的条件是:办理完毕、业经清理鉴定确认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或留存条件的文件材料。
(1)公文被销毁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办毕公文的销毁范围包括:
1、临时性、事务性公文与机构内部一般抄送件;
2、外机构抄送本机构参考的公文;
3、机构员工外出参加会议带回的无留存价值的公文;
4、一般公文的草稿、校样与其他已经使用过的征求意见稿、会议讨论稿等;
5、本机构的重份公文,复印、翻印的一般公文材料副本;
6、无保留价值的信封;
7、一般的来信来访记录;
8、因情况特殊,不销毁即会失密或泄密造成严重损失的各种文件材料和会议文件副本;
9、失去保留价值的统计表、登记簿册、简报等;
10、其他失去留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2. 公司公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唉,看了这些回答真简直了。我来回答吧,公司不管什么集团文件规定,与劳内动合同变更有什么关系,文件百分容之一万不合法.很简单,找召开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并且通过了吗。另外,你在自己单位上班的话与你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是谁,谁在劳动合同上盖章的那个单位。明白什么叫做法人吗。法人就是法律上赋予一个公司拟定的人格。也就是说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单位具有享有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权能。所谓集团是什么,无非就是投资弄了个全资子公司嘛。但是要知道,子公司并非分公司,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最简单一个例子,就是爹和儿子的关系。集团就是爹,子公司就是儿子,可惜这个儿子是独立法人资格,也就是成年了他是法律上独立的一个主体,爹做的决定效力不能强加给子公司及其所聘任劳动者,这个法律关系是受到劳动合同法体系调整的,如果适用合同法那就显得太喽了,根本不是同一法律关系,法学基础欠佳,还是需要再学几年才行了
3. 公文废止和撤销的区别
公文废止的话表示公文从一开始到被废止这段时间都没有产生效力,公文撤销表示公文的效力延续至被撤销日,被撤销日前还是有效力,被撤销日后就没有效力了。
4. 无论何种情况,个人都不得私自销毁公文~这句话错在哪了
无论何种情况,个人都不得销毁公文。
公文的销毁是必须遵守如下程序:①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②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③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④获准后再行销毁。
也就是说,即使是个人得到领导允许,也不能销毁公文
这并不是一道语法题。
5. 公文销毁是指什么
销毁是指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
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销毁的主要方式包括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等)。
需要清退公文的范围:
(1)绝密公文;
(2)有重大错漏的公文;
(3)被明令撤销的公文;
(4)仅供征求意见或审阅的公文;
(5)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人的讲话稿;
(6)其他由发文机关指定清退的公文等。
6. “公文被撤销”和“公文被废止”的区别是什么
公文撤销,公文自始无效;
公文废止,自废止之日起无效。
7. 什么是公文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专动或处理公务活动属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事务作用的载体。广义公文的指称范围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文件、电报、报表、会议文件、调查资料、记录、登记表册等。狭义公文的指称范围包括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关于公文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要区分情形,以国家机关公文为例,合法有效、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且现在的公文都有实施期限,在实施期限范围内有效。
8. 说明公文撤销和公文废止有何不同
1.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2.涉密公文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清退或者销毁。
3.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4.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经整理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所在机关应当督促其将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9. 个人可私自销毁公文的情况有哪些啊。。。 说得好的给分 。。。哈
公文销毁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包括文件到期、两人以上共同操作、焚烧等销毁手段。除此之外,个人是无权销毁的,你提到“个人”、“私自”这两个前提,肯定不代表公事公办的行为。
公事允许私自销毁,应该是在极特殊情况下,包括战争年代、外事活动、保密工作、处理民族纠纷族群纠纷等特殊群体事件时,因特殊情况,绝不能让文件外流以免导致恶性后果时,且无第二人参与或监督情况下,可以私自销毁文件。
除了公家安排,大多是个人行为,一是公文与个人有重大利益关系,如任免文件、处罚决定等,当事人以为私自销毁文件,单位就不会知情,不会执行。但这么想肯定比较幼稚。二是领导没有档案保管意识,让属下私自销毁、甚至当废纸变卖文件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