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p2p中银行的法律责任

p2p中银行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1-06 03:44:43

A. p2p公司跑路了业务员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一般不会承担主要责任。
主要看责任划分最终结果。参考:
我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版:“公司、权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学理解释,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B. 银行员工欺骗客户购买p2p银行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员工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行为,是对自己职务的一种亵渎,客户本来就是上帝欺骗客户购买这些不应该买的东西,员工的良心上应该受到谴责,应该无条件的给客户解释这种行为。

C. P2P有哪些重大法律责任

  1. 是贷款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2. 是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运作。

  3. 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4. 是要设立准入门槛。

  5. 是要完善平台收费机制。

  6. 是要进行充分信息披露。

  7. 是要对投资人进行风险评估。

    (几何金融)

D. p2p平台的第三方有什么法律责任

第三方平台托管,是第三方平台托管,这个平台可以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可以是银行,不可以是其他所谓管理公司,第三方平台虽然不能杜绝风险,但是只要你账上看得到钱,就说明第三方平台上面有钱,就不会出现提现困难的情况。
这里要注意,跟第三方支付合作跟第三方支付托管是两个概念,别给忽悠了。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注册了这个平台之后看是否还需要再注册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如果只需要注册平台账户就可以投资了,那所谓的第三方托管就是幌子,忽悠人的。
还有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问是哪家托管的,然后直接打电话过去确认是不是托管平台。

E. P2P非法集资,哪些人负有法律责任

如果是公司犯罪,由公司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主管,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负责,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证据

F. 上线银行存管的P2P平台暴雷,银行要负责吗

从法律角度讲,银行存管只对钱的来去负责,至于回款,利息,平台的运营,概不负责。银行作为存管方,安全系数是相对较高的,但银行存管的上线并不代表存管银行对P2P网贷平台的所有标的100%负责。银行只负责项目资金从出借人账户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平台自融和设立资金池,但是对于标的质量,银行并不做任何审核。但如果某银行的存管平台出现连续爆雷,那么这家银行就应该出来说明问题。

G. P2P暴雷员工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首先要弄清楚该员工在平台的职务以及参与平台业务的程度及作用。

1、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实际负责人肯定主要责任承担者,是主犯,承担最重的责任。平台的员工则根据职位不同,参与平台业务的程度不同承担不同的责任。

2、公司高管,同时又是负责业务的高管的,当然处罚的重;

3、虽然是高管,但不负责公司主营业务的,比如人事、行政部门的人员,处罚的当然轻;

4、业务人员因为参与了公司拉资金的业务并根据业务情况分得了提成,其处罚相对较重;

P2P平台集资活动是一个整体,平台的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是平台集资活动得以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所有人的参与才使得平台可以集资成功,所以对每个员工都处理也未尝不可,但实际案件进行过程中会考虑宽严相济的原则,酌情对部分工作人员免予处罚。

如果平台员工被刑拘,说明公安机关准备要其承担责任。对于涉案人员积极配合调查、主动退赃退赔、真诚认罪悔罪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7)p2p中银行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P2P平台一旦出事,往往触及刑事犯罪,最主要的罪名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对于这类型的犯罪,有单位犯罪也有个人犯罪。首先要区分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

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单位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由于P2P公司也是大量用工的公司或者集团化管理的公司,因此对于员工的职业风险也是大挑战。

无论是P2P平台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从业人员均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关键问题在于平台是否设“资金池”,平台是否将客户资金据为己有,以及所在的职位对此是否知情。

概括地讲,平台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很难说清楚对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资金往来情况完全不知晓,因此职业风险相当大。

有线下经营部门的公司,由于线下运作的运营模式一般依靠工作人员的口头宣传拉拢客户、现场签单过程中通常存在言语上的欺骗或蒙蔽,最后包括资金的存管和转移也依靠员工进行办理。因此一旦涉嫌犯罪,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多数以共同犯罪论处。

只有少数公司采用技术外包形式,而即便是技术外包,受托方也需知晓平台的具体运营模式才能进行相应的技术设计。

P2P网贷平台较传统金融服务更为普惠、便捷,让更多大众真正参与金融领域,为更多中小企业速效解决问题。但由于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组织机构缺陷、法律体系不完备等因素,P2P网贷平台面临诸多法律风险,P2P从业者的职业之路也充满荆棘。

作为P2P从业者应该更多了解所在行业的法律法规 ,核查所在平台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流程,做好自身定位,也要了解所在公司的经营模式,避免成为公司的帮凶,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H. p2p跑路存管银行有没有责任

总的来说,今后P2P平台的资金由银行存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作为合规化的重要一条,银行存管也是所有平台必须要达成的!下次,再有P2P平台要卷款跑路什么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资金在银行手里,平台如果想拿走就不那么容易了。
但是,资金存管没有也不可能对网贷的投资风险进行管控。投资风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不但银行不承担投资风险,网贷平台同样也不为借贷违约承担责任。所以咱们投资人还是要留个心眼,不能以为有银行存管的平台就不会跑路了。

I. 银行介入P2P业务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银行介入P2P信贷平台业务,为借贷双方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话,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 银行可通过修改自身章程报经银监会批准,或通过以投资平台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来从事P2P信贷平台业务,以突破现有银行的经营范围限制。

  2. 银行应加强对客户资料真实性的审核力度,通过线下审核或线上线下结合的审核方式,明确客户的资质情况,以避免因借款人的虚假信息而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

  3. 银行应通过要求客户签署承诺书的方式,将借贷人的行为纳入反洗钱的监控范围中。通过加强系统建设和操作管理,

  4. 银行应严格保守客户的信息安全,并提升客户自身的信息保护意识。从了解借款人和放贷人情况出发,

  5. 银行应为其建立风险等级模型或引入担保机制,谨慎向风险较高的客户推介借贷项目,以防止因客户的不诚信行为而引发银行的声誉风险。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创新,P2P网贷平台加速了金融脱媒的步伐。近年来,得益于国内个人经营消费贷款以及个人投资理财的庞大市场需求,随着客户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和P2P平台自身实力的加强,该行业呈“爆炸式增长”,平台贷款年均增长率高达300%,截至2012年末,其线上融资余额已将近100亿元。
一方面,P2P网贷平台激活了民间资本,将社会大量沉淀资金利用起来,直接对接有资金需求的个人和企业,即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也为客户提供了增值保值服务,而公共网络平台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非法集资”和“非法经营”的民间借贷魔咒。但需注意的是,
P2P信贷平台的极速扩张也导致了其操作流程的不规范、监管缺失、担保杠杆过高等一系列风险的凸显。因此,放贷人血本无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为此,人民银行日前下发了《网络金融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从P2P网贷平台的经营情况、业务模式、操作流程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查,目的是全面摸底P2P信贷平台的运作情况,使该行业逐渐“阳光化”。
事实上,因回报低、维护成本高等原因,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积极性一直不高。而P2P信贷模式的介入就有效地将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资金客户联系起来,使银行一方面可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通过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来赚取中间服务费。由于自身业务的优势,银行提供P2P网贷平台业务无论是从对客户资料的审核上还是风险把控能力的监测上,都更优于普通的P2P信贷平台。
P2P信贷平台尚未被纳入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章程应报银监会批准。而P2P信贷平台的经营范围为金融中介,一般未纳入商业银行的公司章程。银行对借款人资质真实性的审核难度大,银行只提供居间服务,在业务开展中就应对借贷双方如实报告借款的相关情况,并对借贷双方的身份、资金进行核实。
如果银行未能对借贷双方资质审核清楚,一旦双方产生资金损失纠纷,客户就有可能转而追究银行的责任。实践中,结合网络平台资金来源广泛的特点,银行对贷款人的资金来源查询难度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洗钱的风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也使客户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增大,一旦银行未能查明客户信息泄露的原因,客户很有可能要求银行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借款人不归还借款或放贷人不按合同约定提供借款,银行可能因提供中介服务而承担一定的声誉风险。此外,银行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还需就信用评级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放贷人因信赖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而放贷产生损失,可能以此来追究银行的信用评级责任。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